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胶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桶运送车。
背景技术:
在制胶厂中,一般将成品胶盛装在塑料胶桶中存储或运输,常用的塑料胶桶的规格是200L蓝色胶桶,在制胶过程中,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厂房车间之间将胶桶进行转运,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工搬动的方式进行转运,胶桶的外形大致为圆柱状,侧壁光滑,没有便于人员抓取的棱角,但当胶桶中盛装有大量的胶体时,整体重量比较大,人工搬运时就相当费力,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制胶车间内胶桶运送的便利性,进一步节约劳动力并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桶运送车,能够提高制胶车间内胶桶运送的便利性,进一步节约劳动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桶运送车,包括车架和安装于车架的车轮,所述车架包括:上托架、支撑于所述上托架底部的下支架,所述车轮设置于下支架两侧,所述上托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间距大于或等于胶桶直径的两根纵梁;连接于两根纵梁同一端的第一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的中段,与第一横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胶桶高度的第二横梁;跨设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与第一横梁之间的间距大于胶桶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胶桶高度,且向下凸起的弧形支撑;靠近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一根纵梁内侧,与第一横梁之间的间距小于胶桶高度的二分之一,且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托板对称的设置于另一根纵梁内侧且与第一托板的相对间隙小于胶桶直径的第二托板;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上靠近第二横梁一端处的把手。
优选的,下支架包括设置于一根所述纵梁下方,顶角朝下的第一倒三角架;与所述第一倒三角架平行的设置于另一根所述纵梁下方的第二倒三角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倒三角架和第二倒三角架的顶角之间的支撑梁。
优选的,所述把手在纵梁的端部斜向上设置,与纵梁所呈的角为钝角。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端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把手下侧设置有与防滑橡胶套相对的弧形支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桶运送车,上托架通过两根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弧形支撑、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形成与胶桶的外形结构相匹配的槽状架体,胶桶可以倒卧状态放置在槽状的架体结构内,弧形支撑与胶桶的外侧壁弧形结构相匹配用于支撑在胶桶的一端,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相对设置形成上口大且下口小的托架,一方面用于支撑在胶桶的另一端底部,起到托起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端部相对的夹持在胶桶侧壁上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胶桶放置的稳定性,避免胶桶运送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晃动,下支架支撑于上托架的底部,一方面为上托架构成的槽状架体让出设置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安装车轮,设置于两根纵梁上靠近第二横梁一端处的把手可方便工作人员推动胶桶运送车,上述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用于运送胶桶,能够提高制胶车间内胶桶运送的便利性,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约劳动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桶运送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胶桶运送车,能够提高制胶车间内胶桶运送的便利性,进一步节约劳动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桶运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桶运送车,包括车架和安装于车架的车轮1,车架包括:上托架、支撑于上托架底部的下支架,车轮1设置于下支架两侧,上托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间距大于或等于胶桶直径的两根纵梁21;连接于两根纵梁21同一端的第一横梁22,平行于第一横梁22连接于两根纵梁21的中段,与第一横梁2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胶桶高度的第二横梁23;跨设于两根纵梁21之间,与第一横梁22之间的间距大于胶桶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胶桶高度,且向下凸起的弧形支撑24;靠近第一横梁22固定于一根纵梁21内侧,与第一横梁22之间的间距小于胶桶高度的二分之一,且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托板25;与第一托板25对称的设置于另一根纵梁21内侧且与第一托板25的相对间隙小于胶桶直径的第二托板26;设置于两根纵梁21上靠近第二横梁23一端处的把手2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桶运送车,上托架通过两根纵梁21、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3、弧形支撑24、第一托板25和第二托板26形成与胶桶的外形结构相匹配的槽状架体,胶桶可以倒卧状态放置在槽状的架体结构内,弧形支撑24与胶桶的外侧壁弧形结构相匹配用于支撑在胶桶的一端,第一托板25和第二托板26相对设置形成上口大且下口小的托架,一方面用于支撑在胶桶的另一端底部,起到托起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托板25和第二托板26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端部相对的夹持在胶桶侧壁上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胶桶放置的稳定性,避免胶桶运送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晃动,下支架支撑于上托架的底部,一方面为上托架构成的槽状架体让出设置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安装车轮1,设置于两根纵梁21上靠近第二横梁23一端处的把手可方便工作人员推动胶桶运送车,上述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用于运送胶桶,能够提高制胶车间内胶桶运送的便利性,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约劳动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胶桶运送车,其下支架包括设置于一根纵梁21下方,顶角朝下的第一倒三角架;与第一倒三角架平行的设置于另一根纵梁21下方的第二倒三角架;连接于第一倒三角架和第二倒三角架的顶角之间的支撑梁31,使下支架的结构简单且稳固。
优选的,把手27在纵梁21的端部斜向上设置,与纵梁21所呈的角为钝角。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桶运送车,把手27的端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套271,把手27下侧设置有与防滑橡胶套271相对的弧形支脚272,便于工作人员方便的手握把手27。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胶桶运送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