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59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童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童车前轮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创新,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小孩,父母均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促进了玩具市场的发展,同时童车产品日渐成熟,人们对童车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技术的的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组装方式是先倒放车身,将童车前转向机构的组件在车底组装,后再翻转车身翻至正放状态,再从车面旋紧螺丝完成转向机构的装配。传统的转向机构不利于装配作业,因此,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上的障碍,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童车前轮转向机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由牙箱、穿设于牙箱中的转向轴、两组具有转向角和转向柱的车轮转向组件、连接两片转向角的转向连杆和连接两支转向柱的万向节固定条组成;所述转向连杆的中间处连接具有轴孔的摆片,转向轴底端连接L形杆,L形杆插入到轴孔中。所述转向角上设有限位骨。与现有技术相比,童车方向盘固定在童车前轮转向机构上的转向轴一段,转向轴上的L形杆套在转向连杆的摆片轴孔上,原理在于当转动方向盘向左时,转向轴上的L形杆推动转向连杆的摆片向右移动,带动通过螺丝组装在转向连杆两端的左、右车轮转向组件转动,从而将车辆向左转;当转动方向盘向右时,转向轴上的L形杆推动转向连杆的摆片向左移动,带动通过螺丝组装在转向连杆两端的左、右车轮转向组件转动,从而是车辆向右转。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式有以下几大优点:1、简化生产工艺;2、方便组装;3、降低生产成本;4、提闻生广效率;5、降低了刮花车面的机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的线框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前轮转向机构整体装配图。图中:1_左车轮转向组件;2_右车轮转向组件;3_转向连杆;4_转向轴;5-万向节固定条;6_牙 箱;7_左转向柱套筒;8_右转向柱套筒[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左、右车轮转向组件I和2分别由左、右转向角al和a2和左、右转向柱bl和b2焊接而成。左、右转向角al和a2上设有限位骨c和d。转向连杆3由转向连杆铁片e和摆片f焊接而成,摆片上设有轴孔g。转向轴4由轴向轴h和L形杆i焊接而成。万向节固定条5的左、右两端设有相对应左、右转向柱的轴孔j 1、j2和固定童车前轮转向机构于车底的螺丝孔kl、k2、11、12。转向连杆3和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使用螺丝把左右相对应螺丝孔ml—nl、m2—n2组装起来。在转向连杆3和左右转向角al、a2之间放上一颗垫片,垫片目的在于使之摆动自如。万向节固定条5通过相对应左右转向柱的轴孔j 1、j 2套在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上。同样,在万向节固定条5和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之间放上一颗垫片使之摆动更加自如。如图1所示,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的左、右转向柱bl、b2的下端端插入相对应的左、右转向柱套筒7、8中心孔ol、o2。使用螺丝,通过相对应螺丝孔kl、k2、ll、12将万向节固定条5固定于车底。最后将轴向轴4套在转向连杆3的摆片f上的轴孔g上,完成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组装。如图1所示,将车轮装在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左、右转向柱bl、b2的轮轴p1、p2处。牙箱6固定在转向轴4上。当手动转动童车方向盘向左时,轴向轴4上的L形杆i推动转向连杆3的摆片f向右运动,从而带动与转向连杆3固定在一起的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右车轮转向组件2内侧设有限位骨d,目的在于使童车前轮转向机构转动一定的角度不再转动;当转动童车方向旁向右时,向盘转向杆4上的L形杆i推动转向连杆3的摆片f向左运动,从而带动与转向连杆3固定在一起的左、右车轮转向组件1、2,左车轮转向组件2内侧设有限位骨c,当转到一定角度是,限位骨c卡在转向连杆3上,不再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牙箱、穿设于牙箱中的转向轴、两组具有转向角和转向柱的车轮转向组件、连接两片转向角的转向连杆和连接两支转向柱的万向节固定条组成; 所述转向连杆的中间处连接具有轴孔的摆片,转向轴底端连接L形杆,L形杆插入到轴孔中。
2.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角上设有限位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前轮转向机构,由牙箱、穿设于牙箱中的转向轴、两组具有转向角和转向柱的车轮转向组件、连接两片转向角的转向连杆和连接两支转向柱的万向节固定条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童车方向盘固定在童车前轮转向机构上的转向轴一段,转向轴上的L形杆套在转向连杆的摆片轴孔上,转向轴上的L形杆推动转向连杆的摆片动作,实现车轮转向。具有简化生产工艺、方便组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刮花车面的机率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D7/16GK203078590SQ2013201081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陈雁升 申请人:广东星辉车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