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7402发布日期:2019-03-22 20:3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是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属于自行车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但是传统的自行车坐垫存在坐立后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创造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创造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创造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包括车座、下固定架、连接杆、固定筒、气囊、弹性柱、充气阀、外限位框、通风孔以及上固定架,所述车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下侧位置安装有上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装配有固定筒,所述车座内部的底部位置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充气阀连接在一起,所述车座的上侧位置分布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的上端面分布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是一种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凸球结构,所述外限位框环绕车座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所述外限位框上开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性柱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进一步地,分布在柔性垫上的凸球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凸球结构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风孔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外限位框的内壁中分布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贴合车座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柱的内部分布有减震弹簧。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创造的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通过添加连接杆与固定筒来实现对车座的固定,另外上固定架与下固定架之间的弹性柱则起到了缓冲减震的目的,继而解决了传统车座存在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位于车座内部的气囊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配合弹性柱进一步起到减震的目的,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发明创造使用的舒适性,其中外限位框配合通孔则起到了通风的目的,继而防止使用者长时间坐立通风效果不佳的难题,本发明创造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创造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创造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中弹性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中通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座、2-下固定架、3-连接杆、4-固定筒、5-气囊、6-弹性柱、7-充气阀、8-外限位框、9-通风孔、10-上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创造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创造。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包括车座1、下固定架2、连接杆3、固定筒4、气囊5、弹性柱6、充气阀7、外限位框8、通风孔9以及上固定架10,车座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固定架10,上固定架10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弹性柱6,弹性柱6的下侧位置安装有上固定架10,上固定架10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中间位置装配有固定筒4,通过添加连接杆3与固定筒4来实现对车座1的固定,另外上固定架10与下固定架2之间的弹性柱6则起到了缓冲减震的目的,继而解决了传统车座1存在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车座1内部的底部位置安装有气囊5,位于车座1内部的气囊5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配合弹性柱6进一步起到减震的目的,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发明创造使用的舒适性,气囊5的充气阀7连接在一起,车座1的上侧位置分布有柔性垫,柔性垫的上端面分布有防滑纹,防滑纹是一种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凸球结构,外限位框8环绕车座1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外限位框8上开设有通风孔9,外限位框8配合通孔则起到了通风的目的,继而防止使用者长时间坐立通风效果不佳的难题。

弹性柱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性柱6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分布在柔性垫上的凸球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凸球结构之间等距进行排列,通风孔9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风孔9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外限位框8的内壁中分布有硅胶垫,硅胶垫贴合车座1的外壁,弹性柱6的内部分布有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发明创造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固定筒4固定在自行车的固定杆上,然后通过充气阀7向气囊5的内部进行充气,进而即可进行使用,添加连接杆3与固定筒4来实现对车座1的固定,另外上固定架10与下固定架2之间的弹性柱6则起到了缓冲减震的目的,继而解决了传统车座1存在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位于车座1内部的气囊5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配合弹性柱6进一步起到减震的目的,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发明创造使用的舒适性,其中外限位框8配合通孔则起到了通风的目的,继而防止使用者长时间坐立通风效果不佳的难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创造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智能自行车减震设备,车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固定架,弹性柱的下侧位置安装有上固定架,上固定架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装配有固定筒,车座内部的底部位置安装有气囊,气囊的充气阀连接在一起,通过添加连接杆与固定筒来实现对车座的固定,另外上固定架与下固定架之间的弹性柱则起到了缓冲减震的目的,继而解决了传统车座存在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位于车座内部的气囊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配合弹性柱进一步起到减震的目的,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发明创造使用的舒适性,其中外限位框配合通孔则起到了通风的目的,继而防止使用者长时间坐立通风效果不佳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帝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4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