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履带式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376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单兵履带式战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单兵履带式战车:一个驱动轮、数个悬挂减震器、安装在悬挂减震器下部的负重轮、一个导向轮、数个导轮、履带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导轮、驱动轮、悬挂减震器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驱动轮的齿插入履带;所述传行机构在底盘左侧右侧各设置一套。在底盘联接可伸缩气囊。在履带的外侧边间隔设置若干角形板式弹簧和划水板,划水板上端铰接于履带。在底盘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火控系统、驾驶操控系统、座椅、动力系统、车辆综合电子系统。装甲型车盖扣接在底盘的上面,车盖为球壳的一部分或为椭球壳的一部分,车盖罩住火控系统、驾驶操控机构、座椅、动力系统、车辆综合电子系统,车盖对着火控系统开有窗口,还开有潜望镜窗口、士兵进出舱口及其舱盖。
【专利说明】单兵履带式战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装甲车辆技术,特别是一种单兵履带式战车。

【背景技术】
[0002] 坦克是陆军最重要的进攻性武器之一,是陆战的主要的突击力量,在战争中发挥 着强大的作用。现有的坦克极具防护性和攻击性,在陆战中,摧毁敌军野外工事、打击敌军 阵地和杀伤有生力量,掩护步兵,作为部队向前推进的前锋,其作用不可取代。坦克的机动 性有三级,依次排序级别为战略机动性、作战机动性、战场机动性。战略机动性,是指坦克部 队运动到或被运动到战区的能力。作战机动性,是指坦克靠自己的动力在公路上、小路上, 常常还包括越野在内的运动能力。战场机动性,是指坦克在与敌实际冲突中或在即将来临 的冲突中的运动能力。实践证明:坦克越轻,体积越小,战略机动性就越大,它们的可靠性 越高,作战机动性就越高,战场机动性就越好。然而现有的坦克体积大、笨重(少则十几吨、 多则几十吨),所以战略机动性、作战机动性、战场机动性欠优,表现出灵活性差、通行性差, 也即遇到狭窄的道路或空间无法通过、也不能通过不能支持其重量的桥梁、视野盲区较大。 为了弥补现有坦克缺点,已研制生产了多种多样的履带式和轮式步兵战车,并装备军队。现 代战争的特征就是综合优化使用多种武器装备协同作战。陆战,以坦克作为前锋进行突击 和向前纵深打击,履带式、轮式步兵战车、火炮、步兵、直升机配合。然而,现有的履带式、轮 式步兵战车,由于体积也较大、较重、目标也较大,所以不够灵活,也难以适应城市巷战。而 且,每辆坦克或步兵战车,需要至少三个士兵,一旦被击毁,伤亡惨重。如果能有弥补现有坦 克、步兵战车缺陷的武器装备,协同现有坦克、步兵共同作战,坦克的威力将极大增强,陆战 效能将空如提1?。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弥补现有坦克和步兵战车的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一种单兵履带式战车,体 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通行性好。能很好地协同现有坦克、步兵共同作战,能在城市巷战 中发挥较强的作用。还能减轻作战士兵的负担的同时提高战斗能力,并提供较强的生命保 护。
[0004]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 图1是所述单兵履带式战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示,一个驱动轮8、数个悬挂减 震器2 (图中只画两个以示意)、安装在悬挂减震器2下部的负重轮3、一个导向轮1、数个导 轮13(图中只画一个以示意)、履带9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1、导轮13、驱动轮8、悬挂减震 器2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4,驱动轮8的齿插入履带9 ;所述传行机构在底盘4左侧右侧各 设置一套。在底盘4朝地面一侧凹形腔中联接可伸缩气囊5。在履带9的外侧边间隔设置 若干角形板式弹簧7,角形板式弹簧7的固定角边与履带9联接;定义驱动轮8的左(从图 1看)方为车前进方向,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侧上的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从垂 直方向向车前进方向倾斜一角度;划水板6的上端铰接于履带9,且使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 侧上的划水板6靠在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而使处于负重轮3上方一侧上的划水 板6在重力作用下转离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
[0006] 在底盘4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具有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功能的火控系统10、驾 驶操控系统11、座椅12、动力系统14、车辆综合电子系统16。火控系统10含有机关枪与机 关炮组合成的射杀武器,火控系统10处于底盘4的前部;动力系统14包括发动机、联接发 动机与变速箱的离合器、联接所述传行机构与变速箱的传动偶合机构、与发动机联接的空 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联接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蓄电池;所述传动偶合机构能使左右两驱动 轮8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个驱动轮8转动(制造这样的传动偶合机构已有成熟技术或容 易实现);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可伸缩气囊5联接联通。驾驶操控系统11包括离合器踏板、 变速操纵杆、方向操纵杆、原地旋转操纵杆,发动机油门踏板,刹车机构;离合器踏板与所述 离合器联接,变速操纵杆与所述变速箱联接,方向操纵杆与和原地旋转操纵杆均与所述传 动偶合机构联接;方向操纵杆控制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的差速转动,原地 旋转操纵杆控制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同速反向转动。
[0007] 装甲型车盖15扣接在底盘4的上面,车盖15为球壳的一部分或为椭球壳的一部 分,车盖15罩住火控系统10、驾驶操控机构11、座椅12、动力系统14、车辆综合电子系统 16,车盖15对着所述射杀武器的机关枪与机关炮开有窗口,车盖15还开有潜望镜窗口、士 兵进出舱口及其舱盖(图中未画)。
[0008] 打开舱盖,战士进出,进出后再盖上。
[0009] 单兵履带式战车在陆上行驶,空气压缩机排出可伸缩气囊5中的压缩空气,它收 缩时其底面不露出底盘1下端面(如图1示)。如图1所示,操作驾驶操控系统11的油门 控制踏板、离合器踏板、变速操纵杆,使单兵履带式战车向前直行或倒车,操作方向操纵杆 控制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差速转动,车将转弯,操作原地旋转操纵杆控制 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同速反向转动,车将原地绕垂直中心原地旋转。单兵 履带式战车在陆上行驶时,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侧上的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和 划水板6会受压,活动角边7-1向后倒向履带9,划水板6逆时针转顺于履带。角形板式弹 簧7的作用,一是阻碍划水板6顺时针转动,二是当履带9逆时针转动时,处于负重轮3下 方一侧上的水板6会顺时针转动压迫活动角边7-1变形,这样,水板6能向前顺着履带9免 被压坏,而当该水板6被带离地面后被活动角边7-1弹回到原状(这对车在下述水上行驶 时是必须的)。
[0010] 单兵履带式战车遇到沼泽地带,可起动空压气压缩机给可伸缩气囊5充气,使伸 缩气囊5适当膨胀(伸缩气囊5并不膨胀完全)辅助支撑车体减重,以克服沼泽的阻拦使单 兵履带式战车较便利地通过。单兵履带式战车遇到水域时,可从前述沼泽地带通过方法过 渡,随着单兵履带式战车逐渐侵入水中,逐渐使伸缩气囊5膨胀完全,单兵履带式战车将浮 在水上。当履带转动时,处于负重轮3上方一侧的划水板6在重力作用下转到下垂位(如图 1示),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侧上的划水板6在重力作用下转靠到弹簧7的活动角边7-1 (如 图1示)。当履带9被逆时针(从图1示看)驱转时,划水板6向后划水,车将前行,车的转 弯、原地旋转同陆上的一样。
[0011] 驾驶员通过潜望镜发现目标后,立即使单兵履带式战车原地绕其中心旋转,使射 杀武器大致对准目标,操作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系统和射杀武器瞄准目标并射击。
[0012]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
[0013] 1、单兵履带式战车的较小的球形或椭球形的装甲车盖,由于其内装甲盖15外表 面光滑且曲率较大,当炮弹打到车盖表面,易致使发生跳弹或称溅落,极大地减小炮弹的杀 伤力。现有坦克为了减重,一般都是前装甲厚重、两侧后面较薄弱、顶面更脆弱,而单兵履带 式战车的球形或椭球形的装甲车盖无薄弱面,更能抵抗各个方向的攻击,利于城市巷战防 护。特别是能抵抗称为坦克杀手的直升机的袭击。现有坦克的履带最易遭受打击而破坏, 而单兵履带式战车的车轮4的侧面只有少部分露在外面,单兵履带式战车无履带,因此无 此忧患。单兵履带式战车的体积小,对攻击者来说,目标较小不易击中。现有轮式战车的枪 炮都是外露的,容易被击中,而单兵履带式战车的火控系统10被球形或椭球形的装甲车盖 将盖住,难易被击中。总之,单兵履带式战车的防护性更好。
[0014] 2、众所周知,单兵履带式战车的球形或椭球形的装甲车盖比其他任何形状装甲车 盖,能以较少的装甲材料产生足够大的容积空间。单兵履带式战车无炮塔,但设置了设置具 有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功能的火控系统10,这相当于现有坦克的炮塔和火控系统,单兵 履带式战车的旋转取代现有坦克的炮塔的摆转,省掉了现有坦克笨重的炮塔的伺服转动机 构。所以单兵履带式战车的比重(密度)比现有的坦克小得多,所以单兵履带式战车较轻 盈。
[0015] 3、因为单兵履带式战车较轻盈、体积小,加之采用优化的传动配置,使其运动灵 活;所以单兵履带式战车的战略机动性、作战机动性、战场机动性比现有坦克的战略机动性 大、作战机动性高、战场机动性好,特别适用于城市巷战。
[0016] 4、由于单兵履带式战车体积小使视野盲区小,且能原地绕中旋转和左右平行移 动,因而容易发现目标;发现目标后,使单兵履带式战车旋转对准,再通过微调火控系统 10,能使其精确地对准目标后开火,其命中率高。容易发现目标且命中率高,表明单兵履带 式战车的攻击能效高。
[0017] 5、单兵履带式战车能在陆地、松软(如沙滩、沼泽等)地带、水上行驶,具有两栖运 动能力。
[0018] 6、由于上述优点,所以单兵履带式战车极具防护性、攻击性、灵活性;单兵履带式 战车较轻盈、体积小,因此单兵履带式战车能耗小。
[0019] 7、尽管单兵履带式战车的威力比现有坦克差,但优良的机动性和较强装甲防护对 此弱点有不小的抵消。单兵履带式战车不能取代现有坦克,但单兵履带式战车极具独特的 防护性、攻击性、灵活性,若将单兵履带式战车与现有的坦克组合协调运用,将产生无比的 威力和战争效益。这极有可能使未来陆地作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0020] 8、利用单兵履带式战车,战士得到较高程度的防护,减小伤亡。每个陆军战士不但 都能得到有效防护以增强战斗意志,而且能极大地减轻战士的战斗负荷,极大地增强战斗 力。
[0021] 9、单兵履带式战车将为陆军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作战武器装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单兵履带式战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图1是所述单兵履带式战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示,一个驱动轮8、数个悬挂减 震器2 (图中只画两个以示意)、安装在悬挂减震器2下部的负重轮3、一个导向轮1、数个导 轮13(图中只画一个以示意)、履带9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1、导轮13、驱动轮8、悬挂减震 器2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4,驱动轮8的齿插入履带9 ;所述传行机构在底盘4左侧右侧各 设置一套。在底盘4朝地面一侧凹形腔中联接可伸缩气囊5。在履带9的外侧边间隔设置 若干角形板式弹簧7,角形板式弹簧7的固定角边与履带9联接;定义驱动轮8的左(从图 1看)方为车前进方向,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侧上的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从垂 直方向向车前进方向倾斜一角度;划水板6的上端铰接于履带9,且使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 侧上的划水板6靠在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而使处于负重轮3上方一侧上的划水 板6在重力作用下转离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7-1。
[0024] 在底盘4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具有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功能的火控系统10、驾 驶操控系统11、座椅12、动力系统14、车辆综合电子系统16。火控系统10含有机关枪与机 关炮组合成的射杀武器,火控系统10处于底盘4的前部;动力系统14包括发动机、联接发 动机与变速箱的离合器、联接所述传行机构与变速箱的传动偶合机构、与发动机联接的空 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联接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蓄电池;所述传动偶合机构能使左右两驱动 轮8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个驱动轮8转动(制造这样的传动偶合机构已有成熟技术或容 易实现);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可伸缩气囊5联接联通。驾驶操控系统11包括离合器踏板、 变速操纵杆、方向操纵杆、原地旋转操纵杆,发动机油门踏板,刹车机构;离合器踏板与所述 离合器联接,变速操纵杆与所述变速箱联接,方向操纵杆与和原地旋转操纵杆均与所述传 动偶合机构联接;方向操纵杆控制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的差速转动,原地 旋转操纵杆控制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同速反向转动。
[0025] 装甲型车盖15扣接在底盘4的上面,车盖15为球壳的一部分或为椭球壳的一部 分,车盖15罩住火控系统10、驾驶操控机构11、座椅12、动力系统14、车辆综合电子系统 16,车盖15对着所述射杀武器的机关枪与机关炮开有窗口,车盖15还开有潜望镜窗口、士 兵进出舱口及其舱盖(图中未画)。
【权利要求】
1.单兵履带式战车,其特征是: 一个驱动轮(8)、数个悬挂减震器(2)、安装在悬挂减震器(2)下部的负重轮(3)、一个 导向轮(1)、数个导轮(13)、履带(9)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1)、导轮(13)、驱动轮(8)、悬 挂减震器(2)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4),驱动轮(8)的齿插入履带(9);所述传行机构在底 盘(4)左侧右侧各设置一套;在底盘(4)朝地面一侧凹形腔中联接可伸缩气囊(5);在履 带(9)的外侧边间隔设置若干角形板式弹簧(7),角形板式弹簧(7)的固定角边与履带(9) 联接;定义驱动轮(8)的左方为车前进方向,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侧上的角形板式弹簧 (7)的活动角边(7-1),从垂直方向向车前进方向倾斜一角度;划水板¢)的上端铰接于履 带(9),且使处于负重轮(3)下方一侧上的划水板(6)靠在角形板式弹簧(7)的活动角边 (7-1),而使处于负重轮(3)上方一侧上的划水板(6)在重力作用下转离角形板式弹簧(7) 的活动角边(7-1); 在底盘(4)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具有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功能的火控系统(10)、驾 驶操控系统(11)、座椅(12)、动力系统(14)、车辆综合电子系统(16);火控系统(10)含有 机关枪与机关炮组合成的射杀武器,火控系统(10)处于底盘(4)的前部;动力系统(14)包 括发动机、联接发动机与变速箱的离合器、联接所述传行机构与变速箱的传动偶合机构、与 发动机联接的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联接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蓄电池;所述传动偶合机构 能使左右两驱动轮(8)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个驱动轮(8)转动;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可伸 缩气囊(5)联接联通;驾驶操控系统(11)包括离合器踏板、变速操纵杆、方向操纵杆、原地 旋转操纵杆,发动机油门踏板,刹车机构;离合器踏板与所述离合器联接,变速操纵杆与所 述变速箱联接,方向操纵杆与和原地旋转操纵杆均与所述传动偶合机构联接;方向操纵杆 控制所述传动偶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的差速转动,原地旋转操纵杆控制所述传动偶 合机构使左右两驱动轮(8)同速反向转动; 装甲型车盖(15)扣接在底盘(4)的上面,车盖(15)为球壳的一部分或为椭球壳的一 部分,车盖(15)罩住火控系统(10)、驾驶操控机构(11)、座椅(12)、动力系统(14)、车辆综 合电子系统(16),车盖(15)对着所述射杀武器的机关枪与机关炮开有窗口,车盖(15)还开 有潜望镜窗口、士兵进出舱口及其舱盖。
【文档编号】B62D55/00GK104097703SQ201310125725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刘新广, 钱毅 申请人:刘新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