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推拉舱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1913发布日期:2019-04-03 05:0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四轮推拉舱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对三轮摩托车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是一种灵便、快速的交通工具,其费用与汽车相比也低得多,因此很适合我国城乡广大人民的需要。但因摩托车不适应刮风下雪、日晒雨淋的侵袭,即使是三轮摩托车也因稳定性差容易出事。为此,保持摩托车的优点,改进其缺点,在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一种先进的,经济实用的四轮摩托车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有着广阔前途的新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基础上,增加一个前轮、方向机、倒车箱和推拉舱,使之具备了小汽车的某些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整车除包括车身、车架、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总成、转向总成、前后桥总成、刹车总成、车轮总成,操纵系统总成、配电电器总成以外,它采用了推拉舱方式开启车身和采用带方向盘的转向机构,另外,它还增加了倒车箱机构。1)车身由前围、侧后围、推拉舱组成,前围、侧后围固定在车架上,推拉舱与侧后围之间滑动连接。2)带方向盘的转向机构由方向盘、齿轮轴、齿条、转向臂构成,方向盘通过十字接头与齿轮轴连接,齿轮轴与齿条啮合,齿条两端则与推动两前轮转动的转向臂支点连接。3)倒车箱机构由输入链轮、输出链轮、过桥齿轮和倒车手柄构成,倒车箱中的输入链轮通过条与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链轮相连系,在倒车箱中,输入链轮通过过桥齿轮将其动力传递到输出链轮上,使输入、输出链轮转动方向一致,输出链轮通过链条与后桥链轮相连系,当拉动倒车箱上的倒车手柄时,输入链轮轴上的齿轮可直接与输出链轮轴上的齿轮啮合,使输入、输出链轮转动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采用推拉舱方式,结构新颖,位置紧凑,上下方便,密封性好,能有效地防止风、雨、雪、晒的侵袭,如需要改作敞蓬车时,可卸下推拉舱,灵活多用。(2)采用方向盘驾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3)增加倒车箱机构,实现了摩托车的机动倒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前部推拉舱与侧后围结合部位结构示意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车尾部推拉舱与侧后围结合部位结构示意图(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止位插销结构示意图(图1的d-d剖视图)

图5为推拉舱体与前围、密封结构示意图(图1的c-c剖视图)

图6为倒车箱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转向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车身出轻型材料制成的推拉舱6、子弹头外形的前围1和侧后围8组成,前围1和侧后围8装在车架15上(参见附图1)。侧后围8的两侧围上装有导轨7,推拉舱两侧各有两组轴承滑动装置(参见附图2、附图3),靠近车前部的轴承滑动装置(附图2)通过螺钉31与推拉舱体6固定连接,轴承32在导轨7上滚动,靠近车尾部的轴承滑动装置(附图3)则通过螺钉33与导轨7固定连接,轴承34在与推拉舱体6固定连接的滑槽35内滚动,推拉舱体6可向后开启0.75米,便于左右两侧上下车,如用作敞蓬车时,将止位插销29拨出,推拉舱6卸下即成,实现一车多用。推拉舱6与子弹头前围1、侧后围8之间的活动连接部位,均用橡胶密封条30密封,(参见附图5),车架16由纵粱和横粱焊成,采用轻型方钢管焊接结构。车架15前端安装前保险杠17,并在前框内安装有电起动的摩托车发动机2、油箱3、仪表盘4以及方向盘5等,前轮16、后轮11位于车架下部。发动机2通过自身的变速箱可输出四档转速,通过链轮14到达倒车箱13,倒车箱输出链轮12将动力传到后桥链轮10,驱动后轮11运转。如拉动手柄19使输入链轮轴上的滑动齿轮18推到倒档位置时(参见附图6),则车轮反转,以达到机动倒车的目的。本实施例转向机构采用齿轮轴、齿条式,均为螺旋齿,当方向盘(5)旋转时,通过十字接头传到齿轮轴21,使齿条20左右移动(参见附图7),进而推动转向臂运动,以实现前轮16左右转向的需要。仪表盘4上装有带指示灯的里程表22、前后灯开关23以及立体声收放机24等。

上述实施例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外型尺寸:2.56×1.25×1.42m(长×宽×高)

净重:370kg

载重:250kg

车速:最大60km/h

发动机功率:8.8kw(12马力)

最大爬坡角:10

百公里油耗:3.5l

最小转弯半径:r4-4.5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四轮推拉舱摩托车。本发明是对三轮摩托车的改进。它增加了一个前轮、方向机和倒车箱,并采用了推拉舱方式开启车身。具有驾驶平稳,操纵方便、安全,能实现机动倒车等特点,另外,推拉舱式车身,结构新颖,位置紧凑,密封性好,实现了全天候。本发明达到了摩托车价格、小汽车享受。

技术研发人员:杨绍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紫金山光学仪器厂
技术研发日:2017.09.25
技术公布日:2019.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