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副车架及其后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27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副车架及其后横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及其后横梁,其能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基础上,重量减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包括前、后横梁以及左右侧的边梁,还包括后下控制臂支架,其特点是,后横梁由两冲压片体焊接而成,两冲压片体的端部分别被冲压成后下控制臂支架的两片体,从而后横梁的两端部形成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
【专利说明】汽车后副车架及其后横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对于后副车架的后下控制臂支架的设计来讲,除了原来刚度强度性能要求外,对重量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性能要求与重量目标存在矛盾,从而对后下控制臂支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左右两侧的边梁,后下控制臂支架一般由前、后冲压片体焊接而成,然后再与后副车架的边梁和后横梁相焊。为了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后下控制臂前后片一般尺寸都较大,重量较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及其后横梁,其能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基础上,重量减轻。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包括前、后横梁以及左右侧的边梁,还包括后下控制臂支架,其特点是,后横梁由两冲压片体焊接而成,两冲压片体的端部分别被冲压成后下控制臂支架的两片体,从而后横梁的两端部形成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
[0006]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后横梁仅通过后横梁的两端部即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边梁搭焊。
[0007]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连接有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后下控制臂。
[0008]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后下控制臂的中间提供有后悬弹簧安装面,并且一端与转向节相连,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上。
[0009]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即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合并为一体并仅有所述两冲压片体构成。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后横梁,其特点是,后横梁由两冲压片体焊接而成,两冲压片体的端部分别被冲压成后下控制臂支架的两片体,从而后横梁的两端部形成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
[0011]本实用新型的后下控制臂支架与后横梁合为一体,构成冲压片体数量将减少。合并后横梁与边梁的搭接形式可以沿用以前的控制臂与边梁的搭接形式,而不是要各个零件分别焊接,与传统的后下控制臂支架相比,新的控制臂支架成为后横梁的本体,使产品的工
艺更简单、重量更轻。
[0012]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设计方案具有质量轻、定位方便、工艺简单易加工、易装配等优点。【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0014]图1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后副车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7]需要注意的是,图1和图2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3以及左边梁2、右边梁4。整个后副车架从俯视的角度来看大致成井字形结构。其中可以安装前束杆支架、外倾杆支架,各边梁的端部连接有套筒,这些不是本实用新型要改进的部分,在后述的实施例中就不多说了。
[0019]后横梁3由两冲压片体焊接而成,两冲压片体的对接边界大致如图的线条L所示,两冲压片体的端部分别被冲压成后下控制臂支架的两片体51、52,这样后横梁3的两冲压片体焊接后,后横梁3的两端部就形成后下控制臂支架5。
[0020]继续参照图1和图2,后横梁3仅通过后横梁3的两端部包括后下控制臂支架5与边梁2或4搭焊。虽然图1和图2中仅显示了左侧的支架5和左侧的边梁2相接的形状和结构,但这些说明也适合于右侧的支架和边梁4。
[0021]在以往的后副车架中,后下控制臂支架是由两片体焊接而成,在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该后下控制臂支架,并且后横梁也是由两片体焊接而成,因此构成后下控制臂支架和后横梁的片体数量为6片。
[0022]而在前述实施例中,片体数量为2片,就成形工艺而言,前述实施例需要的冲压模具要更少。
[0023]在传统的设计中,不仅要焊接后下控制臂支架和边梁、后横梁,还要焊接边梁和后横梁,而前述实施例仅需要焊接边梁和后横梁就可以了。
[0024]焊接工序也更少,因此不仅仅是片体数量减少了,产品的工艺也更加简单。由于焊接材料的减少,片体结构简化,后副车架或者后横梁加后下控制臂支架的总体质量是减轻的。
[0025]虽然没有在图中显示,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实施例的后下控制臂尤其适合于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后下控制臂的承接,该后下控制臂的中间可以提供有后悬弹簧安装面,并且一端与转向节相连,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上。
[0026]后下控制臂是多连杆后悬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悬架系统中起着导向、传递载荷和调节四轮定位参数的作用。在前述实施例中,焊缝数量减少,一体化的结构更能符合后副车架的后下控制臂支架必须具有的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0027]虽然没有通过图来示例,但还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后横梁3也可以适合于其他类型的后副车架,不限于如图所示的实施例,前述后横梁3不是传统的横梁结构,而是与后下控制臂支架合并为一体。
[0028]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例如后横梁3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变化,图2所示的后副车架上设置的功能部件的数量、种类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变化。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汽车后副车架,包括前、后横梁以及左右侧的边梁,还包括后下控制臂支架,其特征在于,后横梁由两冲压片体焊接而成,两冲压片体的端部分别被冲压成后下控制臂支架的两片体,从而后横梁的两端部形成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仅通过后横梁的两端部即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边梁搭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连接有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后下控制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控制臂的中间提供有后悬弹簧安装面,并且一端与转向节相连,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即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合并为一体并仅有所述两冲压片体构成。
6.汽车后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后横梁由两冲压片体焊接而成,两冲压片体的端部分别被冲压成后下控制臂支架的两片体,从而后横梁的两端部形成所述后下控制臂支架。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3805995SQ20142013500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唐希文, 王成龙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