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儿童用可折叠推车,具体地涉及包括可折叠框架组件、座椅和多个轮子的推车。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儿童推车的可折叠框架组件。
背景技术: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2月I日提交的第13/757,526号美国申请的优先权,该第13/757,526号美国申请是于2012年6月25日提交的第12/532,452号美国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第12/532,452号美国申请是于2010年I月25日提交的第12/693,249号美国申请的继续申请,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弓I用清楚地并入本文。儿童用可折叠推车可包括可折叠框架组件、座椅和多个轮子。然而,需要这样的儿童用折叠推车,其包括可折叠框架单元,该可折叠框架单元允许该可折叠推车处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以及展开使用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就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儿童用可折叠推车,其包括可折叠框架单元。可折叠框架单元允许可折叠推车处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以及展开使用模式。根据本公开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可包括活动基座和联接至该活动基座的儿童座椅。活动基座可包括可折叠的框架、前轮和后轮。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活动基座可包括:前车架,包括两个前轮;以及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安装在前车架上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可被配置成包括两个后轮。凸轮驱 动的可折叠框架可包括:推架;滚行车架稳定装置,被配置成包括两个后轮;以及第一凸轮收起单元,联接至前车架以及推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的每一个。当推架绕枢转轴线朝向前轮旋转时,设置在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中的凸轮可将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及其后轮朝向前车架及其前轮驱动以使可折叠框架收起。类似地,当推架绕枢转轴线在相反方向上远离前轮旋转时,可折叠框架可展开。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凸轮收起单元可包括:凸轮支承基座;反凸轮,包括从动件和运动传递销;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和第二销移动装置。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直的销接纳槽、形成于从动件中的弯曲的运动传递槽、和形成于销移动装置每一个中的弯曲的运动引导槽中并且在直的销接纳槽、弯曲的运动传递槽、和弯曲的运动引导槽中同时来回移动。销移动装置可联接至推架以与其一起相对于前车架移动。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可联接至从动件以与其一起相对于前车架移动。在使用中,响应于由照看者控制的推架相对于前车架移动,运动传递销可在设置于第一凸轮收起单元中的四个槽中移动。该移动可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相对于前车架在与推车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向后远离前车架延伸的展开位置与和推车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处于前车架旁的收起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在第一凸轮收起单元中且联接至推架的销移动装置中每一个可被配置成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移动,使反凸轮的运动传递销在四个槽每一个中同时移动,从而使从动件和联接至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枢转以处于前车架的后部旁的收起位置,从而推车从展开使用模式转变至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还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包括在第一凸轮收起单元中的销移动装置可被配置成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移动使反凸轮的运动传递销在四个槽每一个中同时移动,从而使从动件和联接至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枢转以处于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前车架延伸的展开后方位置,从而推车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至展开使用模式。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还可包括第二凸轮收起单元,第二凸轮收起单元联接至前车架并且被设置成与第一凸轮收起单元成间隔开的关系。推架的一个侧轨可联接至第一收起单元,并且推架的相对的侧轨联接至第二凸轮收起单元。第二凸轮单元可类似于第一凸轮收起单元并且可包括:第二凸轮支承基座,联接至前车架;反凸轮,包括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的第二从动件和第二运动传递销;以及附加的两个销移动装置,联接至推架以与其一起移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推车还可包括用餐托盘单元,餐托盘单元安装在活动基座上以绕枢转轴线枢转。在照看者的控制下,该用餐托盘单元可独立于推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移动。用餐托盘单元可以移动以处于儿童推车模式下的第一位置、婴儿推车模式下的第二位置、以及紧凑的储藏模式下的第三位置。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紧凑的可折叠的推车可包括活动基座和联接至活动基座的儿童座椅。活动基座可包括:前车架,包括前轮和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该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被安装成在前车架上进行收起运动和展开运动并且被配置成包括推架;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包括后轮;以及第一凸轮收起单元,联接至前车架并且联接至推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中每一个。第一凸轮收起单元可包括:凸轮支承基座,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和从动件轴;反凸轮,包括从动件和运动传递销,从动件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通过从动件轴建立的枢转轴线枢转,运动传递销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和形成于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并且在销接纳槽和运动传递槽中来回滑动;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联接至推架以与其一起移动。第一销移动装置可提供销往复运动装置,该销往复运动装置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向前移动,销往复运动装置使运动传递销在第一方向上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中以及同时在形成于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移动以对从动件施加枢转引导力,从而使从动件和联接至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枢转以处于前车架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从而推车从展开的使用模式转变至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以及可替代地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向后移动,销往复运动装置使动运动传递销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中以及同时在形成于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移动,从而使从动件和联接至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枢转以处于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前车架延伸的展开后方位置,从而推车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至展开使用模式。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可以实质上为直的。形成于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可以是弯曲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运动传递槽可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弯曲外缘所限定。弯曲外缘可被设置成与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弯曲内缘可被设置成位于设置在枢转轴线与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根据本申请的实 施方式,弯曲外缘可呈凹形并且被设置成朝向枢转轴线,弯曲内缘可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运动传递槽还可由第一端缘以及相对的第二端缘所限定。第一端缘可使弯曲内侧缘和弯曲外侧缘互连并且处于运动传递槽的第一端,从而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推车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第一端缘与运动传递销相配。第二端缘可使弯曲内侧缘和弯曲外侧缘互连并且处于运动传递槽的相对的第二端,从而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推车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第二端缘与运动传递销相配。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销接纳槽可由实质上直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限定,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实质上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第一端缘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在销接纳槽的第一端与枢转轴线成间隔开的关系,第二端缘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位于销接纳槽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枢转轴线与和销接纳槽相关联的第一端缘之间的位置。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从而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推车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与和销接纳槽相关联的第一端缘成紧密面对关系;以及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推车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与和销接纳槽相关联的第二端缘成紧密相对关系。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销往复运动装置可由内壁所限定,该内壁包括在第一销移动装置中并且被配置成形成接纳运动传递销的弯曲的运动引导槽。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弯曲的运动引导槽可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所限定并且被设置成与第一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且与第一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销接纳槽可由实质上直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限定,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实质上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第一端缘被设置使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在销接纳槽的第一端与枢转轴线成间隔开的关系,第二端缘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位于销接纳槽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枢转轴线与和销接纳槽相关联的第一端缘之间的位置。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从而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推车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与和销接纳槽相关联的第一端缘成紧密面对关系;以及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推车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与和销接纳槽相关联的第二端缘处于紧密相对关系。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相关联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可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移动,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相关联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使运动传递销在销接纳槽中并在第一方向上从销接纳槽的第一端朝向销接纳槽的第二端移动。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相关联的第一弯曲内缘可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移动,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相关联的第一弯曲内缘使运动传递销在销接纳槽中并在第二方向上从销接纳槽的第二端朝向销接纳槽的第一端移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可联接至从动件轴以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移动而绕通过从动件轴建立的枢转轴线枢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弯曲的运动引导槽可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所限定。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可被设置成与第一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第一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第一弯曲内缘可被设置成位于设置在枢转轴线与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可呈凹形并且被设置成朝向枢转轴线,以及第一弯曲内缘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可包括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第一基座构件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第二基座构件被形成为包括辅助销接纳槽并且被设置成与第一基座构件协作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板接纳间隔。反凸轮的从动件可包括从动板,从动板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并且被设置成位于板接纳间隔中且处于第一基座构件与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位置。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第一基座构件中的销接纳槽和形成于第二基座构件中的辅助销接纳槽的每一个中并且在销接纳槽和辅助销接纳槽的每一个中移动,以及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成穿过形成于从动板中的运动传递槽延伸并且在运动传递槽中移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可包括第一销运动板,第一销运动板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并且被设置成位于板接纳间隔中且处于第一基座构件与从动板之间的位置。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成穿过运动引导槽延伸并且在运动引导槽中移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销接纳槽可以实质上为直的并且运动传递槽和运动引导槽中每一个可以为弯曲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移动以处于在向前方向上远离前车架延伸的展开前方位置时,运动传递槽与运动弓I导槽可协作以形成实质上呈U形的图案。根据本申请的实施 方式,反凸轮的从动件可包括从动板和板支承框架。从动板可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并且被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枢转轴线枢转。板支承框架可被设置成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和从动板互连并且被配置成响应于从动板绕枢转轴线枢转而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枢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可包括第一销运动板,第一销运动板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运动引导槽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并且在其中接纳运动传递销且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枢转轴线枢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可包括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的关系以使从动板位于设置在第一基座构件与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板接纳间隔中。板支承框架可包括板架和架支承臂,板架位于板接纳间隔中并且联接至从动板,架支承臂联接至板架并且被设置成延伸至板接纳间隔之外以与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相配。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可包括位于板接纳间隔中的第一销运动板,并且第一销移动装置可被设置成位于第一基座构件与从动板之间。第一销运动板可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运动引导槽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并且在其中接纳运动传递销。[0027]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运动板可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枢转轴线枢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可包括板支承框架,板支承框架被设置成使推架和第一销运动板互连以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枢转而使第一销运动板绕枢转轴线枢转。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的板支承框架可包括位于板架和架支承臂,板架位于板接纳间隔中并且可联接至第一销运动板,架支承臂联接至板架并且被设置成延伸至板接纳间隔之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紧凑的可折叠的推车可包括:前车架,包括前框架部分以及被安装以相对于前框架部分旋转的至少一个前轮;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包括后框架部分以及被安装成相对于后框架部分旋转的至少一个后轮;第一凸轮收起单元,包括联接至前车架的前框架部分以与其一起移动的凸轮支承基座;反凸轮,包括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以与其一起移动的从动件以及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和形成于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被形成为包括对运动传递销的一部分进行接纳的运动引导槽;以及推架,联接至第一销移动装置。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从而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的相反的前部向前移动,运动传递销在第一方向上在销接纳槽、运动传递槽和运动引导槽中的每一个中同时移动以与从动件和第一销移动装置接触,以使从动件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和第一销移动装置绕枢转轴线在相反的逆时针方向上同时旋转,从而使从动件和联接至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枢转以处于前车架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从而推车从展开的使用模式转变至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以及响应于推架绕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移动,运动传递销使从动件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和第一销移动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同时旋转,从而使从动件和联接至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枢转以处于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前车架延伸的展开后方位置,从而推车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至展开使用模式。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可包括第一基座构件和从动件轴,第一基座构件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从动件轴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并且被设置成建立枢转轴线。从动件可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枢转轴线旋转。第一销移动装置可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枢转轴线旋转。
·[003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可包括第二基座构件,第二基座构件被形成为包括辅助销接纳槽。运动传递销可被设置成在运动传递销在销接纳槽、运动传递槽和运动引导槽中移动过程中延伸至辅助销接纳槽中并且在辅助销接纳槽中移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可协作以在二者之间限定间隔,该间隔容纳第一销移动装置和从动件的部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运动传递槽和运动引导槽中每一个可以为弯曲的,并且销接纳槽可以实质上为直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当从动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移动以处于在向前方向上远离前车架延伸的展开前方位置时,运动传递槽与运动引导槽可协作以形成实质上呈U形的图案。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可包括:活动基座;用餐托盘单元,被安装以在活动基座上绕枢转轴线在水平的延伸位置与紧凑的储藏位置之间枢转;以及儿童座椅,适于联接至活动基座。活动基座可包括:前车架;以及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被安装以在前车架上进行收起运动和展开运动并且配置为包括:推架;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以及第一凸轮收起单元,联接至前车架以及联接至推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中每一个。第一凸轮收起单元可包括:凸轮支承基座,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和从动件轴;反凸轮,包括:从动件,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安装在从动件轴上以绕通过从动件轴建立的枢转轴线枢转;以及运动传递销,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和形成于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并且在销接纳槽和运动传递槽中来回滑动;以及销移动装置,联接至推架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被形成为包括弯曲的运动引导槽,运动传递销被设置成在弯曲的运动传递槽和实质上直的销接纳槽移动过程中延伸至弯曲的运动引导槽中并且运动引导槽中来回滑动。用餐托盘单元可被设置,从而当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移动以处于远离前车架的后面部分的展开后方位置时,用餐托盘单元处于水平的延伸位置;以及当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移动以处于前车架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时,用餐托盘单元处于紧凑的储藏位置。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推车可包括婴儿椅托。当用餐托盘单元绕枢转轴线枢转至位于水平的延伸位置与紧凑的储藏位置之间的倾斜的位移位置时,婴儿椅托可联接至活
动基座。通过本公开的儿童用可折叠推车,提供了包括在可折叠推车中的可折叠框架单元,其允许可折叠推车处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与展开使用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了例示目前所想到的本公开最佳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之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具体地,参照附图进行详细 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可折叠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图2是类似于图1的可折叠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其中示出儿童座椅从包括在该可折叠儿童推车中的凸轮驱动可折叠框架移除;图3是图1的可折叠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图4是图1-图3的可折叠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图5A是图1的可折叠儿童推车的分解立体组装图;图5B是包括在可折叠儿童推车中的收起控制系统的第一凸轮收起单元的放大立体组装图;图5C是示出包括在图5B所示的第一凸轮收起单元中的第一销移动装置和第二销移动装置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图2的活动基座的中间部分的放大图;图7-图9示出运动传递销在设置于图5B中所示的收起控制系统的第一凸轮收起单元中的四个槽的三个中移动;图7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凸轮收起单元的放大侧视图;图8是当活动基座处于图3中所示的部分地折叠模式时的类似于图7的视图;图9是当活动基座处于图4中所示的紧凑的折叠模式时的类似于图7和图8的视图;图10-图14是图2的活动基座的侧视图;[0050]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折叠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图16是在婴儿椅托从包括在可折叠儿童推车的活动基座中的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移除后的类似于图15的立体图;图17是活动基座的立体图;图18是图1-图3的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其中省去了儿童座椅);以及图19-图23是图16的活动基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儿童推车10被配置成由照看者以图10-图14所示的方式从例如图1、图2、图10、和图11所示的展开使用模式折叠成例如图4和图14所示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儿童推车10包括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框架12具有折叠控制系统13,折叠控制系统13被配置,从而当如图2所示的那样照看者改变儿童推车10的模式时,折叠控制系统13对包括在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中的部件的收起和展开进行控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折叠控制系统13包括分离的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如图5A所示,每个凸轮收起单元14、15包括反凸轮16,反凸轮16包括从动件17和运动传递销18。如图1示意性地示出,儿童推车10为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包括活动基座11和儿童座椅19,儿童座椅19安装在活动基座11上以与其一起运动。如图1-图5A所示,儿童推车10还包括枢转的用餐托盘单元100,餐托盘单元100被安装成在折叠控制系统13的凸轮折叠14、15上运 动。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活动基座11包括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使用任何合适的儿童座椅都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如图15-图2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儿童推车200包括活动基座11以及适于安装在活动基座11上的婴儿椅托229。根据本公开的儿童座椅还可被配置成在框架12的收起和展开过程中与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保持联接。如图1所示,儿童推车10的活动基座11包括前车架20以及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如图1-图4以及图10-图14所示,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被安装以在前车架20上进行收起运动和展开运动。如图1-图4所示,前车架20包括第一前轮21和第二前轮22。如图5A所示,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包括:推架24 ;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包括第一后轮221和第二后轮222 ;以及收起控制系统13,包括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推架24被设置,从而当儿童推车被配置以处于如图1、图6和图9所示的展开使用模式时,推架24由照看者(未示出)握持和推动。包括在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中的后轮221、222与前车架20所包括的前轮21、22成间隔开的关系以当儿童推车10处于展开使用模式时增强活动基座11的稳定性。如图1-图4所示,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联接至前车架20的一侧,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联接至前车架20的另一侧。如图1-图4所示,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每一个均联接至推架24以及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并且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进行作用以响应于由照看者启动的推架24相对于前车架20的运动而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包括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示例性的成组部件。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包括如图5A所示的类似成组部件。如图所示5A,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包括:凸轮支承基座30 ;反凸轮16,包括从动件17和运动传递销18 ;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31和第二销移动装置32。如图4和图5A所示,凸轮支承基座30联接至前车架20以与其一起移动。如图7-图9所示,从动件17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从而当从动件17因运动传递销18和销移动装置31、32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而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时,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如图7-图9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31联接至推架24,从而当推架24通过照看者(未示出)而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时,第一销移动装置31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以使运动传递销18、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相对于前车架20进行相对运动。如图5A所示,第二销移动装置32联接至推架24以及被布置以与第一销移动装置31成间隔开的关系从而使从动件17设置于二者之间。第二销移动装置32的功能与第一销移动装置31的功能相同。在图5B所示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构件301、第二基座构件302、基座构件连接件303、以及枢转轴304。第一基座构件301与第二基座构件302相配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间隔305,该间隔305被确定大小以在其中接纳包括在反凸轮16中的从动件17和运动传递销18的部分以及第一移动装置31和第二移动装置32的部分。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枢转轴304通过柱状件构成,该住状件被布置以穿过形成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中的柱状件接纳孔306和形成于第二基座构件302中的柱状件接纳孔(未示出)延伸。如图5B以及图7-图9所示,第一基座构件301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反凸轮16的运动传递销18的一端181被布置以在推架24和销移动装置31、32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过程中延伸至销接纳槽34中并在该销接纳槽34中来回(B卩,上下)移动。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以及图7-图9所示,销接纳槽34实质上为直的并且被布置成沿通过由枢转轴304建立的枢转轴线35延伸的线放置。如图5B所示,第二基 座构件302被形成为包括辅助销接纳槽36 (以虚线示出)。反凸轮16的运动传递销18的另一端182被布置,从而当在推架24和销移动装置31) 32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过程中运动传递销18的第一端181在销接纳槽34中移动时,该另一端182延伸至辅助销接纳槽36中并在该辅助销接纳槽36中来回(B卩,上下)移动。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辅助销接纳槽36实质上为直的并且被布置成沿通过枢转轴线35延伸的线延伸。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销接纳槽34、36被布置,从而当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固定至基座构件连接装置303以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的关系时,销接纳槽34、36相对于彼此面对对准。如图5B所示,反凸轮16包括从动件17和运动传递销18。在反凸轮中,各零件的功能是相反的(与通常的凸轮相比)。在反凸轮中,具有沟槽的本体为被驱动构件,在沟槽中移动的滚行件或其他元件为驱动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从动件17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38。如图7至图9所示,运动传递销18被布置成延伸至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并且当在推架24和销移动装置31、32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过程中运动传递销18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36中移动时,运动传递销18在运动传递槽38中来回移动。[0066]在图5B所示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呈弯曲形状。如图7-图9所示,运动传递槽38根据本公开被设置以使运动传递销18在推架24和销移动装置31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过程中将预期的运动传给从动件17以及传给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如图5B所示,反凸轮16的从动件17包括从动板40和板支承框架42,板支承框架42联接至从动板40并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由单件材料而非两个单独件40、42形成从动件17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如图5B和图6所不,从动板40被布置成为与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板接纳间隔305中并在该板接纳间隔305中移动。如图5B和图5C所示,从动板40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38。从动板40还被形成为包括轴接纳孔44。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9所示,枢转轴304穿过轴接纳孔44延伸,从而为支承从动件17提供用于可绕枢转轴线35枢转的装置。如图5B所示,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的第一销移动装置31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和第一板支承框架321F,第一板支承框架321F联接至第一销运动板321以及联接至推架24。由单件材料而非两个单独件321、321F形成第一销移动装置31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如图5B和图6所不,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布置成处于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板接纳间隔305中并且绕枢转轴线35在枢转轴304上运动。如图5A所示,收起控制系统13的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也包括类似的第一销移动装置31。如图5B所示,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的第二销移动装置32包括第二销运动板322和第二板支承框架322F,第二板支承框架322F联接至第二销运动板322以及联接至推架24。由单件材料而非两个单独件322、322F形成第二销移动装置32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如图5B和图6所示,第二销运动板322被布置成处于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板接纳间隔305中并且绕枢转轴线35在枢转轴304上运动。如图5A所示,收起控制系统13的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也包括类似的第一销移动装置32。如图5B和图6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31的第一销运动板321和第二销运动板322联接至推架24。如图5B所示,销运动板321、322被布置成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以在二者之间限定间隔324,该间隔324在其中接纳从动件17的从动板40。如图5B所示,销运动板321、322中每一个都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和轴接纳孔48。如图7-图9所示,运动传递销18被布置成在第一销移动装置31和推架24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过程中延伸至运动引导槽46中并且在运动引导槽46中来回移动。枢转轴304被布置成穿过轴接纳孔48延伸,以支承第一销运动板321和第二销运动板322从而可绕枢转轴线35枢转。在图5所示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形成于销运动板321、322中每一个中的运动引导槽46呈弯曲形状。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从而当如图7-图9所示在第一销移动装置31和推架24相对于前车架20移动过程中运动传递销18也在销接纳槽34、36以及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时,使反凸轮16的运动传递销18沿某预定路径移动。例如如图7中所示,运动引导槽46具有两个弯曲部 分,每个弯曲部分具有不同的中心和曲率半径。如图7所示,相对较长的部分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如图1所示,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包括框架部分50,框架部分50包括:第一直立支腿51、第二直立支腿52、以及安装在框架部分50的支腿51、52上的水平支杆5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框架部分50呈H形。提供具有任何合适配置的框架部分50都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后轮221、222联接至支腿51、52的下端以绕旋转轴线56旋转。如图5A所示,推架24包括第一侧轨61、第二侧轨62,以及推动把手63。如图5B所示,第一侧轨61的下端联接至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的第一板支承框架321F和第二板支承框架322F。如图5A所示,第二侧轨62的下端联接至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的第二板支承框架321F和第二板支承框架322F。提供具有任何合适形状和结构的推架24都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如图2所示,推架24的把手63呈U形并且包括:水平延伸的推杆633 ;第一杆支承臂631,联接至推杆633的一端并且在枢转轴线633A处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侧轨61的上端;以及第二杆支承臂632,联接至推杆633的另一端并且在枢转轴线633A处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侧轨62的上端。推杆633可由使用者通过操作合适的锁定机构634锁定以保持在图1、图5A、和图11所示的使用状态,然后由使用者解锁并且绕枢转轴线633A收起以处于图3、图4、和图13所示的紧凑的收起状态。把手63被配置成绕枢转轴线633A旋转约180度,从而当如图4和图14所示推车10被收起时水平延伸的推杆633不接触地面。当如图14所示收起时,把手63变为正确长度以支承推车10。如图5A所示,前车架20包括:轮支承基座70 ;以及第一基座椅托轨71和第二基座椅托轨72,联接至轮支承基座70。如图5A所示,前轮21、22联接至轮支承基座70。如图5A所示,第一基座椅托轨71的自由端联接至包括在收起闭锁系统13的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中的凸轮支承基座30的基座构件连接装置303。如图5A所示,第二基座椅托轨72的自由端联接至包括在收起闭锁系统13的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的凸轮支承基座30的基座构件连接装置303。提供具有任何合适形状和结构的前车架20都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如图5B所示,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包括:凸轮支承基座30、反凸轮16、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31和第二销移动 装置32。如图5B所示,凸轮支承基座30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和枢转轴304。如图7-图9所示,反凸轮16包括从动件17,从动件17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被安装在枢转轴304上以绕通过枢转轴304建立的枢转轴线35枢转。如图7-图9所示,反凸轮16还包括运动传递销18,运动传递销18被布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中、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和形成于销运动板321、322中的运动引导槽46中并在销接纳槽34中、运动传递槽38中和运动引导槽46中来回滑动。如图7-图9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31联接至推架14以与其一起移动。第一销移动装置31被配置成提供这样的装置,其用于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79上朝向前车架20运动,使运动传递销18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中并在第一方向81上移动以及同时在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如图7-图9所示),以对从动件17施加枢转引导力,从而使从动件17和联接至从动件17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在枢转轴304上绕枢转轴线35并在顺时针方向78上朝向前车架20枢转以处于如图4、图9、和图14所示的前车架20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从而推车10从图1所示的展开使用模式转变成图3所示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还被配置成提供这样的装置,其可替换地用于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78上远离前车架20移动,使运动传递销18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中并在与第一方向81相反的第二方向82上移动以及同时在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如图7-图9所示),从而使从动件17和联接至从动件17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在枢转轴304上绕枢转轴线35并在逆时针方向79上远离前车架20枢转以处于如图1、图2、图7、图10、和图11所示的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延伸的展开前方位置,从而推车10从图3所示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成图1和图2所示的展开使用模式。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实质上为直的,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为弯曲的。如图5B所示,运动传递槽38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381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弯曲外缘382所限定。弯曲外缘382被设置成与弯曲内缘381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弯曲内缘381共用曲率中心。如图5B所示,弯曲内缘381被设置成处于设置在枢转轴线35与弯曲外缘382之间的间隔中。如图5B所示,弯曲外缘382呈凹形并且被设置成朝向枢转轴线35,弯曲内缘381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35。如图5B所示,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还由第一端缘383和相对的第二端缘384所限定。如图7所示,第一端缘383使弯曲内缘381和弯曲外缘382互连并且位于运动传递槽38的第一端,从而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第一端缘383与运动传递销18相配。如图9所示,第二端缘384使弯曲内缘381和弯曲外缘382互连并且位于运动传递槽38的相对的第二端,从而当从动件19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第二端缘384与运动传递销18相配。如图5B所示,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的第一基座构件301中的销接纳槽34由实质上为直的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所限定,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实质上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如图5B和图9所示,第一端缘343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3 41和第二侧边缘342互连并且与枢转轴线35成间隔开的关系并处于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以及如图5B和图7所示,第二端缘344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互连并且位于销接纳槽34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枢转轴线35与与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一端缘341之间的位置。如图7所示,反凸轮16中的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从而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18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一端缘343成紧密相对关系。如图9所示,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从而当从动件19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18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二端缘344成紧密相对关系。如图5B所示,通过包括在第一销移动装置31中的内壁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且该内壁被配置以形成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在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中接纳运动传递销18。如图5B和图7所示,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由弯曲内缘和弯曲外缘所限定并且被设置成与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以及与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如图7-7所示,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相关联的弯曲外缘被配置成提供用于第一移动装置,响应于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79上朝向前车架20移动,第一移动装置使销接纳槽34中的运动传递销18在第一方向81上从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343朝向销接纳槽34的第二端344移动。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相关联的弯曲内缘被配置成提供第二移动装置,响应于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78上远离前车架20移动,第二移动装置使销接纳槽34中的运动传递销18在第二方向82上从销接纳槽34的第二端344朝向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343移动。如图7-图9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联接至枢转轴304以响应于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运动而绕通过枢转轴304建立的枢转轴线35枢转。如图5B和图6所示,弯曲的运动弓I导槽46包括两个互连的弯曲的槽部分。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这些弯曲的槽部分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图7中示出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的第一弯曲部分46A,并且该第一弯曲部分46A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弯曲外缘所限定。槽46A的弯曲外缘被设置成与槽46A的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该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如图7所示,该弯曲内缘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设置在枢转轴线35与相伴的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如图7所示,槽46B的弯曲外缘呈凹形并且被设置成朝向枢转轴线35,相伴的弯曲内缘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35。图7中示出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的第二弯曲部分46B,并且该第二弯曲部分46B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弯曲外缘所限定。槽46B的弯曲的外缘被设置成与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该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如图7所示,该弯曲内缘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设置在枢转轴线35与相伴的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如图7所示,弯曲外缘呈凹形并且被布置为朝向枢转轴线35,相伴的弯曲内缘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35。如图5B所示,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第一基座构件301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第二基座构件302被形成为包括辅助销接纳槽36并被设置成与第一基座构件301协作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板接纳间隔305。反凸轮16的从动件17包括从动板40,从动板40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38并且被设置成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并处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与第二基座构件302之间的位置。如图7-图9所示,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中的销接纳槽34以及形成于第二基座构件302中的辅助销接纳槽36中的每一个中并且在销接纳槽34和辅助销接纳槽36中的每一个中移动,并且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穿过形成于从动板40中的运动传递槽38延伸并在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如图5B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31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如图5B所示,第一销运动板321被设置成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并处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与从动板40之间的位置。如图7-至9所示,反凸轮16的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穿过销接纳槽34、36、运动传递槽58、和运动引导槽46延伸并在其中移动。销接纳槽34实质上为直的,运动传递槽38和运动引导槽46中每一个都是弯曲的。如图7所示,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移动以处于在向前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延伸的展开前方位置时,运动传递槽38和运动引导槽46协作以形成实质上呈U形的图案。如图5所示,反凸轮16的从动件17包括从动板40和板支承框架42,从动板40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38并且安装在枢转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板支承框架42被设置成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和从动板40互连。如图7-图9所示,板支承框架42被配置成提供这样的装置,其响应于从动板40在枢转轴304上绕枢转轴线35枢转而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枢转置。如图5B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32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运动引导槽46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并且接纳运动传递销18且安装在枢转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如图5B所示,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的关系以使从动板40位于设置于二者之间的板接纳间隔305中。如图7-图9所示,板支承框架42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板接纳间隔304之外。如图5A-图5B所示,第一销移动装置31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第一销运动板321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并被设置成位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与从动板40之间。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例如,槽46A、46B),运动引导槽46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以及接纳运动传递销18。第一销运动板321安装在从动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提供可替换的模块化销运动板和从动板以用于如图5C所示的从动件17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和第二销移动装置中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如图5C所示,框架42、321f、和322F中每一个都被形成为包括板接纳孔,板接纳孔被确定大小以接纳相伴的板。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提供合适的装置以将每个板保持在其相伴的框架中,从而允许将该板进行移除和替换。在图5C中,在顶行中示出第一组板321、40、322,在底行中示出示出可替代的第二组板321'、40'、322'。如图5C所示,底行中的每个板被形成为包括轴接纳孔(44'或48;),以及形状与设置在顶行板321、40、322中的槽形状不同的的槽(3V或46')。以下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即,允许制造者通过简单地从许多可替换的模块化板中选取以对应于预期的收起路径的槽形状为特征的合适的板,从而通过改变安装在框架42、321F、和322F中的板中所设置的槽的形状,改变推架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相对于前车架的收起路径。如图5C所示 ,第一销移动装置31的第一板支承框架321F包括边321R以及联接至边321R(并且适于联接至推架24)的柱321P。如图5B和图5C所示,边321R被形成为包括板接纳孔321A,第一销运动板321位于板接纳孔321A中并且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与边321R保持相配接合。根据制造者的选择,第一销运动板321可被移除并由可替代的第一销运动板321'替换。如图5C所示,第二板支承框架322F包括第二销移动装置32、边322R、以及联接至边321R (并且适于被联接至推架24)的柱322P。如图5B和图5C所示,边322R被形成为包括板接纳孔322A,第二销运动板322位于板接纳孔322A中并且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与边322R保持相配接合。根据制造者的选择,第二销运动板322可被移除并由可替代的第二销运动板322'替换。如图5C所示,从动件17的板支承框架42包括边42R以及联接至边42R的(并且适于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的柱42P。如图5B和图5C所示,边42R被形成为包括板接纳孔42A,从动板40位于板接纳孔42A中并且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与边42R保持相配接合。根据制造者的选择,从动板42可被移除并由可替代的从动板42'替换。如图5A和图6所示,用餐托盘单元100安装在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上,以如图1-图4以及图10-图14所示的那样根据照看者的选择相对于活动基座11绕枢转轴线35的进行选择性枢转。如图5A所示,用餐托盘单元100包括:托盘110 ;第一托盘架111,包括:第一架环111R、第一支承臂111A、以及活动的第一臂锁IllL ;以及第二托盘架112,包括:第二架环112R、第二支承臂112A、以及活动的第二臂锁112L。如图5A和图5B所示,为了支承用餐托盘单元100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每一个中的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的圆形枢转架306。圆形枢转架306包括圆柱形的外支承表面,其适于与第一架环IllR和第二架环112R之一以旋转支撑接合方式相配。第一托盘架111的第一架环IllR与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的圆形枢转架306相配。第二托盘架112的第二架环112R与第二凸轮收起架15的圆形枢转架306相配。如图5A、图5B、图6、和图7所示,在包括在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的第二基座构件302中每一个的外周部分中形成有锚固接纳凹口 401、402、403。如图5A、图5B、和图6所示,活动的第一臂锁IllL和第二臂锁112L中每一个都包括:锚固件400,被确定大小以延伸至锚固接纳凹口 401、402、403中每一个中;以及锚固杆400L,联接至相伴的锚固件400。如图3、图6、和图13所示,第一臂锁IllL和第二臂锁112L的锚固件400移动以延伸至形成于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和第二凸轮收起单元15中的相伴的锚固接纳凹口 403中,从而将托盘单元100相对于活动基座11保持在紧凑的储藏位置。照看者可将锚固杆400L移动,以使锚固件400与锚固接纳凹口 403脱开接合,然后使托盘110绕枢转轴线枢转以使锚固件400延伸至锚固接纳凹口 402中从而建立如图2和图15所示的托盘单元100的倾斜位移位置,或者使锚固件400延伸至锚固接纳凹口 401中以建立如图1和图10所示的托盘单元100的水平延伸位置。如图1所示,当儿童座椅19安装在活动基座11上时,用餐托盘单元100置于水平延伸位置;如图4所示,当儿童推车移动至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时,用餐托盘单元100置于在紧凑的折叠位置。如图7-图9所示,在操作中,当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79上枢转时,在第一销移动装置31中包括有旋转盘321,旋转盘321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并且旋转盘321与推架24 —起移动(例如,枢转)。如图7-图9所示,限定运动引导槽46的边缘461、462 (参见图7)将运动传递销18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收器34、36中驱动,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行进。运动传递销18还被设置成在形成于另一旋转盘40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以将直线行进转换回旋转运动,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在相反的顺时针方向78上枢转。类似地,推架24在逆时针方向上运动导致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上运动。槽46、34、36、槽38彼此相结合工作以创建与儿童推车10的展开使用模式和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行进限制。在本公开中,在每个凸轮收起单元14、15中仅存一个移动零件(例如,运动传递销18),其将旋转运动从一个(凸轮)槽46传递至另一(凸轮)槽38。通过叠置设有不同凸轮轮廓的旋转盘实现多个计划的运动都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所有盘都被被限制成绕公共中心旋转并且通过被设置成延伸至盘中形成的凸轮槽中每一个中的单个运动传递销而驱动所得到的运动。通过在凸轮槽中并入与个别动作相关联的直(同心部分)的区域,可在本 公开的范围内实现动作之间不同时机。本文中,在不使用用于形成从开放位置到闭合位置的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无公共中心)驱动机构或铰链的情况下,完成了运动控制。本文中公开的公共中心方法用于儿童推车10 (或其他设备)中的旋转零件以形成紧凑的可折叠机构。如图15所示,活动基座11可被联接至婴儿椅托190,并且用餐托盘单元100锁定在倾斜的位移位置以提供婴儿推车500。一旦如图16所示的那样婴儿椅托190从活动基座11被移除,那么如图17、图18、和图19-图23所示,活动基座11可以变得紧凑。转接器(未示出)可用于在活动基座11上支承婴儿椅托190。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这些转接器可联接至凸轮支承基座30的内部板302。用餐托盘单元100必须相对于活动基座11移动以处于倾斜的位移位置,以允许照看者将婴儿椅托190安放在活动基座11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紧凑的可折叠的推车10包括活动基座11和儿童座椅19,儿童座椅19联接至活动基座11。活动基座11包括:前车架20,包括:前轮21和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安装在前车架20上以进行收起运动和展开运动并且被配置成包括:推架14 ;包括后轮221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 ;以及第一凸轮收起单元30,联接至前车架20并且联接至推架14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中每一个。第一凸轮收起单元30包括:凸轮支承基座301,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和从动件轴304 ;反凸轮16,包括:从动件17,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通过从动件轴304建立的枢转轴线35枢转;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和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并在销接纳槽34和运动传递槽38中来回滑动;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31,联接至推架14并与推架14 一起移动以及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销往复运动装置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20运动,销往复运动装置使运动传递销18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中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同时在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从而对从动件17施加枢转引导力以使从动件17和联接至从动件17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并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20枢转以处于前车架20的后部旁的收起 后方位置,从而推车10从展开使用模式转变成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销往复运动装置可替换地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移动,销往复运动装置使运动传递销18在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中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同时在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从而使从动件17和联接至从动件17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并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枢转而处于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延伸的展开后方位置,从而推车10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成展开使用模式。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实质上为直的并且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为弯曲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运动传递槽38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381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弯曲外缘382所限定。弯曲外缘382被设置成与弯曲内缘381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弯曲内缘381共用曲率中心。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弯曲内缘381被设置成处于设置在枢转轴线35与弯曲外缘382之间的间隔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弯曲外缘382呈凹形并且被设置成朝向枢转轴线35,弯曲内缘381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35。[0107]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运动传递槽38还由第一端缘383和相对的第二端缘384所限定。第一端缘383使弯曲内侧缘381和弯曲外侧边缘382互连并且处于运动传递槽38的第一端,从而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第一端缘383与运动传递销18相配。第二端缘384使弯曲内侧缘381和弯曲外侧边缘382互连并且处于运动传递槽38的相对的第二端,从而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第二端缘384与运动传递销18相配。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销接纳槽34由实质上为直的第一侧边缘343和第二侧边缘342所限定,第一侧边缘343和第二侧边缘342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实质上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第一端缘343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互连并且在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与枢转轴线17成间隔开的关系,第二端缘344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互连并且位于销接纳槽34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枢转轴线17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一端缘343之间的位置。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从而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18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一端缘343成紧密面对关系;以及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18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二端缘344成紧密相对关系。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销往复运动装置由内壁限定,该内壁包括在第一销移动装置31中并且被配置成形成接纳运动传递销18的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所限定并且被设置成与第一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且与第一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根据本公开的 一个实施方式,销接纳槽34由实质上为直的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所限定,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实质上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第一端缘343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互连并且在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与枢转轴线35成间隔开的关系,第二端缘344被设置成使第一侧边缘341和第二侧边缘342互连并且位于销接纳槽34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枢转轴线35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一端缘343之间的位置,以及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从而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18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一端缘343成紧密相对关系;以及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到达与推车10的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收起后方位置时,运动传递销18与和销接纳槽34相关联的第二端缘344成紧密相对关系。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相关联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20移动,该第一弯曲外缘使运动传递销18在销接纳槽34中并在第一方向上从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朝向销接纳槽34的第二端移动;以及与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相关联的第一弯曲内缘被配置,从而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移动,该第一弯曲内缘使运动传递销18在销接纳槽34中并在第二方向上从销接纳槽34的第二端朝向销接纳槽34的第一端移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联接至从动件轴304以响应于推架14绕枢转轴线35移动而绕通过从动件轴304建立的枢转轴线35枢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所限定。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被设置成与第一弯曲内缘381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第一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第一弯曲内缘被设置成位于设置在枢转轴线35与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呈凹形并且被设置成朝向枢转轴线35,第一弯曲内缘呈凸形并且被设置成背向枢转轴线3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第一基座构件301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第二基座构件302被形成为包括辅助销接纳槽36并且被设置成与第一基座构件301协作以在第一基座构件301与第二基座构件302之间形成板接纳间隔305。反凸轮的从动件17包括从动板40,从动板40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38并且被设置成位于接纳间隔305中且处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与第二基座构件302之间的位置,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中的销接纳槽38和形成于第二基座构件302中的辅助销接纳槽36中的每一个中并且在销接纳槽38和辅助销接纳槽36中的每一个中移动,并且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穿过形成于从动板40中的运动传递槽38延伸并在运动传递槽38中移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并且被设置成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且处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与从动板40之间的位置,并且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穿过运动引导槽46延伸并且在运动引导槽46中移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销接纳槽34实质上为直的并且运动传递槽38和运动引导槽46中每一个都为弯曲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移动以处于在向前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延伸的展开前方位置时,运动传递槽38与运动引导槽46协作以形成实质上呈U形的图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反凸轮16的从动件17包括从动板40和板支承框架42,从动板40被形成为包括运动传递槽38并且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板支承框架42被设置成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和从动板40互连并且被配置成响应于从动板40绕枢转轴线35枢转而使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枢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形成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运动引导槽46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并且在其中接纳运动传递销18且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被设置成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的关系以使从动板40位于设置在第一基座构件301与第二基座构件302之间的板接纳间隔305中,板支承框架42包括板架和架支承臂,板架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并且联接至从动板40,架支承臂联接至板架,并且被设置成延伸至板接纳间隔305之外以与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相配。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包括第一销运动板321,第一销运动板321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并且被设置成位于第一基座构件301与从动板40之间。第一销运动板321被形成 为包括运动引导槽46,运动引导槽46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并且在其中接纳运动传递销18。[011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运动板321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枢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还包括板支承框架321F,板支承框架321F被设置成使推架24和第一销运动板321互连,以使第一销运动板321响应于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枢转而绕枢转轴线35枢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销移动装置31的板支承框架321F包括板架和架支承臂,板架位于板接纳间隔305中并且联接至第一销运动板321,架支承臂联接至板架并且被设置成延伸至板接纳间隔305之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紧凑的可折叠的推车10包括:前车架20,包括前框架部分以及被安装成相对于前框架部分旋转的至少一个前轮21 ;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包括后框架部分50以及被安装成相对于后框架部分50旋转的至少一个后轮221 ;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包括与前车架20的前框架部分联接以与之一起移动的凸轮支承基座30 ;反凸轮16,包括与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联接以与之一起移动的从动件17以及被设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和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38中;以及第一销移动装置31,被形成为包括接纳运动传递销18的一部分的运动引导槽46 ;以及推架24,联接至第一销移动装置31。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同时在销接纳槽34、运动传递槽38、和运动引导槽46中的每一个中移动以与从动件17和第一销移动装置31接触,从而响应于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20的相反的前部向前移动,使从动件17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上和第一销移动装置31绕枢转轴线35在相反的逆时针方向上同时旋转,从而使从动件17和联接至从动件17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前车架20枢转以处于前车架20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从而推车10从展开使用模式转变至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以及响应于推架24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移动,使从动件17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上和第一销移动装置31绕枢转轴线35在顺时针方向上同时旋转,从而使从动件17和联接至从动件17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绕枢转轴线35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枢转以处于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延伸的展开后方位置,从而推车10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至展开使用模式。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构件301和从动件轴304,第一基座构件301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从动件轴304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301并且被设置成建立枢转轴线35。从动件17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旋转。第一销移动装置31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枢转轴线35旋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凸轮支承基座30还包括第二基座构件302,第二基座构件302被形成为包括辅助销接纳槽34,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延伸至辅助销接纳槽34中并且在运动传递销18在销接纳槽34、运动传递槽38、和运动引导槽46中移动过程中在辅助销接纳槽34中移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基座构件301和第二基座构件302协作以在二者之间限定间隔305,间隔305容纳从动件17和第一销移动装置31的部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运动传递槽38和运动引导槽46中每一个都为弯曲的并且销接纳槽34实质上为直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当从动件17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移动以处于在向前方向上远离前车架20延伸的展开前方位置时,运动传递槽38与运动引导槽46协作以形成实质上呈U形的图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紧凑的可折叠推车10包括:活动基座11 ;用餐托盘单元100,被安装成在活动基座11上绕枢转轴线35在水平的延伸位置与紧凑的储藏位置之间枢转;以及儿童座椅19,适于联接至活动基座11。活动基座11包括:前车架20 ;以及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12,被安装成在前车架20上进行收起运动和展开运动并且被配置成包括推架24、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和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联接至前车架20并且联接至推架24和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中每一个。第一凸轮收起单元14包括:凸轮支承基座30,被形成为包括销接纳槽34和从动件轴304 ;反凸轮16,包括:从动件17,联接至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安装在从动件轴304上以绕通过从动件轴304建立的绕枢转轴线35枢转;以及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延伸至形成于凸轮支承基座30中的销接纳槽34和形成于从动件17中的运动传递槽中并且在销接纳槽34和运动传递槽中来回滑动;以及销移动装置31,联接至推架24以与其一起移动并且被形成为包括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运动传递销18被设置成延伸至弯曲的运动引导槽46中并且在弯曲的运动传递槽46和实质上直的销接纳槽34移动过程中在运动引导槽46中来回滑动,其中用餐托盘单元100被设置,从而当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移动以处于远离前车架20的后部的展开后方位置时,用餐托盘单元100处于水平的延伸位置;以及当滚行车架稳定装置28移动以处于前车架20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时,用餐托盘单元100处于紧凑的储藏位置。根据本公 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推车还包括婴儿椅托190,当用餐托盘单元100绕枢转轴线35枢转以处于位于水平的延伸位置与紧凑的储藏位置之间的倾斜的位移位置时,婴儿椅托190联接至活动基座11。
权利要求1.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包括: 活动基座;以及 儿童座椅,联接至所述活动基座, 其中所述活动基座包括: 前车架,包括前轮;以及 凸轮驱动的可折叠框架,在所述前车架上进行收起运动和展开运动并且包括: 推架; 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包括后轮;以及 第一凸轮收起单元,联接至所述前车架并且联接至所述推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中每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凸轮收起单元包括: 凸轮支承基座,包括销接纳槽和从动件轴; 反凸轮,包括: 从动件,联接至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并且与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一起移动,以及安装在所述从动件轴上并绕通过所述从动件轴建立的枢转轴线枢转;以及 运动传递销,延伸至形成于所述凸轮支承基座中的所述销接纳槽中和形成于所述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并且·在所述销接纳槽中和所述运动传递槽中来回滑动;以及 第一销移动装置,联接至所述推架并与所述推架一起移动以及限定销往复运动装置,响应于所述推架绕所述枢转轴线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所述前车架运动,所述销往复运动装置使所述运动传递销在形成于所述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中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同时在形成于所述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移动,对所述从动件施加枢转引导力并使所述从动件和联接至所述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所述枢转轴线并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所述前车架枢转而处于所述前车架的后部旁的收起后方位置,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从展开使用模式转变成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可替换地响应于所述推架绕所述枢转轴线在顺时针方向上远离所述前车架移动,所述销往复运动装置使所述运动传递销在形成于所述凸轮支承基座中的销接纳槽中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同时在形成于所述从动件中的运动传递槽中移动,并使所述从动件和联接至所述从动件的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所述枢转轴线并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所述前车架枢转而处于在向后方向上远离所述前车架延伸的展开后方位置,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从所述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转变成所述展开使用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凸轮支承基座中的所述销接纳槽为直的,形成于所述从动件中的所述运动传递槽为弯曲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槽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弯曲外缘所限定,所述弯曲外缘与所述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所述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 其中所述弯曲内缘处于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槽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弯曲外缘所限定,所述弯曲外缘与所述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所述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其中所述弯曲外缘呈凹形并且朝向所述枢转轴线,所述弯曲内缘呈凸形并且背向所述枢转轴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槽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弯曲外缘所限定,所述弯曲外缘与所述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所述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 其中所述运动传递槽还由第一端缘和相对的第二端缘限定,所述第一端缘使弯曲内侧缘和弯曲外侧缘互连并且处于所述运动传递槽的第一端,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所述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所述展开后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缘与所述运动传递销相配, 所述第二端缘使所述弯曲内侧缘和所述弯曲外侧缘互连并且处于所述运动传递槽的相对的第二端,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所述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所述收起后方位置时,所述第二端缘与所述运动传递销相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接纳槽由直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限定,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第一端缘使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在所述销接纳槽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转轴线成间隔开的关系,第二端缘使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位于所述销接纳槽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所述枢转轴线与和所述销接纳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缘之间的位置,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所述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所述运动传递销与和所述销接纳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缘成紧密相对关系;以及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所述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所述收起后方位置时,所述运动传递销与和所述销接纳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端缘成紧密相对关系。
7.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往复运动装置由内壁限定,所述内壁包括在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中并且形成接纳所述运动传递销的弯曲的运动引导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引导槽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所限定,并且所述运动引导槽与所述第一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 其中所述销接纳槽由直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限定,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且平行的关系,第一端缘使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在所述销接纳槽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转轴线成间隔开的关系,第二端缘使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互连并且在位于所述销接纳槽的相对的第二端且处于所述枢转轴线与和所述销接纳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缘之间的位置,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所述展开使用模式相关联的展开后方位置时,所述运动传递销与和所述销接纳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缘成紧密相对关系;以及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到达与所述紧凑的可折叠推车的所述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相关联的所述收起后方位置时,所述运动传递销与和所述销接纳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端缘成紧密相对关系, 响应于所述推架绕所述枢转轴线在所述逆时针方向上朝向所述前车架移动,与所述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相关联的所述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使所述运动传递销在所述销接纳槽中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销接纳槽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销接纳槽的第二端移动;以及响应于所述推架绕所述枢转轴线在所述顺时针方向上远离所述前车架移动,与所述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弯曲内缘使所述运动传递销在所述销接纳槽中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销接纳槽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销接纳槽的第一端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联接至所述从动件轴并响应于所述推架绕所述枢转轴线移动而绕通过所述从动件轴建立的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运动引导槽由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内缘和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的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所限定,所述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与所述第一弯曲内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曲内缘共用曲率中心,所述第一弯曲内缘处于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相伴的第一弯曲外缘呈凹形并且朝向所述枢转轴线,所述第一弯曲内缘呈凸形并且背向所述枢转轴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支承基座包括: 第一基座构件,包括所述销接纳槽;以及 第二基座构件,包括辅助销接纳槽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协作以在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之间形成板接纳间隔, 所述反凸轮的所述从动件包括从动板,所述从动板包括所述运动传递槽并且位于所述板接纳间隔中且处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与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位置,所述运动传递销延伸至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中的所述销接纳槽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中的所述辅助销接纳槽中的每一个中并且在所述销接纳槽和所述辅助销接纳槽中的每一个中移动,以及所述运动传递销穿过形成于所述从动板中的所述运动传递槽并在所述运动传递槽中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销运动板,所述第一销运动板包括运动引导槽并且位于所述板接纳间隔中且处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与所述从动板之间的位置,所述运动传递销穿过所述运动引导槽延伸并在所述运动引导槽中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接纳槽为直的,所述运动传递槽和所述运动弓I导槽中每一个都为弯曲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从动件和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移动以处于在向前方向上远离所述前车架延伸的所述展开前方位置时,所述运动传递槽与所述运动引导槽协作以形成呈U形的图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凸轮的所述从动件包括: 从动板,包括所述运动传递槽并且安装在所述从动件轴上且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以及板支承框架,使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和所述从动板互连并且响应于所述从动板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而使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销运动板,所述第一销运动板包括运动引导槽,所述运动引导槽限定所述销往复运动装置以及接纳所述运动传递销并安装在所述从动件轴上以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支承基座包括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相对于彼此成间隔开的关系并使所述从动板为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与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板接纳间隔中,所述板支承框架包括: 板架,位于所 述板接纳间隔中并且联接至所述从动板;以及 架支承臂,联接至板架并且延伸至所述板接纳间隔之外并与所述滚行车架稳定装置相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销运动板,所述第一销运动板位于所述板接纳间隔中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与所述从动板之间,所述第一销运动板包括运动引导槽,所述运动引导槽限定所述销往复运动装置并且接纳所述运动传递销。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运动板安装在所述从动件轴上并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还包括板支承框架,所述板支承框架使所述推架和所述第一销运动板互连并响应于所述推架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而使所述第一销运动板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移动装置的所述板支承框架包括: 板架,位于所述板接纳间隔中并且联接至所述第一销运动板;以及 架支承臂,联接至所述板架并且延伸至所述板接纳间隔之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凑的可折叠推车。该紧凑的可折叠推车包括活动基座和联接至该活动基座的儿童座椅。活动基座包括轮和承载儿童座椅的可折叠框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儿童用可折叠推车,提供了一种包括在可折叠推车中的可折叠框架单元,其允许可折叠推车处于紧凑的折叠储藏模式以及展开使用模式。
文档编号B62B7/06GK203142743SQ20132010452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沃德·A·弗里兹, 戴纳·E·奇卡, 沃尔特·S·贝赞纽克 申请人:克斯克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