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式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83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手提箱式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主要由前轮架、车架、折叠车把、车座、脚踏、后轮架、车轮及附件组成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框形车架前端与前轮架铰接、后端与车座立管、后轮架铰接,既车座立管下端、车架后端、后轮架前端同轴铰接或车座立管铰接在车架下端,以及由两组纵向平行放置的前滑槽板、后支撑板,中间用横管铰接在一起的车架,前轮架末端滑块置于滑槽中,后轮架支撑臂前端与车架后支撑板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折叠车把铰接在前轮架转向管处,通过这些零部件间转动和滑动展开为车或为箱子形状,结构简单、可靠,具有折叠方便、快捷的特点,满足人们乘坐城铁、公交车、轮船及飞机等时携带,换乘或其它短距离间骑行的车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利说明】手提箱式折叠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巧、方便、适合携带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背景技术】
[0002]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许多种交通工具各有特点,诸如城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人流高峰时发挥着运能大、效率高的作用,但客流量少的时候却显得浪费,且需等候,尤其换乘距离远则费时费力,小轿车虽然乘坐舒适,满足人们从出发地直接到目的地的需求,但随着许多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造成严重的道路拥堵情况,尤其是在拥有几百万辆汽车的大都市中行驶和泊车显得更困难,因此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携带,在换乘或其它短距离之间骑行的车辆,所以在箱形两轮折叠车(专利号=20072031109.6)、可收缩折叠成箱形的车(专利号:200810127016.3)、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专利号:200820207336.5)、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专利号:200920174175.9)、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专利号:2009200047731)、箱式折叠车(专利号:2001020115499.8)、手提箱式折叠车(专利号:2011100454551)及手提箱式折叠车(专利号:201110045455)等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其结构,形成更易折叠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展开成车时骑行舒适,稳定、可靠,折叠后的外形规范、体积小,它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是由车轮、后轮架、车架、车座、脚踏、折叠车把、前轮架及附件组成,前轮架是由水平梁一端有轴孔,另一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框形车架是由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前端与前轮架铰接、后端与车座立管、后轮架铰接,既车座立管下端、车架后端、后轮架前端同轴铰接或车座立管铰接在车架下端,以及由两组纵向平行放置的前滑槽板、后支撑板,中间用横管铰接在一起的车架,前轮架末端滑块置于滑槽中,后轮架支撑臂前端与车架后支撑板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折叠车把下端与前轮架转向管铰接并锁定,脚踏位于车架侧面上,滑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供人骑行的车,收缩合上则变成箱子形状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
[0004]通过车架前端横管,前轮架后端横管,或在车架侧板前端绕铰接轴上开有转动前轮架所需角度弧形槽,槽中穿有横轴并固定在前轮架梁上,阻止铰接的车架、前轮架间位于水平时过度转动。
[0005]对于前端锁定,提供几种方法,一种前手柄为挂钩形状,铰接在车架板前端横管上并用弹用弹簧拉住,其前端卡在前轮架梁横管上,防止前轮架回转;另一种脚踏杆也铰接在车架前端,脚踏杆前端为弧形,在前轮架梁与车架铰接轴上安有弧形挡块,转动脚踏前端与前轮架梁上挡块弧形面重合,阻止前轮架回转;还一种是在前端有弧形槽上车架板接有径向槽,前轮架梁铰接轴处也有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重合径向槽则阻止前轮架梁与车架间的转动。[0006]另外是用连杆两端分别与前轮架、车座立管铰接,形成前轮架与车座立管联动;另一种分别用连杆将前轮架、脚踏连接,脚踏、车座立管连接,转动车座立管则连杆带动脚踏转动,脚踏带动前轮架转动。
[0007]提供几种后轮锁定方式,车座立管、后轮架、车架端铰接轴板上开有弧形槽,弧度车座立管、后轮架转动所需角度,弧形槽接有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径向槽则阻止车座立管、后轮架转动,并车架后部设有后手柄其上开有弧形斜槽铰接在后轮架轴座上,转动其来径向移动横销;且车座立管铰接轴板上开有转动车座立管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径向槽则阻止车座立管转动;后摆臂为U字形铰接在车座立管上,两端分别有横管和卡槽,转动车座立管、后轮架、车架展开位置,转动后摆臂其两端分别卡在后轮架槽和车架销钉上,保持车架整体的打开状态;车架后支撑板后端为弧形,前轮架上有形状为弧形挡块,前轮架滑动到下端车架中后支撑板绕铰接轴转动重合在前轮架挡块弧面上,阻挡前轮架沿滑槽滑动,脚踏杆上端铰接在前轮架轴上。连杆两端分别与车座立管、后轮架铰接,形成后轮架、车座立管的联动;后轮架、车座立管、车架板后端绕铰接轴开有转动后轮架、车座立管、车架所需孔,车座立管下端接有横管,其上开有槽孔,管中间穿有两个带有锥度的销子,两端用弹簧连接位于横管中,且销子上有垂直的小手柄伸出导向管上槽孔外,销子外端依次伸出后轮架、车架上相应的孔中,阻止后轮架、车座立管、车架间转动。
[0008]折叠车把是由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三部分组成,折叠车把的两个手把铰接在折叠车把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铰接,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前轮架转向立管上,下支撑杆上有转动其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槽中有横销,转动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受弹簧力作用横销滑入径向槽则锁定车把;用连杆分别将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连接在一起,形成联动方式。
[0009]另一种折叠车把是由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基座四部分组成,折叠车把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插入下支撑杆中,下支撑杆下端插入前轮架前叉立管上。
[0010]脚踏是将脚踏板一端铰接在脚踏杆轴座上,脚踏板竖起时位于脚踏杆侧面组成,用拉伸弹簧拉脚踏板保持处于水平或竖直的位置,并在脚踏板下铰接控制踏板,采用脚踏控制车的启动和刹车,可在车架或后轮架上开有电池盒挂孔,电池安装在后轮架臂空间及其它空间电池盒中,采用现有的轮毂式电机,即电动机安装在轮毂位置上,也可在车架脚踏板位置安装中轴,中轴上安装链轮,其轴上有支撑臂,装有折叠脚蹬组成脚踏,中间链轮装在车架与后轮架铰接轴上,链轮与后轮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的人力方式,链轮与后轮的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驱动,就变成折叠自行车。
[0011]使用时向后推动后轮架,提起车座,受重力作用分别伸出前、后轮,这时前轮架梁、车架、后轮架上挡块相互阻挡,限制前轮架、后轮架移动和转动,起到锁定作用,翻转脚踏到水平,打开折叠车把,形成车后供人骑行,通过折叠车把的手柄经控制线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同样收缩车座鞍管和折叠车把则将车折叠成为箱子形状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拉行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附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0013]附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0014]附图3,为本发明折叠为箱主视图。
[0015]附图4,为本发明折叠为箱俯视图。
[0016]附图5,为本发明全联动主视图。
[0017]附图6,为本发明全联动折叠为箱主视图。
[0018]附图7,为本发明大导轮式主视图。
[0019]附图8,为本发明大导轮式折叠为箱主视图
[0020]附图9,为本发明脚踏卡式主视图。
[0021]附图10,为本发明脚踏卡折叠为箱主视图
[0022]附图11,为本发明后联动主视图。
[0023]附图12,为本发明后联动折叠为箱主视图。
[0024]附图13,为本发明前联动主视图。
[0025]附图14,为本发明前联动折叠为箱主视图。
[0026]附图15,为本发明前联动卡主视图。
[0027]附图16,为本发明前联动卡俯视图。
[0028]附图17,为本发明前联动卡折叠为箱主视图。
[0029]附图18,为本发明前联动卡折叠为箱俯视图。
[0030]附图19,为本发明人力方式主视图。
[0031]附图20,为本发明人力方式折叠为箱主视图。
[0032]附图21,为本发明滑动方式主视图。
[0033]附图22,为本发明滑动方式俯视图。
[0034]附图23,为本发明滑动方式折叠为箱主视图。
[0035]附图24,为本发明滑动方式折叠为箱俯视图。
[0036]附图25,为本发明车把主视图。
[0037]附图26,为本发明车把俯视图。
[0038]附图27,为本发明联动车把主视图。
[0039]附图28,为本发明联动车把俯视图。
[0040]附图29,为本发明联动车把折叠主视图。
[0041]附图30,为本发明联动车把折叠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43]图1、2中,1.车轮、2.后轮架、3.车座立管、4.车座、5.车架、6.折叠车把、7.前轮架、8.前手柄、9.脚踏、10.后手柄及附件组成,前轮架(7)是由水平梁一端有轴孔,另一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车架(5)由两个纵向平行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板上开有减重孔,车架(5)前端与前轮架(7)后端铰接,车架(5)后端与后轮架(2)臂、车座立管(3)下端铰接,既车座立管(3)下端、车架(5)后端、后轮架(2)前端铰接同一轴上,前轮架(7)、车架(5)、后轮架(2)相互间折叠后形状如之字形。[0044]车架(5)前端横管,前轮架(7)后端横管,阻止铰接的车架(5)、前轮架(7)间位于水平时过度转动,前手柄(8)为挂钩形状,铰接在车架(5)板前端横管上并用弹簧拉住,其前端卡在前轮架(7)梁横管上,防止前轮架(7)回转,在车架(5)、后轮架(2)铰接轴板上开有弧形槽和径向槽,弧度为车架(5)、车座立管(3)及后轮架(2)间所需角度,车座立管(3)上也开有径向槽,槽中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重合径向槽末端,则卡住车架(5)、车座立管(3)及后轮架(2)间转动,车架(5)后端设置一个后手柄(10)其上开有弧形斜槽铰接在后轮架(2)轴座上,转动其来径向移动横销,脚踏(9)是将脚踏板一端铰接在脚踏杆一端轴座上,脚踏板竖起时位于脚踏杆侧面组成的卡销锁定形式,两个脚踏(9)的脚踏杆前端铰接在车架(5)前端横管两侧上,折叠车把(6)下端与前轮架(7)转向管铰接并锁定,参看图27、28,后轮架(2)臂上挂有电池盒,图1、2为车形状,图3、4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而图7为车形状,后轮架(2)带有大的导轮,折叠成图8手提箱形状方便推拉,
[0045]图5中,分别用连杆将前轮架(7)、脚踏(9)铰接连接,脚踏(9)、车座立管(3)铰接连接,转动车座立管(3)则连杆带动脚踏(9)转动,脚踏(9)带动前轮架(7)转动,再用铰接轴位于车座立管(3)上滑槽中铰接的连杆,两端分别与车架(5)、后轮架(2)铰接,形成车架(5)、后轮架(2)与车座立管(3)的联动,图5为车形状,图6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46]图9中,车架(5)板前端绕铰接轴上开有转动前轮架(7)所需角度弧形槽,槽中穿有横轴并固定在前轮架(7)梁上,脚踏(9)前端设置成弧形,在前轮架(7)梁与车架(5)铰接轴上安有弧形挡块,转动脚踏(9)其前端与前轮架(7)梁上挡块弧形面重合,阻止前轮架(7)反转,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架(5)铰接轴板上开有转动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架(5)所需孔,车座立管(3)下端接有横管,其上开有槽孔,管中间穿有两个带有锥度的销子,两端用弹簧连接位于横管中,且销子上有垂直的小手柄伸出导向管上槽孔外,销子外端依次伸出后轮架(2)、车架(5)上相应的孔中,阻止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架(5)间转动,折叠车把(6)是由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基座四部分组成,折叠车把的两个手把铰接在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插入下支撑杆中,下支撑杆下端插入前轮架(7)前叉立管上,图9为车形状,图10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47]图11中,后摆臂(11)两端分别与车座立管(3)、后轮架⑵铰接,车座立管(3)铰接轴板上开有转动车座立管(3)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车架(5)有相应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并用弹簧拉住,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径向槽则阻止前轮架(7)梁与车架(5)间的转动,图11为车形状,图12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48]图13中,分别用连杆将前轮架(7)、脚踏(9)铰接连接,脚踏(9)、车座立管(3)铰接连接,转动车座立管(3)则连杆带动脚踏(9)转动,脚踏(9)带动前轮架(7)转动,而后手柄(10)如U字形,底端铰接在车座立管(3)上,两端分别有横管和卡槽,转动车座立管(3)、后轮架(2)、车架(5)展开位置,转动后手柄(10)其两端分别卡在后轮架(2)槽和车架(5)销钉上,保持车架整体的打开状态,图13为车形状,图14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49]图15、16中,前手柄(8)改为一连杆两端分别与前轮架(7)车座立管(3)铰接,转动车座立管(3)则连杆(8)带动前轮架(7)转动,在车座立管(3)、后轮架(2)铰接轴板上开有弧形槽和径向槽,弧度为连杆所接车座立管(3)和前轮架(7),及后轮架(2)和车座立管(3)两个转接轴所需弧度,车架(5)上也开有相应径向槽,当槽中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重合径向槽中,则卡住后轮架(2)和车座立管(3),可在车架(5)后端设置一个手柄,转动来阻止两个横销移动,对于脚踏(2)可用拉伸弹簧实现脚踏板保持处于水平或竖直的位置,并在脚踏板下铰接控制踏板,图15、16为车形状,图17、18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50] 图19中,车架(5)的三角形板有3个轴孔及减重孔,板上还开有与车架(5)后端铰轴同心的弧形槽,车架(5)板前端绕铰接轴上开有转动前轮架(7)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前轮架(7)梁铰接轴处也有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重合径向槽则阻止前轮架(7)梁与车架(5)间的转动,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架(5)铰接轴板上开有转动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架(5)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并用弹簧拉住,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径向槽则阻止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架(5)间转动,在车架(5)板上脚踏板位置处开有与车架(5)后端铰轴同心的弧形槽,槽中安装中轴,中轴上有链轮、支撑臂及折叠脚蹬,中间链轮装在车架(5)与后轮架
(2)的铰接轴上,链轮与后轮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两级人力后轮驱动,图19为车形状,图20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51]图21、22中,车架(5)由其前滑槽板、后支撑板铰接组成,车架(5)后支撑板后端为弧形,前轮架(7)上有形状为弧形挡块,前轮架(7)滑动到下端车架(5)中后支撑板绕铰接轴转动重合在前轮架(7)挡块弧面上,阻挡前轮架(7)沿滑槽滑动,脚踏(9)脚踏杆上端铰接在前轮架(7)轴上,车座立管(3)在车架(5)前滑槽板上端,车座(4)鞍管插入车座立管(3)中可滑动,后摆臂(3)两端分别与车座立管(3)、后轮架(2)铰接组成铰接在车架(5)上后轮架(2)、车座立管(3)的联动,后端采用卡销式锁定,图21、22为车形状,图23、24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
[0052]图25、26中,折叠车把(6)是由手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三部分组成,两个手把铰接在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铰接,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前轮架(7)转向立管上,上支撑杆上开有径向槽,下支撑杆上有转动其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槽中有横销,转动手把、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受弹簧力作用横销滑入径向槽则锁定车把。
[0053]在图27、28中,折叠车把(6)是由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三部分组成,的两个手把铰接在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铰接,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前轮架(7)转向立管上,用连杆分别将手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连接在一起,形成联动方式,图29、30为折叠车把(6)折叠后形状。
[0054]使用时向后推动后轮架(2),提起车座(4),受重力作用分别伸出前、后轮,这时前轮架(7)梁、车架(5)、后轮架(2)上挡块相互阻挡,限制前轮架(7)、后轮架(2)移动和转动,起到锁定作用,脚踏(2)脚踏板翻转到水平,打开折叠车把(6),形成车后供人骑行,通过折叠车把(6)的手把经控制线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反之折叠成箱子形状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拉行走。
[0055]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宜的代步工具,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适合都市生活中的人们乘坐各类如城铁、公交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携带,换乘或其它短距离区间骑行时使用的车辆,设计的车体受力合理,具有种类多、变换灵活及易于扩展的特点,易于携带和码放,可肩挎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形成的各类部件互换性强,通过组合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品种,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用途,其外形美观、紧凑、规则及重量轻,且速度适宜,满足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该车零部件可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工艺,易于大量生产,它对于改变都市拥堵的交通,方便人们出行有着重要意义,采用了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力和电动驱动,符合当今世界倡导的低碳出行,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
1.主要由车轮(I)、后轮架(2)、车座立管(3)、车座(4)、车架(5)、折叠车把(6)、前轮架(7)、脚踏(9)及附件组成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架(7)是由水平梁一端有轴孔,另一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框形车架(5)是由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前端与前轮架(X)铰接、后端与车座立管(3)、后轮架(2)铰接,既车座立管(3)下端、车架(5)后端、后轮架(2)前端同轴铰接或车座立管(3)铰接在车架下端,以及由两组纵向平行放置的前滑槽板、后支撑板,中间用横管铰接在一起的车架(5),前轮架(7)末端滑块置于滑槽中,后轮架(2)支撑臂前端与车架(5)后支撑板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折叠车把(6)下端与前轮架(7)转向管铰接并锁定,脚踏(9)位于车架(5)侧面上,滑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供人骑行的车,收缩合上则变成箱子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5)侧板前端横管,前轮架(7)后端横管,也可在车架(5)板前端绕铰接轴上开有转动前轮架(7)所需角度弧形槽,槽中穿有横轴并固定在前轮架(7)梁上,阻挡铰接的车架(5)、前轮架(7)间位于水平时过度转动,脚踏(9)由脚踏板纵向铰轴铰接在其脚踏杆两端轴座上,脚踏板竖起时位于脚踏杆侧面组成,两个脚踏(9)的脚踏杆前端铰接在车架(5)前端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前手柄(8)为挂钩形状,铰接在车架(5)板前端横管上并用弹簧拉住,其前端卡在前轮架(7)梁横管上,在车架(5)板前端弧形槽接有径向槽,前轮架(7)梁铰接轴处也有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径向槽则阻止前轮架(7)梁与车架(5)间的转动,防止前轮架(7)回转,脚踏(9)脚踏杆前端板上开有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弧度为脚踏(9)放下和收起所需角度,转动脚踏(9)就拨动径向槽中横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分别用连杆将前轮架(7)、脚踏(9)连接,脚踏(9)、车座立管(3)连接,转动车座立管(3)则连杆带动脚踏(9)转动,脚踏(9)带动前轮架(7)转动,再用铰接轴位于车座立管(3)上滑槽中铰接的连杆,两端分别与车架(5)、后轮架(2)铰接,形成车架(5)、后轮架(2)与车座立管(3)的联动转动,另用连杆(8)两端分别与前轮架(7)、车座立管(3)铰接,形成前轮架(7)与车座立管(3)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后摆臂(11)两端分别与车座立管(3)、后轮架(2)铰接,车座立管(3)铰接轴板上开有转动车座立管(3)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车架(5)有相应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并用弹簧拉住,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重合径向槽则阻止前轮架(7)梁与车架(5)间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后摆臂(11)为U字形铰接在车座立管(3)上,两端分别有横管和卡槽,转动车座(4)、后轮架(2)、车架(5)展开位置,转动后摆臂(11)其两端分别卡在后轮架(2)槽和车架(5)销钉上,保持车架整体的打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5)后支撑板后端为弧形,前轮架(7)上有形状为弧形挡块,前轮架(7)滑动到下端车架(5)中后支撑板绕铰接轴转动重合在前轮架(7)挡块弧面上,阻挡前轮架(7)沿滑槽滑动,脚踏杆(10)上端铰接在前轮架(7)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折叠车把(6)是由手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三部分组成,两个手把铰接在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铰接,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前轮架(7)转向立管上,上支撑杆上开有径向槽,下支撑杆上有转动其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槽中有横销,转动手把、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受弹簧力作用横销滑入径向槽则锁定车把,另用连杆分别将手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连接在一起,形成联动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5)板上脚踏板位置处开有与其后端铰轴同心的弧形槽,槽中安装中轴,中轴上有链轮、支撑臂及装有折叠脚蹬,中间链轮装在车架(5`)与后轮架(2)的铰接轴上,链轮与后轮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3523135SQ20121023283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胡静宇, 马侠安 申请人:马侠安, 胡静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