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121阅读:1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板拖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拖车应用越来越广,客户对平板拖车的转弯半径、弯道通过性、转向阻力、轮胎的磨损速度等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平板拖车大都为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单向单轴线式回转平板拖车具有转弯半径大、弯道通过性能差、转向阻力大(转弯过程中轮胎发生侧滑)、轮胎磨损速度快且不均匀、整车的重量较重、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大、转向过程中轮胎发生侧滑、弯道通过性差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包括车架11、联动系统和四对车轮机构。联动系统统包括两只拖柄架、拉杆、连杆和四套回转支承机构,拖柄架包括拖架和挂柄,挂柄连接着拖架的一端;每对车轮机构包括两只车轮5和一根轮轴10,两只车轮5分别设于一根轮轴10的两端;所述拉杆为两根拉杆12 ;连杆为四根连杆3 ;回转支承机构包括转向套管9、第一连接板13 ;两只拖柄架相对应端分别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长连接板20和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长连接板20的一端连接着所述拖架的另一端,长连接板20的另一端设有直立的第二连接轴4,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的中部上下平行套设在第二连接轴4的上部,且两块短横板21垂直于长连接板20 ;两块短横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的一端分别连接着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中部交叉,两根拉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另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 ;长连接板20下方的拖架上分别转动连接着两根连杆3的一端,每根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着第一连接板13的一端,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连接着直立的转向套管9 ;转向套管9的顶部连接着基座板7,下端开设有轮轴槽,每对车轮机构的轮轴10中部位于轮轴槽内,且轮轴10通过第四连接轴8连接着转向套管9。所述长连接板20为卧式的槽钢。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为L型板,且折弯处的凸出部位朝向拉杆12,第一连接板13的顶面设有加强立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转弯半径得到很大的降低,相对于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降低大约25-30%。如图6、图7,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在转弯过程中只有前轮进行转向,转弯中心(所有车轮轴线的交点)离车架较远,因此转弯半径很大,而双向双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在转弯过程中所有车轮均都进行转向(联动转向),转弯中心离车架较近,转弯半径较小;2.通过优化使得所有车轮都能做近似纯滚动,本实用新型的优化设计,使得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实际车轮转角与满足所有车轮做纯滚动的理论转角差值在3%以内,避免了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轮发生侧滑,减小了转向阻力,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3.转弯过程中前后拖柄架转角的数值基本相同,整个转弯过程中最大差值为
0.3。;4.整车的跟随性及弯道通过性能较好;5.车轮5部分嵌于车架11内部,降低了整车的高度;6.省去目前平板拖车上的回转桥,减小整车重量,降低成本;7.连杆接头均做成可调节的,维修和调节性能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联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拖柄架机构示意图。图4为转向套管和第一连接板组成的回转支承机构示意图。图5为转向套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双向双轴线回转平板拖车转弯半径模拟图。图7为双向四轴线回转平板拖车转弯半径模拟图。图8为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上图中序号:拖柄架1、第一连接轴2、连杆3、第二连接轴4、车轮5、第三连接轴6、基座板7、第四连接轴8、转向套管9、轮轴10、车架11、拉杆12、第一连接板13、回转轴14、拉杆轴15、连接耳环16、止推垫片17、上钢背轴承18、下钢背轴承19、长连接板20、短横板21、第四连接板22、第六连接轴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参见图1和图2,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包括车架11、联动系统和四对车轮机构,所述联动系统包括两只拖柄架、两根拉杆12、四根连杆3和四套回转支承机构;回转支承机构包括转向套管9、第一连接板13。拖柄架包括拖架和挂柄,挂柄连接着拖架的一端;每对车轮机构包括两只车轮5和一根轮轴10,两只车轮5分别设于一根轮轴10的两端。两只拖柄架相对应端分别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长连接板20和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长连接板20为卧式的槽钢,其一端连接着所述拖架的另一端,长连接板20的另一端设有直立的第二连接轴4,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的中部上下平行套设在第二连接轴4的上部,且两块短横板21垂直于长连接板20 ;两块短横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的一端分别连接着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中部交叉,两根拉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另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 ;长连接板20下方的拖架上分别转动连接着两根连杆3的一端,每根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着第一连接板13的一端,第一连接板13为L型板,且折弯处的凸出部位朝向拉杆12,第一连接板13的顶面设有加强立板。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连接着直立的转向套管9 ;转向套管9的顶部连接着基座板7,下端开设有轮轴槽,每对车轮机构的轮轴10中部位于轮轴槽内,且轮轴10通过第四连接轴8连接着转向套管9。[0026]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关系见图1、图2,当左侧的拖柄架I绕车架11顺时针旋转时,带动整个拖柄机构绕第二连接轴4进行顺时针旋转;通过两根连杆3带动转向套管9绕回转轴14进行顺时针转向,进而通过第四连接轴8带动左侧的两对车轮机构(包括两只车轮和一根轮轴)进行顺时针转向;同时通过拉杆12带动右侧的拖柄机构进行逆时针转向,同理带动右侧的两对车轮机构进行逆时针转向。拉杆系统和连杆系统长度方向尺寸采用可调节形式,拉杆和连杆接头采用关节轴承形式,很好克服了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制造误差,同时也便于维修。由图1、图2可见,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过程中四对车轮机构同时进行转向。同时通过matlab软件对联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车辆在转弯过程中所有车轮做近似纯滚动(优化后的结果:实际车轮转角与满足所有车轮做纯滚动的理论转角差值在3%以内),避免了转弯过程中车轮发生侧滑,降低了转向阻力。如图5,回转支承机构采用平面轴承和钢背轴承组合形式,提高了回转系统的轴向和径向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了回转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强度和稳定性。如图6、图7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得到很大的降低,相对于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低大约25-30%。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在转弯过程中只有前轮进行转向,转弯中心(所有车轮轴线的交点)离车架较远,因此转弯半径很大,而双向双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在转弯过程中所有车轮均都进行转向(联动转向),转弯中心离车架较近,转弯半径较小;两根拉杆12的工作原理示意见图8,通过计算可得此机构的自由度为0,即把所有杆件看成刚性的,此机构是无法运动的。若使此机构能够运动,就必须把两根拉杆当成是“柔性”杆的条件下对整个机构进行优化,使得“柔性”拉杆的长度变化量很小,通过matlab软件对此机构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柔性”拉杆的长度变化量为0.25%。,各零部件连接处的间隙足克服拉杆长度的变化),使得此机构实际能够灵活运动。
权利要求1.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包括车架(11)、联动系统和四对车轮机构,所述联动系统包括两只拖柄架、拉杆、连杆和四套回转支承机构,拖柄架包括拖架和挂柄,挂柄连接着拖架的一端;每对车轮机构包括两只车轮(5)和一根轮轴(10),两只车轮(5)分别设于一根轮轴(10)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为两根拉杆(12);连杆为四根连杆(3);回转支承机构包括转向套管(9)、第一连接板(13);两只拖柄架相对应端分别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长连接板(20)和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长连接板(20)的一端连接着所述拖架的另一端,长连接板(20)的另一端设有直立的第二连接轴(4),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的中部上下平行套设在第二连接轴(4)的上部,且两块短横板(21)垂直于长连接板(20);两块短横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的一端分别连接着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中部交叉,两根拉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另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长连接板(20)下方的拖架上分别转动连接着两根连杆(3)的一端,每根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着第一连接板(13)的一端,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连接着直立的转向套管(9);转向套管(9)的顶部连接着基座板(7),下端开设有轮轴槽,每对车轮机构的轮轴(10)中部位于轮轴槽内,且轮轴(10)通过第四连接轴(8)连接着转向套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连接板(20)为卧式的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为L型板,且折弯处的凸出部位朝向拉杆(12),第一连接板(13)的顶面设有加强立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包括车架、联动系统和四对车轮机构,所述联动系统包括两只拖柄架、两根拉杆、四根连杆和四套回转支承机构,两根拉杆的一端分别连接着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两根拉杆中部交叉,两根拉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另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本实用新型的转弯半径得到很大的降低,相对于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降低大约25-30%;本实用新型使得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实际车轮转角与满足所有车轮做纯滚动的理论转角差值在3%以内,避免了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轮发生侧滑,减小了转向阻力,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转弯过程中前后拖柄架转角的数值基本相同,整个转弯过程中最大差值为0.3°。
文档编号B62D13/00GK203047354SQ2013200484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郑国亮, 游骏, 姜文东, 谢月斌 申请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