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转向的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2876阅读:1770来源:国知局
方便转向的手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推车,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转向的手推车。



背景技术:

在零售行业、物流行业或工厂操作间,常常需要对货物进行转运,即将货物从A地转运到B地。手推车是常用的一个搬运工具,包括手推部、车体和脚轮;脚轮安装在车体底部,用于实现车体的整体移动;手推部安装在车体的一端,用于实现搬运人员对手推车的掌控,包括移动及方向控制;所述车体用于盛放或堆积货物,车体可以是平板的,也可以是筐篓或箱体结构的。

根据手推车滚轮的安装结构,现有手推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定向脚轮手推车,定向脚轮手推车的四个脚轮全部是定向脚轮且分布在车体底部的四角;另一种是万向脚轮手推车,万向脚轮手推车的四个脚轮全部是万向脚轮,分布在车体底部的四角。但是上述两种手推车都存在转向困难的问题:

转向过程中,阻碍定向脚轮手推车与地面相对运动的力为四个脚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由于定向脚轮无法转向且四个脚轮与地面形成面接触,致使定向脚轮手推车与地面产生十分大的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导致定向脚轮手推车的转向十分困难。

而在万向脚轮手推车转向过程中,万向脚轮手推车的四个脚轮在转动过程中均会转向,万向脚轮手推车与地面的摩擦力转为万向脚轮与地面的滚动摩擦力。这个滚动摩擦力非常小,万向脚轮手推车非常容易滑动发生漂移,导致手推车转向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手推车转向困难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转向的手推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方便转向的手推车,包括车体、脚轮及手推部,所述脚轮安装在所述车体底部,所述手推部安装在车体的一端,所述脚轮包括万向脚轮和定向脚轮,所述万向脚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定向脚轮为一个。所述车体是指广义上的一切具有支撑或容纳物品的平板或箱体结构,如平板车的平面承重板、购物车车筐、餐车箱体或者是行李箱箱体。在上述结构的手推车,多个万向脚轮和一个定向脚轮共同支撑车体,实现车体的移动和转向。当需要对手推车进行转向时,搬运人员对手推部施加旋转的力,这个旋转的力会促使车体以所述定向脚轮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点发生转动,进而实现手推车的转向。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将手推车的脚轮设置为一个定向脚轮和多个万向脚轮的组合,在手推车转动过程中,定向脚轮与地面产生的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可以防止手推车相对地面发生漂移,起到支点定位作用;同时,将除作为支点的定向脚轮以外的脚轮全部设为万向脚轮,转动过程中,万向轮转向,与地面产生的力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手推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手推车的转向更容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万向脚轮为两个,所述万向脚轮和所述定向脚轮成三角形布置,所述手推车的重心位于所述三角形中。上述结构的手推车,既能保持手推车车体的平衡,又能降低手推车的生产和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向脚轮位于靠近所述手推部的一端。所述定向脚轮作为手推车的转向支点,将所述定向脚轮设置在靠近所述手推部,车体转动过程中既省力又能减少转动过程中搬运人员的行走路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万向脚轮分布在所述车体两侧,且位于远离所述手推部的一端。上述结构的手推车,三个脚轮分布和受力较均匀,可以延长脚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向脚轮位于靠近所述手推车重心的一端。将所述定向脚轮设置在所述手推车重心和所述手推部之间,且所述定向脚轮位于靠近所述手推车重心的一端,搬运人员在对手推车转向过程中步程更少、更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万向脚轮为四个,所述万向脚轮呈长方形布置,分布在所述车体底部的四角;所述定向脚轮位于所述长方形内;所述万向脚轮包括第一万向脚轮和第二万向脚轮,所述第一万向脚轮位于远离所述手推部一端的车体两侧,所述第二万向脚轮位于靠近所述手推部一端的车体两侧。上述结构的手推车,设置四个万向脚轮可以使手推车的平衡性更好,防止车体侧翻,车轮也不容易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向脚轮位于所述手推车重心与所述手推部之间的位置,且所述第一万向脚轮和所述定向脚轮接触地面,所述第二万向脚轮与地面有0.5-20mm的距离。更优选的,所述第二万向脚轮与地面有0.5-2mm的距离。上述结构的手推车,所述第一万向脚轮和所述定向脚完成手推车的移动和转向,将所述第二万向脚轮与地面设置0.5-20mm的距离,既能防止车体侧翻又能增强所述定向轮在手推车转向过程中的支点定位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向脚轮位于远离所述手推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万向脚轮和所述定向脚轮接触地面,所述第一万向脚轮与地面有0.5-20mm的距离。更优选的,所述第一万向脚轮与地面有0.5-2mm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向脚轮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手推车重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手推部所在的平面。上述定向轮的安装结构,手推车前行推动更省力。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将手推车的一个脚轮设置为一个定向脚轮,在手推车转动过程中定向脚轮与地面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可以防止手推车相对地面发生漂移,起到支点定位作用。同时,将除作为支点的定向脚轮以外的脚轮全部设为万向脚轮,转动过程中,万向轮转向,与地面产生的力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手推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手推车的转向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仰视图。

图5是图2中的R1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R2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1 -车体,2-手推部,3-第一万向脚轮,4-定向脚轮,5-第二万向脚轮,6-车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方便转向的手推餐车,包括车体1和手推部2,车体1即为餐车的箱体。手推部2安装在车体1的一端上方。车体1的底部安装有脚轮,用于餐车的整体移动。餐车的脚轮包括第一万向脚轮3、定向脚轮4和第二万向脚轮5。如图4,第一万向脚轮3安装在餐车车体1的两侧,并位于远离手推部2的一端。定向脚轮4位于靠近手推部2一端的中间位置。第一万向脚轮3和定向脚轮4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餐车的重心位于等腰三角形中。第二万向脚轮5分布在车体1底部的两侧,并且位于靠近定向脚轮4的一端。如图2、图3,第一万向脚轮3和定向脚轮4均与地面接触,第二万向脚轮5与地面有一距离d,d=0.5-2mm均可。图5是图2中的R1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的R2局部放大图。

实施例2

如图7、图8所示,一种方便转向的手推板车,包括车体1和手推部2,车体1即为板车的平板支撑部。手推部2安装在车体1的一端上方。车体1的底部安装有脚轮,用于手推板车的整体移动。手推板车的脚轮包括第一万向脚轮3、定向脚轮4和第二万向脚轮5。如图8,第一万向脚轮3和第二万向脚轮5分布在车体1底部的四角,构成长方形。第一万向脚轮3位于远离手推部2的一端,第二万向脚轮5位于靠近手推部2的一端。定向脚轮4安装在长方形内并且位于车体中心并且靠近手推部2的一端,定向脚轮4与第一万向脚轮3构成等腰三角形。如图7,第一万向脚轮3和定向脚轮4均与地面接触,第二万向脚轮5与地面有一距离d,d=0.5-2mm均可。

实施例3

如图9,本实施例为一种方便转向的超市手推购物车,包括车体1和手推部2,车体1上安装有购物车车筐6。手推部2安装在车体1的一端上方。车体1的底部安装有脚轮,用于手推板车的整体移动。本实施例超市手推购物车的底部脚轮与实施例2手推板车的脚轮安装结构相同。

实施例4

如图10,本实施例为一种方便转向的手推板车。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设置第二万向脚轮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