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513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车的主体车架是整个车体的承重部分,外壳塑料件固定在车架上。

目前,公告号为CN2027434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支撑结构的电动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车架主体上连接有前叉立管,前叉立管连接有防撞支撑结构,其中防撞支撑结构包括有与前立管连接的支撑管,支撑管的前面部分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在支撑管和支撑杆的前端连接带有防撞橡胶块的顶面板;组装时,会将电动车壳体固定于电动车车架上,车头部分的塑料件抵在防撞橡胶块上,电动车底盘直接悬于车架主体内,当前围的碰撞发生时,防撞橡胶块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塑料件不易破损;但由于电动车日常行驶的过程中,路面的石子容易受车轮挤压而弹射撞击电动车底盘或者在遇到高低不平的路面时,容易磕碰到电动车底盘,而电动车底盘为塑料制成的车壳,其上布有零部件,从而石子或者磕碰容易造成电动车底盘上零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电动车底盘结构牢固,不易损坏,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由两主支撑管构成的车架体,车架体的前侧设有主立管,车架体包括底盘区和坐垫区,底盘区和坐垫区之间设有用以安置蓄电池的电池安装盒,位于底盘区的下方设有连接于两主支撑管上的防撞底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主支撑管并列排列且弯折围成一个车架体,主立管用于安装电动车转向龙头,电池安装盒位于底盘区和坐垫区的过渡处;此处,底盘区的位置为电动车车架最低的位置,底盘区用于在行驶电动车时放脚,组装电动车时,会将塑料车架固定在车架体上,塑料车架在底盘区的位置会下沉,故容易被障碍物磕碰,因此,在传统的底盘区下方再设置一个防撞底板,防撞底板保护住了底盘区的塑料车架,作为一层额外的防护结构,避免了石子或者障碍物直接磕碰底盘区,造成底盘区零部件的破坏,保证了电动车底盘的牢固结构,行驶起来更加安全。

优选的,防撞底板的前端连接于两主支撑管的相交处,防撞底板向后、向下延伸遮住整个底盘区且中部形成用以安置备用蓄电池的电池安装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主支撑管的相交处结构强度较高,故将防撞底板连接于该位置,能够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防撞底板向下延伸,增加了底盘区的容纳空间,从而可以在防撞底板所形成的电池安装腔中安装备用蓄电池,备用蓄电池可以在主蓄电池没电后继续给电动车供电,从而形成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优选的,电池安装腔中设有用以限定蓄电池位置的固定围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围框的设置可以让蓄电池在电池安装腔中固定的更加稳定,且固定围框围在蓄电池外可以防止杂物直接落入蓄电池中。

优选的,防撞底板包括导向过渡板和水平防护底板,两主支撑管的相交处向下支出有固定支架,导向过渡板的前端连接于固定支架上,水平防护底板的两侧设有用于和两主支撑管连接的侧延伸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过渡板向电动车后方倾斜设置,当电动车遇到高低不平的坡度或遇到障碍物时,不会由于棱角直边直接造成怼住,利用斜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固定支架和侧延伸板的设置将防撞底板的位置适当向下略调整,增加了电池安装腔的空间。

优选的,导向过渡板上设有两条前后并列的第一腰形槽,第一腰形槽的长度方向与车架体的宽度方向一致,侧延伸板上设有两条上下并列的第二腰形槽,第二腰形槽的长度方向与车架的长度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钉穿过第一腰形槽和第二腰形槽将防撞底板固定于车架体上,可以将螺钉选择性穿入并列的第一腰形槽和并列的第二腰形槽内,通过组合第一腰形槽和第二腰形槽来调节防撞底板在车架体上的高度,从而增加空间适应范围。

优选的,水平防护底板向后一直延伸至坐垫区下方,水平防护底板靠近坐垫区的两侧设有用以和主支撑管连接的附加侧板,附加侧板上设有沿车架体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三腰形槽,第三腰形槽的长度与车架体的高度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水平防护底板延伸至坐垫区下方可以较大限度的保护电动车底部,此处,附加侧板的设置是为了让防撞底板在车架体上的固定更加稳定,且第三腰形槽可以与第一腰形槽和第二腰形槽配合使用,减少固定防撞底板时产生的过定位的现象。

优选的,防撞底板上分布有若干用以散热透气的通风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孔的设置一来可以使底盘区加以通风,二来,便于底盘区不慎进入的积水排出。

优选的,坐垫区由两主支撑管远离主立管的一端向上弯折然后再水平延伸形成,两支撑管位于坐垫区和底盘区的分界处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坐垫区的下方,支撑杆和坐垫区上的主支撑管之间支撑有减震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车在不平的路面行驶时,会发生较强的振动,为了使驾驶者获得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增加了减震件,减震件具有较好的吸振、缓冲作用;此处,减震件连接于支撑杆和坐垫区的主支撑管上,而支撑杆同样固定在主支撑管上,减震件一方面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将刚性支撑变为弹性支撑,提高驾驶者的驾驶舒适度。

优选的,主支撑管的外侧包围有边框防护板,边框防护板包括位于主支撑管外侧的围边脚踏部和挡于主立管前侧的前挡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边框防护板作为额外的防护装置可以保护电动车车架,减少电动车车架被破坏;此处围边脚踏部防护的是两侧面,既起到防护作用又提供了一定的脚踏空间,搭坐在后方的人可以方便的将脚踏在围边脚踏部上;前挡部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电动车前脸处塑料壳体不被破坏,同时可以预防飞起的石子直接撞击壳体。

优选的,两主支撑管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靠近主立管且主立管的下端延伸至加强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大大增加了两主支撑管之间强度,同时,立管连于加强杆,立管和加强杆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的也增加了立管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防撞底板的设置不仅增强了电动车车架的强度,防止电动车底盘被破坏,同时形成的空间可以装设备用蓄电池,大大增加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支撑管;2、主立管;3、车架体;31、底盘区;32、坐垫区; 4、电池安装盒;5、防撞底板;51、导向过渡板;52、水平防护底板;6、电池安装腔;7、固定围框;8、固定支架;9、侧延伸板;10、第一腰形槽;11、第二腰形槽;12、附加侧板;13、第三腰形槽;14、通风孔;15、支撑杆;16、减震件;17、边框防护板;171、围边脚踏部;172、前挡部;18、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2和3所示的电动车车架,包括由两主支撑管1构成的车架体3,车架体3的前侧设有主立管2,两主支撑管1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8,加强杆18靠近主立管2且主立管2的下端延伸至加强杆18上;主支撑管1的外侧包围有边框防护板17,边框防护板17包括位于主支撑管1外侧的围边脚踏部171和挡于主立管2前侧的前挡部172,其中边框防护板17作为额外的防护装置可以保护电动车车架,减少电动车车架被破坏;此处围边脚踏部171防护的是两侧面,既起到防护作用右提供了一定的脚踏空间,搭坐在后方的人可以方便的将脚踏在围边脚踏部171上;前挡部172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电动车前脸处塑料壳体不被破坏,同时可以预防飞起的石子直接撞击壳体。见附图2,车架体3包括底盘区31和坐垫区32,两个主支撑管1并列排列且弯折围成一个车架体3,主立管2用于安装电动车转向龙头,电池安装盒 4位于底盘区31和坐垫区32的过渡处,坐垫区32由两主支撑管1远离主立管2的一端向上弯折然后再水平延伸形成,两支撑管位于坐垫区32和底盘区31的分界处固定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位于坐垫区32的下方,支撑杆15和坐垫区32上的主支撑管1之间支撑有减震件16,此处,减震件16为减震弹簧,在支撑杆15上立有立柱,减震弹簧套于立柱上,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杆15上,上端连接于坐垫区32的主支撑管1。底盘区31的下方设有防撞底板5,防撞底板5包括导向过渡板51和水平防护底板52,两主支撑管1的相交处向下支出有固定支架8,导向过渡板51的前端连接于固定支架8上,导向过渡板51向电动车后方倾斜设置,水平防护底板52向后一直延伸至坐垫区32下方,水平防护底板52的两侧设有用于和两主支撑管1连接的侧延伸板9,水平防护底板52靠近坐垫区32的两侧设有用以和主支撑管1连接的附加侧板12;此处,导向过渡板51上设有两条前后并列的第一腰形槽10,第一腰形槽10的长度方向与车架体3的宽度方向一致,侧延伸板9上设有两条上下并列的第二腰形槽11,第二腰形槽11的长度方向与车架的长度方向一致,附加侧板12上设有沿车架体3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三腰形槽13,第三腰形槽13的长度与车架体3的高度方向一致;螺钉穿过第一腰形槽10、第二腰形槽11和第三腰形槽13将防撞底板5固定于车架体3上,可以将螺钉选择性穿入并列的第一腰形槽10和并列的第二腰形槽11内,通过组合第一腰形槽10和第二腰形槽11来调节防撞底板5在车架体3上的高度,第三腰形槽13可以与第一腰形槽10和第二腰形槽11配合使用,从而增加空间适应范围。

参见附图1,防撞底板5向后、向下延伸遮住整个底盘区31且中部形成用以安置备用蓄电池的电池安装腔6,电池安装腔6中设有用以限定蓄电池位置的固定围框7,防撞底板5上分布有若干用以散热透气的通风孔1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