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0736发布日期:2018-06-05 18:39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自行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自行车出行,与之相对应的自行车配件也日益种类增多,水壶支架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市面上的水壶支架多为开放式夹取结构,这样并不能有效的稳定固定住饮用水瓶,而且由于所使用的饮用水瓶长短不一,宽度不一,使得在放置饮用水瓶的时候带来了很多不便,既不能达到固定作用,也不能有效的适应不同高度的饮用水瓶,所以现在迫切需要设计出一款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水壶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固定高度不一的饮用水瓶。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固定住饮用水瓶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包括固定板,固定块,滑块,内筒,外筒,内板,凹槽,按钮,弹簧,底板,螺孔,滑道,所述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表面设置有螺孔,所述外筒外壁一侧安装有按钮,所述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内部安装有内板,所述内板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内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在靠近按钮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设置的内板设置为三分之一圆弧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设置为三角形支架镂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纵向设置有3个。

作为优选,所述按钮内部设置有与凹槽相互匹配的固定块结构,且凹槽纵向均匀排列一排于内筒外壁一侧。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该能抽拉的水壶支架首先在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设置的滑块结构可以方便使用者轻易将套筒取下,在外筒内部设置有内筒,由于内筒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凹槽结构,可以通过外筒外壁的按钮来控制内筒的固定位置,对内筒的抽拉可以增加整体套筒的高度,以便固定不同高度的饮用水瓶,在内筒的内壁安装有内板,由于内板连接有弹簧,使得该水壶支架不仅可以适应高度不同的饮用水瓶,也可以稳稳地固定住宽度不一的饮用水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水壶支架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1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1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板 2、固定块 21、滑块 3、内筒

4、外筒 5、内板 6、凹槽 7、按钮

8、弹簧 9、底板 10、螺孔 11、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创造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包括固定板1,固定块2,滑块21,内筒3,外筒4,内板5,凹槽6,按钮7,弹簧8,底板9,螺孔10,滑道11,所述外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表面设置有螺孔10,所述外筒4外壁一侧安装有按钮7,所述外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筒3,所述内筒3内部安装有内板5,所述内板5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与内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3在靠近按钮7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6,所述外筒4的底部设置有底板9。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所述设置的内板5设置为三分之一圆弧结构。

所述底板9设置为三角形支架镂空结构。

所述弹簧8纵向设置有3个。

所述按钮7内部设置有与凹槽6相互匹配的固定块结构,且凹槽6纵向均匀排列一排于内筒3外壁一侧。

实施例2

一种能抽拉的水壶支架,包括固定板1,固定块2,滑块21,内筒3,外筒4,内板5,凹槽6,按钮7,弹簧8,底板9,螺孔10,滑道11,所述外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表面设置有螺孔10,所述外筒4外壁一侧安装有按钮7,所述外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筒3,所述内筒3内部安装有内板5,所述内板5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与内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3在靠近按钮7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6,所述外筒4的底部设置有底板9。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