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便携式四轮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376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衡车,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便携式四轮平衡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出行便利性的追求,诞生了电动平衡车这种新型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平衡车普遍采用电力为能源,电动机提供动力,利用陀螺仪检测驾驶者重心,采用倒立摆算法来维持驾驶者的动态平衡。类似的代表性产品有两轮平衡车和独轮平衡车等,类似的代表性产品有两轮平衡车和独轮平衡车等。现有的平衡车,一般设计为两轮的形式,其虽然包括轮毂电机、用作平衡机构的陀螺仪,但由于两轮的不稳定性,容易在突然断电后出现倾斜等安全性问题,不能够折叠、不方便携带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稳定性高、安全性能高、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的高安全性便携式四轮平衡车。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两轮平衡车存在不稳定性、安全性能低、不易操作、不便携带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安全性能高、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的高安全性便携式四轮平衡车。(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高安全性便携式四轮平衡车,包括有后轮、壳体、电动前轮、减震器、方向控制杆、蝶形螺母Ⅰ、伸缩杆、把手、安装板、电机座、旋转电机、固定杆、轴承座Ⅰ、转轴Ⅰ、转轴Ⅱ、轴承座Ⅱ和蝶形螺母Ⅱ,壳体底部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对称设有轴承座Ⅰ和电机座,电机座在轴承座Ⅰ的右侧,电机座上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左端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左端连接有转轴Ⅰ,转轴Ⅰ的左端固定在轴承座Ⅰ上,固定杆上设有减震器,减震器下端与电动前轮连接,壳体底部右侧中心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前侧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座Ⅱ,安装板后侧也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座Ⅱ,轴承座Ⅱ之间安装有转轴Ⅱ,转轴Ⅱ两端侧面各开有两个螺纹孔,每一端的两个螺纹孔之间呈90°相交,蝶形螺母Ⅱ与螺纹孔配合并将其固定壳体底部上,转轴Ⅱ上安装有后轮,壳体左侧中心开有环形孔,壳体顶部左侧中心设有方向控制杆,方向控制杆转动式连接在壳体上部,方向控制杆内侧呈空心状,方向控制杆内设有伸缩杆,蝶形螺母Ⅰ穿过方向控制杆将伸缩杆紧固住,伸缩杆上端前侧和后侧对称设有把手,壳体顶部中心设有放置槽。优选地,还包括有照明灯,照明灯安装在壳体左侧中心。优选地,还包括有固定板、电动推杆和橡胶摩擦片,壳体前侧和后侧中心对称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对称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下端连接有橡胶摩擦片。优选地,还包括有踏板,顶部中心前侧和后侧对称设有踏板。优选地,把手表面材质是带有颗粒物的橡胶材质。优选地,电动前轮直径为300mm。优选地,转轴Ⅱ的材质为Q235钢。优选地,照明灯为氙气灯。优选地,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优选地,壳体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35mm到150mm。工作原理:当人们需要使用本装置出行时,可将松开蝶形螺母Ⅰ拧松,将伸缩杆调到合适位置,再次拧紧蝶形螺母Ⅰ,将伸缩杆固定住,人握住把手,控制电动前轮转动,带动后轮转动,四轮平衡车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当需要将平衡车收起时,可控制旋转电机转动,旋转电机通过转轴Ⅰ带动电动前轮转动,当电动前轮转到壳体底部内侧时,控制旋转电机停止转动,再将蝶形螺母Ⅱ拧松拿下,将转轴Ⅱ转过90°,当其转到安装板内侧时,此时另一边的螺纹孔显示出来了,将蝶形螺母Ⅱ拧进螺纹孔内,将其固定,再把蝶形螺母Ⅰ拧松,将伸缩杆放置到最低处,再把蝶形螺母Ⅰ拧紧,将方向控制杆和伸缩杆放入放置槽内,人们可以提住环形孔,方便携带。因为还包括有照明灯,照明灯安装在壳体左侧中心,可在道路视线受阻地段使用,确保行车安全性。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板、电动推杆和橡胶摩擦片,壳体前侧和后侧中心对称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对称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下端连接有橡胶摩擦片,当遇到速度过快时无法停止时,可控制电动推杆伸长,带动橡胶摩擦片向下运动,橡胶摩擦片接触地面可增大摩擦力,减缓车速,起到保护人们的作用。因为还包括有踏板,顶部中心前侧和后侧对称设有踏板,人们站上去可确保中心处于平衡位置,放置重心不稳使得平衡车左右晃动。因为把手表面材质是带有颗粒物的橡胶材质,提高舒适性,增大了摩擦力,保证行车安全。因为电动前轮直径为300mm,电动前轮直径过小则会引起车辆过障能力过低,行驶中稍有障碍物则容易产生车辆侧翻,车轮直径过大,无法保证车辆尺寸足够小,不能体现平衡车的便捷性。因为转轴Ⅱ的材质为Q235钢,增加了转轴Ⅱ的使用寿命。因为照明灯为氙气灯,色温更接近日光,光色较白,较白的光色可以在夜间帮助人眼提高对物体轮廓的辨识能力,有助于安全驾驶。因为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有利于控制转动快慢,进而控制行车速度。因为壳体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35mm到150mm,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有益效果本发明达到了稳定性高、安全性能高、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的效果,本装置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折叠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转轴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后轮,2-壳体,3-电动前轮,4-减震器,5-方向控制杆,6-蝶形螺母Ⅰ,7-伸缩杆,8-把手,9-安装板,10-电机座,11-旋转电机,12-固定杆,13-轴承座Ⅰ,14-转轴Ⅰ,15-环形孔,16-转轴Ⅱ,17-轴承座Ⅱ,18-蝶形螺母Ⅱ,19-螺纹孔,20-放置槽,21-照明灯,22-固定板,23-电动推杆,24-橡胶摩擦片,25-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高安全性便携式四轮平衡车,如图1-7所示,包括有后轮1、壳体2、电动前轮3、减震器4、方向控制杆5、蝶形螺母Ⅰ6、伸缩杆7、把手8、安装板9、电机座10、旋转电机11、固定杆12、轴承座Ⅰ13、转轴Ⅰ14、转轴Ⅱ16、轴承座Ⅱ17和蝶形螺母Ⅱ18,壳体2底部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对称设有轴承座Ⅰ13和电机座10,电机座10在轴承座Ⅰ13的右侧,电机座10上安装有旋转电机11,旋转电机11的左端连接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左端连接有转轴Ⅰ14,转轴Ⅰ14的左端固定在轴承座Ⅰ13上,固定杆12上设有减震器4,减震器4下端与电动前轮3连接,壳体2底部右侧中心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前侧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座Ⅱ17,安装板9后侧也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座Ⅱ17,轴承座Ⅱ17之间安装有转轴Ⅱ16,转轴Ⅱ16两端侧面各开有两个螺纹孔19,每一端的两个螺纹孔19之间呈90°相交,蝶形螺母Ⅱ18与螺纹孔19配合并将其固定壳体2底部上,转轴Ⅱ16上安装有后轮1,壳体2左侧中心开有环形孔15,壳体2顶部左侧中心设有方向控制杆5,方向控制杆5转动式连接在壳体2上部,方向控制杆5内侧呈空心状,方向控制杆5内设有伸缩杆7,蝶形螺母Ⅰ6穿过方向控制杆5将伸缩杆7紧固住,伸缩杆7上端前侧和后侧对称设有把手8,壳体2顶部中心设有放置槽20。还包括有照明灯21,照明灯21安装在壳体2左侧中心。还包括有固定板22、电动推杆23和橡胶摩擦片24,壳体2前侧和后侧中心对称设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底部对称设有电动推杆23,电动推杆23下端连接有橡胶摩擦片24。还包括有踏板25,顶部中心前侧和后侧对称设有踏板25。把手8表面材质是带有颗粒物的橡胶材质。电动前轮3直径为300mm。转轴Ⅱ16的材质为Q235钢。照明灯21为氙气灯。旋转电机11为伺服电机。壳体2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35mm到150mm。工作原理:当人们需要使用本装置出行时,可将松开蝶形螺母Ⅰ6拧松,将伸缩杆7调到合适位置,再次拧紧蝶形螺母Ⅰ6,将伸缩杆7固定住,人握住把手8,控制电动前轮3转动,带动后轮1转动,四轮平衡车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当需要将平衡车收起时,可控制旋转电机11转动,旋转电机11通过转轴Ⅰ14带动电动前轮3转动,当电动前轮3转到壳体2底部内侧时,控制旋转电机11停止转动,再将蝶形螺母Ⅱ18拧松拿下,将转轴Ⅱ16转过90°,当其转到安装板9内侧时,此时另一边的螺纹孔19显示出来了,将蝶形螺母Ⅱ18拧进螺纹孔19内,将其固定,再把蝶形螺母Ⅰ6拧松,将伸缩杆7放置到最低处,再把蝶形螺母Ⅰ6拧紧,将方向控制杆5和伸缩杆7放入放置槽20内,人们可以提住环形孔15,方便携带。因为还包括有照明灯21,照明灯21安装在壳体2左侧中心,可在道路视线受阻地段使用,确保行车安全性。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板22、电动推杆23和橡胶摩擦片24,壳体2前侧和后侧中心对称设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底部对称设有电动推杆23,电动推杆23下端连接有橡胶摩擦片24,当遇到速度过快时无法停止时,可控制电动推杆23伸长,带动橡胶摩擦片24向下运动,橡胶摩擦片24接触地面可增大摩擦力,减缓车速,起到保护人们的作用。因为还包括有踏板25,顶部中心前侧和后侧对称设有踏板25,人们站上去可确保中心处于平衡位置,放置重心不稳使得平衡车左右晃动。因为把手8表面材质是带有颗粒物的橡胶材质,提高舒适性,增大了摩擦力,保证行车安全。因为电动前轮3直径为300mm,电动前轮3直径过小则会引起车辆过障能力过低,行驶中稍有障碍物则容易产生车辆侧翻,车轮直径过大,无法保证车辆尺寸足够小,不能体现平衡车的便捷性。因为转轴Ⅱ16的材质为Q235钢,增加了转轴Ⅱ16的使用寿命。因为照明灯21为氙气灯,色温更接近日光,光色较白,较白的光色可以在夜间帮助人眼提高对物体轮廓的辨识能力,有助于安全驾驶。因为旋转电机11为伺服电机,有利于控制转动快慢,进而控制行车速度。因为壳体2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35mm到150mm,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