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404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属于自行车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配件主要是指自行车身所有零部件及附件的统称,按照车身大的结构框架可分为:车架、车胎、脚蹬部件、前叉组件、链条、飞轮等几大类,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软边胎断面较宽,能全部裹住内胎,着地面积比较大,能适宜多种道路行驶,硬边胎自重轻,着地面积小适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具有阻力小,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牙盘,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前叉组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链条是将脚踏力由曲柄、链轮传递到飞轮和后轮上,带动自行车前进,飞轮以内螺纹旋拧固定在后轴的右端,与链轮保持同一平面,并通过链条与链轮相连接,构成自行车的驱动系统。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434519.6的一种自行车辐条稳固装置。所述自行车辐条稳固装置包括车圈、辐条,车圈上设有辐条孔,所述自行车辐条稳固装置还包括辐条帽,其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连接端上开有倾斜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车圈端面所成夹角等于辐条与车圈端面所成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辐条稳固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倾斜设置的内螺纹孔,使得辐条在辐条帽中受力均匀,不易折弯,不易从辐条帽中脱落,延长了辐条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使用时,长时间高强度骑行会使辐条框发生变形,给用户骑行带来不适感,而且更换已损坏的辐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处理,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以解决长时间高强度骑行会使辐条框发生变形,给用户骑行带来不适感,而且更换已损坏的辐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处理,给用户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其结构包括车轮、辐条框、后轮转轴、小齿轮、泥档、后座、座椅、车身、车把、前轮转轴、踏板、曲柄、大齿轮、链条,所述车轮与辐条框扣接,所述车轮共有2个左右各一个,车轮为圆形位于辐条框外部,所述辐条框、小齿轮与后轮转轴镶嵌锁接,所述后轮转轴位于辐条框的中间,所述小齿轮位于后轮转轴外部,所述泥档与车身锁接,所述泥档位于车轮上方,所述泥档共有2个左右各一个,所述后座、座椅、车把与车身锁接,所述后座位于泥档上方,所述座椅位于车身中部后座右上方,所述车把位于座椅右方,所述前轮转轴与车身锁接,所述前轮转轴位于右侧车轮中央,所述踏板与曲柄锁接,所述踏板共有个前后各一个,所述踏板位于曲柄前方,所述曲柄与车身镶嵌连接,所述曲柄位于座椅的右下方,所述大齿轮与曲柄镶嵌锁接,所述大齿轮位于小齿轮右侧,所述链条与小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链条位于车身中下方,所述辐条框包括辐条外圈框、辐条帽、短辐条、辐条连接环、内螺纹六棱柱、花鼓、辐条孔、长辐条、辐条帽凹槽、辐条帽孔,所述辐条外圈框上设有辐条帽凹槽、辐条帽孔,所述辐条帽凹槽为环形位于辐条外圈框中央,所述辐条帽孔位于辐条帽凹槽内,所述辐条帽与辐条外圈框镶嵌连接,所述辐条帽位于辐条帽孔内,所述短辐条与辐条帽锁接,所述短辐条位于辐条外圈框与辐条连接环中间,所述辐条连接环上设有内螺纹六棱柱,辐条连接环与短辐条锁接,所述辐条连接环位于短辐条末端,所述花鼓上设有辐条孔,所述花鼓位于辐条外圈框中央,所述长辐条与辐条连接环锁接,所述长辐条位于花鼓与辐条连接环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曲柄与车身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把与车身镶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与大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辐条连接环与内螺纹六棱柱焊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通过坐在座椅上,手握车把调整方向,通过用双脚蹬踩踏板带动曲柄进行旋转运动,促使大齿轮具有转动动力,通过链条与大齿轮、小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小齿轮转动,通过小齿轮的运动带动后轮转轴旋转,进而驱使车轮向前运动,车轮向前运动时通过车身给前轮向前的动力,使自行车能够行驶起来,当车轮有变形时可调整短辐条或者长辐条,使车轮调正能更好体验骑行,使设备使用时,可以使调整好的自行车辐条框能长时间的保持不变形,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能够方便快捷的更换已损坏的辐条,为用户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辐条框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辐条框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轮-1、辐条框-2、后轮转轴-3、小齿轮-4、泥档-5、后座-6、座椅-7、车身-8、车把-9、前轮转轴-10、踏板-11、曲柄-12、大齿轮-13、链条-14、辐条外圈框-201、辐条帽-202、短辐条-203、辐条连接环-204、内螺纹六棱柱-205、花鼓-206、辐条孔-207、长辐条-208、辐条帽凹槽-209、辐条帽孔-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固型自行车辐条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车轮1、辐条框2、后轮转轴3、小齿轮4、泥档5、后座6、座椅7、车身8、车把9、前轮转轴10、踏板11、曲柄12、大齿轮13、链条14,所述车轮1与辐条框2扣接,所述车轮1共有2个左右各一个,车轮1为圆形位于辐条框2外部,所述辐条框2、小齿轮4与后轮转轴3镶嵌锁接,所述后轮转轴3位于辐条框2的中间,所述小齿轮位于后轮转轴3外部,所述泥档5与车身8锁接,所述泥档5位于车轮1上方,所述泥档5共有2个左右各一个,所述后座6、座椅7、车把9与车身8锁接,所述后座6位于泥档5上方,所述座椅7位于车身8中部后座6右上方,所述车把9位于座椅7右方,所述前轮转轴10与车身8锁接,所述前轮转轴10位于右侧车轮中央,所述踏板11与曲柄12锁接,所述踏板11共有2个前后各一个,所述踏板11位于曲柄12前方,所述曲柄12与车身8镶嵌连接,所述曲柄12位于座椅7的右下方,所述大齿轮13与曲柄12镶嵌锁接,所述大齿轮13位于小齿轮4右侧,所述链条14与小齿轮4啮合连接,所述链条14位于车身8中下方,所述辐条框2包括辐条外圈框201、辐条帽202、短辐条203、辐条连接环204、内螺纹六棱柱205、花鼓206、辐条孔207、长辐条208、辐条帽凹槽209、辐条帽孔210,所述辐条外圈框201上设有辐条帽凹槽209、辐条帽孔210,所述辐条帽凹槽209为环形位于辐条外圈框201中央,所述辐条帽孔210位于辐条帽凹槽209内,所述辐条帽202与辐条外圈框201镶嵌连接,所述辐条帽202位于辐条帽孔210内,所述短辐条203与辐条帽202锁接,所述短辐条203位于辐条外圈框201与辐条连接环204中间,所述辐条连接环204上设有内螺纹六棱柱205,辐条连接环204与短辐条203锁接,所述辐条连接环204位于短辐条203末端,所述花鼓206上设有辐条孔207,所述花鼓位于辐条外圈框201中央,所述长辐条208与辐条连接环204锁接,所述长辐条位于花鼓206与辐条连接环204中间,所述曲柄12与车身8锁接,所述车把9与车身8镶嵌连接,所述链条14与大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辐条连接环204与内螺纹六棱柱205焊接。

用户在通过本稳固型自行车辐条进行使用时,通过坐在座椅7上,手握车把9调整方向,通过用双脚蹬踩踏板11带动曲柄12进行旋转运动,促使大齿轮13具有转动动力,通过链条14与大齿轮13、小齿轮4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小齿轮13转动,通过小齿轮13的运动带动后轮转轴3旋转,进而驱使车轮1向前运动,车轮向前运动时通过车身8给前轮向前的动力,使自行车能够行驶起来,当车轮有变形时可调整短辐条203或者长辐条208,使车轮调正能更好体验骑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辐条框2,相对于传统的辐条框,其增加了一个辐条连接环204,能够更好的固定自行车的辐条,保证每根辐条的都能够处于最合适的位置,通过内螺纹六棱柱205能够更方便的调节变形的车轮1,对于损坏的辐条可以快速便捷的更换,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有了辐条帽凹槽209能够保证辐条帽202不会与轮胎产生摩擦,保障轮胎的使用时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长时间高强度骑行会使辐条框发生变形,给用户骑行带来不适感,而且更换已损坏的辐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处理,给用户带来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设备使用时,可以使调整好的自行车辐条框能长时间的保持不变形,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能够方便快捷的更换已损坏的辐条,为用户节约时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