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335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辆碰撞仿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能之一的车顶抗压性能也引起国内外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

汽车翻滚虽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其致死率却非常高。据统计,在美国,翻滚事故发生比例虽然只有2.4%,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33%。在澳大利亚,这一数字为16.7%。又有统计表明:75%的翻滚事故都是单车事故,翻滚事故死亡人数占单车事故死亡人数的50%。

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首先如果发生翻滚事故,来自地面的强大冲击力将会使车顶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乘员的生存空间变小,车顶变形对乘员头部的冲击会导致乘员头部、颈部受伤,严重的情况下更会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其次如果撞击护栏或者急速转弯则很容易造成翻车,车辆腾空后先撞击地面的是A柱上方。因此,如果车顶抗压强度不够,则会造成车顶侵入过大,从而对乘员生存空间造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结构简单,工艺性易于实现,安装方式简单,试用范围广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包括有左侧上纵梁、左侧A柱、左侧B柱上方搭接背板、左侧C柱内板、左侧搭接梁、左侧卷轴器安装支架、左侧内门槛,其技术要点是:在B柱与车顶搭接处设置有一个长度530mm与周围结构件做焊点连接的背板,背板为T形结构,在上下边缘的边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焊点,用来与车身本体连接,背板上还设置有一个横向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装置适当提高了B柱与车顶搭接面的强度,目的是在侧面或是车顶受到冲击时,结构可以更大程度的抵抗住外部力,减少B柱和车顶变形,进而降低乘员受伤风险,提升乘员生存可能。以此来增大B柱与车顶搭接区域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侧面结构等轴示意图;

图2为搭接背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左侧上纵梁,2为左侧A柱,3为左侧B柱上方搭接背板,4为左侧C柱内板,5为左侧搭接梁,6为左侧卷轴器安装支架,7为左侧内门槛,8为上边缘,9为下边缘,10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包括有左侧上纵梁、左侧A柱、左侧B柱上方搭接背板、左侧C柱内板、左侧搭接梁、左侧卷轴器安装支架、左侧内门槛,其中:在B柱与车顶搭接处设置有一个长度530mm与周围结构件做焊点连接的背板,背板为T形结构,在上下边缘的边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焊点,用来与车身本体连接,背板上还设置有一个横向加强筋。

实施例1

1)根据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提升车顶强度的装置,它包括有左侧上纵梁1,左侧A柱2,左侧B柱上方搭接背板3,左侧C柱内板4,左侧搭接梁5,左侧卷轴器安装支架6,左侧内门槛7。

2)基于原有车顶抗压变形较大基础上,在B柱与车顶搭接处新增一个长度530mm与周围结构件做焊点连接的背板来增大车顶强度,如图2,该件能保证在B柱与车顶受力时产生较小变形。

3)连接方式采用焊点连接,如图2,在上边缘8和下边缘9的边界位置共打21个焊点,此件材料为DC01,厚度为1.2,背板上还设置有一个横向加强筋10,工序较为简单。综上所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