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拆卸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690阅读:5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拆卸喇叭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拆卸喇叭。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喇叭都是通过电动自行车的电瓶相连,使用时,按下手动按钮,蜂鸣器响起。这样的喇叭安装拆卸都较为麻烦,而且消耗的是电瓶的电量。蜂鸣器通常装的比较隐蔽,安装拆卸较比较繁琐,缺乏美观性,同时功能也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美观、可靠性高、不适用电瓶电量、方便充电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拆卸喇叭。

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拆卸喇叭,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主体,主体为圆柱体,主体的下方设有LED灯组,LED灯组的后方设有LED灯开关,主体的上方的前端设有扬声器,扬声器与锂电池相连,锂电池设于主体上方的后侧,锂电池的后方设有充电口、USB接口、喇叭开关,主体通过控制线与手动开关相连,手动开关下方设有底座;

支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上设有开口,开口左侧的第一套筒上有孔,开口右侧的第一套筒上设有挂钩,支架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主体底部的螺杆;

底座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开口的左侧设有安装孔,第二套筒开口下方设有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LED灯组呈环状设置在支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控制线为弹簧状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锂电池为充电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挂钩设于第一套筒的孔内,卡扣设于第二套筒开口的左侧设有安装孔内,挂钩为弧形,卡扣也为弧形。

本结构,通过将支架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使主体置于电动自行车上,同时将手动开关的底座固定在电动自行车上。骑行时,先按下喇叭开关、LED灯开关,当遇到紧急状况,按下手动开关,扬声器响起、LED灯组亮起。不使用时,关闭喇叭开关、LED灯开关,即使按动手动开关,扬声器、LED灯组也不会工作。将整个装置拆下后,可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锂电池可通过USB接口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锂电池的设置,方便对整个结构充电,也给电子设备充电提供了接口,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主体为圆柱体,LED灯组呈环状设置在支架的底部,增加了美观性。扬声器和LED灯组的设置,按动收到开关时,扬声器和led灯组同时工作,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路原理图;

附图说明:1-支架;2-主体;3-LED灯组;4-扬声器;5-锂电池;6-充电口;7-USB接口;8-喇叭开关;9-LED灯开关;10-控制线;11-手动开关;12-底座;13-第一套筒;14-孔;15-挂钩;16-螺纹孔;17-螺杆;18-第二套筒;19-安装孔;2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2,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拆卸喇叭,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主体2,主体2为圆柱体,主体2的下方设有LED灯组3,LED灯组3的后方设有LED灯开关9,主体2的上方的前端设有扬声器4,扬声器4与锂电池5相连,锂电池5设于主体2上方的后侧,锂电池5的后方设有充电口6、USB接口7、喇叭开关8,主体2通过控制线10与手动开关11相连,手动开关11下方设有底座12;

支架1包括第一套筒13,第一套筒13上设有开口,开口左侧的第一套筒13上有孔14,开口右侧的第一套筒13上设有挂钩15,支架1上设有螺纹孔16,螺纹孔16内安装有主体2底部的螺杆17;

底座12包括第二套筒18,第二套筒18开口的左侧设有安装孔19,第二套筒18开口下方设有卡扣20。

进一步的,LED灯组3呈环状设置在支架1的底部。

进一步的,控制线10为弹簧状线圈。

进一步的,锂电池5为充电式。

进一步的,挂钩15设于第一套筒13的孔14内,卡扣20设于第二套筒18开口的左侧设有安装孔19内,挂钩15为弧形,卡扣20也为弧形。

本结构,通过将支架1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使主体2置于电动自行车上,同时将手动开关11的底座固定在电动自行车上。骑行时,先按下喇叭开关8、LED灯开关9,当遇到紧急状况,按下手动开关11,扬声器4响起、LED灯组3亮起。不使用时,关闭喇叭开关8、LED灯开关9,即使按动手动开关11,扬声器4、LED灯组3也不会工作。将整个装置拆下后,可对锂电池5进行充电,同时锂电池5可通过USB接口7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