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22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方向盘骨架,其设计时仅考虑如何提高方向盘的强度与刚度,一味地增加方向盘的强度与刚度,使得当整车发生碰撞时方向盘由于过高的强度而完好无损,这便意味着碰撞时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由人体来承受,增加了人体严重受伤的概率。如图3所示的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1、轮毂3,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21、22、23,其中轮缘I与人体直接接触,承受着人体大部分作用力,由于其材质为分布均匀的圆柱形钢管,其整个方向盘本体总成轮缘上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基本是相同的,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人体会继续向前移动并与方向盘发生碰撞,方向盘所受的冲击力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轮缘的圆周上,使得方向盘不会因为局部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即方向盘的强度过剩,导致碰撞产生的强大能量无法通过方向盘弯曲变形的方式吸收,其大部分能量只能由人体来承受,容易导致人体严重伤害。为了降低车辆碰撞时方向盘本体对人体的伤害,设计一种具有吸能结构的方向盘便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它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弯曲变形吸收能量,保护驾驶员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轮毂,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在轮缘上靠近第一轮辐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扁部,在轮缘上靠近第二轮辐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扁部。所述第一压扁部和第二压扁部的长度至少为轮缘横截面直径的3. 5倍;第一压扁部与第二压扁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短轴之比为1. 5 2。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轮缘上设置有压扁部,使得汽车碰撞时方向盘轮缘的受力能局部集中与压扁部,进而可以产生弯曲变形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避免由人体吸收碰撞能量可能带来的对人体的伤害。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能式方向盘骨架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压盘部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方向盘骨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2]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1、轮毂3,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21、22、23,在轮缘I上靠近第一轮辐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扁部11,在轮缘I上靠近第二轮辐2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扁部12 ;所述第一压扁部11和第二压扁部12的长度为轮缘I横截面直径的3. 5倍;如图2所不,第一压扁部与第二压扁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短轴之比为1.5。实施例2 :如图1所示,该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1、轮毂3,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21、22、23,在轮缘I上靠近第一轮辐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扁部11,在轮缘I上靠近第二轮辐2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扁部12 ;所述第一压扁部11和第二压扁部12的长度为轮缘I横截面直径的3. 5倍;如图2所不,第一压扁部与第二压扁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短轴之比为1.7。实施例3 :如图1所示,该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1、轮毂3,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21、22、23,在轮缘I上靠近第一轮辐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扁部11,在轮缘I上靠近第二轮辐2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扁部12 ;所述第一压扁部11和第二压扁部12的长度为轮缘I横截面直径的3. 5倍;如图2所不,第一压扁部与第二压扁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短轴之比为2。
权利要求1.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I)、轮毂(3),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21、22、23),其特征在于在轮缘(I)上靠近第一轮辐(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扁部(11),在轮缘(I)上靠近第二轮辐(2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扁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扁部(11)和第二压扁部(12)的长度至少为轮缘(I)横截面直径的3. 5倍;第一压扁部与第二压扁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与短轴之比为1.5 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式方向盘骨架,包括轮缘、轮毂,以及由轮毂向轮缘延伸的轮辐,在轮缘上靠近第一轮辐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扁部,在轮缘上靠近第二轮辐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扁部。该吸能式方向盘骨架,由于在轮缘上设置有压扁部,可以产生弯曲变形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避免由人体吸收碰撞能量可能带来的对人体的伤害。
文档编号B62D1/11GK202847783SQ2012205485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李百青, 张缨, 欧阳益, 韦锦佳, 朱俊松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