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平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834阅读:9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后平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平叉是将摩托车后车轮与摩托车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主要桥梁。已有的摩托车后平叉与连接板大都是直接通过螺栓锁紧,其存在的缺点是: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后平叉旋转时稳定性差,摩擦阻力大,车子受到震动后,震动所产生上下起伏的作用力传递到后减震的时间长,从而使摩托车的舒适度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后平叉旋转稳定性好,摩擦阻力小,把车子的震动及时传递到后减震,提高摩托车乘坐舒适度,零件更换方便的摩托车后平叉。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两边对称的左、右平叉管,左、右平叉管经横管固定连接,在左、右平叉管的前端制有连接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圆管中安装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连接圆管经螺栓与电动车车架上的连接板相连。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平叉,通过在左、右平叉管的连接圆管中安装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再通过螺栓锁紧,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过程中,地面对摩托车所产生的上下起伏的作用力使后平叉产生上下旋转,因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同心度高,旋转平稳、顺滑,摩擦阻力小,并使后平叉能及时将震动传递到后减震,从而减小车子的震动,提高摩托车乘坐的舒适度,并且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都是采用标准件配置,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无需另外制造,而且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若变形损坏,更换十分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是摩托车后平叉安装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如图1一图2所示,包括两边对称的左、右平叉管I,左、右平叉管经横管2固定连接,在左、右平叉管I的前端制有连接圆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圆管3中安装滚针轴承4和滚针轴套5,连接圆管经螺栓与电动车车架6上的连接板相连。通过在左、右平叉管I的连接圆管3中安装滚针轴承4和滚针轴套5,再通过螺栓锁紧,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过程中,地面对摩托车所产生的上下起伏的作用力使后平叉产生上下旋转,因滚针轴承4和滚针轴套5同心度高,旋转平稳、顺滑,摩擦阻力小,并使后平叉能及时将震动传递到后减震,从而减小车子的震动,提高摩托车乘坐的舒适度,并且滚针轴承4和滚针轴套5都是采用标准件配置,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无需另外制造,而且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若变形损坏,更换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1.托车后平叉,包括两边对称的左、右平叉管(1),左、右平叉管经横管(2)固定连接,在左、右平叉管(I)的前端制有连接圆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圆管(3)中安装滚针轴承(4)和滚针轴套(5),连接圆管经螺栓与电动车车架(6)上的连接板相连。
专利摘要摩托车后平叉,包括两边对称的左、右平叉管,左、右平叉管经横管固定连接,在左、右平叉管的前端制有连接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圆管中安装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连接圆管经螺栓与电动车车架上的连接板相连。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过程中,地面对摩托车所产生的上下起伏的作用力使后平叉产生上下旋转,因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同心度高,旋转平稳、顺滑,摩擦阻力小,并使后平叉能及时将震动传递到后减震,从而减小车子的震动,提高摩托车乘坐的舒适度,并且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都是采用标准件配置,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无需另外制造,而且滚针轴承和滚针轴套若变形损坏,更换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B62K25/04GK202923802SQ2012205926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蔡卫民, 粟强 申请人:浙江嘉爵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