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底盘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86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挖掘机底盘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挖掘机的行走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行走机构专用引导轮装置。
背景技术
履带式车轮承载能力强,对地形适应性强,因此广泛被用做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的行走机构,液压挖掘机的底盘行走机构由“四轮一带”(即驱动轮、引导轮、支重轮、托轮、以及履带)、涨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行走架等组成,其中引导轮的作用是用来引导履带正确绕转,多数的挖掘机也同时起到了支重轮的作用,这样可以增加履带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接地比压,引导轮与最近的支重轮的距离越小,则导向性越好。但现有的弓I导轮比较笨重,安装连接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的履带式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挖掘机底盘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包括引导轮体、轴、外支座、内支座、轴套及密封件,所述轴通过轴套穿过引导轮体的中心孔,外支座和内支座分别位于引导轮体两侧,通过中心销固装在轴两端,所述引导轮体由轮圈、幅板和轮毂焊接而成的,所述轮圈的横断面为外窄内宽的阶梯状。所述轮毂上增加储油槽。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轮体采用分体式焊接结构,其结构合理,重量轻;轮毂处增加储油槽,使储油量大大增加,有效改善了润滑条件减少了磨损;内外支座与轴通过中心销固定,减小了应力集中增加了强度,装配方便而且密封更可靠。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视图。图中1引导轮体、2轴、3外支座、4内支座、5轴套、6轮圈、7幅板、8储油槽、9中心销、10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视图。[0015]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导轮体I、轴2、外支座3、内支座4、轴套5及密封件,所述轴2通过轴套5穿过引导轮体I的中心孔,外支座3和内支座4分别位于引导轮体I的两侧,通过中心销9固装在轴2两端。轴2与内支座4、外支座3由中心销9固定,减小了应力集中增加了强度。所述引导轮体I由轮圈6、幅板7及轮毂10焊接而成的,其结构合理,重量比铸钢件轻。所述轮圈6的横断面为外窄内宽的阶梯状。所述轮毂10上增加储油槽8,使储油量大大增加,有效改善了润滑条件减少了磨 损。在轮毂10端面增大了浮封槽尺寸,更换大浮封环,装配方便而且密封更可靠。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权利要求1.一种挖掘机底盘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包括引导轮体(I)、轴(2)、外支座(3)、内支座(4)、轴套(5)及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通过轴套(5)穿过引导轮体(I)的中心孔,外支座(3 )和内支座(4)分别位于引导轮体(I)的两侧,通过中心销(9 )固装在轴(2 )两端;所述引导轮体(I)由轮圈(6)、幅板(7)和轮毂(10)焊接而成的,所述轮圈(6)的横断面为外窄内宽的阶梯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挖掘机底盘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0)上增加储油槽(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挖掘机底盘行走机构引导轮装置,包括引导轮体、轴、外支座、内支座、轴套及密封件,所述轴通过轴套穿过引导轮体的中心孔,外支座和内支座分别位于引导轮体两侧,通过中心销固装在轴两端,所述引导轮体由轮圈、幅板和轮毂焊接而成的,所述轮圈的横断面为外窄内宽的阶梯状,所述轮毂上增加储油槽。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轮体采用分体式焊接结构,其结构合理,重量轻;轮毂处增加储油槽,有效改善了润滑条件减少了磨损;内外支座与轴通过中心销固定,减小了应力集中增加了强度,装配方便而且密封更可靠。
文档编号B62D55/14GK202608920SQ20122030130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赵共, 赵吉庆, 岳现勇, 汪成华 申请人:济宁市吉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