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4028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装置在副车架满足所有应承受性能要求的同时,吸能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汽车包括前机舱纵梁、副车架本体和散热框架,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框架和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分别与两个副车架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前机舱纵梁的一端相连,且前机舱纵梁位于副车架纵梁的上方,所述前机舱纵梁与副车架本体相垂直,前机舱纵梁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框架与散热框架相连,副车架纵梁的另一端通过散热框架与连接框架相连。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能在副车架满足所有应承受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车辆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而车架承受着全车的大部分重量,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它承受了来自装配在车架上各部件传来的力及其相应的力矩的作用。
[0003]当汽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时,车架在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扭转,从而导致变形,使得安装在车架上各个部件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当车轮受到冲击时,车架也会相应收到冲击载荷,因此需要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人们研发出了各种汽车副车架的连接装置:
[0005]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20072233.9)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框架连接结构,包括副车架主体、右纵梁、左纵梁、副车架纵梁总成以及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副车架主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套管,螺栓串接副车架隔振垫总成,再穿过该连接套管后与车身连接固定,副车架主体上设有四个连接套管,螺栓串接副车架隔振垫总成,再穿过连接套管后与车身安装座连接固定。
[0006]上述的副车架框架连接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副车架的连接结构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但仍存在以下缺陷:1、连接套管和车身安装座导致纵梁前端无法压溃变形,使得车身关键传力路径上变形模型较差,有效碰撞能量无法吸收,约束系统匹配难度增加;2、连接结构笨重、安装相对复杂,而且使得车辆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副车架能满足所有应承受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汽车包括前机舱纵梁、副车架本体和散热框架,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框架和副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分别与两个副车架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前机舱纵梁的一端相连,且前机舱纵梁位于副车架纵梁的上方,所述前机舱纵梁与副车架本体相垂直,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框架与散热框架相连,所述副车架纵梁的另一端通过散热框架与连接框架相连。
[0009]前机舱纵梁位于副车架纵梁的上方,且前机舱纵梁通过连接框架与散热框架连接,同时副车架纵梁通过连接框架与散热框架相连,且副车架纵梁与连接框架所在的平面垂直,副车架本体两端分别与两个副车架纵梁的一端连接,副车架本体两端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前机舱纵梁的一端相连,从而使得位于副车架本体一端的前机舱纵梁、连接框架、副车架纵梁和副车架本体之间形成“口 ”字形,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的设计省去现有技术中连接套管和车身连接座,同时有效的保留了第三道传力路径的完整,能够满足所应承受的性能要求,使得前机舱纵梁碰撞变形模式变好,有效提高了对汽车碰撞能量的吸收,更有利于前机舱纵梁前端溃缩吸能,提升了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使得本连接装置的重量减轻,同时本连接装置的安装方式简单,拆卸灵活性更高。
[0010]在上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凹槽,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一端嵌入凹槽。
[0011]副车架纵梁嵌入凹槽内且通过紧固件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使得副车架纵梁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使得位于副车架本体一侧的前机舱纵梁、连接框架、副车架纵梁和副车架本体之间形成“口”字形,而第三道传力路径完整保留,提高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
[0012]在上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所述散热框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框架嵌入安装槽内,所述前机舱纵梁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框架和散热框架相连。
[0013]连接框架嵌入安装槽内,同时前机舱纵梁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安装孔和定位孔与连接框架和散热框架连接,且连接框架位于散热框架和前机舱纵梁之间,提升了前端塑料散热器框架的强度,整车模态、刚度也明显提升,从而使得前机舱纵梁能更好的与连接框架一起连接在散热框架内,使得机舱碰撞变形模式更好,从而提升了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同时能满足副车架本体所应承受的性能要求。
[0014]在上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所述连接框架呈板状,所述连接框架的边沿处向上翻折形成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与安装槽的侧壁相贴合。
[0015]通过连接框架环形翻边的设置,而且连接框架环形翻边的宽度为40mm,从而连接框架的强度和刚度增强,使得连接框架的吸能效果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O
[0016]在上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副车架纵梁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环形翻边上设有固定孔一,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二,所述副车架纵梁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孔、固定孔二和固定孔一与连接框架连接。
[0017]通过副车架纵梁与连接框架和散热框架的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车身安装座的连接,使得副车架纵梁的一端能通过散热框架和连接框架固连,副车架纵梁的结构设置能帮助副车架本体能量的吸收,从而提升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
[0018]在上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副车架纵梁为中空结构,所述副车架纵梁一端封闭,副车架纵梁另一端敞开,且封闭的一端靠近散热框架。
[0019]副车架纵梁的一端处于封闭状态,使得与散热框架相连一端的副车架纵梁处于封闭,进一步的提升了副车架纵梁的吸能效果,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得到提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1 ] 1、通过前机舱纵梁、连接框架、副车架纵梁和副车架本体之间的连接,使得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能够满足所应承受的性能要求,使得前机舱碰撞变形模式变好,有效提高了对汽车碰撞能量的吸收,更有利于机舱纵梁前端溃缩吸能,提升了副车架本体的吸能效果。
[0022]2、连接框架、散热框架和副车架纵梁结构上的改变,能在体现轻量化的同时副车架本体能满足所应承受的性能要求,同时结构上的改变使得连接框架、散热框架和副车架纵梁的吸能效果和刚度更好。
[0023]3、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简单,拆卸的灵活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的部分爆炸图。
[0025]图2是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散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散热框架的正视图。
[0027]图4是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连接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连接框架的正视图。
[0029]图6是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中副车架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前机舱纵梁;2、副车架本体;21、凹槽;3、散热框架;31、安装槽;311、固定孔二; 312、定位孔;4、连接框架;41、安装孔;42、环形翻边;421、固定孔一;5、副车架纵梁;5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2]如图1所示,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汽车包括前机舱纵梁1、副车架本体2和散热框架3,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框架4和副车架纵梁5。
[0033]具体的说,如图2-6所示,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具有紧固件,副车架本体2两端分别与两个副车架纵梁5的一端连接,副车架本体2的两端均设有凹槽21,副车架纵梁5的一端嵌入凹槽21,副车架纵梁5嵌入凹槽21内且通过紧固件与副车架本体2连接,副车架本体2两端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前机舱纵梁I的一端相连,且前机舱纵梁I位于副车架纵梁5的上方,前机舱纵梁I与副车架本体2相垂直,前机舱纵梁I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框架4与散热框架3连接,副车架纵梁5的另一端通过散热框架3与连接框架4相连,散热框架3上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的底壁上设有定位孔312,连接框架4的底壁上设有安装孔41,连接框架4嵌入安装槽31内,连接框架4呈板状,连接框架4的边沿处向上翻折形成环形翻边42,环形翻边42与安装槽31的侧壁相贴合,前机舱纵梁I通过连接框架4与散热框架3相连,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是基于副车架本体2结构性能成熟,副车架纵梁5性能要求降低进行的连接方式的改进,通过位于副车架本体2—端的前机舱纵梁1、连接框架4、副车架纵梁5和副车架本体2之间形成“口”字形,本副车架的连接装置的设计省去现有技术中连接套管和车身连接座,满足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同时有效的保留了第三道传力路径的完整,能够满足所应承受的性能要求,而散热框架3上设有安装槽31,连接框架4嵌入安装槽31内,且连接框架4的边沿处设有环形翻边42,环形翻边42设置为40mm,且环形翻边42与安装槽31的侧壁相贴合,从而使得连接框架4和散热框架3的吸能效果提升,使得前机舱纵梁I碰撞变形模式变好,有效提高了对汽车碰撞能量的吸收,更有利于前机舱纵梁I前端溃缩吸能,提升了连接装置的吸能效果,使得本连接装置的重量减轻,同时本连接装置的安装方式简单,拆卸灵活性更高。
[0034]进一步说,副车架纵梁5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51,连接框架4下端的环形翻边42上设有固定孔一 421,安装槽3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二 311,副车架纵梁5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孔51、固定孔二311和固定孔一 421与连接框架4连接,副车架纵梁5为中空结构,副车架纵梁5—端封闭,副车架纵梁5另一端敞开,副车架纵梁5的另一端嵌入凹槽21内,且紧固件通过连接孔51与副车架本体2相连,且封闭的一端靠近散热框架3,副车架纵梁5与连接框架4和散热框架3的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车身连接座的设置,使得副车架纵梁5能与连接框架4和散热框架3固连,同时副车架纵梁5的结构设计提升了副车架纵梁5的吸能效果,从而也提升了整体的性能效果。
[003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汽车包括前机舱纵梁(I)、副车架本体(2)和散热框架(3),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框架(4)和副车架纵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2)两端分别与两个副车架纵梁(5)的一端连接,所述副车架本体(2)两端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前机舱纵梁(I)的一端相连,且前机舱纵梁(I)位于副车架纵梁(5)的上方,所述前机舱纵梁(I)与副车架本体(2)相垂直,所述前机舱纵梁(I)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框架(4)与散热框架(3)相连,所述副车架纵梁(5)的另一端通过散热框架(3)与连接框架(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2)的两端均设有凹槽(21),所述副车架纵梁(5)的一端嵌入凹槽(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框架(3)上设有安装槽(31),所述连接框架(4)嵌入安装槽(31)内,所述前机舱纵梁(I)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框架(4)和散热框架(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4)呈板状,所述连接框架(4)的边沿处向上翻折形成环形翻边(42),所述环形翻边(42)与安装槽(31)的侧壁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纵梁(5)上设有连接孔(51),所述环形翻边(42)上设有固定孔一 (421),所述安装槽(3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二 (311),所述副车架纵梁(5)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孔(51)、固定孔二 (311)和固定孔一 (421)与连接框架(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纵梁(5)为中空结构,所述副车架纵梁(5)—端封闭,副车架纵梁(5)另一端敞开,且封闭的一端靠近散热框架⑶。
【文档编号】B62D21/00GK205524460SQ20162015876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申波, 祁洪娟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