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51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座椅,尤其是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骑行绿色出行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但是根据驴友们的反映,现在的自行车避震效果仍然欠佳,骑行久了会感觉浑身不适。根据调查,现在自行车的减震普遍采用弹簧减震。虽然部分高端车型已经有了气压减震(非等压减震),但是价格高攀,且效果仍然不够好。于是我想设计一个安装简便,避振效果明显, 骑乘舒适 、避振行程范围较大的自行车避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通过设置气缸,减小冲击,保证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包括气缸,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与座椅连接;气缸与座椅之间的气缸活塞杆上套有压缩弹簧;所述气缸上分别设有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其中下通气口与保压管与储气罐连通;所述保压管上另外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进气管与外界连通,出气管与保压管并联,且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所述储气罐上设有气嘴。

所述保压管上设有球阀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该装置不仅能以稍微大于骑乘者体重的力支撑着骑乘者,通过活塞的移动来抵消路面的起伏冲击,同时该装置自带的补气功能方便地弥补漏气的缺点,确确实实提高了骑乘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2)、该装置还具有无污染、轻量化、结构简单、易制造、免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并可根据不同体重的骑乘者,通过骑乘者本人坐压活塞充气或采取气门嘴放气的方式来改变气压的大小,以适应不同体重的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下行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上行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气缸1,气缸活塞杆2, 座椅3, 压缩弹簧4, 上通气口5,下通气口6,保压管7, 储气罐8, 进气管9, 出气管10,单向阀11, 气嘴12, 球阀13, 压力表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等压气垫避振座杆,包括气缸1,经过计算,确定正常气缸压力应为2~4atm之间,这便于打气和保压。然后算出活塞直径(以普通成年人70kg体重计算)大致是33mm~66mm,根据坐姿的舒适度,又确定了活塞的行程大致为50mm~75mm,于是订做出SCK50×75气缸。气缸1的气缸活塞杆2与座椅3连接;气缸1与座椅3之间的气缸活塞杆2上套有压缩弹簧4,这样利用弹簧和气缸双重作用实现缓冲,冲击很小,在一些非平坦地面同样能保证舒适度。所述气缸1上分别设有上通气口5和下通气口6,其中下通气口6与保压管7与储气罐8连通;所述保压管7上另外设有进气管9和出气管10,其中进气管9与外界连通,出气管10与保压管7并联,且进气管9和出气管10上均安装有单向阀11。通过弹簧和气缸形成保压回路,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又能缓解巨大冲击,可适应恶劣的路况。

所述储气罐8上设有气嘴12。气嘴12采用一般轮胎专用气嘴,这样可方便在消气后补充,弥补漏气的缺点。

所述保压管7上设有球阀13和压力表14。所述球阀在充气时打开,在充气完后进行密封,避免漏气。

工作原理及过程:

1)、充气过程:如图1所示,当气压表上的气压显示严重不足时,打开球阀及气嘴,进行充气,达到合适的气压后关闭球阀,并封好气嘴。气体经过保压管、下通气口进入到气缸中,由此保证座椅被气缸活塞杆撑起。

2)、下压过程:如图2所示,当遇到向下的加速度时,座椅带动气缸活塞杆下压,弹簧压缩,气缸中位于活塞下方的气体经过下通气口、保压管流回到储气罐8中,而气缸中位于活塞上方中通过上通气口从外界充入空气。当加速度消失后,气缸活塞杆复位。

3)、上升过程:如图3所示,当遇到向上的加速度时,座椅上的压力减小,活塞杆上升,弹簧弹起,气缸中位于活塞上方的气体从上通气口出去,活塞下方气缸可能没有气体交换,可能外界空气会通过进气管、下通气口流入到位于活塞下方的气缸中(在剧烈颠簸情况下)。

在上升或下压过程中,通过设置气缸并配合安装压缩弹簧,使得路上上下颠簸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得到很大缓冲,相对于单独安装弹簧而言,可承受更大的冲击,且始终保一个恒定的支撑力,长久耐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