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轮组以及应用该支撑轮组的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649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轮组以及应用该支撑轮组的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轮组以及应用该支撑轮组的行李车,解决了现有的行李车难以爬上较高的阶梯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支撑轮组,包括轮座,所述的轮座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三个车轮,所述的轮座穿设有与轮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的至少三个车轮沿支撑杆周向均匀分布,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通过安装座与轮座连接,所述安装座与轮座沿支撑杆径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沿轴向滑动连接有位移座,所述位移座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座铰接,达到了便于爬上阶梯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支撑轮组以及应用该支撑轮组的行李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支撑轮组以及应用该支撑轮组的行李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择出门旅行游玩购物的人越来越多,行李车也就成了人们的必备工具。
[0003]无论是乡镇还是城市随处可见天桥或地下通道,免不了要上下楼梯,这时,用行李车在楼梯上拖动时十分不便。
[0004]目前,公开号为CN2024991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行李车,它包括推杆、三个主轮、主轮座、主轮杆、辅轮、辅轮杆和座椅,所述主轮杆与推杆转动连接,所述三个主轮呈等边三角形均布于主轮座上,并通过主轮轴与主轮杆转动连接,所述辅轮杆与推杆转动连接,所述辅轮通过辅轮轴与辅轮杆转动连接,所述座椅包括水平杆、支撑杆和椅脚,所述水平杆一端与推杆转动连接,并在水平杆上设有帆布,所述椅脚与水平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推杆和椅脚转动连接。
[0005]这种行李车结构简单,但当楼梯上的阶梯高度较高时,三个主轮便不能轻松爬上阶梯,造成用户在拖动行李车上楼梯时就十分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轮组,通过在支撑杆上沿轴向滑动连接一个位移座,使位移座带动车轮沿着支撑杆径向移动,增加相邻车轮的距离,使车轮可以达到当前阶梯的高度,达到便于用户拖动行李车上楼梯的目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轮组,包括轮座,所述的轮座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三个车轮,所述的轮座穿设有与轮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的至少三个车轮沿支撑杆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的车轮通过安装座与轮座连接,所述安装座与轮座沿支撑杆径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沿轴向滑动连接有位移座,所述位移座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座铰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位移座沿着支撑杆的轴向滑动,使得位移座带动连接杆发生移动,连接杆推动安装座沿着轮座往支撑杆的径向发生移动,使得车轮随着安装座的移动而发生移动,使相邻车轮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加,使该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阶梯的高度,在轮座随着支撑杆的转动而转动时,就可以将车轮置于阶梯上,而不需要将车轮拖上阶梯,减小了车轮与阶梯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用户在使用此支撑轮组时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位移座上螺纹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杆与支撑杆轴向相对固定,所述驱动杆与支撑杆轴向平行。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杆旋转,通过螺纹的作用,使位移座随着驱动杆的转动而沿着驱动杆的轴向发生移动,从而使驱动杆带动位移座发生位移,通过驱动杆与位移座之间螺纹的摩擦力作用,使得位移座不易因车轮的重力作用而发生移动。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位移座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位移座轴向相对固定,所述驱动杆与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支撑杆轴向平行。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杆旋转,通过螺纹的作用,使驱动杆沿着轴向发生位移,使驱动杆带动位移座发生移动,通过驱动杆与支撑杆之间螺纹的摩擦力作用,使位移座不会因车轮的重力作用而发生移动。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位移座上螺纹连接有锁紧件,所述的锁紧件与支撑杆抵触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移座沿着支撑杆的轴向移动,再将锁紧件通过螺纹的作用往靠近支撑杆的方向移动,使锁紧件与支撑杆发生抵触,从而使锁紧件与支撑杆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得位移座可以定位,避免因车轮的重力作用而发生移动。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位移座上设置有定位柱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柱、位移座连接,所述的定位柱与支撑杆抵触设置,所述定位柱自身沿轴向与位移座滑动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定位柱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与支撑杆抵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得位移座可以固定于支撑杆上,避免位移座因车轮的重力作用而发生移动。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位移座上螺纹连接有调节件,所述的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调节件、定位柱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可以通过螺纹往靠近弹性件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弹性件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弹力传递到定位柱上,增加了定位柱与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弹性件使用时间久而弹性降低时可以继续使用,从而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沿轴向开设有多个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凹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嵌设与凹槽中,凹槽的设置增加了支撑杆与定位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定位柱与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
[00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凹槽之间通过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与定位柱相匹配。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的设置,使得定位柱置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时,定位柱可以置于连接槽中,便于将定位柱从一个凹槽引入到另一个凹槽中,提升用户调节位移座的效率。
[00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车轮的外圆上固定有缓冲层。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的设置,使得车轮在与阶梯接触时可以减小车轮受到阶梯的反向作用力,增加车轮的使用寿命。
[00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支撑轮组的行李车,该行李车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阶梯,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将行李拖上楼梯。
[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用户将行李放置在行李车上,通过位移座沿着支撑杆的轴向移动,使位移座带动连接杆发生位移,使连接杆推动安装座沿着支撑杆的径向移动,使相邻车轮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可以使车轮轻松的爬上较高的阶梯,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将行李通过行李车搬上楼梯。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0033]图6为实施例4中弹性件与定位柱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7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轮座;11、连接部;12、安装部;21、滑槽;22、导向条;31、安装座;32、支撑轴;33、车轮;34、缓冲层;4、支撑杆;41、通槽;42、限位块;421、通孔;51、位移座;511、沉孔;52、连接杆;53、驱动杆;6、轴承;71、凹槽;72、连接槽;73、定位柱;74、弹性件;75、调节件;8、锁紧件;91、把手;92、拉杆;93、放置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轮组以及应用该支撑轮组的行李车做进一步说明。
[0037]实施例1:一种支撑轮组,如图1所示,包括轮座I,轮座I由一个圆盘状的连接部11和三个呈四棱柱的安装部12组成,安装部12沿连接部11的轴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将安装部12和连接部11 一体化设置。
[0038]在每个安装部12中开设有一个长条形的滑槽21,滑槽21的长边方向与连接部11的径向平行设置;在每个滑槽21内固定有呈四棱柱的导向条22,导向条22的长边方向与连接部11的径向平行;沿着滑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呈四棱柱的安装座31,安装座31与导向条22相配合,使安装座31沿着导向条22往远离连接部11的方向滑动;导向条22对安装座31的移动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
[0039]在安装座31的一端通过支撑轴32和车轮33转动连接,使用时,可以使两个车轮33同时与一阶阶梯接触对支撑轮组进行支撑;安装座31的另一端和连接杆52的一端铰接,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位移座51的外壁铰接,本实施例中,位移座51呈圆筒形;位移座5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
[0040]在连接部11中央穿设有一根圆柱形的支撑杆4,支撑杆4和连接部11固定连接,使连接部11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支撑杆4之间产生沿轴向的位移。
[0041]在支撑杆4的端部沿径向开设有一个通槽41,使位移座51套设在此端的支撑杆4上,在位移座51中穿设有一根驱动杆53,使驱动杆53和位移座51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驱动杆53转动,可使位移座51沿着支撑杆4的轴向与支撑杆4滑动连接;驱动杆53穿过位移座51和支撑杆4通过轴承6连接;驱动杆53和支撑杆4同轴设置。
[0042]在支撑杆4上固定有和通槽41相匹配的限位块42,限位块42中开设有通孔421,限位块42固定在通槽41的内壁上且使通孔421和驱动杆53间隙配合;限位块42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位移座51从支撑杆4上脱离出来;且限位块42和轴承6分别置于位移座51的两侧。
[0043]使用时,通过将驱动杆53正向旋转,通过螺纹的作用,可使位移座51沿着驱动杆53的轴向往靠近轮座I的方向移动,同时,位移座51不会随着驱动杆53的转动而发生转动,使得连接杆52推动安装座31往远离支撑杆4的方向移动,使得相邻的车轮33之间的距离增加;当驱动杆53反向旋转时,即可使相邻车轮33之间的距离缩短;两个车轮33置于同一阶阶梯上,第三个车轮33的位置最高,使第三个车轮33可以轻松与上一阶阶梯接触,实现了车轮33可以与多种高度的阶梯相匹配,通过支撑杆4往靠近阶梯的方向移动,是连接部11发生转动,使车轮33可以轻松的爬上阶梯。
[0044]为了增加车轮33在行进过程中的平稳性,在车轮33的外圆上固定有缓冲层34,本实施例中,缓冲层34采用橡胶制成。
[0045]实施例2:支撑轮组,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使驱动杆53与支撑杆4通过螺纹连接的同时,驱动杆53与位移座51通过轴承6连接(见图1)。
[0046]使用时,将驱动杆53正向旋转,使得驱动杆53通过螺纹的作用沿着支撑杆4的轴向往靠近轮座I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杆53通过轴承6带动位移座51往靠近轮座I的方向移动,通过连接杆52的铰接作用,推动安装座31和车轮33往远离支撑杆4的方向移动,使得相邻的车轮33之间的距离增加;驱动杆53反向旋转时,即可使相邻车轮33之间的距离缩短;实现了车轮33可以与多种高度的阶梯相匹配,通过支撑杆4往靠近阶梯的方向移动,是连接部11发生转动,使车轮33可以轻松的爬上阶梯。
[0047]实施例3,支撑轮组,如图3所示,免去了通槽41的设置(见图1和图2),通过将位移座51的内壁套设在支撑杆4上且与支撑杆4间隙配合,在位移座51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一个锁紧件8,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作为锁紧件8,使螺栓穿过位移座51和支撑杆4的外壁抵触。
[0048]使用时,先将螺栓松出,通过将位移座51沿着支撑杆4的轴向往靠近轮座I的方向移动,使连接杆52发生位移,连接杆52推动安装座31往远离连接部11的方向移动,使得相邻的车轮33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加;位移座51往远离轮座I的方向移动时,即可使相邻车轮33之间的距离减小,再将螺栓旋紧,避免因重力的作用使车轮33往靠近支撑杆4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支撑轮组可以轻松爬上阶梯。
[0049]实施例4:支撑轮组,如图4至图6所示,与实施例3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支撑杆4的外壁上开设有4个凹槽71,凹槽71沿支撑杆4的轴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4个凹槽71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的凹槽71之间通过连接槽72连通,本实施例中,连接槽72的宽度比凹槽71的宽度小。
[0050]如图5和图6所示,在位移座5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沉孔511,沉孔511的内壁上设置螺纹,在沉孔511中放置有一个定位柱73,定位柱73呈圆柱形,定位柱73的一端呈半球形,使定位柱73和沉孔511同轴设置,且从沉孔511中伸出,定位柱73呈半球形的一端与凹槽71抵触。定位柱73和弹性件74的一端抵触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作为弹性件74(同时,也可以采用橡胶棒等具有弹性的物件作为弹性件74)。弹性件74的另一端和调节件75抵触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机米螺丝作为调节件75;调节件75的沉孔511螺纹连接,用于调节弹性件74的弹力。
[0051]使用时,通过将位移座51沿支撑杆4的轴向往靠近轮座I的方向移动,使定位柱73与第一个凹槽71脱离,定位柱73与连接槽72发生抵触,弹性件74压缩产生弹力,通过连接槽72的引导,使得定位柱73与第二个凹槽71对应时,弹性件74通过弹力作用将定位柱73顶靠在第二个凹槽71中,通过定位柱73与凹槽71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位移座51定位;同时,随着位移座51的移动,使连接杆52产生位移,连接杆52推动安装座31往远离连接部11的方向移动,使相邻车轮33之间的距离增加;反之,位移座51往远离轮座I的方向移动时,是相邻车轮33之间的距离减小;使车轮33的高度可以与多种高度的阶梯相适配。
[0052]实施例5: —种行李车,如图7所示,包括一个拉杆92、一个放置杆93和实施例1至实施例4所述任意一个支撑轮组,拉杆92为倒置的U形管,拉杆92的两端均与支撑杆4转动连接,放置杆93呈U形设置,放置杆93的两端与拉杆92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拉杆92的端部和与放置杆93的端部垂直设置。
[0053]为了便于用户拉动拉杆92,在拉杆92的中部套设固定有防滑层,本实施例中,防滑层采用海绵支撑。
[0054]用户将行李置于放置杆93上,将拉杆92倾斜拉动的过程中,使行李置于拉杆92和放置杆93形成的V形置物槽中;在用户需要上下楼梯时,通过将两个车轮33置于楼梯的第一阶阶梯上,对行李车进行支撑,通过移动位移座51,调节好相邻车轮33之间的距离,使该距离与当前阶梯的高度相适应;继而用户通过把手91带动拉杆92沿着第一阶阶梯往第二阶阶梯移动,一个车轮33置于两阶阶梯之间而限位,使得轮座I发生转动,带动其余的两个车轮33发生位移,使其中一个车轮33可以置于第二阶阶梯上,随着用户继续驱动拉杆92移动,使这两个车轮33置于第二阶阶梯上,使得这两个车轮33可以对行李车支撑,如此反复;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通过行李车带动行李上楼梯。
[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支撑轮组,包括轮座(I),所述的轮座(I)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三个车轮(33),所述的轮座(I)穿设有与轮座(I)连接的支撑杆(4),所述的至少三个车轮(33)沿支撑杆(4)周向均匀分布,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33)通过安装座(31)与轮座(I)连接,所述安装座(31)与轮座(I)沿支撑杆(4)径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4)沿轴向滑动连接有位移座(51),所述位移座(51)通过连接杆(52)与安装座(3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螺纹连接有驱动杆(53),所述的驱动杆(53)与支撑杆(4)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杆(53)与支撑杆(4)轴向相对固定,所述驱动杆(53)与支撑杆(4)轴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53),所述驱动杆(53)与位移座(51)轴向相对固定,所述驱动杆(53)与支撑杆(4)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53)与支撑杆(4)轴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螺纹连接有锁紧件(8),所述的锁紧件(8)与支撑杆(4)抵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设置有定位柱(73)和弹性件(74),所述弹性件(74)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柱(73)、位移座(51)连接,所述的定位柱(73)与支撑杆(4)抵触设置,所述定位柱(73)沿自身轴向与位移座(51)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件(75),所述的弹性件(74)的两端分别与调节件(75)、定位柱(73)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杆(4)沿轴向开设有多个与定位柱(73)相匹配的凹槽(7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71)之间通过连接槽(72)连通,所述连接槽(72)与定位柱(73)相匹配。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8所述的一种支撑轮组,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33)的外圆上固定有缓冲层(34)。10.—种行李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轮组。
【文档编号】B62B1/12GK205706715SQ20162045208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张波
【申请人】嘉兴市欧家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