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边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848阅读:36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边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摩托车边斗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边斗。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的摩托车乘坐空间有限,通常在摩托车旁边附加一个边斗,内部放置座位用于乘坐,增大了乘坐空间、且舒适性良好。但现有的边斗使车身的重量大大增加,行车风阻较大,耗油量增大,因此需要对边斗进行改良。实用新型内容[0003]为了解决上述具有边斗的摩托车存在的行车风阻大、油耗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形为流线型的边斗,其行车风阻小、耗油量减小。[0004]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摩托车边斗,其包括:[0006]前盖板;[0007]后盖板;[0008]底板;[0009]左侧板;[0010]右侧板;[0011]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均为弧状,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所述底板连接组成上端具有进入口的摩托车边斗,且所述摩托车边斗中间宽、前端和后端窄,上端宽、下端窄,其板宽尺寸变化为光滑过渡。[0012]可选择的,所述底板平直。[0013]可选择的,各个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0014]可选择的,各个板通过焊接连接到一起。[0015]可选择的,所述前弯板、所述后弯板的上端具有左右对称的向上的倾斜处。[0016]可选择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边斗的上端的中间宽为52-57cm,所述底板中间宽度为37_43cm,所述摩托车边斗的最后端宽为18-24cm,所述摩托车边斗的最前端宽为17-23cm,所述摩托车边斗的长度为1.9-2.lm。[0017]可选择的,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上具有垂直于板面的加强筋。[0018]可选择的,所述摩托车边斗后端具有与底板垂直的内隔板,所述后盖板的上端具有孔,后备箱盖板覆盖到孔上,所述后备箱盖板与所述后盖板铰接。[0019]可选择的,所述后备箱盖板与液压杆连接。[0020]前盖板、后盖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摩托车边斗,摩托车边斗上端的进入口供乘坐者进入边斗内,摩托车边斗的前盖板、后盖板、侧板为弧状,中间宽、前端和后端窄,上端宽、下端窄,板宽尺寸变化处为光滑过渡,流线型的摩托车边斗使行车风阻小、耗油量减少。[0021]进一步地,底板平直,减少与风的接触面积,同时减轻边斗自身的重量。[0022]进一步地,各个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线条流畅,降低风阻。[0023]进一步地,各个板通过焊接连接到一起,结构强度好,便于加工制造。[0024]进一步地,前盖板、后盖板的上端的左右对称的向上的倾斜处,增大了边斗的乘坐空间,使边斗拥有更好的舒适性。[0025]进一步地,摩托车边斗的上端的中间宽为52-57cm,能保证足够的乘坐空间;摩托车边斗的底板中间宽度优选为37-43cm,由此形成了上端宽、下端窄的形状,且重心稳定;摩托车边斗的最前端为17-23cm,减小边斗的受力面积,降低风阻;摩托车边斗的最后端为18-24cm,减轻边斗重量,有节油的效果。摩托车边斗的整体长度优选为1.9m-2.lm,提供了较好的舒适性同时便于安装。[0026]进一步地,左侧板、右侧板上具有垂直于板面的加强筋,使边斗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边斗更加结实。[0027]进一步地,摩托车边斗的后端被内隔板隔开形成后备箱,后盖板的上端具有孔,后备箱盖板覆盖到孔上,后备箱盖板与后盖板铰接,掀开后备箱盖板就能将物品放置到边斗内,具有储物效果。[0028]更进一步地,摩托车边斗的后备箱盖板通过液压驱动,实现自动打开。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边斗的立体图;[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边斗的侧视图;[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边斗的前视图;[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边斗的俯视图。[0033]符号说明:1_摩托车边斗11-前端12-中间13-后端14-上端15-下端16-进入口 2-左侧板21-加强筋3-右侧板4-前盖板41-最前端42-倾斜处5-后盖板51-最后端6-底板7-空腔8-后备箱盖板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0035]在附图中不出的坐标系中,X代表横向,既车体宽度方向,代表纵向,既车体长度方向;Z代表垂直方向,既与地面垂直的方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术语“前端”、“中间”、“后端”指的是纵向相对位置关系,“长度”指的是纵向延伸范围;“上端”、“下端”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高度”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侧面”指的是横向相对位置关系,“宽度”指的是横向延伸范围。[00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边斗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摩托车边斗包括:前盖板4、后盖板5、底板6、左侧板2、右侧板3。前盖板4、后盖板5分别与底板6的两端连接,左侧板2、右侧板3分别与前盖板4、后盖板5、底板6连接形成流线型的摩托车边斗1,前盖板4与后盖板5不连接而形成了摩托车边斗I上端的进入口 16。[0037]优选的,左侧板2上具有垂直于板面的加强筋21,该加强筋21在摩托车边斗I内部,与底板6和左侧板2连接,该加强筋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使摩托车边斗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更加结实。相应的,右侧板3对称的分布加强筋21。[0038]优选的,摩托车边斗I的后端被内隔板(图中未示出)隔开形成后备箱,后盖板5的上端具有孔,后备箱盖板8覆盖到后盖板孔上,后备箱盖板8与后盖板5铰接,掀开后备箱盖板8就能将物品放置到边斗内,具有储物效果。摩托车边斗的后备箱盖板8通过液压驱动,实现自动的打开,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压杆(图中未示出)与后备箱盖板5连接。后备箱盖板上安装锁(图中未示出),打开时,将钥匙插入锁中,向上提后备箱盖板8,液压杆将后备箱盖板8顶起。[003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边斗的前视图。如图3所示,摩托车边斗I的前盖板4、后盖板5为弧状(图2中示出),左侧板2、右侧板3为弧状,上端14宽、下端15窄,其板宽尺寸变化为光滑过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的想象,左侧板2、右侧板3、前弯板4、后弯板5、底板6各个板之间的连接能够通过铸造、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也能够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优选的,各个板通过焊接连接到一起,整体结构强度好,便于加工制造。[0040]优选的,底板6平直,减少了与风的接触面积,同时减轻了边斗自身的重量。[0041]优选的,各个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摩托车边斗I的线条流畅,降低风阻。[0042]如图4所示,摩托车边斗I的中间12宽、前端11和后端13窄,左侧板2、右侧板3在侧面对称分布,摩托车边斗I的上端14具有进入口 16,内部具有空腔7。乘车者由进入口 16进入摩托车边斗。[0043]优选的,前弯板4、后弯板5的上端均具有左右对称的向上的倾斜处42,该向上倾斜处42增大了边斗的乘坐空间,使边斗拥有更好的舒适性。[0044]优选的,摩托车边斗上端的中间12 (即边斗最宽处)宽为52-57cm。根据人机工程学及座椅的相关设计标准,此宽度能够保证为乘坐者提供足够的乘坐空间,同时使边斗轻便。摩托车边斗的底板中间宽度优选为37-43cm,由此形成了上端宽、下端窄的形状,且重心稳定。摩托车边斗的最前端41宽为17-23cm,即前弯板4的最前端41的宽度为17_23cm,该宽度能减小边斗的受力面积,降低风阻。摩托车边斗的最后端51宽为18-24cm,即后弯板5的最后端51的宽度为18-24cm,该宽度为18-24cm能减轻边斗重量,有节油的效果。摩托车边斗的整体长度(最前端与最后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9m-2.lm,提供了较好的舒适性同时便于安装。[0045]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边斗,其包括: 前盖板; 后盖板; 底板; 左侧板; 右侧板; 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均为弧状,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所述底板连接组成上端具有进入口的摩托车边斗,且所述摩托车边斗中间宽、前端和后端窄,上端宽、下端窄,其板宽尺寸变化为光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平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各个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各个板通过焊接连接到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弯板、所述后弯板的上端具有左右对称的向上的倾斜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边斗的上端的中间宽为52-57cm,所述底板中间宽度为37_43cm,所述摩托车边斗的最后端宽为18_24cm,所述摩托车边斗的最前端宽为17-23cm,所述摩托车边斗的长度为1.9-2.l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上具有垂直于板面的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边斗的后端具有与底板垂直的内隔板,所述后盖板的上端具有孔,后备箱盖板覆盖到孔上,所述后备箱盖板与所述后盖板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边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盖板与液压杆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边斗,其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均为弧状,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所述底板连接组成上端具有进入口的摩托车边斗,且所述摩托车边斗中间宽、前端和后端窄,上端宽、下端窄,其板宽尺寸变化为光滑过渡。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边斗行车风阻小、耗油量减少。
文档编号B62K27/00GK202953123SQ20122067437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邵毅祺 申请人:邵毅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