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55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小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厚壁焊管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把厚壁焊管从一道工序输送到另一工序,或者对加工完成之后的厚壁焊管运输到库房或者输送车运到其他地方销售,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厚壁焊管搬运的时候大多都在地面设置导轨,然后用驱动设备带动运输小车在导轨上移动,这样节省了劳动力,但是制造成本高,而且移动的位置和路线受到限制,不适合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外侧固定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减震弹簧连接处镶嵌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通过安装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侧设有限位螺栓,所述支撑板左侧的伸缩杆端部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移动架的一端焊接有推拉扶手。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至少对称设有三组,且移动轮上设有制动踏板。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曲面倒角结构,且凹槽等距离至少设有四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右侧的伸缩杆顶部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

优选的,所述推拉扶手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LED显示器,且推拉扶手的端部套有防滑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结构实际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减震弹簧和压力传感器可以保证小车的抗震能力,提高运输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对运输的厚壁焊管进行称重,支撑板顶部的曲面凹槽可以便于固定厚壁焊管,减少晃动,伸缩杆可以有效的防止厚壁焊管脱落,连接杆用于提高伸缩杆的稳定性,保证了运输的安全性,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架、2移动轮、3减震弹簧、4压力传感器、5限位架、6支撑板、7凹槽、8伸缩杆、9限位螺栓、10连接杆、11推拉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包括移动架1,所述移动架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移动轮2,所述移动架1的顶部外侧固定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减震弹簧3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架5,所述减震弹簧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与减震弹簧3连接处镶嵌有压力传感器4,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有凹槽7,所述支撑板6的两侧通过安装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一侧设有限位螺栓9,所述支撑板6左侧的伸缩杆8端部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移动架1的一端焊接有推拉扶手11。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2至少对称设有三组,且移动轮2上设有制动踏板。在便于小车移动的同时也便于固定,提高了运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7为曲面倒角结构,且凹槽7等距离至少设有四组。可以便于固定安放在支撑板6顶部一层厚壁焊管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6右侧的伸缩杆8顶部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便于方便连接杆10的固定,从而保证伸缩杆8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扶手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压力传感器4电性连接LED显示器,且推拉扶手11的端部套有防滑橡胶垫。可以方便对厚壁焊管进行称重,保证运输小车的使用寿命。

该用于厚壁焊管运输的小车,使用时,把厚壁焊管铺设在支撑板6顶部的曲面凹槽7内,然后在从下到上依次安放厚壁焊管,伸缩杆8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支撑板6底部的减震弹簧3和压力传感器4可以保证小车的抗震能力,提高运输的稳定性,还实时对安放的厚壁焊管进行称重,防止压力过大对小车造成损害,安放完成之后用伸缩杆8端部铰接的连接杆10把伸缩杆8固定,提高伸缩杆8的稳定性,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安全稳定,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