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105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载具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同时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搬运重物,多数人为了可以快速地达到运输的目的,会通过手推车进行重物的运输,但是,大部分的手推车仅具有运输的功能,不用时,仅能放置于仓库中,不但极占空间,也不符合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此一问题,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3978998a号申请案揭示了一种可实现桌子、手推车功能互换的多用途的手推车,含有面板、u型结构手推杆及方向轮,方向轮是装置于面板的底部。当在面板上安装一根u型结构手推杆时,便形成一般的手推车;当在面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一根u型结构手推杆,并将其倒置后,便可形成一张桌子。

然而,此申请案中,当桌子是由面板两侧所插入的两根u型结构手推杆支撑于地面而组成时,两根u形结构手推杆、面板与地面,是构成一四连杆结构,为一活动链并非为一呆链结构。这样的结构体并无法很稳定地支撑面板,容易摇晃,因此所形成的桌子很容易受外力而倾倒。另外、在手推车模式下,当用户运送物品至远方后,由于此时仅具有一根u型结构手推杆,并无法组成一张桌子。因此,若要同时拥有手推车及桌子的功能,用户必须在运输的过程中,将第二根u型结构手推杆一并带走,才能达到组成一张桌子的目的,但如此累赘的第二根u型结构手推杆,将造成运输上的困扰,因此显现出该案所揭示的手推车在应用上的不稳定性及不便利性。

另外,美国专利公开第4,934,718号揭示了一种兼具手推车、桌面的装置,包括:两个滚轮(9)及趾板(7),分别枢接在一框架(2)的底端,并于框架(2)上枢接有支撑杆(5),并在支撑杆(5)的顶端与框架(2)间装置一桌面(10),使该装置可以变换形成直立式手推车及餐桌的功能。然而,此案所揭示的装置乃为两轮的立式手推车,使用者无法将手推车平放地面进行货物的堆栈及运输,且用户只能藉由小面积的趾板(7)承接重物,因此可以承载的物品数量及体积非常有限,而局限该装置的运输功能。再者,该趾板(7)与桌面(10)形成两个组件,无法共享,而无法简约其结构,而有改进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案的发明人乃加予研究,揭示出本发明所示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所有元件共享同一结构,除可进行货物的堆栈及运输外,亦可组成稳固的桌面。

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包括:一架体组,具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及一第二架体单元;多个滚轮装置于所述架体组;以及一承载部,枢连至所述架体组;其中,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并合成一水平平台、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至少其一的下表面,各个所述滚轮同时跨置于一水平面以进行运动,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水平平台以承载物品;以及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定置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展开呈x状,以及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呈倾斜的下表面,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架体组以承载物品。

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更包括:一把手,枢接于所述架体组而可朝所述水平平台方向并合或者与所述水平平台呈一角度展开。可选地,所述把手可收折于由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中。

一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滚轮皆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皆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单元。

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的数量为至少三。可选地,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小于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为内外并合以形成所述水平平台。

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可变形载具为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为相邻并合以形成所述水平平台。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为矩形框架。可选地,各个所述滚轮非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四角。

本发明提供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具有以下特征及优点:

1.以单一的承载部组件,提供承载重物及桌面两用功能,一物两用,以简约其结构。

2.当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时,可水平地置于地面上,以方便使用者在所述承载部上堆栈货物,增进运输的便利及量能。

3.当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时,各个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呈倾斜的所述下表面,各个滚轮并不与地面接触,藉由所述第一、二架体单元稳稳地支撑于地面,以增进使用上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的一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的另一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呈运输模式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把手展开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承载部被移除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4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安全锁栓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承载部衔接次承载部的示意图;以及

图14为图13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组成手推车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5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把手收入于架体组中的过程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承载部水平跨置于架体组所组成的水平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5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21为图20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包括:一架体组10,包括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10a及一第二架体单元10b,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可被展开呈x状或被并合成一水平平台11;多个滚轮20,分别安装于架体组10;至少一承载部30,枢接于架体组10上,可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展开状的顶端,或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后的水平平台11上。当架体组10呈运输模式时,架体组10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各个滚轮20位于第一架体单元10a或第二架体单元10b的下表面,并同时跨置于一同平面,以进行运动。当架体组10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展开x状时,各个滚轮20跨置于位于第一架体单元10a或第二架体单元10b的倾斜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的作用在于,以呈x状展开或并合成一水平平台,熟知本项技术人士应知有许多具体实施方式。举例而言,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可分别为一平面,可分别呈一框体,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的形状不在此限制,但较佳者为四边形框架,更佳者为矩形框架,从而达成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状展开或并合形成一水平平台。

一实施例中,第二架体单元10b可为一矩形板体,而第一架体单元10a可为矩形框架,从而达成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状展开或并合成一水平平台。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可为工字型框架并彼此枢接,从而达成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状展开或并合成一水平平台。

如图19及20所示,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为实心或空心的矩型板体或框体,并彼此枢接,从而达成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状展开或并合,并且在并合时,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为相邻并合成一水平平台11。承载部30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展开状的顶端,或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后的水平平台11上。

一实施例中,承载部30可为板体或框体,可固定枢连于第一架体单元10a;惟承载部30也可固定枢连于第二架体单元10b或可形成一可与架体组10分离的组件,本发明并不予以限制。

一实施例中,承载部30可设计为蜂巢型,蜂巢型平面除可加强桌面强度外,亦可设计滚轮为可拆式,并嵌入蜂巢型的承载部30,藉以减少手推车的厚度以及收藏空间,如此更能于家中置放或车行运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部30可设计为中空的箱体,以收纳物品,包含但不限于工具等。所收纳物品可以运输模式进行输送,再摆设于定置模式所形成的桌面。

一实施例中,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更包含一把手40,枢接于架体组10,令把手40可朝水平平台11方向并合或者与水平平台11呈一角度a展开。

如图2所示,上述把手40与水平平台11所形成的角度a可为90度,或者大于90度,通常介于90至120度间,本发明并不在此限制。

一实施例中,滚轮20的数量并未受限,滚轮20的数量例如可为二、三、四轮等,较佳者为三轮以上,以形成以一平面。最佳者为四轮,以形成一市售规格的手推车。各个滚轮20皆设置于第一架体单元10a或皆设置于第二架体单元10b,如图4;或者各个滚轮20分别设置在第一、二架体单元10a及10b上,如图20。

一实施例中,各个滚轮20非设置于第一架体单元10a及/或第二架体单元10b的四个角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架体组10呈x状展开时,各个滚轮20皆不着地,藉由刚性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直接着地,稳稳地支撑承载部30,以呈较稳定的桌面,供使用者堆放物品。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架体组10呈x状展开时,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及各个滚轮20为着地,藉以增加可变形载具的着地面积,同时因为各个滚轮20为着地,因此可变形载具在定置模式时仍有辅助移动的功能性。

如图1、3所示,一实施例中,架体组10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的中段,是由一枢轴12相互枢连;如此使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可依枢轴12相对地旋转,以呈x状展开或并合。其中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更为内外并合,由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的宽度大约等于枢轴12的宽度,且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具有框条抵住承载面30及地面,因此可以达成较佳的机械强度,例如第二架体单元10b大于第一架体单元10a,而使第二架体单元10b在外,而第一架体单元10a在内,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架体单元10b的第一端,设有一挡部13,令挡部13位于第一架体单元10a在并合时的运动路径上,使并合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时,挡部13可以阻挡第一架体单元10a继续运动,以限定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的角度。

如图9、10、11所示,另一实施例中,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进一步含有一安全锁栓50,令安全锁栓50锁扣于呈展开x状的架体组10与承载部30间,用以阻挡架体组10的各架体单元10a、10b朝并合方向运动,以稳定地锁定架体组10呈x状的展开。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安全锁栓50的一端枢接于架体组10上,而另一端形成一扣钩51,以勾扣于承载部30所设的销或孔31;惟,本发明不在此限制安全锁栓50的形状或形式。

如图12所示,另一实施例中,安全锁栓50'锁扣于呈展开呈x状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间,用以阻挡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朝并合方向运动,以稳定地锁定架体组10呈一x状的展开。安全锁栓50’可为一插销,本发明不在此限制安全锁栓50’的形式。

如图10、11所示,一实施例中,架体组10含有一定位部14,并于承载部30的底部设有多数定位穴32,当架体组10呈x状展开时,定位部14可顶撑于承载部30其中一定位穴32中,以界定架体组10展开的角度,并稳定地呈水平支撑承载部30,以呈一水平的桌面供使用者使用。

如图4、5、6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架体组10装置有至少一枢座15,用以枢接把手40,枢座15更设有一限位部16,用以挡阻把手40展开的角度。此外,把手40装置有一突栓41,且把手40沿架体组10展开一角度a后,突栓41即可对应地卡扣于架体组10的一限位部16中,以限定把手40展开的角度。突栓41是弹性地枢接于把手40中,其第一端411平时突出于把手40,用以卡扣限位部16,而其第二端412为一连杆42拉动,以驱使突栓41的第一端411朝把手40内缩入,以与限位部16解扣。上述的限位部16可以是孔、凹穴或者是一挡肩,本发明并不于此限制。

如图13、14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部30进一步连接有至少一次承载部30',次承载部30'可以滑设于承载部30上或者以铰炼33枢连承载部30,使用者可藉由拉开或展开次承载部30',以与承载部30形成一较大面积的桌面,以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如图7、8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架体组10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扣具17,让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时,扣具17可操作地锁住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以挡阻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向外展开,以增进载重运输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上述的扣具17可为销,穿置于两架体单元10a、10b间(图未示出);或者如图8所示,扣具17可含有把手部171,其枢连于第二架体单元10b上,把手部171上枢连一扣环172,以对应地勾扣于第一架体单元10a上所设置的扣耳173,以锁固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惟本发明并不在此限制扣具17的形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把手40可省略,以形成无把手的板车。因而,本发明所揭示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亦可作为无把手的板车。

本发明所揭示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可在无把手的板车及有把手的拖车转换。在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把手40,可呈一工字型,装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所形成的空间中,如图15、16所示,把手40为设置于第一架体单元10a,当把手40可相对第一架体单元10a展开,如此展开90度后,可为t字型把手,是为拖车的使用状态;在未展开时,如图17、18所示,把手40可收折于由第一架体单元10a的容置空间110中,承载部30跨置于水平平台11上,而可变成移动板车,可缩小收藏空间,增加居家收藏的便利;或者如图19所示,将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形成展开的x状,并将承载部30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的顶端,而组成定置模式。定置模式可提供桌子功能,以置放物品,或者可提供板凳功能,以供用户坐下休息。

本发明所揭示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可以常态形成如图6所示的手推车运输模式,或者常态形成如图9所示的具有桌面的定置模式;当运用在户外休闲活动中例如出游时,便可以先并合架体组10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将承载部30跨置于由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所组成的水平平台11上,且展开把手40后,便可组成一手推车的运输模式,此时,用户便可以藉由承载部30承载如野炊用具、帐篷等物品,并藉其底部的各个滚轮20轻松地将物品运送至预定地后,便可将架体组10展开呈x状,并将承载部30跨置于呈x状的架体组10顶端,即可呈现出一张既稳定又实用的桌子的定置模式,供用户进行野餐使用,在上述的应用中,所揭示的承载部30,即可以形成运输模式的载物板又可以用以形成桌子的桌面,一物两用,而显本发明经济性、运用上的便利性及设计上的简约性,而显其新颖性及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揭示的结构、形状,可于不违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下予以修饰应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通常知识者应可明了与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