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拆解功能的载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尤指一种包括可相互拆组的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便于搬运与收纳的车架拆组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手摇式身障自行车,是供下肢行动不便的身障者所乘载的行动辅具,至于手摇式身障自行车的代表性专利如美国发明第7722071号;美国发明第5853184号;及美国发明第5501480号等专利所示,该等专利是包括一个三轮式车架及一手摇式动力机构,并于车架前端中央枢设轮子,后端两侧则各枢设一轮子,中段设有座垫,手摇式动力机构包含至少一摇柄机构及动力传递机构,该摇柄机构供使用者摇转产生一旋转力,该旋转力经该动力传递机构以驱动该轮子或该轮子旋转。该等专利虽然可供下肢行动不便的身障者以双手来驱动手摇式动力机构运转,进而驱动身障自行车前进,但是,其并无具较佳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及简便拆组功能的机构的设置。由于身障车其体积一般都较大,无法放置于一般家用的休旅车上,就搬运及机动性都造成使用者非常大的困扰,因此开发一款可用于三轮式自行车的安全结构是必要的。有鉴于此,本创作人等经不断的努力研发之下,终于开发出一套可以改善前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它包括:一车架,该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分别支撑于一物体上,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承受一来自该车架重力所产生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上横件及一下横件,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上挡部及一下挡部,及位于该上挡部及该下挡部之间的一凸部;该凸部底部延伸一勾缘,该勾缘与该下挡部之间形成一底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的套合槽;该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该上挡部与该下挡部分别贴挡于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同一侧面;该套合槽套住该下横件;该勾缘勾于该下档部的另一侧面;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以一锁固装置锁合固定。所述上横件及该下横件分别为杆状体。
所述下横件为圆杆体,该套合槽底部具有一圆弧面,该圆弧面与该下横件的周面相配套合。所述第一架体为一前车架,该前车架底端设置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一轮子,该轮子枢设于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前车架的一中段位置;该第二架体为一后车架;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一座体上,该座体枢接在该后车架的一前端部;该第二支撑部设置在该后车架的后端,该第二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至少一轮子,该至少一轮子枢设于该第二支撑部。所述前车架设有一手摇式动力机构;该手摇式动力机构包括一摇柄机构及一动力传递机构;该摇柄机构包括一曲柄及一设置在该曲柄上的把手,该把手供使用者握持摇转该曲柄而产生一旋转力,该旋转力经该动力传递机构以驱动该车架上的该轮子运转。 所述第二支撑部枢设有二轮子。所述锁固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该前车架上的枢座,该枢座设一枢轴,该枢轴上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螺孔,该螺孔螺接一螺栓,该螺栓一端设有一螺栓头,该螺栓头的外径大于该螺栓;临近该第一支撑部的位置上设一板片,该板片顶部设一缺槽,该缺槽具有一向上朝向的第二开口,该螺栓穿越该缺槽,该枢座及该螺栓头分别位于该板片两侧。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解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一车架,该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分别支撑于一物体上,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承受一来自该车架重力所产生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上横件及一下横件,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上挡部及一下挡部,及位于该上挡部及该下挡部之间的一凸部;该凸部底部延伸一勾缘,该勾缘与该下挡部之间形成一底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的套合槽;该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该上挡部与该下挡部分别贴挡于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同一侧面;该套合槽套住该下横件;该勾缘勾于该下档部的另一侧面;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以一锁固装置锁 合固定;该锁固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该前车架上的枢座,该枢座设一枢轴,该枢轴上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螺孔,该螺孔螺接一螺栓,该螺栓一端设有一螺栓头,该螺栓头的外径大于该螺栓;临近该第一支撑部的位置上设一板片,该板片顶部设一缺槽,该缺槽具有一向上朝向的第二开口,该螺栓穿越该缺槽,该枢座及该螺栓头分别位于该板片两侧。所述第一架体为一前车架,该前车架底端设置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一轮子,该轮子枢设于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前叉架的一中段位置;该第二架体为一后车架;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一座体上,该座体枢接在该后车架的一前端部;该第二支撑部设置在该后车架的后端,该第二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至少一轮子,该至少一轮子枢设于该第二支撑部。所述前车架设有一手摇式动力机构;该手摇式动力机构包括一摇柄机构及一动力传递机构;该摇柄机构包括一曲柄及一设置在该曲柄上的把手,该把手供使用者握持摇转该曲柄而产生一旋转力,该旋转力经该动力传递机构以驱动该车架上的该轮子运转。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载具的二架体之间具简便拆解功能,可缩小材积,便于搬运及收纳,大幅提高使用方便性;2.本实用新型的拆组机构,结构强度佳,为可行性及安全性极高的结构设计;3.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设计,具有极佳的方便性及安全性,应用于身障车,则更能嘉惠身障者;4.本实用新型的拆解机构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建置于前叉和车架间,锁固装置高度约为750cm左右,适合一般身高民众自行组装。机构件位置及组装方式易于单人操作;5.本实用新型的几何强度高,不需增加构件厚度,结构件利用前叉管及转向构件为拆解元件,应用有利的结构几何来承受车体的负载力,不需应用过大的金属厚度来弥补强度的不足,有效降低整体重量及开发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二架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二架体第一角度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二架体第二角度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二架体第一角度的局部组合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二架体第二角度的局部组合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完整组合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完整组合右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完整组合俯视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完整组合主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的完整组合后视示意图。附图标号:10:车架;11:轮子;12:轮子;13:座垫;20:第一架体;21:前车架;22:第一连接部;220:上横件;221:下横件;222:间隔空间;23:第一支撑部;30:第二架体;31:后车架;310:前端部;32:第二连接部;320:上挡部;321:下挡部;322:凸部;323:座体;324:勾缘;325:套合槽;3250:圆弧面;326:第一开口 ;33:第二支撑部;40:手摇式动力机构;41:摇柄机构;42:动力传递机构;43:曲柄;44:把手;50:锁固装直;51:枢座;52:枢轴;53:螺孔;54:螺栓;55:螺栓头;56:板片;57:缺槽;58: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请参照图1、图5所示,达成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图中示例是以三轮式身障车为例做说明,其包括有一车架10。车架10包括一第一架体20及一第二架体30。第一架体20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2及一第一支撑部23。第二架体30具有一第二连接部32及一第二支撑部33。第一连接部22及第二连接部32相互连接。第一支撑部23及第二支撑部33分别支撑于一物体上,使第一连接部22及第二连接部32之间承受一来自该车架10重力所产生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第一连接部22具有一上横件220及一下横件221,图示例中,上横件220及下横件221分别为杆状体,特别是呈圆杆体。上横件220及下横件221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222。第二连接部32具有一上挡部320及一下挡部321,及位于该上挡部320及该下挡部321之间的一凸部322。凸部322底部延伸一勾缘324。勾缘324与下挡部321之间形成一底部具一第一开口 326的套合槽325。凸部322位于间隔空间222。上挡部320与下挡部321分别贴挡于上横件220及下横件221同一侧面。套合槽325套住下横件221。勾缘324勾于下撗件221的另一侧面。第一连接部22及第二连接部32以一锁固装置50锁合固定。套合槽325底部具有一圆弧面3250,圆弧面3250与呈圆杆状的下横件221的周面相配套合。如图1、图6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其三轮式身障车包括车架10及手摇式动力机构40。车架10前段为第一架体20,即第一架体20为前车架21。前车架21底端设置第一支撑部23,第一支撑部23中央枢设一轮子11而支撑于轮子11上。车架10后段为第二架体30,即第二架体30为后车架31。后车架31后端两侧各设一第二支撑部33,二第二支撑部33各枢设一轮子12,后车架31中段设有座垫13。第一连接部22设置在该前车架21的一中段位置。第二连接部32设置在一座体323上。座体323枢接在后车架31的一前端部310。至于手摇式动力机构40则包含摇柄机构41及动力传递机构42,该摇柄机构41可供使用者摇转而产生一旋转力,此旋转力经动力传递机构42而驱动第一支撑架23上的轮子11或第二支撑架33上的轮子12旋转,如图1、图5所示,该旋转力是驱动第一支撑架23上的轮子11旋转。摇柄机构41包括一曲柄43及一设置在该曲柄43上的把手44,该把手44供使用者握持摇转该曲柄43而产生一旋转力,该旋转力经该动力传递机构42以驱动该车架10上的轮子11、12运转。请参照图1至5图所示,达成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的方拆解功能的载具,其一种具体实施例,其车架10结构与前段的实施例相同。至于锁固装置50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则包括有一固定在该前车架21上的枢座51,该枢座51设一枢轴52,该枢轴52上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螺孔53,该螺孔53螺接一螺栓54,该螺栓54 —端设有一螺栓头55,该螺栓头55的外径大于该螺栓54。临近第一支撑部23的位置上固设一板片56,该板片56顶部设一缺槽57,该缺槽57具有一向上朝向的第二开口 58,该螺栓54穿越该缺槽57,该枢座51及该螺栓头55分别位于该板片56两侧。借由套合槽325套住下横件221,螺栓54穿越板片56的缺槽57,螺栓头55扣紧板片56,使第一架体20与第二架体30有效连接。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时,先将已固定枢接在后车架31的前端部310的座体323靠向第一连接部22,凸部322越过间隔空间222,以第一开口 326嵌在下横件221,借下挡部321与勾缘324夹制于下横件221两侧,并使上横件220靠抵上挡部320。再摆转螺栓54,使螺栓54以枢轴52为圆心相对枢座51旋转,并使螺栓54的身部自第二开口 58嵌入缺槽57,再旋转螺栓头55而锁紧螺栓54,借螺栓头55扣紧板片56,而使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架体20连接固定,亦即使座体323与第一架体20连接固定,亦即使前车架21与后车架31有效地连接。因此,借由上述技术特征的建置,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下列的特点: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载具的二架体之间具简便拆解功能,可缩小材积,便于搬运及收纳,大幅提高使用方便性;2.本实用新型的拆组机构,结构强度佳,为可行性及安全性极高的结构设计;3.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设计,具有极佳的方便性及安全性,应用于身障车,则更能嘉惠身障者;4.本实用新型的拆解机构应用于三轮式身障车,建置于前叉和车架间,锁固装置高度约为75cm左右,适合一般身高民众自行组装。机构件位置及组装方式易于单人操作;
5.本实用新型的几何强度高,不需增加构件厚度,结构件利用前叉管及转向构件为拆解元件,应用有利的结构几何来承受车体的负载力,不需应用过大的金属厚度来弥补强度的不足,有效降低整体重量及开发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举依据下列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内容、特征以及其精神而为的其他变化的等效实施,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具体界定于请求项的结构特征,未见于同类物品 ,且具实用性与进步性,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车架,该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分别支撑于一物体上,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承受一来自该车架重力所产生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上横件及一下横件,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上挡部及一下挡部,及位于该上挡部及该下挡部之间的一凸部;该凸部底部延伸一勾缘,该勾缘与该下挡部之间形成一底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的套合槽;该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该上挡部与该下挡部分别贴挡于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同一侧面;该套合槽套住该下横件;该勾缘勾于该下横件的另一侧面;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以一锁固装置锁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件及该下横件分别为杆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件为圆杆体,该套合槽底部具有一圆弧面,该圆弧面与该下横件的周面相配套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为一前车架,该前车架底端设置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一轮子,该轮子枢设于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前车架的一中段位置;该第二架体为一后车架;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一座体上,该座体枢接在该后车架的一前端部;该第二支撑部设置在该后车架的后端,该第二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至少一轮子,该至少一轮子枢设于该第二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设有一手摇式动力机构;该手摇式动力机构包括一摇柄机构及一动力传递机构;该摇柄机构包括一曲柄及一设置在该曲柄上的把手,该把手供使用者握持摇转该曲柄而产生一旋转力,该旋转力经该动力传递机构以 驱动该车架上的该轮子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枢设有二轮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该前车架上的枢座,该枢座设一枢轴,该枢轴上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螺孔,该螺孔螺接一螺栓,该螺栓一端设有一螺栓头,该螺栓头的外径大于该螺栓;临近该第一支撑部的位置上设一板片,该板片顶部设一缺槽,该缺槽具有一向上朝向的第二开口,该螺栓穿越该缺槽,该枢座及该螺栓头分别位于该板片两侧。
8.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车架,该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架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分别支撑于一物体上,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承受一来自该车架重力所产生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上横件及一下横件,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上挡部及一下挡部,及位于该上挡部及该下挡部之间的一凸部;该凸部底部延伸一勾缘,该勾缘与该下挡部之间形成一底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的套合槽;该凸部位于该间隔空间;该上挡部与该下挡部分别贴挡于该上横件及该下横件同一侧面;该套合槽套住该下横件;该勾缘勾于该下档部的另一侧面;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以一锁固装置锁合固定;该锁固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在该前车架上的枢座,该枢座设一枢轴,该枢轴上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螺孔,该螺孔螺接一螺栓,该螺栓一端设有一螺栓头,该螺栓头的外径大于该螺栓;临近该第一支撑部的位置上设一板片,该板片顶部设一缺槽,该缺槽具有一向上朝向的第二开口,该螺栓穿越该缺槽,该枢座及该螺栓头分别位于该板片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为一前车架,该前车架底端设置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一轮子,该轮子枢设于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前叉架的一中段位置;该第二架体为一后车架;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一座体上,该座体枢接在该后车架的一前端部;该第二支撑部设置在该后车架的后端,该第二支撑部所支撑的该物体为至少一轮子,该至少一轮子枢设于该第二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设有一手摇式动力机构;该手摇式动力机构包括一摇柄机构及一动力传递机构;该摇柄机构包括一曲柄及一设置在该曲柄上的把手,该把手供使用者握持摇转该曲柄而产生一旋转力,该旋转力经该动力传递机 构以驱动该车架上的该轮子运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拆解功能的载具,其包括一车架。车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一支撑部。第二架体具有第二连接部及第二支撑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分别支撑于一物体上。第一连接部具上横件及下横件。第二连接部具上挡部及下挡部,及位于上挡部及下挡部之间的凸部。凸部底部延伸勾缘,勾缘与下挡部之间形成套合槽。上挡部与下挡部贴抵于上横件及下横件,套合槽套住下横件。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以一锁固装置锁合固定。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3142919SQ20132010912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朱顺源, 廖忠义 申请人: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