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0740发布日期:2018-06-05 18:39阅读:1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自行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自行车绿色出行,在使用自行车进行长途骑行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口渴或者修理自行车等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设计出一款能够两者兼得的产品,现有的技术当中,自行车三角梁的中间部位成了各类自行车配件的聚集地,有水壶架,有气筒架,但是没有出现过将水壶支架与气筒架想结合的产品,这样不利于更好的利用自行车有限的狭小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水壶支架上固定打气筒支架的问题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水壶支架不能有效的固定不同大小的饮用水瓶。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包括固定板,连接块,滑块,水壶套筒,内板,弹簧,一号夹,底板,二号夹,滑槽,螺孔,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壶套筒,所述水壶套筒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夹,所述一号夹的外侧设置有二号夹,所述水壶套筒内部安装有内板,所述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水壶套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壶套筒的底部安装有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内部设置有与滑块相互匹配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内板为四分之一圆弧板,且倾斜固定与水壶套筒内,所述内板顶端设计为向外翻开的直角圆弧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夹设置为大于二分之一圆弧结构,所述二号夹设置为三分之一圆弧结构,且分别安装在一号夹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设置为十字交叉形镂空底板。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该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首先在水壶套筒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先将固定板固定于车梁上,在通过滑块和凹槽固定水壶套筒,由于在水壶套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打气筒的夹板,使得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同时放置不同的物品,大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夹板设置有一个大号的一号夹和两个相对较小的二号夹,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固定住打气筒,且方便取下,在水壶套筒内部设置有倾斜的内板,由于和弹簧连接,可以使得水壶套筒有效的防止不同大小的饮用水瓶,且内板设置有倾斜角度,顶端有向外翻开的直角圆弧,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在放置饮用水瓶的时候更加容易放入,且能够稳定固定住饮用水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1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1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板 2、连接块 21、滑块 3、水壶套筒

4、内板 5、弹簧 6、一号夹 7、底板

8、二号夹 9、滑槽 10、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创造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包括固定板1,连接块2,滑块21,水壶套筒3,内板4,弹簧5,一号夹6,底板7,二号夹8,滑槽9,螺孔10,所述连接块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所述连接块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壶套筒3,所述水壶套筒3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夹6,所述一号夹6的外侧设置有二号夹8,所述水壶套筒3内部安装有内板4,所述内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与水壶套筒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壶套筒3的底部安装有底板7。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所述固定板1内部设置有与滑块21相互匹配的凹槽。

所述内板4为四分之一圆弧板,且倾斜固定与水壶套筒3内,所述内板4顶端设计为向外翻开的直角圆弧结构。

所述一号夹6设置为大于二分之一圆弧结构,所述二号夹8设置为三分之一圆弧结构,且分别安装在一号夹6的两侧。

所述底板7设置为十字交叉形镂空底板。

实施例2

一种节省空间的自行车水壶架,包括固定板1,连接块2,滑块21,水壶套筒3,内板4,弹簧5,一号夹6,底板7,二号夹8,滑槽9,螺孔10,所述连接块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所述连接块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壶套筒3,所述水壶套筒3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夹6,所述一号夹6的外侧设置有二号夹8,所述水壶套筒3内部安装有内板4,所述内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与水壶套筒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壶套筒3的底部安装有底板7。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