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545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人们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骑自行车出行是一个很好的出行方式。便携折叠自行车就是在现代城市拥堵环境中有着诸多优点,受到大家的喜爱。

现有市面上多种折叠自行车还存在诸多缺点,虽然可折叠,但是折叠并不容易,车本身主体为金属构件,体积和重量并不小,不方便携带。通过改进创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可以实现一步折叠,质量小,不骑行的时候可以实现拖行就像拉行李箱一样的自行车,更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具有质量小、结构简单、简易折叠、外形美观以及能够随身携带等技术特点的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

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包括车龙头、弧形主架、从动轮、主动轮,所述弧形主架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车龙头中部并与其形成“人”字型结构,所述弧形主架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和弧形主架之间可活动的连接设置有避震支架以配合撑杆转动,所述弧形主架、避震支架及撑杆构成三角结构,所述从动轮、主动轮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车龙头和弧形主架的底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撑杆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内设置有若干个子槽,所述避震支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弧形主架上,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配合设置在弧形卡槽内,所述卡扣配合定位卡紧在不同的子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避震支架上套设有弹簧。

作为一种改进,靠近主动轮的弧形主架上设置有协动轮,所述协动轮的转轴沿着弧形主架可滑动的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弧形主架背离车龙头的一端上可旋转的设置有脚撑杆,所述脚撑杆与协动轮构成“T”形结构以固定支撑自行车,所述脚撑杆可嵌入或脱出弧形主架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撑杆自水平方向倾斜并向上凸出形成弧形,所述撑杆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坐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自行车可以一步折叠,质量小,折叠状态下,与其他的折叠车不同,可以利用协动轮进行拖行,如同拉行李箱一样拖行,更加省力,更易携带;利用三角形稳定性,通过弹簧张力与卡扣的结合,实现便捷折叠;“人”字形结构,简单美观、实用,减少了自行车主体材料的使用,使得自行车质量小,易骑行、易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骑行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拢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拖行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包括车龙头1、弧形主架3、从动轮5、主动轮6,所述弧形主架3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车龙头1中部并与其形成“人”字型结构,所述弧形主架3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撑杆2,所述撑杆2和弧形主架3之间可活动的连接设置有避震支架4以配合撑杆2转动,所述弧形主架3、避震支架4及撑杆2构成三角结构,所述从动轮5、主动轮6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车龙头1和弧形主架3的底端。

如图1所示,一种带辅助协动轮可拖行携带的折叠自行车,包括车龙头1、弧形主架3、从动轮5、主动轮6,弧形主架3的一端可转动的铰接在车龙头1的中部并与车龙头1形成“人”字型结构,弧形主架3上可转动的铰接有撑杆2,撑杆2和弧形主架3之间可活动的连接设置有避震支架4,避震支架4一端铰接在弧形主架3上,另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撑杆2上,避震支架4配合撑杆2的转动,并起到对撑杆2的支撑作用,弧形主架3、避震支架4及撑杆2之间构成三角结构,结构简单、稳定,从动轮5、主动轮6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车龙头1和弧形主架3的底端,当不在骑行自行车时,如图2、4所示,将车龙头1自下而上往弧形主架3转动达到折叠效果,折叠完成后进行固定,一步折叠、操作简单,车龙头1与车龙头1形成“人”字形结构,简单美观、实用,减少了自行车主体材料的使用,使得自行车质量小,易骑行、易携带,当使用自行车时,如图2、4所示,将将车龙头1自上而下远离弧形主架3转动达到展开效果,展开完成后进行固定,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一步完成、操作简单。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撑杆2上设置有凸块7,所述凸块7上开设有弧形卡槽8,所述弧形卡槽8内设置有若干个子槽9,所述避震支架4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弧形主架3上,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卡扣10,所述卡扣10配合设置在弧形卡槽8内,所述卡扣10配合定位卡紧在不同的子槽9内;如图1所示,撑杆2的中部设置有凸块7,在凸块7上开设有一个往上弯曲的弧形卡槽8,在弧形卡槽8内设置有若干个子槽9,避震支架4一端铰接在弧形主架3上,另一端通过设置有的卡扣10配合设置在弧形卡槽8内,卡扣10配合定位卡紧在不同的子槽9内以固定撑杆2的位置,当使用者觉得撑杆2过高,即撑杆2与弧形主架3间夹角过大不利于骑行时,将卡扣10从子槽9中拉出,下压撑杆2使其往下转动,调节到需要的高度时,将卡扣10重新卡入对应的子槽9中固定,可以调节撑杆2与弧形主架3间夹角,适应不同体型大小的人骑行,方便实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避震支架4上套设有弹簧11;如图1所示,避震支架4上套设有弹簧11,折叠时将撑杆2往上提,卡扣10滑出子槽9,卡扣10在弹簧11的张力作用下滑向弧形卡槽8的最上端,实现撑杆2的部分折叠,更加省力方便,在骑行过中,遇到不平整的地面,弹簧11也具有缓冲作用,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靠近主动轮6的弧形主架3上设置有协动轮12,所述协动轮12的转轴沿着弧形主架3可滑动的设置;如图1所示,靠近主动轮6的弧形主架3上设置有协动轮12,协动轮12的转轴沿着弧形主架3可滑动的设置,当骑行时,将协动轮12沿着弧形主架3往上滑动,使得协动轮12与主动轮6不同时接触地面,避免影响正常使用,当折叠好自行车时,将协动轮12沿着弧形主架3往下滑动,使得协动轮12与主动轮6同时接触地面,使得自行车整体稳定的站立,拉着车龙头1拖行自行车,如同拉行李箱一样拖行,更加省力,更易携带。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弧形主架3背离车龙头1的一端上可旋转的设置有脚撑杆13,所述脚撑杆13与协动轮12构成“T”形结构以固定支撑自行车,所述脚撑杆13可嵌入或脱出弧形主架3设置;如图3、4所示,弧形主架3背离车龙头1的一端上可旋转的设置有脚撑杆13,脚撑杆13与协动轮12构成“T”形结构,折叠好自行车时,可以将自行车竖立放置,脚撑杆13与协动轮12构成的“T”形结构对自行车做一个支撑,与现有折叠自行车相比,在折叠后也可以站立放置,不需要平躺占地方,脚撑杆13可嵌入或脱出弧形主架3设置,使得不在使用脚撑杆13时,脚撑杆13可嵌入弧形主架3收起。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撑杆2自水平方向倾斜并向上凸出形成弧形,所述撑杆2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坐垫14;如图1所示,撑杆2自水平方向倾斜并向上凸出形成弧形,撑杆2弧形设计,使得自行车整体美观,撑杆2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坐垫14,使得不同体型的也可以舒适的使用该自行车,当体型较小的人使用时,可以将坐垫14朝向车龙头1滑动,避免坐在自行车坐垫14上难以抓到车龙头1,体型较大的人,可以反向调节坐垫位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