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代步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漂移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漂移板将电池及电子部件固定在支架内部,转弯或倾斜时会刮碰电池及元件部分;还有电池的容量是固定的,当电池耗光电能之后无法更换电池,且现在大都电动漂移板用的是电机一体轮,它的扭力和功率不如相同大小的外转子无刷电机,存在发热量高、易损坏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漂移板,其电池易更换、不易刮碰且扭力相比更大,发热量更小,故障率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漂移板,包括:安装车架、电机、至少一个滚轮、控制器、供电电源及传动装置;所述电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供电电源均设于所述安装车架上,所述至少一个滚轮转动设于所述安装车架上,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至少一个滚轮中的其中一个滚轮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所述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车架包括车板及设于所述车板下端的支架;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车板下端的支架上;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供电电源均设于所述车板上端;
所述至少一个滚轮转动设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扭力传动件,所述第一扭力传动件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
第二扭力传动件,所述第二扭力传动件设于所述至少一个滚轮中的其中一个的轮轴上,且所述第二扭力传动件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扭力传动件的半径;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扭力传动件的周向绕设于所述第一扭力传动件的外侧端,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扭力传动件的周向绕设于所述第二扭力传动件的外侧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扭力传动件为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所述第二扭力传动件为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至少一个滚轮中的其中一个的轮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滚轮中与其对应的所述滚轮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皮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链条。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为可充电的蓄电池。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控制器及供电电源均设于车板上端,避免了转弯时与路面物体碰撞损伤;通过设置电机与滚轮,使电机散热更好,电机故障率降低,通过设置传动装置来实现将电机输出的扭力放大,具有更强的爬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动漂移板的整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动漂移板的整体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中的方向一致。
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动漂移板的整体示意图,图1、图2中电动漂移板包括安装车架10、电机40、前后2个滚轮50、置于保护外壳30内的控制器、供电电源(图中未示出控制器及供电电源,仅仅标示出保护外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方位说明)及传动装置20。其中电机40、控制器及供电电源均设于安装车架上,具体的,安装车架包括车板101及设于车板下端的支架102。保护外壳30及位于保护外壳内部的控制器和供电电源均设于车板101上端,供电电源具体地可以选择可充电蓄电池,当然也可以其他方式的电源,如干电池等,供电电源可通过魔术贴或绳索绑紧在车板上,待电量用完之后,直接拆卸更换新电池,不需要繁琐的螺丝拆卸,实现快速更换电池;电机设于支架102上,电机与控制器、电机三者之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图中未示出)。通过将控制器及供电电源均设于车板上端,避免了转弯时与路面物体碰撞损伤。在图1,图2中,滚轮包括前后2个滚轮50,前后2个滚轮50均转动设于支架102上,在这里,滚轮的个数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如1个,3个或多个,也可通过更改对应的结构能够实现,这里不做限定。
在图1、图2中,具体的,传动装置20包括:第一齿轮201,其设于电机的输出转抽上;第二齿轮203,其设于后滚轮的轮轴上,当然,实际设计中也可以设于前滚轮的轮轴上;皮带202,其一端沿第一齿轮的周向绕设于第一齿轮的外侧端,另一端沿第二齿轮的周向绕设于第二齿轮的外侧端。其中,第二齿轮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半径,第二齿轮的轴线与后滚轮的轴线重合,在这里,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只是扭力传动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扭力传动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在这里不做限定,同样皮带也只是连接两个扭力传动件的连接件的一个具体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实现相同功能的形式,如链条等,在这里不做限定。通过设置传动装置来实现电机与滚轮分立的情况下,控制电机带动滚轮转动,通过设置两个不同半径大小的齿轮,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来实现将电机输出的扭力放大,具有更强的爬坡能力,同时电机与滚轮分立,散热性能更好,故障率相应也会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控制器及供电电源均设于车板上端,避免了转弯时与路面物体碰撞损伤;通过设置传动装置来实现电机与滚轮分立的情况下,控制电机带动滚轮转动,使电机散热更好,电机故障率降低,通过设置两个不同半径大小的齿轮,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来实现将电机输出的扭力放大,具有更强的爬坡能力。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