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5010发布日期:2018-06-02 04:5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中大型电动车无法折叠,携带存放、充电不便,且无法进入室内,容易丢失。现有三轮电动车基本为前部一个转向轮,后两个动力轮,为后驱电动车,雨雪气候行走不稳定且容易打滑,年龄稍大的人群使用安全系数较低。又因没有自动遮雨棚,在室外风吹日晒,损伤车体使用寿命。现有履带走步结构电动车,其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如只能站立行走,不能座骑,存在不能折叠、稳定性不够、体积过大等问题。用户出行和健身需要准备代步三轮车和健身设备,比较繁琐,且需要花费很大的经济成本。因此,急需一种能行走且可健身的三轮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以解决现有电动三轮车无法折叠存放,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前置控制箱、车体折叠收纳箱、前驱动轮、可折叠座椅、后行走轮、可折叠车体框架及前轮驱动装置,其中前置控制箱的底部设有两个前驱动轮,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设置于所述前置控制箱的后侧、且下端与所述前置控制箱铰接,上端与所述前置控制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折叠车体框架的前端与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的下端铰接,后端设有后行走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可折叠车体框架内,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前驱动轮转动,所述可折叠座椅设置于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上,所述可折叠座椅、所述可折叠车体框架及所述后行走轮均可收纳于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后侧的凹槽内。

所述可折叠车体框架包括车体后框架和车体前框架,其中车体前框架的前端与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铰接,后端设有容置槽,所述车体后框架与所述容置槽滑动连接、且通过设置于所述车体前框架后端的车体框架锁紧装置锁紧,所述后行走轮设置于所述车体后框架的后端,所述车体后框架的前端设有可折叠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通过设置于所述车体后框架两侧的后轮传动链条与所述后行走轮连接。

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设置于所述前置控制箱内的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与用于安装所述前驱动轮的前车轴连接。

车体前框架上设有后减震器收纳凹槽和用于定位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的车架卡槽,所述后减震器收纳凹槽内可滑动地设有后减震器,所述后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铰接。

所述的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还包括履带行走装置,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包括履带及用于驱动所述履带转动的第二电机和履带传动装置,其中履带设置于所述车体折叠收纳箱内,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车体前框架内、且通过履带传动装置与所述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离合器与所述前轮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前置控制箱的外侧设有折叠太阳能板组件,所述折叠太阳能板组件包括太阳能板前支架、可伸缩支撑气杆、太阳能板及太阳能板后支撑杆,其中太阳能板的一端两侧通过两个太阳能板前支架与所述前置控制箱铰接,另一端两侧分别与一太阳能板后支撑杆铰接,两个所述太阳能板后支撑杆与所述前置控制箱可拆卸连接,两个太阳能板前支架上分别铰接有一可伸缩支撑气杆,所述可伸缩支撑气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能板铰接,使所述太阳能板支撑于整个车体的顶部,所述太阳能板与设置于所述前置控制箱内的电池连接。

所述前置控制箱的顶部设有可伸缩挡风装置,所述可伸缩挡风装置包括弹簧卷筒及缠绕与所述弹簧卷筒上的薄膜,所述薄膜可拉伸出、且与展开后的所述太阳能板的上端卡扣连接。

所述前置控制箱内设有无线网络收发器,所述无线网络收发器与手持终端通信,用于控制车辆折叠前后的行驶。

所述的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还包括车体装载箱其中车体装载箱的上端为敞开式结构,其底部内侧设有两个车轮固定凹槽,两个车轮固定凹槽之间设有滤网,所述车体装载箱的后侧壁上设有电源连接线,所述车体装载箱的内下部设有无线充电底座,且与所述前置控制箱下端的无线充电接收盘吻合,达到无线充电功能,所述车体装载箱的底部外侧设有橡胶轮,所述橡胶轮上设有固定卡扣,用于车体装载箱与地面固定。

所述的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还包括后轮架,所述后轮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行走轮的后轮槽,所述后轮槽的底部设有滚轮。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与普通两轮电动车相比,在同等安全体积下可以折叠至旅行箱大小且折叠方便快捷,便于进入室内充电,由于本电动车车体配备了车载箱体,可承载折叠后车体进入室内充电,也可避免车体带来室外雨雪杂物污染室内地面。

2.本发明为前驱两轮,后一轮设计,为前驱电动车,此设计在雨雪天气车轮行驶更稳定不易打滑,三轮稳定结构可外接载物架,可适用于各种需求人群使用。

3.本发明有效的将发电与遮雨相结合,达到快速使用与收纳作用。

4.本发明在正常的电动车使用功能下同时具备了专业的健身功能,本电动车具备的跑步机功能,动感单车功能、腰部活动功能、腿部肌肉放松功能等,让使用者在家也能健身,在外也能搭乘使用。现今上班族或企业白领,不是开车就是做办公室,很少有时间运动,而本电动车具备了室内健身功能,同样跑步机功能与自行也可在室外骑乘中使用,也可在工作休息之余利用运动。

5.本发明具备电动车的特征同时也具备电动助力车的骑行特征,让使用者在骑行中贴近自然。

6.本发明与所有电动车相比,具有折叠后信号跟踪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手机无线信号跟随使用者一起行走,无需使用者费力拉、提等,相对更加智能。同时本电动车还配备了双电机结构,可分离或联合使用,在坡度地面可同时开启双电机模式增加电动车爬坡能力;再有本电动车的滑板车模式可在不同环境下改变车体前后轴距使之在复杂地形,空间狭小区域自由形式。

本电动车的控制面板与其他电动车不同之处为只能手机连接专属软件操作,可在行驶中可显示电动车速度、电量、导航等功能,在健身模式下也为操控面板,体现了本电动车与其他电动车智能化的差别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形为室外骑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折叠太阳能板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变形为室外滑板车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变形为室外走步健身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右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前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车体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脚踏板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车体后框架和车体前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车体框架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折叠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车体装载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本发明中车体装载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为本发明折叠收纳于车体装载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后车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后车轮架的轴测图;

图20为本发明变形为室内骑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变形为室内走步健身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变形为室内走步或扭动健身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三轮电动车折叠后跟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折叠太阳能板组件,101为太阳能板前支架,102为可伸缩支撑气杆,103为太阳能板,104为太阳能板后支撑杆,2为可伸缩挡风装置,201为弹簧卷筒,202为薄膜,3为前置控制箱,4为车体折叠收纳箱,5为前驱动轮,6为可折叠座椅,601为座椅支撑板,602为座椅连杆,603为座椅滑槽,604为座椅,605为座椅连杆铰轴,606为滑道,607为座椅前支架,608为座椅后支架,7为挡泥板,8为后行走轮,9为车体后框架,10为脚踏板,11为车体前框架,12为后减震器,13为前轮减震器,14为转向扶手,15为履带传动装置,16为履带,17为履带传动轴,18为后视镜,19为前照明转向灯,20为第一电机,21为后减震器收纳凹槽,22为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23为中轴囚笼,24为第二电机,26为内滑槽,27为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1为锁扣,272为十字锁传动杆,273为锁紧拉杆,274为十字锁夹片,275为十字锁圆形卡簧,276为锥形套,277为连接板,28为后轮传动链条,29为车闸,30为车闸线,31为电池,32为支撑架,33为控制器,34为转向轴,35为双连杆,36为前轮转向盘,37为充电接收盘,38为信号接收处理器,39为车架卡槽,40为车体装载箱,41为前挡板,42为车轮固定凹槽,43为橡胶轮,44为电源连接线,45为滤网,46为后轮架,47为后轮槽,48为滚轮,49为转轮,50为前辊轮,51为链轮,52为后轮变速花鼓,53为无线充电底座,54为腰部扭动器,55为地脚支撑,56为车绑定信号发生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前置控制箱3、车体折叠收纳箱4、前驱动轮5、可折叠座椅6、后行走轮8、可折叠车体框架及前轮驱动装置,其中前置控制箱3的底部设有两个前驱动轮5,车体折叠收纳箱4设置于前置控制箱3的后侧、且下端与前置控制箱3铰接,上端与前置控制箱3可拆卸连接,可折叠车体框架的前端与车体折叠收纳箱4的下端铰接,后端设有后行走轮8,前轮驱动装置设置于可折叠车体框架内,用于驱动两个前驱动轮5转动,可折叠座椅6设置于车体折叠收纳箱4上。如图5‐7所示,可折叠座椅6、可折叠车体框架及后行走轮8均可收纳于车体折叠收纳箱4后侧的凹槽内。前置控制箱3的顶部设有可伸缩的转向扶手14,转向扶手14用于控制车前进方向。

如图1、如图8所示,可折叠车体框架包括车体后框架9和车体前框架11,其中车体前框架11的前端与车体折叠收纳箱4铰接,后端设有容置槽,车体后框架9与容置槽滑动连接、且通过设置于车体前框架11后端的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锁紧,后行走轮8设置于车体后框架9的后端。车体后框架9由车体前框架11的容置槽内伸出,此时变形为骑行模式。

如图3所示,车体后框架9插入车体前框架11的容置槽内,缩短了轴距,此时变形为滑板车形态,可在室外行走。

如图9-10所示,车体后框架9的前端设有可折叠的脚踏板10,脚踏板10的转动轴上设有两个链轮51,两个链轮51通过设置于车体后框架9两侧的后轮传动链条28与后行走轮8上的后轮变速花鼓52连接,后轮传动链条28的外侧设有链盒。通过脚踏板10骑行,驱动后行走轮8转动,可在室外骑行,也可在室内进行骑行健身。

如图8所示,前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20和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22,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与设置于前置控制箱3内的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22的输入轴连接,前车轴传动变速齿轮箱22的输出轴与用于安装前驱动轮5的前车轴连接。

如图8、图12所示,车体前框架11上设有后减震器收纳凹槽21和用于定位车体折叠收纳箱4的车架卡槽39,后减震器收纳凹槽21内可滑动地设有后减震器12,后减震器12的上端与车体折叠收纳箱4铰接。

车架卡槽39还可用于连接后挂架货物槽及外接封闭车厢。

如图11所示,车体后框架9插设于车体前框架11的容置槽内、且与容置槽两侧的内滑槽26滑动连接。车体后框架9的前端设有转轮49,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设置于车体前框架11的容置槽内、且与车体前框架11的内壁及转轮49连接。

车体后框架9可进行90度转动,使两个脚踏板10位于车体后框架9的上下方,两个脚踏板10折叠成与车体后框架9平行,方便收纳至车体前框架11内。调整好车体后框架9的位置后,通过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锁紧。

如图12所示,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用于连接固定车体前框架11与车体后框架9,起固定作用。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为十字形锁,包括锁扣271、十字锁传动杆272、锁紧拉杆273、十字锁夹片274、十字锁圆形卡簧275、锥形套276及连接板277,其中连接板277的下方铰接有四根十字锁传动杆272,四个十字锁传动杆272的下端分别与一锁紧拉杆273铰接,锁紧拉杆273的末端设有十字锁夹片274,锥形套276套设于四根十字锁传动杆272上、且上端设有锁扣271。相对两侧的两个十字锁夹片274分别夹紧车体前框架11的内壁,另一相对两侧的两个十字锁夹片274,其中一个夹紧转轮49,另一个不工作。工作时,通过锁扣271下压锥形套276使四根十字锁传动杆272向内收缩,通过锁紧拉杆273向内拉动十字锁夹片274,从而实现车体前框架11与车体后框架9的连接。

十字锁圆形卡簧275套设于转轮49上、且两端分别与设置于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上的限位块抵接,十字锁圆形卡簧275用于车体框架锁紧装置27解锁后,转轮49的复位。

如图2所示,前置控制箱3的外侧设有折叠太阳能板组件1,用于车体太阳能发电。折叠太阳能板组件1包括太阳能板前支架101、可伸缩支撑气杆102、太阳能板103及太阳能板后支撑杆104,其中太阳能板103的一端两侧通过两个太阳能板前支架101与前置控制箱3铰接,另一端两侧分别与一太阳能板后支撑杆104铰接,两个太阳能板后支撑杆104与前置控制箱3可拆卸连接,两个太阳能板前支架101上分别铰接有一可伸缩支撑气杆102,可伸缩支撑气杆102的输出端与太阳能板103铰接,使太阳能板103支撑于整个车体的顶部,太阳能板103与设置于前置控制箱3内的电池31连接。

可伸缩支撑气杆102用于拉伸折叠太阳能板103,太阳能板103在上部时可作为遮阳防雨棚用。

如图5-7所示,前置控制箱3的顶部设有可伸缩挡风装置2,可伸缩挡风装置2包括弹簧卷筒201及缠绕与弹簧卷筒201上的薄膜202,薄膜202可拉伸出、且与展开后的太阳能板103连接,薄膜202可采用透明塑料。弹簧卷筒201内有弹簧可使薄膜拉伸或收回,起到雨天前挡板作用。

前置控制箱3的上部镶嵌有后视镜18及位于后视镜18下方的前照明转向灯19,后视镜18和前照明转向灯19均可折叠。

如图4所示,车体折叠收纳箱4与车体前框架11的前折叠轴连杆相连接,在车体折叠收纳箱4放下后与前折叠轴为轴心,车体折叠收纳箱4的后凹槽与可折叠车体框架镶嵌搭接,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还包括履带行走装置,履带行走装置包括履带16及用于驱动履带转动的第二电机24和履带传动装置15,其中履带16设置于车体折叠收纳箱4内,第二电机24设置于车体前框架11内、且通过履带传动装置15与履带16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4通过离合器与前轮驱动装置连接。

履带传动装置15为链条,该链条连接履带传动轴17上的齿轮与第二电机24输出轴上的齿轮,第二电机24输出轴上的齿轮下配小型差速齿轮,可根据需求连接或者断开或控制转速。

履带16的前端设有前滚轮50,前滚轮50与跑步机履带在一水平线上防止使用者前脚迈空,折叠后收入车体折叠收纳箱4的下凹槽内。跑步机滚轴及连接履带,与第二电机24的电机传动抽连接,跑步机模式下可单独给跑步机履带传动动力。

第二电机24与第一电机20对称平行放置,第二电机24为第一电机20辅助爬坡动力输出电机及跑步机电机。

当车体折叠收纳箱4落下时,此时车体变形为走步健身模式,如图4所示。

如图13所示,前置控制箱3内设置无线网络收发器和电力系统控制器,电力系统控制器是车体电路中心控制系统,可控制电路开关。无线网络收发器与手持终端通信,无线网络收发器与手机无线网络相连接,通过手机APP软件可达到车辆信号跟踪定位(防丢失),控制车辆折叠前、后自动跟随或遥控行驶。车体还配备手机充电端口连接口,端口与无线网络接收器用导线连接,手机插入后,手机方便与车体变为有线连接,可给手机充电,再有APP上显示车的当前速度和当前电量,也可接通车体音响,手机开启无线网络后也可以起到导航功能,在变为健身器后也可以作为健身器控制板,它也是车体折叠后无线跟踪装置收发器。

前轮转向盘36与转向杆相连,双连杆35与车轮转向轴相连,转向杆转动带动前轮转向盘36,推动双连杆35从而带动前驱动轮5转动。

前驱动轮5为12寸轮胎车,两侧设有碟刹片。前轮连接轴囚笼连接前轮减震器13,起遇到高低不平路面可起到减震效果。前轮减震器13与支撑架32相连接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支撑架32为钢板,其上为电池及电路元件承接台。

如图14所示,可折叠座椅6包括座椅支撑板601、座椅连杆602、座椅604、座椅前支架607及座椅后支架608,其中座椅支撑板601与车体折叠收纳箱4连接,座椅支撑板601的两侧铰接有座椅连杆602,座椅604设置于两个座椅连杆602之间、且与两个座椅连杆602上座椅滑槽603滑动连接,座椅604的前端两侧铰接有座椅前支架607,后端两侧铰接有座椅后支架608。座椅前支架607与座椅支撑板601铰接,座椅后支架608与相对应的座椅连杆602滑动连接。

当需要骑行时,可折叠座椅6展开,座椅连杆602和座椅604均与座椅支撑板601垂直,且座椅604通过两侧的座椅前支架607和座椅后支架608支撑;当折叠收纳时,座椅连杆602和座椅604转动至与座椅支撑板601平行,收纳至车体折叠收纳箱4后侧的凹槽内。

如图15所示,所述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还包括车体装载箱40,其中车体装载箱40的上端为敞开式结构,其底部内侧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前驱动轮5的车轮固定凹槽42,两个车轮固定凹槽42之间设有滤网45,车体装载箱40的后侧壁上设有电源连接线44,车体装载箱40的底部外侧设有橡胶轮43。如图16所示,车体装载箱40的底部设有无线充电底座53,无线充电底座53与前置控制箱3下端的无线充电接收盘吻合,无线充电接收盘由导线与电路控制器连接,再连接到电池31,达到无线充电功能。

如图17所示,所述三轮车折叠后收纳于车体装载箱40内,可以折叠至旅行箱大小且折叠方便快捷,便于进入室内充电,由于本电动车车体配备了车体装载箱40,可承载折叠后车体进入室内充电,也可避免车体带来室外雨雪杂物污染室内地面。

如图18‐19所示,所述多功能箱式折叠电动三轮车还包括后轮架46,后轮架46上设有后轮槽47,后轮槽47的底部设有滚轮48。后轮架46用于车体在室内变形骑行模式健身的后轮固定架。

如图20所示,在室内,将三轮车变形为骑行模式,两个前驱动轮5固定于车体装载箱40内,后行走轮8置于后轮架46内,通过蹬脚踏板10进行健身,此时前驱动轮5不动,后行走轮8在后轮架46的后轮槽47内转动,因后轮槽47的底部设置滚轮48,可使后行走轮8轻松转动。

如图21所示,在室内,将三轮车变形为步行健身模式,两个前驱动轮5固定于车体装载箱40内,后行走轮8置于后轮架46内,开启第二电机24,使履带16转动,则可在履带16上行走进行健身。

如图22所示,在室内,将三轮车变形为步行健身模式,可将后行走轮8及车体后框架9拆卸掉,车体前框架11的下方通过地脚支撑55支撑。可在履带16上放置腰部扭动器54,且将转向扶手14伸长,以方便手扶。

如图23所示,三轮电动车跟行模式,车体跟随模式启动后,有车体内信号接收处理器与手机无线信号相连接启动信号跟中程序接通车体电源,车体会跟车绑定信号发生源56前进。三轮电动车跟行模式,具有折叠后信号跟踪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手机无线信号(跟踪定位,防止丢失)或跟随使用者一起行走或采用手机遥控,无需使用者费力拉、提等,相对更加智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室外可变形为三轮电动车骑行模式、三轮电动车滑板模式及三轮电动车跟行模式,在室内可变形为室内骑行模式或室内步行健身模式,使用者根据需要变形,实现了一车多用,降低成本,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