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448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平衡车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车体上具有一个操作杆,使用者站在电动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另一种是车体由两部分组成,左部分和右部分之间通过转动机构实现相互转动,从而实现“脚控”。

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一般不具备减震功能,对形式路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导致平衡车的通行能力受限。

cn103935413b于2016年8月31日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级平衡悬架的减震模块化负重轮组,涉及一种橡胶履带行走装置的负重轮组。该方案包括一级平衡悬架、一级平衡悬架橡胶球铰和两个模块化的双列负重轮总成。该方案在车轮部分减震,减震能力非常有限。

申请人设计一种未公开的交叉支架结构和三角支架结构减震的平衡车,可以显著提升平衡车的减震效果,但支架结构占用空间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减震性能的、降低成本及空间的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设有车轮,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所述支架包括车杆,横杆与弹性部件;所述车杆倾斜固定于横杆一端;所述座椅固定在横杆上端;所述弹性部件一端垂直固定在横杆下端,另一端固定于车体。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顶部设有中空的固定孔;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直径小于第一固定杆;两者同轴固定;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固定孔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性组件嵌入到固定孔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平衡车在减震过程中,弹性组件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性组件脱落。

进一步的,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对弹性组件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回弹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另外,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平衡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滑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所述滑杆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内;所述滑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的长度;所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杆和连接座。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的收缩方向,使弹簧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两个弹杆、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与坐杆空间上垂直设置,并通过竖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杆分别固定在横杆两端,并连接所述车体。由于横杆在空间上与坐杆垂直固定,即两个弹杆在空间上分列在坐杆两侧,这样在车辆运动过程减少车架的横向摆动,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两个弹杆,所述弹杆平行设置,弹杆一端固定连接横杆,一端连接车体。由于两个弹杆直接固定在坐杆上,坐杆和弹杆在同一平面内,呈“π”型结构,这样在车辆运动过程减少车架前进方向的摆动,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顶部设有中空的固定孔;所述弹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坐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直径小于第一固定杆;两者同轴固定;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固定孔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性组件嵌入到固定孔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平衡车在减震过程中,弹性组件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性组件脱落。

进一步的,弹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对弹性组件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回弹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另外,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平衡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滑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所述滑杆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内;所述滑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的长度;所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杆和连接座。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的收缩方向,使弹簧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包括轮毂;所述轮毂两端设有轮轴;轮轴上各套设有一个车轮;所述轮毂上方设有车罩;车罩两端对应车轮位置设有凸起的挡泥板。车体采用创新的轮毂结构,有效降低风阻,且制造简单,无须复杂的模具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增车罩提高了操作平台,可以在上面增加踏板等附属结构,保证了轮毂形车体的一致性,不需要在车体上进行额外的二次加工。只需要更换车罩就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款式效果的平衡车。

本发明t型车架结构,确保了平衡车的稳定性。在驾驶平衡车的时候,支架应力完全在横杆位置,而弹性部件垂直固定在横杆位置,与用户重力方向重合,可以承接支架的所有应力,因此相比三角支架和交叉支架,该方案的减震效果更佳,有利于提升用户乘坐的舒适度,而且由于跟重力方向重合,弹性部件没有径向应力,车架摆动幅度更小,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避免径向应力导致弹性部件容易崩断的问题。再者,t型车架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设有车轮,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所述支架包括车杆,横杆与弹性部件;所述车杆倾斜固定于横杆一端;所述座椅固定在横杆上端;所述弹性部件一端垂直固定在横杆下端,另一端固定于车体。

本发明t型车架结构,确保了平衡车的稳定性。在驾驶平衡车的时候,支架应力完全在横杆位置,而弹性部件垂直固定在横杆位置,与用户重力方向重合,可以承接支架的所有应力,因此相比三角支架和交叉支架,该方案的减震效果更佳,有利于提升用户乘坐的舒适度,而且由于跟重力方向重合,弹性部件没有径向应力,车架摆动幅度更小,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避免径向应力导致弹性部件容易崩断的问题。再者,t型车架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下面参考图1至图9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

实施例一

参考图1、2及6-9,本实施方式的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车杆14、横杆13和弹性部件16,所述车杆14倾斜固定于横杆13一端;所述座椅11固定在横杆13上端;所述弹性部件16一端垂直固定在横杆13下端,另一端固定于车体10。

本发明的弹性部件16有多种实现方式,举例说明

方式1:参考图1、2,车体10顶部设有中空的固定孔45;所述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横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直径小于第一固定杆;两者同轴固定;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固定孔45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簧32嵌入到固定孔45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平衡车在减震过程中,弹簧32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簧32脱落。

方式2,参考图7;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簧32;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与车体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28与弹簧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圆柱体30,第一圆柱体30直径与弹簧32相当,但小于第一固定杆28与支架连接一端,这样就在第一固定杆28上形成卡接弹簧32的阶梯面;第二固定杆29与弹簧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圆柱体31,第二圆柱体31直径与弹簧32相当,但小于第二固定杆29与车体10连接一端,这样就在第二固定杆29上形成卡接弹簧32的阶梯面。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簧3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对弹簧32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回弹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另外,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平衡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方式3,参考图8;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簧32;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滑杆33;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34;所述滑杆33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34内;所述滑杆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34的长度;所述弹簧32套设于滑杆33和连接座34。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32的收缩方向,使弹簧32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11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32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方式4,参考图9;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空气弹簧32;所述空气弹簧32包括囊体50,所述囊体50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51;环绕囊体50外壁设有固定支架52;所述囊体50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53;弧形折弯部53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54;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28;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弧形折弯部53之间设有阻尼部件55;所述空气弹簧32环绕第一端和固定杆44设有折叠防尘罩56;所述囊体50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57;所述第二活塞57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由于空气弹簧32采用压缩气体来调节减震效果,其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高的阻尼比,因此隔震效果明显优于弹簧32、弹片等机械减震装置,可以显著提升驾驶体验。

而且空气弹簧32在承受载荷变化时,其固有频率都可以保持大致不变,因此具有变刚度特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平衡车领域,由于平衡车自身重量较低,用户的体重差异就会对行驶状态的平衡车的总重量和重心影响很大,采用弹簧32和弹片减震的平衡车只能根据固定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调校,对特定身高和体重的人才能获得最佳的隔震效果,其他人群隔震效果明显要差很多。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32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都能获得良好的隔震效果。再者,采用支架护持囊体50,确保囊体50弹性应力沿轴向运动,提高减震效果。而增加阻尼部件55能够有效减缓横杆13的刚性,以便在不同路况时调节车身的稳定性,提高用户驾驶的舒适度。

所述车体10包括轮毂39,轮毂39两端设有轮轴40;轮轴40上各套设有一个车轮12;所述轮毂39上方设有车罩41;车罩41两端对应车轮12位置设有凸起的挡泥板42。车轮驱动的电路板、控制电路及其他传动机构均设置在轮毂内。车体10采用创新的轮毂39结构,有效降低风阻,且制造简单,无须复杂的模具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增车罩41提高了操作平台,可以在上面增加踏板等附属结构,保证了轮毂39形车体10的一致性,不需要在车体10上进行额外的二次加工。只需要更换车罩41就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款式效果的平衡车。

座椅11底部设有与横杆13固定连接的卡座37,以及与第二杆体18适配的承接座38;第二杆体18端面有通孔,卡座37也有一对通孔,第二杆体18的端面嵌入卡座37中,让两者的通孔重合,然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承接座38面向第二杆体18的底面为弧面。座椅11通过弧面的承接座38与第二杆体18接触定位,第二杆体18两端也有限位柱进一步与弧面两端接触定位,座椅11的承重可以有效分摊到第二杆体18上,提高座椅11的承载力。另外,座椅11也无需跟第二杆体18固定连接,减少固定件的使用,方便座椅11的拆卸维护。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参考图3-9,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的平衡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车杆14、坐杆13和弹性部件16,所述车杆14倾斜固定于坐杆13一端;所述座椅11固定在坐杆13上端;所述弹性部件16一端垂直固定在坐杆13下端,另一端连接于车体10。

弹性部件有多种实现方式,举例说明,

方式1:弹性部件16包括两个弹杆20、横杆21和竖杆22;所述横杆与坐杆空间上垂直设置,并通过竖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杆分别固定在横杆两端,并连接所述车体。由于横杆在空间上与坐杆垂直固定,即两个弹杆在空间上分列在坐杆两侧,这样在车辆运动过程减少车架的横向摆动,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方式2:参考图5,弹性部件16包括两个弹杆20,所述弹杆平行设置,弹杆一端固定连接横杆,一端连接车体。由于两个弹杆直接固定在坐杆上,坐杆和弹杆在同一平面内,呈“π”型结构,这样在车辆运动过程减少车架前进方向的摆动,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弹杆20也有多种实现方式,举例说明:

方式1:参考图3、4,车体10顶部设有中空的固定孔45;所述弹杆20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坐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直径小于第一固定杆;两者同轴固定;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固定孔45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簧32嵌入到固定孔45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平衡车在减震过程中,弹簧32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簧32脱落。

方式2,参考图7;弹杆20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簧32;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与车体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28与弹簧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圆柱体30,第一圆柱体30直径与弹簧32相当,但小于第一固定杆28与支架连接一端,这样就在第一固定杆28上形成卡接弹簧32的阶梯面;第二固定杆29与弹簧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圆柱体31,第二圆柱体31直径与弹簧32相当,但小于第二固定杆29与车体10连接一端,这样就在第二固定杆29上形成卡接弹簧32的阶梯面。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簧3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对弹簧32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回弹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另外,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平衡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方式3,参考图8;弹杆20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簧32;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滑杆33;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34;所述滑杆33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34内;所述滑杆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34的长度;所述弹簧32套设于滑杆33和连接座34。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32的收缩方向,使弹簧32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11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32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方式4,参考图9;弹杆20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空气弹簧32;所述空气弹簧32包括囊体50,所述囊体50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51;环绕囊体50外壁设有固定支架52;所述囊体50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53;弧形折弯部53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54;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28;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弧形折弯部53之间设有阻尼部件55;所述空气弹簧32环绕第一端和固定杆44设有折叠防尘罩56;所述囊体50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57;所述第二活塞57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由于空气弹簧32采用压缩气体来调节减震效果,其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高的阻尼比,因此隔震效果明显优于弹簧32、弹片等机械减震装置,可以显著提升驾驶体验。

而且空气弹簧32在承受载荷变化时,其固有频率都可以保持大致不变,因此具有变刚度特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平衡车领域,由于平衡车自身重量较低,用户的体重差异就会对行驶状态的平衡车的总重量和重心影响很大,采用弹簧32和弹片减震的平衡车只能根据固定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调校,对特定身高和体重的人才能获得最佳的隔震效果,其他人群隔震效果明显要差很多。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32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都能获得良好的隔震效果。再者,采用支架护持囊体50,确保囊体50弹性应力沿轴向运动,提高减震效果。而增加阻尼部件55能够有效减缓坐杆13的刚性,以便在不同路况时调节车身的稳定性,提高用户驾驶的舒适度。

参考图1-2、6,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公开了弹性部件的平衡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车杆14、坐杆13和弹性部件16,所述车杆14倾斜固定于坐杆13一端;所述座椅11固定在坐杆13上端;所述弹性部件16一端垂直固定在坐杆13下端,另一端连接于车体10。整个支架呈“t”型结构。

弹性部件16包括两个弹杆20、横杆21和竖杆22;所述横杆与坐杆空间上垂直设置,并通过竖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杆分别固定在横杆两端,并连接所述车体。由于横杆在空间上与坐杆垂直固定,即两个弹杆在空间上分列在坐杆两侧,这样在车辆运动过程减少车架的横向摆动,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车体10顶部设有中空的固定孔45;所述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坐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杆连接;另一端嵌入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直径小于第一固定杆;两者同轴固定;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固定孔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性组件嵌入到固定孔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平衡车在减震过程中,弹性组件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性组件脱落。

所述车体10包括轮毂39,轮毂39两端设有轮轴40;轮轴40上各套设有一个车轮12;所述轮毂39上方设有车罩41;车罩41两端对应车轮12位置设有凸起的挡泥板42。车轮驱动的电路板、控制电路及其他传动机构均设置在轮毂内。车体10采用创新的轮毂39结构,有效降低风阻,且制造简单,无须复杂的模具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增车罩41提高了操作平台,可以在上面增加踏板等附属结构,保证了轮毂39形车体10的一致性,不需要在车体10上进行额外的二次加工。只需要更换车罩41就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款式效果的平衡车。

座椅11底部设有与坐杆13固定连接的卡座37,以及与第二杆体18适配的承接座38;第二杆体18端面有通孔,卡座37也有一对通孔,第二杆体18的端面嵌入卡座37中,让两者的通孔重合,然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承接座38面向第二杆体18的底面为弧面。座椅11通过弧面的承接座38与第二杆体18接触定位,第二杆体18两端也有限位柱进一步与弧面两端接触定位,座椅11的承重可以有效分摊到第二杆体18上,提高座椅11的承载力。另外,座椅11也无需跟第二杆体18固定连接,减少固定件的使用,方便座椅11的拆卸维护。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平衡车可以在把手部分设计一个类似摩托把手手的转盘,用旋转把手手来控制平衡车速度;转向控制则可以在把手与车杆连接部位设置为把手可旋转结构,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把手旋转角度来控制转向。驾驶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双脚放置在两个挡泥板上方,也可以单独在支架两侧设置独立踏板。这些解决方案不涉及本发明主要构思,且有多种成熟方案可以实施,在本申请中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