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快递运载工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快递、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在中小型快递分拣站或物流中转站中,使用叉车成本过高,一般采用二轮手推车、登高式手推台车、手动液压搬运车进行转运。二轮手推车具有运载量大,转向方便等优点,但依靠人力装卸、保持平衡和移动,劳动强度大。登高式手推台适用于散货运输,方便操作人员拿取高处摆放的货物,但运转效率低。手动液压搬运车运载量大,可降低装卸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但运输效率低。当遇上高台、上下坡、楼梯等地行时,这些运载工具常常工作困难,甚至会给搬运人员造成负担。上述手推车装卸、转运手段落后,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背部、腰椎易受损,另一方面导致操作人员为提高装卸速度而进行“暴力分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快递运载工具,该工具能调整重心,节省了体力,具有立式推车功能、平板推车功能、方便装车及车载卸货、方便爬楼。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快递运载工具,包括车身框架,车身框架上设有助力机构,车身框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架和装卸架,辅助架一端与车身框架连接、另一端设有辅助轮,辅助架带有辅助轮的一端可以向上折叠收起或向下展开固定,装卸架顶部设有手柄且与车身框架顶部铰接、底部设有承重板,助力机构可以带动装卸架绕装卸架顶部的铰点摆动并锁定,车身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
进一步的,助力机构包括设在车身框架上的蜗轮轴和蜗杆轴,蜗轮轴和蜗杆轴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蜗杆轴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旋转手柄,蜗轮轴上固定有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装卸架铰接。
进一步的,辅助架的一端固定有定位盘,定位盘铰接在车身框架上,定位盘上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定位孔,车身框架上设有限位孔。
进一步的,车身框架上设有直线缝,定位盘设在直线缝内且定位盘的铰点可以沿直线缝移动,直线缝内设有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始终对定位盘施加向上的力,定位盘的摆动轴上设有扭簧,扭簧始终对定位盘施加折叠收起的力矩。
进一步的,装卸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以90度翻转的翻板,两个翻板的内侧均对称的设有弹簧、钢绳、叶轮和载物块,其中,叶轮固定,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钢绳的一端连接,钢绳的另一端经过叶轮导向后固定,钢绳上固定有若干个载物块。
进一步的,装卸架沿线设有若干个滚辊,承重板可以沿装卸架移动。
进一步的,车身框架底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行走轮,两个行走轮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上设有两个相互反向的棘轮,车身框架上设有一根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两个相互反向的棘爪,传动轴上设有踏板,踩动踏板时两个棘爪分别与两个棘轮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工具可以通过辅助架的折叠或展开调整整体的重心位置,便于维持平衡、节省体力;具有多种功能——作为立式推车时,在轻载状态下,将装卸架向上折叠收起,将货物放在承重板上即可,在重载状态下,将辅助架向下展开固定使辅助轮与地面接触,将货物码在承重板上并斜靠在装卸架上即可;作为平板推车时,将装卸架向上折叠收起,并将车身框架放倒,使行走轮与辅助轮同时与地面接触,将货物放在装卸架上即可;需要装车或需要从车内卸货时,通过助力机构带动装卸架绕其顶部的铰点摆动至水平并锁定,即可将装卸架上的货物抬升或将车内的货物放置在装卸架上;需要爬楼时,先将辅助架向上折叠,使辅助轮落在前方的台阶上,然后以辅助轮为支点、拉动手柄,将行走轮抬至辅助轮所在台阶的下方附近,此时辅助架向下展开,然后以行走轮为支点,将辅助架向上折叠,使辅助轮落在前方的台阶上,依次上述动作重复直至完成爬楼。
2.安装并旋转旋转手柄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带动第一连杆摆动,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带动装卸架抬起或放下,助力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并采用蜗杆为输入端,有利于将高转速转化为大扭矩,节省了体力,并且具有自锁功能,使用安全。
3.通过销钉同时穿过定位孔和限位孔,即可将辅助架固定在一定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在自然状态下(即,不采用销钉时),辅助架在扭簧和空气弹簧的双重作用下,向上折叠收起,需要形成一定角度固定时,将辅助架向下扳动并抽入销钉即可,辅助架只需要在向下展开时才使用销钉,取走销钉时,自动复位,操作简单。
5.将两个翻板设置成与装卸架垂直,将货物放置到某一高度的两个对称的载物块上,此后,弹簧缓慢拉长,货物缓慢下降,如果货物尺寸不够,可以将货物放在尺寸合适的平板上,在将平板放在某一高度的两个对称的载物块上,如果货物尺寸过大,苦役将两个翻板设置成与装卸架同一平面,并将货物放置在某一高度的两个对称的载物块上,上述设计使得装载货物时,不必将货物直接放在装卸架底部的承重板上,避免了弯腰操作,减小了腰部损伤。
6.当需要装车或需要从车内卸货时,装卸架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承重板推动货物沿滚辊移动,节省了体力。
7.正常情况下行走轮可以随意前进、后退,当踩动踏板时,两个棘爪分别与两个棘轮配合,两个相互反向的棘轮棘爪将顺时针和逆时针全部封死,行走轮被锁死不能旋转,双向锁死机构保证了使用安全(如,爬坡和下坡时,货物太重,即将失去控制时,可以将行走轮锁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辅助架张开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辅助架和装卸架均张开时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辅助架和装卸架均张开时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为平板推车时的示意图(不含装卸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框架与助力机构的安装示意图(不含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框架与辅助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卸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棘轮棘爪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手柄;2-翻板;3-装卸架;4-助力机构;5-行走轮;6-承重板;7-车身框架;8-定位盘;9-辅助架;10-辅助轮;11-第二连杆;12-第一连杆;13-蜗轮;14-蜗杆;15-旋转手柄;16-踏板;17-直线缝;18-传动轴;19-连接轴;20-空气弹簧;21-棘爪;22-棘轮;23-叶轮;24-钢绳;25-载物块;26-弹簧;27-滚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多功能快递运载工具,包括车身框架7,车身框架7上设有助力机构4,车身框架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架9和装卸架3,辅助架9一端与车身框架7连接、另一端设有辅助轮10,辅助架9带有辅助轮10的一端可以向上折叠收起或向下展开固定,装卸架3顶部设有手柄1(手柄1可以上下摆动,调节角度)且与车身框架7顶部铰接、底部设有承重板6,助力机构4可以带动装卸架3绕装卸架3顶部的铰点摆动并锁定,车身框架7底部设有行走轮5。
该工具可以通过辅助架9的折叠或展开调整整体的重心位置,便于维持平衡、节省体力;具有多种功能——作为立式推车时,在轻载状态下,如图1至图3所示,将装卸架3向上折叠收起,将货物放在承重板6上即可,在重载状态下,如图4所示,将辅助架9向下展开固定使辅助轮10与地面接触,将货物码在承重板6上并斜靠在装卸架3上即可;作为平板推车时,将装卸架3向上折叠收起,并将车身框架7放倒,使行走轮5与辅助轮10同时与地面接触,将货物放在装卸架3上即可;需要装车或需要从车内卸货时,如图5和图6所示,通过助力机构4带动装卸架3绕其顶部的铰点摆动至水平并锁定,即可将装卸架3上的货物抬升或将车内的货物放置在装卸架3上;需要爬楼时,先将辅助架9向上折叠,使辅助轮10落在前方的台阶上,然后以辅助轮10为支点、拉动手柄1,将行走轮5抬至辅助轮10所在台阶的下方附近,此时辅助架9向下展开,然后以行走轮5为支点,将辅助架9向上折叠,使辅助轮10落在前方的台阶上,依次上述动作重复直至完成爬楼。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助力机构4包括设在车身框架7上的蜗轮轴和蜗杆轴,蜗轮轴和蜗杆轴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蜗轮13和蜗杆14,蜗杆轴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旋转手柄15,蜗轮轴上固定有第一连杆12的一端,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1的一端,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与装卸架3铰接。安装并旋转旋转手柄15带动蜗杆14旋转,蜗杆14带动蜗轮13旋转,蜗轮13带动第一连杆12摆动,第一连杆12通过第二连杆11带动装卸架3抬起或放下,助力机构4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并采用蜗杆14为输入端,有利于将高转速转化为大扭矩,节省了体力,并且具有自锁功能,使用安全。
如图2、图4、图6、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架9的一端固定有定位盘8,定位盘8铰接在车身框架7上,定位盘8上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定位孔,车身框架7上设有限位孔。通过销钉同时穿过定位孔和限位孔,即可将辅助架9固定在一定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身框架7上设有直线缝17,定位盘8设在直线缝17内且定位盘8的铰点可以沿直线缝17移动,直线缝17内设有空气弹簧20,空气弹簧20始终对定位盘8施加向上的力,定位盘8的摆动轴上设有扭簧,扭簧始终对定位盘8施加折叠收起的力矩。在自然状态下(即,不采用销钉时),辅助架9在扭簧和空气弹簧20的双重作用下,向上折叠收起,需要形成一定角度固定时,将辅助架9向下扳动并抽入销钉即可,辅助架9只需要在向下展开时才使用销钉,取走销钉时,自动复位,操作简单。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卸架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以90度翻转的翻板2,两个翻板2的内侧均对称的设有弹簧26、钢绳24、叶轮23和载物块25,其中,叶轮23固定,弹簧26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钢绳24的一端连接,钢绳24的另一端经过叶轮23导向后固定,钢绳24上固定有若干个载物块25。将两个翻板2设置成与装卸架3垂直,将货物放置到某一高度的两个对称的载物块25上,此后,弹簧26缓慢拉长,货物缓慢下降,如果货物尺寸不够,可以将货物放在尺寸合适的平板上,在将平板放在某一高度的两个对称的载物块25上,如果货物尺寸过大,苦役将两个翻板2设置成与装卸架3同一平面,并将货物放置在某一高度的两个对称的载物块25上,上述设计使得装载货物时,不必将货物直接放在装卸架3底部的承重板6上,避免了弯腰操作,减小了腰部损伤。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卸架3沿线设有若干个滚辊27,承重板6可以沿装卸架3移动。当需要装车或需要从车内卸货时,装卸架3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承重板6推动货物沿滚辊27移动,节省了体力。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身框架7底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行走轮5,两个行走轮5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19连接,连接轴19上设有两个相互反向的棘轮22,车身框架7上设有一根传动轴18,传动轴18上设有两个相互反向的棘爪21,传动轴18上设有踏板16,踩动踏板16时两个棘爪21分别与两个棘轮22配合。正常情况下行走轮5可以随意前进、后退,当踩动踏板16时,两个棘爪21分别与两个棘轮22配合,两个相互反向的棘轮22棘爪21将顺时针和逆时针全部封死,行走轮5被锁死不能旋转,双向锁死机构保证了使用安全(如,爬坡和下坡时,货物太重,即将失去控制时,可以将行走轮5锁死)。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