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特指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架体,架体上方设有与车身连接的悬挂座,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弹簧连接柱和踏臂,所述的踏臂呈圆弧状,且与所述的架体倾斜连接,所述踏臂与所述架体底部的夹角小于45°,以架体的底部作为支点,踏臂在小于45°的角度下,可以轻松支撑起摩托车,实现竖立停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因踏臂呈圆弧状,且与所述的架体倾斜连接,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不受车身的自身重量影响,都能实现轻松蹬踩踏臂就能支撑起摩托车完成驻车,快捷省力;另外可以防止摩托车以主脚架为支点前后摇晃,提高驻车后摩托车的停靠稳定性,消除了摩托车倾倒或摇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驻车方便省力,防止倾倒的摩托车脚架,特指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以其灵活性的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因操作便利性及具备环保的优势,使其占有率年年提高。为了摩托车停靠方便,一般摩托车上都设置有主脚架和副脚架,使用副脚架时,依靠摩托车自身的重力,摩托车倾斜停靠,虽然使用副脚架倾斜停靠快捷方便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摩托车上会配有主脚架,虽然驻车较慢,但是停靠后的摩托车相对稳定,不易倾倒,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用主脚架停车时,将摩托车尾部顶起,让主脚架竖立才能实现停靠,由于受主脚架的结构限制,踏臂的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杠杆原理,在停靠时蹬踩踏臂比较费力,力度不够的话,主脚架无法支撑起摩托车,无法停靠,不适合所有人群,另外,当使用主脚架停靠完毕后,由于主脚架的支撑,摩托车会以主脚架为支点前后摆动,同样存在不稳定因素,给摩托车停靠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驻车提供快捷方便省力、驻车后稳定不易倾倒的摩托车的主脚架。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包括架体,架体上方设有与车身连接的悬挂座,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弹簧连接柱和踏臂,其中,所述的踏臂呈圆弧状,且与所述的架体倾斜连接。
[0005]据上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所述踏臂与所述架体底部的夹角小于45°,以架体的底部作为支点,踏臂在小于45°的角度下,可以轻松支撑起摩托车,实现竖
立停靠。
[0006]据上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所述踏臂与所述架体的连接部至所述踏臂的末端,其围度逐渐减小,可以节省原材料,而且整体有层次感,显得美观。
[0007]据上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所述踏臂的末端设置有踏片,增大脚与踏臂的接触面积,减小蹬踩踏臂时,踏臂作用在脚上的力,避免脚部受伤,所述的踏片设置有第一踩踏部和第二踩踏部。
[0008]据上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所述的第一踩踏部与所述的踏片平行连接,增大连接处的牢固度,在蹬踩踏臂的过程中,主脚架从水平状态转变成竖直状态,而所述的第一踩踏部正好和主脚架的状态相反,从竖直状态转变成水平状态,方便脚部用力而不会出现滑落现象。
[0009]据上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所述的第二踩踏部与所述的第一踩踏部的夹角在120°~180°之间,在驻车状态下,第二踩踏部紧贴地面,防止摩托车以主脚架为支点前后摇晃。
[0010]据上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所述的第二踩踏部呈契形,驻车状态下,第二踩踏部嵌入地面或压紧地面,增强支撑力度,提高摩托车的稳定度。
[00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因踏臂呈圆弧状,且与所述的架体倾斜连接,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不受车身的自身重量影响,都能实现轻松蹬踩踏臂就能支撑起摩托车完成驻车,快捷省力;另外可以防止摩托车以主脚架为支点前后摇晃,提高驻车后摩托车的停靠稳定性,消除了摩托车倾倒或摇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_架体,11-悬挂座,12-弹簧连接柱,13-踏臂,14-踏片,15-第一踩踏部,16-第二踩踏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包括架体10,架体10上方设有与车身连接的悬挂座11,所述架体10的一侧设置有弹簧连接柱12和踏臂13,其中,所述的踏臂13呈圆弧状,且与所述的架体10倾斜连接。
[0015]进一步优化,所述踏臂13与所述架体10底部的夹角为40°,以架体10的底部作为支点,踏臂13在40°的角度下,脚部使用的力最小,可以轻松支撑起摩托车,实现竖立停
O
[0016]进一步优化,所述踏臂13与所述架体10的连接部至所述踏臂13的末端,其围度逐渐减小,可以节省原材料,而且整体有层次感,显得美观。
[0017]进一步优化,所述踏臂13的末端设置有踏片14,增大脚与踏臂13的接触面积,减小蹬踩踏臂13时,踏臂13作用在脚上的力,避免脚部受伤,所述的踏片14设置有第一踩踏部15和第二踩踏部16。
[0018]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踩踏部15与所述的踏片14平行连接,增大连接处的牢固度,在蹬踩踏臂13的过程中,主脚架从水平状态转变成竖直状态,而所述的第一踩踏部15正好和主脚架的状态相反,从竖直状态转变成水平状态,方便脚部用力而不会出现滑落现象。
[0019]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二踩踏部16与所述的第一踩踏部15的夹角为150°,在驻车状态下,第二踩踏部16紧贴地面,防止摩托车以主脚架为支点前后摇晃。
[0020]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二踩踏部16呈契形,驻车状态下,第二踩踏部16嵌入地面或压紧地面,增强支撑力度,提高摩托车的稳定度。
[0021]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包括架体,架体上方设有与车身连接的悬挂座,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弹簧连接柱和踏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臂呈圆弧状,且与所述的架体倾斜连接,所述踏臂与所述架体底部的夹角小于45°,所述踏臂的末端设置有踏片,所述的踏片设置有第一踩踏部和第二踩踏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臂与所述架体的连接部至所述踏臂的末端,其围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踩踏部与所述的踏片平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踩踏部与所述的第一踩踏部的夹角在120°?18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踩踏部呈契形。
【文档编号】B62H1/02GK203766940SQ20132076121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刘迎杰 申请人:浙江钻豹电动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