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90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结构,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轿车的行李箱盖是采用上板和下板搭接焊接方式成型,搭接部位为追求外观效果,在设计时一般设计成平面搭接,但这种平面搭接结构在电泳涂装后由于两板间缝隙太小,一些电泳液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易在搭接缝隙处储留,浙干缓慢,直到进入电泳涂装烘烤工序时仍会有残留电泳液继续外流,导致烘干后在涂装表面留下流痕,严重影响外观质量和漆膜性能。目前在使用电泳涂装工艺的行业中,电泳留痕都是一个备受重视的问题,现在比较常用的防电泳流痕的方法有电泳出槽新鲜超滤喷淋、30 50°C循环纯水喷淋、风淋吹干以及增设驼峰浙干段等,但这些方法要么需要较大的投入,要么工艺较为繁琐,会增加工序,加长流程,所以在国内各大车企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争分夺秒地加快生产节拍,缩短单车产出周期的今天,上述这些方法并不是每家都会采用的。如果能在具体结构上进行一些优化或改良以达到防止电泳留痕的目的,那么较之于上述这些有赖于增设设备或增加工序的办法,无疑会更简便易行。公开号为CN101264771A的发明专利于2008 年9月17日公开了一种车身外表面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一块车身侧围外板上设有外搭头,另一块车身侧围外板上设有内搭头,且内搭头上设有凸台,两块侧围外板分别通过外搭头和内搭头搭接在一起,焊接时,焊钳先对准凸台垂直施以压力使凸台变形下陷,并与外搭头贴合,焊钳持续施压保持接触压力,再通电焊接使两块侧围外板连接。采用该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较高的焊接强度,且焊接精度易保证。但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未提到该结构对电泳流痕的预防效果,即使能做到无缝隙搭接,也离不开后道电焊工艺的辅助,所以还是略显麻烦。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行轿车行李箱盖结构易造成电泳液残留导致烘干后形成电泳流痕的缺陷,以及现有的预防电泳液流痕方法投入大,工序繁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加快电泳液浙干,消除电泳液残留,以更简便更经济的方式预防电泳液流痕的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行李箱盖包括吻合搭接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的搭接部设有若干搭接分离口,搭接分离口处的上板和下板之间脱离搭接。由于搭接分离口处的间隙大于其它搭接部位的间隙,且间隙足够大,因而此处无法形成粘连在上板和下板之间并滞留于此的液滴,板间的电泳液可以快速流出,同时牵引周边部位的电泳液汇集外流,大大加快了总体浙液速度,使得电泳液基本可以在规定的浙液周期内浙干。作为优选,搭接分离口处,上板呈弧形外凸,下板平直或呈弧形内凹。这样上板和下板势必不会吻合,从而形成间距大于搭接缝隙间距的开口。目前有很多车型行李箱盖搭接部上设置若干凹进部,而凹进部的两侧壁通常加工成外凸的弧形起加强作用,此时可以利用现成的外凸,将搭接分离口处设于此处已有的凹进部上板和下板对应的侧壁之间而不必另外加工,以简化工艺。作为另种选择,搭接分离口处,上板平直,下板呈弧形内凹。这样上板和下板仍可实现互不吻合,从而形成开口。作为优选,所述的搭接分离口为5至6个。搭接分离口不宜太少,否则浙液速度提高有限,太多则无必要,反而增添加工的麻烦,5至6个搭接分离口较为合理。作为优选,搭接分离口处上板和下板相距最远处的距离为2mm至2. 5mm。这个距离如果太小,则搭接分离口开口不够大,对浙液速度的提高帮助有限,距离太大的话则又有可能带来腔体风噪的问题,而且有损美观。经多次改进论证,2mm至2. 5mm是个合理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快电泳液浙干,消除电泳液残留。搭接分离口能提高总体浙液速度,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更佳的浙干效果。以更简便更经济的方式预防电泳液流痕。只需在冲压模具上作局部改动使制得的下板在搭接分离口处具有内凹即可,而无需增设其它设备和工艺。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李箱盖上板,2-行李箱盖下板,3-搭接分离口,4-凹进部,5-装饰条安装孔,6-外凸,7-内凹,8-平面侧壁,9-倾斜平面,10-搭接部,11-牌照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1中,车尾行李箱盖上采用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行李箱盖包括吻合搭接的行李箱盖上板ι和行李箱盖下板2, 行李箱盖上板1和行李箱盖下板2的搭接部10设有搭接分离口 3,搭接分离口 3处的行李箱盖上下板之间脱离搭接,互不吻合。所述行李箱盖的搭接部10上设有五处凹进部4,上下板同时凹进,每个上板凹进部底部设有一个装饰条安装孔5,上板的凹进部的左右两侧壁为呈弧形的外凸6,在两端和正中的凹进部4位置,与所述的外凸6对应的下板凹进部的两侧壁为呈弧形内凹7,不再与上板外凸6吻合搭接,搭接分离口 3即设于所述的外凸6与内凹 7围合处,共有6个。在搭接分离口 3处,间距最大处的距离为2. 5mm。实施例2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2中,行李箱盖的搭接部上设有五处凹进部4,在每个凹进部4位置,上板的凹进部的左右两侧壁为呈弧形的外凸6,下板凹进部的两侧壁中,一侧为平面侧壁8,另一侧仍与上板的外凸6吻合,搭接分离口 3即设于所述的外凸6与平面侧壁8 围合处,共有5个。在搭接分离口 3处,间距最大处的距离为2mm。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3中,上板的凹进部的左右两侧壁为倾斜平面9,下板凹进部的两侧壁为呈弧形内凹7,搭接分离口 3即设于所述的倾斜平面9与内凹7围合处。其余同实施例1。由于搭接分离口处的上下板间距较大,构不成产生毛细管效应的条件,因此电泳后搭接分离口内的电泳液会迅速排空,而且由于液体内部的牵引作用,快速流出的电泳液流出时也加速了周边电泳液的流动和汇集,大大提高了浙干速度,因此在同样的浙干时间内可以取得理想的浙干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行李箱盖包括吻合搭接的行李箱盖的上板(1)和下板(2),其特征是,上板(1)和下板(2)的搭接部(10)设有若干搭接分离口 (3),搭接分离口( 3)处的上板(1)和下板(2)之间脱离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接分离口( 3 )处,上板(1)呈弧形外凸,下板(2 )平直或呈弧形内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接分离口⑶处,上板⑴平直,下板⑵呈弧形内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接分离口⑶为5至6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接分离口(3)处上板(1)和下板(2)相距最远处的距离为2mm至2.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行李箱盖包括吻合搭接的行李箱盖上板和行李箱盖下板,行李箱盖上板和下板的搭接部设有若干搭接分离口,搭接分离口处的行李箱盖上下板之间互不吻合,电泳液可从搭接分离口快速排出,并带动周边部位电泳液加速汇集和流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加快电泳液沥干,消除电泳液残留,以更简便更经济的方式预防电泳液流痕的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
文档编号B62D25/10GK202029907SQ20112002564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安聪慧, 李书福, 杨健, 王绍宾, 邱张其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