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27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为一U形金属壳体,上壳体顶面两端设有上壳体安装孔,上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下壳体定位孔,上壳体前后两侧面中部设有升降器凸轮轴轴孔,上壳体前后两侧面底端各设有两个卡扣安装孔;下壳体为一矩形环状塑料壳体,下壳体安装在上壳体内,下壳体底面两侧边各设有两个卡扣,卡扣与所述卡扣安装孔对应卡接固定,下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定位孔插接定位,下壳体顶面两端部设有方形螺母沉槽,螺母沉槽与上壳体安装孔相对应,下壳体底面设有一个十字形链条导入孔和一个椭圆形链条导出孔。本实用新型重量轻、密封性好,且安装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商用车一般通过备胎升降装置来完成备胎的固定及备胎升降功能。备胎升降器主要由壳体、内部组件、链条和备胎托盘组成,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备胎升降器的内部组件通过凸轮轴和下壳体固定在上壳体组件上,备胎升降器总成通过上壳体和螺栓组件及螺母将其固定在车架的备胎支架上。
[0003]传统备胎升降器上、下壳体通常为金属结构,由冲压成型。上壳体通过折边,并在折边打孔,通过四对紧固组件将备胎升降器装配在车架的备胎支架上。下壳体主要作用为限制内部传动组件的安装和定位,并对内部传动组件进行保护,通过螺钉、弹簧垫圈与上壳体连接。传统备胎升降器上壳体结构复杂,不易成型,下壳体为金属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与链条磕碰,擦伤链条表面涂层,同时内部组件大部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锈蚀,且下壳体与上壳体之前间隙较大,在复杂路况时容易射入沙石使备胎升降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该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重量轻、密封性好,且安装操作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和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为塑料壳体,且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壳体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上壳体朝向所述下壳体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扣安装孔。
[0007]所述上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下壳体定位孔,所述下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下壳体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孔插接定位。
[0008]所述上壳体顶面两端设有上壳体安装孔,所述下壳体顶面两端部设有方形螺母沉槽,所述螺母沉槽与所述上壳体安装孔相匹配。
[0009]所述下壳体底面设有十字形链条导入孔和椭圆形链条导出孔。
[0010]所述上壳体前面角端部设有一回位弹簧固定卡槽。
[0011]所述卡扣安装孔有多个,分别开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前后面、两侧面和底面。
[0012]所述卡扣有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面和两侧边。
[0013]所述下壳体链条导入侧的侧面板上还设有一链条支臂,所述链条支臂前方的上壳体边缘相对应处设有一开槽。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优化了壳体结构及加工工艺;提高了壳体安装方便性;减小了内部组件与空气接触的空间,使得润滑油挥发速度降低,且内部组件被锈蚀的速度得以减缓,从而使备胎升降器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001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正视图;
[001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俯视图;
[0019]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仰视图;
[0020]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与升降器内部组件安装示意图;
[0021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
[0024]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I和下壳体6,所述上壳体为一 U形金属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面两端设有上壳体安装孔18,所述上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下壳体定位孔19,所述上壳体前后两侧面中部设有升降器凸轮轴轴孔20、21,所述上壳体前后两侧面底端各设有两个卡扣安装孔22 ;所述下壳体为一矩形环状塑料壳体,所述下壳体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下壳体底面两侧边各设有两个卡扣8,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安装孔对应卡接固定,所述下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凸起10,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孔插接定位,所述下壳体顶面两端部设有方形螺母沉槽13,所述螺母沉槽与所述上壳体安装孔相对应,所述下壳体底面设有一个十字形链条导入孔12和一个椭圆形链条导出孔23 ;所述上壳体前面角端部设有一回位弹簧固定卡槽17。
[0025]传统备胎升降器上、下壳体通常为金属结构,由冲压成型。上壳体通过折边,并在折边打孔,通过四对紧固组件将备胎升降器装配在车架的备胎支架上。下壳体主要作用为限制内部传动组件的安装和定位,并对内部传动组件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为金属结构,由冲压成型,下壳体为塑料材质,重量轻。上壳体主要作用为限制内部传动组件的安装和定位,并对内部传动组件进行保护,下壳体的作用仅为对内部传动组件进行封闭保护。本实用新型组件结构简单,下壳体为塑料件,质量较传统结构更轻。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减小了备胎升降器内部传动组件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使得润滑油挥发速度降低,且内部组件被锈蚀的速度得以减缓,同时避免了沙石进入内部组件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备胎升降器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结构下部通过下壳体本身的卡扣与上壳体上所开设的四个卡扣安装孔固定,无需其他紧固部件,操作简单,下壳体上部通过定位凸起与上壳体顶部的定位孔进行定位,定位精度更高。
[0027]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结构暴露在外的主动齿轮座回位弹簧16保护在壳体之中,避免了沙石冲击造成弹簧变形、失效的可能性,同时将现有技术中回位弹簧在上壳体的弹簧安装孔改进为开槽结构即固定卡槽,简化了弹簧的安装。
[0028]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底面设有的十字形链条导入孔通过限制链条卷入时的方向,避免了由于链条与从动齿轮链条槽存在角度而发生卡滞,使备胎升降器升降更顺畅,同时改善了传统结构下壳体对链条表面之间的金属硬性磨损。
[0029]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顶面的方形螺母沉槽用于放置与固定上壳体的螺栓组件9相匹配的两个方螺母,装配升降器总成时,直接用紧固组件穿过上壳体安装孔与方螺母连接,将备胎升降器总成安装到车架上,简化了备胎升降器总成的装配。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链条导入侧的侧面板上还设有一链条支臂11,所述链条支臂前方的上壳体边缘相对应处设有一开槽24。下壳体上的支臂与上壳体相应位置的开槽能很好的对链条端部的链环进行固定定位,取代了传统结构链条端部的压入方式,使其拆装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和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的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塑料壳体,且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壳体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上壳体朝向所述下壳体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扣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下壳体定位孔,所述下壳体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下壳体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孔插接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顶面两端设有上壳体安装孔,所述下壳体顶面两端部设有方形螺母沉槽,所述螺母沉槽与所述上壳体安装孔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底面设有十字形链条导入孔和椭圆形链条导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前面角端部设有一回位弹簧固定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安装孔有多个,分别开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前后面、两侧面和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有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面和两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备胎升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链条导入侧的侧面板上还设有一链条支臂,所述链条支臂前方的上壳体边缘相对应处设有一开槽。
【文档编号】B62D43/04GK203753258SQ20142013575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曾德钦, 任思义, 周忍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