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844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转向系统中,转向拉杆作为主要的组成部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转向拉杆主要分为转向直拉杆和转向横拉杆,转向直拉杆连接转向垂臂和转向桥,转向横拉杆连接左右转向轮。当汽车转向时,转向拉杆传递转向力,使转向轮发生转动,从而即可实现汽车转向。在汽车转向系统中,转向拉杆作为主要的组成部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转向拉杆主要分为转向直拉杆和转向横拉杆,转向直拉杆连接转向垂臂和转向桥,转向横拉杆连接左右转向轮。当汽车转向时,转向拉杆传递转向力,使转向轮发生转动,从而即可实现汽车转向。

转向横拉杆除了在汽车转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外,它还是汽车调整前束的重要零件。然而,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外形为弯形杆的转向横拉杆在汽车调整前束时非常麻烦,而且调整的时间非常长,劳动强度非常大,造成转向横拉杆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488748.2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包括接头总成和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总成包括铆合接头总成和可调接头总成;所述杆身的一端与铆合接头总成铆合连接;所述杆身的另一端与可调接头总成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调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转向横拉杆的结构,以解决现有外形为弯形杆的转向横拉杆存在的汽车调整前束困难的问题,但是上述专利中并未解决横拉杆机构重量大、刚度小且调节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碳纤维材质制备而成的转向横拉杆机构,通过改变其结构,使得其在保证车辆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质量,同时还能降低车辆底盘系统的簧下质量,提高车辆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减少燃料污染,降低排气污染,并且便于调节,减少维修保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所述杆体是由碳纤维材质制备而成的中空杆体,所述中空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接头及后接头,其中所述前接头、后接头与中空杆体之间采用固接,所述前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齿轮相连的连接组件一,所述后接头上设置有用于转向节相连的连接组件二,且在后接头与其连接的连接组件二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行程机构。本发明提供的转向横拉杆机构仅包括中空杆体及前、后接头,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同时中空杆体采用碳纤维材质制备,前、后接头为铝制品,在保证车辆强度及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横拉杆机构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行程机构包括调节螺栓,所述后接头顶部设置与调节螺栓相互匹配螺栓孔,所述连接组件二尾部也设置有与调节螺栓相互匹配螺栓孔,而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栓预紧固将后接头与连接组件二相连,且在二者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由连接组件二与后接头之间采用螺栓预紧固,可以通过调节垫片的厚度来调整横拉杆的长度,进而起到解决车辆在四轮定位等仪器上进行束角调节。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由碳纤维材质制备而成的中空杆体可承受9.8-20kn的拉力,使得转向横向拉杆机构能够满足车辆行驶。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接头、后接头与中空杆体之间采用胶合,且采用dp460胶水胶合,利用胶水胶合,使得碳纤维材质的中空杆体与铝制品的前、后接头连接牢固,并且加固方式简洁,便于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一包括鱼眼球铰链,且鱼眼球铰链上的连接杆与前接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而所述连接组二包括鱼眼球铰链及连接帽,其中鱼眼球铰链上的连接杆与连接帽之间螺栓连接,且连接帽上还设置有与调节螺栓相匹配的螺栓孔。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接头与后接头插入中空杆体的部分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设计使得胶水在涂覆的过程中增加了前、后接头与胶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前、后接头与中空杆体连接的牢固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配件,选择由铝制的前接头、后接头、鱼眼球铰链、连接帽,以及相互匹配的螺栓及螺栓帽;

s2、杆体制备,采用碳纤维材质制备能够承受9.8-20kn的拉力的中空杆体,且前接头及后接头的连接部的外径与中空杆体的内径一致;

s3、前接头组装,将鱼眼球铰链的连接杆伸入前接头中心设置螺栓孔中,并通过两个螺栓帽分别对连接杆伸入前接头位置的前后进行固定;

s3、前接头、后接头粘接预处理,采用1.2±0.05mm凹槽刀对前、后接头伸入中空杆体的连接部进行刻槽处理;

s4、前接头、后接头与杆体粘接处理,先对杆体与连接部接触段的内壁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将dp460胶水涂覆在前、后接头的连接部上,接着将涂覆好的前、后接头分别旋转插入中空杆体的前端及后端,并避免前、后接头分别与中空杆体间隙间产生气泡,然后将初步粘接的杆体、前后接头放入恒温箱中,控制温度在37±0.5℃,保持6-8h;

s5、调节行程机构的组装,取出粘接好的中空杆体,先将鱼眼球铰链的连接杆固定在连接帽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依次贯穿连接帽上的螺栓孔、后接头的螺栓孔,利用螺栓帽将后接头与连接帽预紧固,并在二者之间放入调节垫片,且调节垫片采用非铝材质制备而成,且其硬度大于铝制后接头和/或连接帽的硬度。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该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空杆体由碳纤维制备成亮光杆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的组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中调节行程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包括杆体10,所述杆体10是由碳纤维材质制备而成的中空杆体10,所述中空杆体10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接头1及后接头2,其中所述前接头1、后接头2与中空杆体10之间采用固接,所述前接头1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齿轮相连的连接组件一3,所述后接头2上设置有用于转向节相连的连接组件二4,且在后接头2与其连接的连接组件二4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行程机构5。本发明提供的转向横拉杆机构仅包括中空杆体10及前、后接头1、2,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同时中空杆体10采用碳纤维材质制备,前、后接头1、2为铝制品,在保证车辆强度及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横拉杆机构的重量。

其中,所述调节行程机构5包括调节螺栓51,所述后接头2顶部设置与调节螺栓51相互匹配螺栓孔,所述连接组件二4尾部也设置有与调节螺栓51相互匹配螺栓孔,而所述调节螺栓51通过螺栓预紧固将后接头2与连接组件二4相连,且在二者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52。由连接组件二4与后接头2之间采用螺栓预紧固,可以通过调节垫片52的厚度来调整横拉杆的长度,进而起到解决车辆在四轮定位等仪器上进行束角调节。

所述连接组件一包括鱼眼球铰链6,且鱼眼球铰链6上的连接杆与前接头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而所述连接组二包括鱼眼球铰链6及连接帽7,其中鱼眼球铰链6上的连接杆与连接帽7之间螺栓连接,且连接帽7上还设置有与调节螺栓51相匹配的螺栓孔。

并且由碳纤维材质制备而成的中空杆体10可承受9.8-20kn的拉力,使得转向横向拉杆机构能够满足车辆行驶。所述前接头1、后接头2与中空杆体10之间采用胶合,且采用dp460胶水胶合,利用胶水胶合,使得碳纤维材质的中空杆体10与铝制品的前、后接头1、2连接牢固,并且加固方式简洁,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所述中空杆体10由碳纤维制备成亮光杆体10。

所述前接头1与后接头2插入中空杆体10的部分上设置有凹槽8。凹槽的设计使得胶水在涂覆的过程中增加了前、后接头1、2与胶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前、后接头1、2与中空杆体10连接的牢固度。

该新型碳纤维转向横拉杆机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配件,选择由铝制的前接头1、后接头2、鱼眼球铰链6、连接帽7,以及相互匹配的螺栓及螺栓帽;

s2、杆体10制备,采用碳纤维材质制备能够承受9.8-20kn的拉力的中空杆体10,且前接头1及后接头2的连接部的外径与中空杆体10的内径一致;

s3、前接头1组装,将鱼眼球铰链6的连接杆伸入前接头1中心设置螺栓孔中,并通过两个螺栓帽分别对连接杆伸入前接头1位置的前后进行固定;

s3、前接头1、后接头2粘接预处理,采用1.2±0.05mm凹槽刀对前、后接头1、2伸入中空杆体10的连接部进行刻槽处理;

s4、前接头1、后接头2与杆体10粘接处理,先对杆体10与连接部接触段的内壁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将dp460胶水涂覆在前、后接头1、2的连接部上,接着将涂覆好的前、后接头1、2分别旋转插入中空杆体10的前端及后端,并避免前、后接头1、2分别与中空杆体10间隙间产生气泡,然后将初步粘接的杆体10、前后接头2放入恒温箱中,控制温度在37±0.5℃,保持6-8h;

s5、调节行程机构5的组装,取出粘接好的中空杆体10,先将鱼眼球铰链6的连接杆固定在连接帽7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51依次贯穿连接帽7上的螺栓孔、后接头2的螺栓孔,利用螺栓帽将后接头2与连接帽7预紧固,并在二者之间放入调节垫片52,且调节垫片52采用非铝材质制备而成,且其硬度大于铝制后接头2和/或连接帽7的硬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