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及其使用和收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85012发布日期:2018-06-02 04:5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及其使用和收纳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助力车,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背带携带婴儿的助力车,属于婴儿车或童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人携带婴儿出行,有的需要大人抱或背;有的乘坐婴儿车或童车;或者大人领着婴儿或儿童在地上走。第一种携带婴儿,大人需要穿戴相应的背带、腰凳或布兜,婴儿与大人比较贴近,但使用时间长了,大人会感觉比较累,腰背酸痛;第二种需要相应的小儿推车或童车,虽然大人感觉比较轻松,但在高矮不平的路上行走不方便。另外,小儿推车或童车车座高度通常在0.9米以下,汽车尾气多排放在1.5米以下,因此,在马路上,婴儿坐在童车上吸入汽车尾气的量通常为成人的2倍,不利于儿童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的婴儿背带助力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第1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方与车架固定,固定连接位置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2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车架固定,固定连接位置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3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第1减震器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车架固定,固定连接位置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4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连接块设有连接块销轴孔和2个以上的连接块固定孔,所有连接块固定孔位于连接块销轴孔的周围,所有连接块固定孔与连接块销轴孔的中心距相同,车架设有车架销轴孔和车架固定孔,连接块销轴孔与车架销轴孔同心,所有连接块固定孔都可以与车架固定孔同心,连接块销轴孔与车架销轴孔穿有旋转销轴,车架固定孔与其中1个连接块固定孔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5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第1减震器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连接块设有连接块销轴孔和2个以上的连接块固定孔,所有连接块固定孔位于连接块销轴孔的周围,所有连接块固定孔与连接块销轴孔的中心距相同,车架设有车架销轴孔和车架固定孔,连接块销轴孔与车架销轴孔同心,所有连接块固定孔都可以与车架固定孔同心,连接块销轴孔与车架销轴孔穿有旋转销轴,车架固定孔与其中1个连接块固定孔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6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第1减震器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车架铰接,铰接位置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连接块的后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与连接块铰接,连接杆的后端设有连接孔,车架设有2个以上的车架固定孔,连接孔与其中1个车架固定孔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7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车架铰接,铰接位置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连接块的后端设有第2减震器,第2减震器的前端与连接块铰接,第2减震器的后端设有连接孔,车架设有2个以上的车架固定孔,连接孔与其中1个车架固定孔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第8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背带主体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助力车包括车架、行走轮、万向轮和支撑杆,行走轮位于车架的后方,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前方,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第1减震器的下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车架铰接,铰接位置位于行走轮和万向轮之间,连接块的后端设有第2减震器,第2减震器的前端与连接块铰接,第2减震器的后端设有连接孔,车架设有2个以上的车架固定孔,连接孔与其中1个车架固定孔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车把横杆的左侧设有左把手,车把横杆的右侧设有右把手,在车把横杆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位于支撑杆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座板,支撑座与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作为改进,第8种婴儿背带助力车使用的支撑杆采用伸缩杆。

上述伸缩杆包括第1套管、第2套管、第1减震器、第1锁紧圈和第2锁紧圈,第2套管可缩进第1套管内并可通过第1锁紧圈固定,第1减震器可缩进第2套管内并可通过第2锁紧圈固定。

上述第1套管的内壁纵向设有对称的第1导向凸条和第2导向凸条,第1套管的下端内壁为第1锥形面,第1套管的下端外壁设有第1外螺纹;第2套管的上端管壁设有贯穿的第1左通孔和第1右通孔,第2套管的上端对称设有第1左固定件和第1右固定件,第1左固定件的内壁和第1右固定件的内壁都与第2套管的外壁相适配,第1左固定件的外壁和第1右固定件的外壁都与第1套管的内壁相适配,第1左固定件的内壁横向设有第1左轴,第1右固定件的内壁横向设有第1右轴,第1左轴与第1左通孔相适配,第1右轴与第1右通孔相适配;在第1锥形面内装有第1夹紧箍,第1夹紧箍设有第1通孔,第1夹紧箍的外壁为第2锥形面,所述第2锥形面与所述第1锥形面相适配,第1夹紧箍的管壁纵向设有第1开口;第1锁紧圈设有第2通孔和第1内螺纹,第1内螺纹位于第2通孔的上方,所述第1内螺纹与所述第1外螺纹相适配,第1内螺纹的直径大于第2通孔的直径,第2通孔与第1内螺纹形成第1阶梯平面;第2套管依次穿过第1锁紧圈设有的第2通孔和第1夹紧箍设有的第1通孔,通过第1锁紧圈设有的第1内螺纹与第1套管设有的第1外螺纹的不断旋进,第1锁紧圈设有的第1阶梯平面不断使第1夹紧箍向上移动,使第1锥形面和第2锥形面贴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第1锁紧圈的锁紧,第1夹紧箍将第2套管和第1套管紧密贴合固定在一起;第1左固定件通过第1左轴插入第1左通孔与第2套管的左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1右固定件通过第1右轴插入第1右通孔与第2套管的右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1左固定件和第1右固定件纵向之间形成对称的第1导向槽和第2导向槽,第1导向凸条位于第2导向槽内并可导向滑动,第2导向凸条位于第1导向槽内并可导向滑动,在第1导向凸条和第2导向凸条的限定下,通过第1左固定件与第1右固定件使第2套管和第1套管之间不能转动;在第1套管的上端设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底端设有固定盘,固定盘的外壁与第1套管的上端内壁相适配,固定套管通过固定盘固定在第1套管的上端内壁上。

上述第2套管的下端内壁为第3锥形面,第2套管的下端外壁设有第2外螺纹,第2套管的内壁纵向设有对称的第3导向凸条和第4导向凸条;第1减震器包括顶端外管、支撑体、第1弹簧和第3锁紧圈,外管的内腔上端设有弹簧预紧调整螺栓,外管的下端外壁设有第3外螺纹,外管的下端内壁纵向设有对称的第1沟槽和第2沟槽,支撑体包括导向体和连接体,导向体的直径大于连接体的直径,导向体和连接体之间形成第4阶梯平面,导向体纵向设有对称的第5导向凸条和第6导向凸条,第3锁紧圈设有第5通孔和第3内螺纹,第3内螺纹位于第5通孔的上方,所述第3内螺纹与所述第3外螺纹相适配,第3内螺纹的直径大于第5通孔的直径,第3内螺纹与第5通孔形成第3阶梯平面,导向体插入外管的内腔,且第5导向凸条位于第1沟槽内,第6导向凸条位于第2沟槽内,在外管的内腔装有第1弹簧,第1弹簧位于导向体的上方及弹簧预紧调整螺栓的下方,连接体穿过第3锁紧圈设有的第5通孔,第3锁紧圈通过所述第3内螺纹旋入外管所设的第3外螺纹,使导向体固定在外管内腔,在第1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所述第4阶梯平面与第3阶梯平面贴合在一起;

上述外管的上端管壁设有贯穿的第2左通孔和第2右通孔,外管的上端对称设有第2左固定件和第2右固定件,第2左固定件的内壁和第2右固定件的内壁都与外管的外壁相适配,第2左固定件的外壁和第2右固定件的外壁都与第2套管的内壁相适配,第2左固定件的内壁横向设有第2左轴,第2右固定件的内壁横向设有第2右轴,第2左轴与第2左通孔相适配,第2右轴与第2右通孔相适配;

在上述第3锥形面内装有第2夹紧箍,第2夹紧箍设有第3通孔,第2夹紧箍的外壁为第4锥形面,所述第4锥形面与所述第3锥形面相适配,第2夹紧箍的管壁纵向设有第2开口;第2锁紧圈设有第4通孔和第2内螺纹,第2内螺纹位于第4通孔的上方,所述第2内螺纹与所述第2外螺纹相适配,第2内螺纹的直径大于第4通孔的直径,第4通孔与第2内螺纹形成第2阶梯平面;外管依次穿过第2锁紧圈设有的第4通孔和第2夹紧箍设有的第3通孔,通过第2锁紧圈设有的第2内螺纹与第2套管设有的第2外螺纹的不断旋进,第2锁紧圈设有的第2阶梯平面不断使第2夹紧箍向上移动,使所述第4锥形面与所述第3锥形面贴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第2夹紧箍的作用将第2套管和外管固定在一起;第2左固定件通过第2左轴插入第2左通孔与外管的左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2右固定件通过第2右轴插入第2右通孔与外管的右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2左固定件与第2右固定件纵向之间形成对称的第3导向槽和第4导向槽,第3导向凸条位于第4导向槽内并可导向滑动,第4导向凸条位于第3导向槽内并可导向滑动,在第3导向凸条和第4导向凸条的限定下,通过第2左固定件与第2右固定件使第2套管和外管之间不能转动。

上述第2减震器,包括顶部封闭的第2外管、第2支撑体、第2弹簧和内螺母,内螺母安装在第2外管的内壁下端上,第2外管的上方设有第1连接孔,第2外管的外壁安装有外螺母,内螺母设有第6通孔;第2支撑体的中间为导向杆,导向杆的下方设有挡圈,挡圈的下方设有连接孔,导向杆的上方设有挡块,导向杆穿过第6通孔,挡块位于内螺母的上方,挡块被内螺母限定在第2外管的内腔并可在第2外管的内腔移动,第5外螺母与挡圈之间套装有第2弹簧。

作为改进,上述固定盘的下边缘与第1导向凸条、第2导向凸条的上边缘之间的第1套管的内壁为光面,所述光面高度距离大于或等于第1左固定件和第1右固定件的高度。

上述连接块上端面设有盲孔,连接体的下端插入所述盲孔内,连接块的侧面设有固紧螺栓,固紧螺栓将连接体和连接块固定在一起。

作为改进,上述座板的后方连接有靠板,座板和靠板之间的夹角a大于90°且小于145°;靠板50的纵向外表面为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与人体腹部相适配。

上述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包括插销和插孔,插孔设在支撑座上,插销与插孔相适配,在座板和靠板之间设有连接部,插销设在连接部上。

作为改进,上述支撑座设有分度销,插销的下端为球状或圆锥状,插销的侧前面设有分度销插孔,当插销插入支撑座设有的插孔内时,支撑座设有的分度销插入插销侧前面设有的分度销插孔内。

上述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的使用方法,其步骤是:

(1)调整伸缩杆的高度和倾斜角度:根据使用者身高和使用舒适度,通过第1锁紧圈、第2锁紧圈调节伸缩杆的高度,通过第2减震器后端设有的连接孔与车架设有的不同车架固定孔穿固定销轴,调节伸缩杆的倾斜角度,

(2)使用者穿好婴儿背带,将婴儿放入婴儿背带的座板上,将座板下方的插销插入支撑座设有的插孔并轻轻下压旋转,当听到分度销发出的咔哒声,即为分度销插到分度销插孔且固定,

(3)当需要将座板与支撑座分离时,使用者先将支撑座设有的分度销拔出,座板轻轻上抬,即可将座板连同婴儿背带一同分开。

上述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的收纳方法,其步骤是:

(1)拔出第2减震器的连接孔与车架固定孔穿有的固定销轴,

(2)依次松开第1锁紧圈、第2锁紧圈,手握车把横杆,沿第1套管轴向下压,使第2套管完整缩进第1套管内,外管缩进第2套管内,

(3)呈90°角度旋转车把横杆,使车把横杆轴向与车架相平行,依次旋紧第1锁紧圈和第2锁紧圈,然后将第1套管向后方旋转放倒,最终使左把手或右把手搁放置在车架上方,收纳完毕。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基本结构是两轮助力车和婴儿背带既可组合使用,也可分离后分别使用。当婴儿背带和助力车组合使用时,本发明婴儿通过婴儿背带抱在大人胸前,婴儿的体重可通过座板传递到助力车上,减轻大人携带婴儿的负担,同时婴儿位置较高,在马路上减轻汽车尾气对婴儿的影响。当不需要助力车时,可通过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将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分离,单独使用婴儿背带携带婴儿,助力车也可单独供小儿玩耍,使用方便,结构新颖。

助力车采用两轮车结构,万向轮位于车架前方,结构简单,转向灵活。当支撑杆采用伸缩杆时,车把横杆的高度可调,适合不同身高的大人使用。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在连接块的后方设有第2减震器,可起到在崎岖不平路面行走时的减震效果,使用舒适。当连接块与车架铰接时,通过不同连接块固定孔与车架固定孔插装有固定销轴,或者连接杆的连接孔、第2减震器的连接孔与不同车架固定孔穿有固定销轴,实现支撑杆的角度可调,使用舒适。大人的左右手分别握住左把手和右把手,与大人前行手的姿势相适配,使用舒适。本发明通过伸缩杆具体结构的限定,第1套管相对第2套管、第2套管相对第1减震器伸缩自如,固定牢靠,而且不会发生转动。

本发明限定座板和靠板的具体结构,尤其靠板的纵向外表面为内凹弧面,内凹弧面与人体腹部相适配,大人通过腹部支撑靠板,既能够使婴儿坐的舒适,大人使用舒适,而且可以在座板底部设置可拆卸的连接装置。本发明对插销与插孔的具体限定,既可结合,也可分离,而且组合时,通过分度销固定牢靠。

上述固定盘的下边缘与第1导向凸条、第2导向凸条的上边缘之间的第1套管的内壁为光面,光面高度距离b大于或等于第1左固定件和第1右固定件的固定件高度c,目的是当第2套管完整缩进第1套管时,这时第1左固定件和第1右固定件完全进入第1套管的光面内壁里,第2套管在第1套管的内腔可以转动,即当第2套管完整缩进第1套管时,第1套管相对第2套管可以转动,从而第1套管可以带动车把横杆相对第2套管旋转,便于车把横杆的旋转收纳,减少存放本婴儿背带助力车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主视图。

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俯视图。

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主视图。

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支撑杆和连接块组合图。

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主视图。

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的支撑杆和连接块组合图。

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主视图。

1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16、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婴儿背带助力车示意图。

18、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主视图。

19、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婴儿背带助力车俯视图。

20、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套管、第2套管和第1减震器组合纵剖视图。

21、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套管和第2套管组合主视图。

22、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套管和第2套管组合纵剖视图。

23、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套管主视图。

24、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套管俯视图。

25、图25为图24的A-A向剖视图。

26、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固定套管主视图。

27、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固定套管俯视图。

28、图28为图27的G-G向剖视图。

29、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夹紧箍主视图。

30、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夹紧箍俯视图。

31、图31为图30的F-F向剖视图。

32、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锁紧圈主视图。

33、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锁紧圈仰视图。

34、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锁紧圈俯视图。

35、图35为图34的H-H向剖视图。

36、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左固定件、第1右固定件与第2套管组合主视图。

37、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左固定件、第1右固定件与第2套管组合俯视图。

38、图38为图37的B-B向的剖视图。

39、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套管主视图。

40、图40为图39的C-C向的剖视图。

41、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套管俯视图。

42、图42为图41的D-D向的剖视图。

43、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左固定件、第1右固定件组合主视图。

44、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左固定件、第1右固定件组合俯视图。

45、图45为图44的E-E向的剖视图。

46、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左固定件、第1右固定件组合仰视图。

47、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夹紧箍主视图。

48、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夹紧箍俯视图。

49、图49为图48的I-I向的剖视图。

50、图50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锁紧圈主视图。

51、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锁紧圈俯视图。

52、图52为图51的J-J向的剖视图。

53、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减震器主视图。

54、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减震器后视图。

55、图55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1减震器俯视图。

56、图56为图55的K-K向的剖视图。

57、图5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左固定件和第2右固定件组合主视图。

58、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左固定件和第2右固定件组合俯视图。

59、图5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左固定件和第2右固定件组合仰视图。

60、图60为图58的M-M向的剖视图。

61、图61为第1减震器的外管主视图。

62、图62为第1减震器的外管仰视图。

63、图63为图62的L-L向的剖视图。

64、图64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支撑体主视图。

65、图65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支撑体俯视图。

66、图66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3锁紧圈主视图。

67、图6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3锁紧圈俯视图。

68、图68为图67的N-N向剖视图。

69、图6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70、图70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第2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71、图71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内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72、图72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73、图73为本发明的婴儿背带主视图。

74、图74为本发明的婴儿背带右视图。

75、图75为本发明座板和靠板组合后的主视图。

76、图76为本发明座板和靠板组合后的右视图。

77、图77为本发明座板和靠板组合后的俯视图。

78、图78为本发明座板和靠板组合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第1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方与车架1固定,固定连接位置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如图73至图78所示,座板49的后方连接有靠板50,座板49和靠板50之间的夹角a大于90°且小于145°。靠板50的纵向外表面为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与人体腹部相适配。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包括插销52和插孔23,插孔23设在支撑座13上,插销52与插孔23相适配,在座板49和靠板50之间设有连接部51,插销52设在连接部51上。支撑座13设有分度销113,插销52的下端为球状或圆锥状,插销52的侧前面设有分度销插孔58,当插销52完全插入支撑座13设有的插孔23内时,支撑座13设有的分度销113插入所述分度销插孔58内。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第2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车架1固定,固定连接位置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2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块5与车架1之间通过穿有两个固定销62进行固定。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第3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16,第1减震器16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车架1固定,固定连接位置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3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9至图11所示,第4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连接块5设有连接块销轴孔12和2个以上的连接块固定孔8,所有连接块固定孔8位于连接块销轴孔12的周围,所有连接块固定孔8与连接块销轴孔12的中心距相同,车架1设有车架销轴孔60和第1车架固定孔9,连接块销轴孔12与车架销轴孔60同心,所有连接块固定孔8都可以与第1车架固定孔9同心,连接块销轴孔12与车架销轴孔60穿有旋转销轴,第1车架固定孔9与其中1个连接块固定孔8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4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第5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16,第1减震器16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连接块5设有连接块销轴孔12和2个以上的连接块固定孔8,所有连接块固定孔8位于连接块销轴孔12的周围,所有连接块固定孔8与连接块销轴孔12的中心距相同,车架1设有车架销轴孔60和第1车架固定孔9,连接块销轴孔12与车架销轴孔60同心,所有连接块固定孔8都可以与第1车架固定孔9同心,连接块销轴孔12与车架销轴孔60穿有旋转销轴,第1车架固定孔9与其中1个连接块固定孔8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5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6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16,第1减震器16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车架1铰接,铰接位置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连接块5的后端设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前端与连接块5铰接,连接杆17的后端设有连接孔,车架1设有2个以上的第2车架固定孔24,连接孔与其中1个第2车架固定孔24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6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如图15所示,第7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车架1铰接,铰接位置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连接块5的后端设有第2减震器15,第2减震器15的前端与连接块5铰接,第2减震器15的后端设有连接孔,车架1设有2个以上的第2车架固定孔24,连接孔与其中1个第2车架固定孔24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7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如图16所示,第8种婴儿背带助力车,包括助力车和婴儿背带,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其特征在于:助力车包括车架1、行走轮2、万向轮3和支撑杆4,行走轮2位于车架1的后方,万向轮3位于车架1的前方,支撑杆4的下端设有第1减震器16,第1减震器16的下端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车架1铰接,铰接位置位于行走轮2和万向轮3之间,连接块5的后端设有第2减震器15,第2减震器15的前端与连接块5铰接,第2减震器15的后端设有连接孔,车架1设有2个以上的第2车架固定孔24,连接孔与其中1个第2车架固定孔24穿有固定销轴,支撑杆4的上方设有车把横杆10,车把横杆10的左侧设有左把手11,车把横杆10的右侧设有右把手22,在车把横杆10上设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杆4的左侧或右侧;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支撑座13与座板49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实施例8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如图17至78所示,在实施例8的结构基础上,实施例9所述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的支撑杆4采用伸缩杆。本实施例伸缩杆包括第1套管21、第2套管19、第1减震器16、第1锁紧圈20和第2锁紧圈18,第2套管19可缩进第1套管21内并可通过第1锁紧圈20固定,第1减震器16可缩进第2套管19内并可通过第2锁紧圈18固定。

第1套管21的内壁纵向设有对称的第1导向凸条30和第2导向凸条34,第1套管21的下端内壁为第1锥形面33,第1套管21的下端外壁设有第1外螺纹32;第2套管19的上端管壁设有贯穿的第1左通孔65和第1右通孔31,第2套管19的上端对称设有第1左固定件37和第1右固定件36,第1左固定件37的内壁和第1右固定件36的内壁都与第2套管19的外壁相适配,第1左固定件37的外壁和第1右固定件36的外壁都与第1套管21的内壁相适配,第1左固定件37的内壁横向设有第1左轴42,第1右固定件36的内壁横向设有第1右轴43,第1左轴42与第1左通孔65相适配,第1右轴43与第1右通孔31相适配;在第1锥形面33内装有第1夹紧箍29,第1夹紧箍29设有第1通孔41,第1夹紧箍29的外壁为第2锥形面66,所述第2锥形面66与所述第1锥形面33相适配,第1夹紧箍29的管壁纵向设有第1开口40;第1锁紧圈20设有第2通孔46和第1内螺纹48,第1内螺纹48位于第2通孔46的上方,所述第1内螺纹48与所述第1外螺纹32相适配,第1内螺纹48的直径大于第2通孔46的直径,第2通孔46与第1内螺纹48形成第1阶梯平面47;第2套管19依次穿过第1锁紧圈20设有的第2通孔46和第1夹紧箍29设有的第1通孔41,通过第1锁紧圈20设有的第1内螺纹48与第1套管21设有的第1外螺纹32的不断旋进,第1锁紧圈20设有的第1阶梯平面47不断使第1夹紧箍29向上移动,使第1锥形面33和第2锥形面66贴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第1锁紧圈20的锁紧,第1夹紧箍29将第2套管19和第1套管21紧密贴合固定在一起;第1左固定件37通过第1左轴42插入第1左通孔65与第2套管19的左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1右固定件36通过第1右轴43插入第1右通孔31与第2套管19的右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1左固定件37与第1右固定件36之间形成对称纵向的第1导向槽38和第2导向槽39,第1导向凸条30位于第2导向槽39内并可导向滑动,第2导向凸条34位于第1导向槽38内并可导向滑动,在第1导向凸条30和第2导向凸条34的限定下,通过第1左固定件37与第1右固定件36使第2套管19和第1套管21之间不能转动;在第1套管21的上端设有固定套管14,固定套管14底端设有固定盘96,固定盘96的外壁与第1套管21的上端内壁相适配,固定套管14通过固定盘96固定胶粘在第1套管21的上端内壁上。

第2套管19的下端内壁为第3锥形面76,第2套管19的下端外壁设有第2外螺纹75,第2套管19的内壁纵向设有对称的第3导向凸条71和第4导向凸条72;第1减震器16包括外管161、支撑体、第1弹簧164和第3锁紧圈163,外管161的内腔上端设有弹簧预紧调整螺栓81,外管161的下端外壁设有第3外螺纹171,外管161的下端内壁纵向设有对称的第1沟槽172和第2沟槽173,支撑体包括导向体176和连接体177,导向体176的直径大于连接体177的直径,导向体176和连接体177之间形成第4阶梯平面178,导向体176纵向设有对称的第5导向凸条174和第6导向凸条175,第3锁紧圈163设有第5通孔162和第3内螺纹165,第3内螺纹165位于第5通孔162的上方,所述第3内螺纹165与所述第3外螺纹171相适配,第3内螺纹165的直径大于第5通孔162的直径,第3内螺纹165与第5通孔162形成第3阶梯平面166,导向体176插入外管161的内腔,且第5导向凸条174位于第1沟槽172内,第6导向凸条175位于第2沟槽173内,在外管161的内腔装有第1弹簧164,第1弹簧164位于导向体176的上方及弹簧预紧调整螺栓81的下方,连接体177穿过第3锁紧圈163设有的第5通孔162,第3锁紧圈163通过所述第3内螺纹165旋入外管161所设的第3外螺纹171,使导向体176固定在外管161内腔,在第1弹簧164的弹性作用下,所述第4阶梯平面178与第3阶梯平面166贴合在一起;

外管161的上端管壁设有贯穿的第2左通孔73和第2右通孔74,外管161的上端对称设有第2左固定件85和第2右固定件86,第2左固定件85的内壁和第2右固定件86的内壁都与外管161的外壁相适配,第2左固定件85的外壁和第2右固定件86的外壁都与第2套管19的内壁相适配,第2左固定件85的内壁横向设有第2左轴77,第2右固定件86的内壁横向设有第2右轴78,第2左轴77与第2左通孔73相适配,第2右轴78与第2右通孔74相适配;

在第3锥形面76内装有第2夹紧箍181,第2夹紧箍181设有第3通孔101,第2夹紧箍181的外壁为第4锥形面100,所述第4锥形面100与所述第3锥形面76相适配,第2夹紧箍181的管壁纵向设有第2开口102;第2锁紧圈18设有第4通孔104和第2内螺纹103,第2内螺纹103位于第4通孔104的上方,所述第2内螺纹103与所述第2外螺纹75相适配,第2内螺纹103的直径大于第4通孔104的直径,第4通孔104与第2内螺纹103形成第2阶梯平面114;外管161依次穿过第2锁紧圈18设有的第4通孔104和第2夹紧箍181设有的第3通孔101,通过第2锁紧圈18设有的第2内螺纹103与第2套管19设有的第2外螺纹75的不断旋进,第2锁紧圈18设有的第2阶梯平面114不断使第2夹紧箍181向上移动,使所述第4锥形面100与所述第3锥形面76贴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第2夹紧箍181的作用将第2套管19和外管161固定在一起;第2左固定件85通过第2左轴77插入第2左通孔73与外管161的左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2右固定件86通过第2右轴78插入第2右通孔74与外管161的右侧外壁贴合在一起,第2左固定件85与第2右固定件86纵向之间形成对称的第3导向槽88和第4导向槽89,第3导向凸条71位于第4导向槽89内并可导向滑动,第4导向凸条72位于第3导向槽88内并可导向滑动,在第3导向凸条71和第4导向凸条72的限定下,通过第2左固定件85与第2右固定件86使第2套管19和外管161之间不能转动。

第2减震器,包括顶部封闭的第2外管201、第2支撑体、第2弹簧202和内螺母205,内螺母205安装在第2外管201的内壁下端上,第2外管201的上方设有第1连接孔208,第2外管201的外壁安装有外螺母212,内螺母205设有第6通孔206;第2支撑体的中间为导向杆210,导向杆210的下方设有挡圈213,挡圈213的下方设有连接孔,导向杆210的上方设有挡块211,导向杆210穿过第6通孔206,挡块211位于内螺母205的上方,挡块211被内螺母205限定在第2外管201的内腔并可在第2外管201的内腔移动,第5外螺母212与挡圈213之间套装有第2弹簧202。

上述固定盘96的下边缘与第1导向凸条30、第2导向凸条34的上边缘之间的第1套管21的内壁为光面,所述光面高度距离大于或等于第1左固定件37和第1右固定件36的高度。

上述连接块5上端面设有盲孔,连接体177的下端插入所述盲孔内,连接块5的侧面设有固紧螺栓116,固紧螺栓116将连接体177和连接块5固定在一起;座板49的后方连接有靠板50,座板49和靠板50之间的夹角a大于90°且小于145°;上述靠板50的纵向外表面为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与人体腹部相适配;上述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包括插销52和插孔23,插孔23设在支撑座13上,插销52与插孔23相适配,在座板49和靠板50之间设有连接部51,插销52设在连接部51上;支撑座13设有分度销113,插销52的下端为球状或圆锥状,插销52的侧前面设有分度销插孔58,当插销52插入支撑座13设有的插孔23内时,支撑座13设有的分度销113插入插销52侧前面设有的分度销插孔58内。本实施例分度销可采用购买的深圳维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10-1.0复位型分度销。万向轮可采用购买的耐力牌脚轮,型号5寸,125×25。行走轮可以采用购买的上海鑫耀五金机电商行经销的6寸145毫米推车脚轮。本实施例第2减震器可采用购买的威玛斯牌减震器,型号:125mm,450磅。

实施例9所述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的使用方法,其步骤是:

(1)调整伸缩杆的高度和倾斜角度:根据使用者身高和使用舒适度,通过第1锁紧圈20、第2锁紧圈18调节伸缩杆的高度,通过第2减震器15后端设有的连接孔与车架1设有的不同车架固定孔24穿固定销轴,调节伸缩杆的倾斜角度,

(2)使用者穿好婴儿背带,将婴儿放入婴儿背带的座板49上,将座板49下方的插销52插入支撑座13设有的插孔23并轻轻下压旋转,当听到分度销113发出的咔哒声,即为分度销113插到分度销插孔58且固定,

(3)当需要将座板49与支撑座13分离时,使用者先将支撑座13设有的分度销113拔出,座板49轻轻上抬,即可将座板49连同婴儿背带一同分开。

实施例9所述一种婴儿背带助力车的收纳方法,其步骤是:

(1)拔出第2减震器15的连接孔与车架固定孔24穿有的固定销轴,

(2)依次松开第1锁紧圈20、第2锁紧圈18,手握车把横杆10,沿第1套管21轴向下压,使第2套管19完整全缩进第1套管21内,外管161缩进第2套管19内,

(3)呈90°角度旋转车把横杆10,使车把横杆10轴向与车架1相平行,依次旋紧第1锁紧圈20和第2锁紧圈18,然后将第1套管21向后方旋转放倒,最终使左把手11或右把手22搁放置在车架1上方,收纳完毕。

本发明实施例婴儿背带设有背带主体59,背带主体59设有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背带主体59的底部设有座板49,座板49的后方连接有靠板50,座板49与靠板50之间设有连接体51,在连接体51上设有腰带57,左肩带54和右肩带53之间设有背带67,左肩带54设有左连接扣56,右肩带53设有右连接扣55,背带67设有背带连接扣68,腰带57设有腰带扣69。本发明实施例婴儿背带也可在购买的贝斯熊多功能婴儿背带贝斯熊婴儿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基础上,在婴儿背带的底部加装套袋,在套袋内放置座板和靠板组合体。

使用婴儿背带时,婴儿骑在背带主体59底部设有的座板49上,靠板50由大人的腹部进行支撑,婴儿的两腿从座板49两侧伸出,婴儿面朝前方或朝向大人。左肩带54挎在大人的左肩,右肩带53挎在大人的右肩,背带67绕过大人的背部,腰带57绕过大人的腰部,并都通过相应的连接扣扣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