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及其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980发布日期:2018-09-18 22:3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滑板车及其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滑板车按驱动方式可分为电动滑板车和脚踩滑板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器材,也是一种代步的交通工具,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出于携带方便,减少占用空间的目的,滑板车都具有可以折叠的结构,通过折叠结构可以将自行车、滑板车的体积变小,便于携带和收纳,方便人们的出行,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可以将其收折起来的结构。

如专利号为201120434127.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滑板车折叠结构包括枢接在一起的车头管、前管、限位套、弹性件和折叠护套;限位套套设于车头管与前管的连接处,可选择性地限制套住车头管与前管的枢接部位,弹性件设于前管下部、限位套之上,折叠时先使前管的内立管伸缩在外立管内,再通过向下施力可将前管折叠于滑板车踏板之上。但是这种折叠结构设置在前管外,骑行或者折叠时容易刮到用户的身体或衣物,而且在折叠和锁紧时,都需要用很大的力扳动把手,操作不够灵活,而且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省力的滑板车及折叠机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机构,用于控制滑板车的立管组件相对滑板车的踏板组件折叠,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基座、旋转轴、折叠组件和用于触发折叠组件动作的触发组件,所述基座和折叠组件通过旋转轴铰接,所述触发组件设置于立管组件中、且滑动设置于所述折叠组件的一侧。

较佳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安装座、至少一卡扣、用于使卡扣复位卡紧基座的弹性件和用于供卡扣转动的旋转销,所述卡扣的前端具有锁紧钩,所述基座上具有与所述锁紧钩配合锁紧的楔形凸块,所述旋转销插入弹性件和卡扣中部的销孔内、并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孔中,所述触发组件位于卡扣的尾部的一侧。

较佳的,所述卡扣、旋转销、楔形凸块均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的两端分别插入卡扣尾部的连接销孔中,所述触发组件滑动设置于连接销的上方。

进一步地,两卡扣的尾部之间一体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触发组件滑动设置于连接片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双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件的安装槽。

一种滑板车,包括立管组件、踏板组件和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踏板组件上,并与立管组件连接。

较佳的,所述立管组件包括外立管和内立管,所述内立管滑动设置于外立管中,所述折叠机构的触发组件设置于内立管的底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板车及其折叠机构,其中,折叠机构用于控制滑板车的立管组件相对滑板车的踏板组件折叠,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基座、旋转轴、折叠组件和用于触发折叠组件动作的触发组件,所述基座和折叠组件通过旋转轴铰接,所述触发组件设置于立管组件中、且滑动设置于所述折叠组件的一侧,在折叠时只需控制触发组件滑动触碰按压到折叠组件,即可使折叠组件相对基座折叠,其操作方式省时、省力,而且滑板车整车外面没有外露的部件,其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同时也提升了整车的外型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启动折叠动作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启动折叠动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立管组件竖立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立管组件竖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及其折叠机构,采用将折叠组件的触发组件隐藏在内立管内的结构,使折叠机构结构更紧凑,折叠机构不会伸出立管组件和踏板组件的外侧,使用安全可靠,而且整车外型美观,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折叠操作时,只需在使内立管下降到一定高度即可触发折叠机构动作,简化了折叠操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折叠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包括立管组件10、踏板组件20和折叠机构30,所述折叠机构30设置于立管组件10、踏板组件20之间,用于控制滑板车的立管组件10相对滑板车的踏板组件20折叠。

其中,所述折叠机构30包括:基座31、旋转轴32、折叠组件33和用于触发折叠组件33动作的触发组件34,所述基座31和折叠组件33通过旋转轴32铰接,使折叠组件33可绕旋转轴32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锁紧或松开基座31,从而对应完成滑板车骑行、折叠两种状态。

所述触发组件34设置于立管组件10中,且折叠组件33的外形与立管组件10适配,从而使滑板车整车外面没有外露的部件,其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同时也提升了整车的外型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34滑动设置于所述折叠组件33的一侧,其可位于折叠组件33的控制部分的上方(或上侧)、下方(或下侧)、左方(或左侧)或者右方(或右侧),通过触发组件34向折叠组件33方向滑动按压折叠组件33的控制部位,使折叠组件33释放基座31,即可使折叠组件33处于待折叠状态。此时,只需旋转立管组件10,即可使立管组件10与踏板组件20折叠。

优选地,所述触发组件34设置于滑板车的内立管12的底端,在内立管12收入滑板车的外立管11中时,使触发组件34随内立管12下降,并触碰按压到折叠组件33的控制部位上,使折叠组件33释放基座31。

本实用新型,在折叠时只需控制触发组件34滑动触碰按压到折叠组件33,即可使折叠组件33相对基座31折叠,实现了在收缩内立管12的同时,触发待折叠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一个操作步骤,而且其操作方式省时、省力,是现有技术的极大进步。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33包括安装座331、至少一卡扣332、用于使卡扣332复位卡紧基座31的弹性件333和用于供卡扣332转动的旋转销334,所述卡扣332的前端具有锁紧钩335,所述基座31上具有与所述锁紧钩335配合锁紧的楔形凸块311,所述旋转销334插入弹性件333和卡扣332中部的销孔336内、并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31的安装槽孔(图中未示出)中,所述触发组件34位于卡扣332的尾部的一侧(如卡扣332的尾部上方)。

具体实施时,所述卡扣332的尾部为折叠组件33的控制部位,通过触发组件34按下该卡扣332的尾部使锁紧钩335向上移动,从而松开基座31上的楔形凸块311,使折叠组件33进行可折叠状态,此时滑板车的立管组件10可折叠在踏板组件20上。在需要骑行时,将立管组件10竖立,此时弹性件333的弹性恢复力使锁紧钩335下移与楔形凸块311配合锁紧。

为便于弹性件333恢复弹力时稳定可靠,所述卡扣3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件333的安装槽337,使弹性件333置该安装槽337中,再使旋转销334插入销孔336和弹性件333中,使弹性件333压缩或者恢复弹力时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卡扣332、旋转销334、楔形凸块311均可采用一个,卡扣332可以设计成块状(即卡扣332的宽度较窄),其安装在安装座331的一侧,从而可以避让安装座331下方的连接管(或转向轴)。所述弹性件为常规扭簧(如单扭簧),具体根据安装座的数量和位置设置。

当然,所述卡扣332也可设置为板状(即卡扣332的宽度较宽),在卡扣332上开设一个通孔供连接管(或转向轴)穿过,也可实现相同的功能,而且板状的卡扣332强度大,不易变形,使折叠机构30的使用寿命长,并且为了提高弹性件333稳定性,弹性件333可以采用双扭簧,其弹力支持部位位于卡扣332的两侧,使卡扣332两侧受力平衡。

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332、旋转销334、楔形凸块311均为两个,弹性件333也可以采用双扭簧,两个卡扣332位于连接管(或转向轴)的两侧,在安装时旋转销334插入卡扣332中部的销孔336双扭簧的一端,并置于安装座331一侧的安装槽孔中。此时所述触发组件34的触发部位为两个,且位于卡扣332尾部的上方,可触发两卡扣332同时转动,同时卡扣332的强度大、不易变形和磨损,而且卡扣332的制造成本低。

更佳的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33还包括连接销338,所述连接销338的两端分别插入卡扣332尾部的连接销孔339中,所述触发组件34滑动设置于连接销338的上方,此时触发组件34的触发部位只需一个,通过触发组件34下滑按压连接销338即可是两卡扣332的锁紧钩335翘起,释放基座31。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两卡扣332的尾部之间一体设置有连接片(图中未示出),该连接片替代上述连接销338,所述触发组件34滑动设置于连接片的上方,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而且还简化了折叠组件33的组装流程,提高组装效率。

基于上述的折叠机构3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滑板车,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立管组件10、踏板组件20和折叠机构30,所述折叠机构30可转动地设置于踏板组件20上,并与立管组件10连接,用于立管组件10相对踏板组件20折叠,从而便于携带。

具体地,所述立管组件10包括外立管11和内立管12,所述内立管12滑动设置于外立管11中,所述折叠机构30的触发组件34设置于内立管12的底端,在内立管12收入外立管11中时,使触发组件34同步下移,从而触发折叠组件33的折叠动作,在内立管12拉出时、立管组件10竖立时,折叠组件与基座卡合锁紧,以完成折叠机构的复位锁紧动作。

由于上文已对该折叠机构30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应当说明的是,内立管12的伸缩技术为现有技术,也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点,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详述。并且,本实用新型对触发组件34的结构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内立管12收缩时,触发组件34能够使卡扣332的锁紧钩335向上移动即可。另外,当立管组件10不可伸缩时(如立管组件10只有一个立管),可将触发组件34贯穿所述立管组件10、并使其顶端露出车把处,在折叠时,只需按压触发组件34的顶端,即可触发折叠操作。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上述滑板车的折叠机构的折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1、触发组件34向折叠组件33一侧滑动触发折叠组件33释放基座31;

S102、折叠组件33以旋转轴32为中心,向滑板车的踏板组件20一侧转动完成折叠动作。

其中,步骤S101之前,所述的折叠方法还包括:使内立管12收入外立管11中。当滑板车从骑行状态需要折叠时,只需使内立管12收入外立管11中,内立管12在伸缩过程中会使触发组件34下移,直到与连接销338触碰,并按压连接销338,基于杠杆原理,卡扣332会绕旋转销334转动,使锁紧钩335上移松开基座31上的楔形凸块311,使外立管11与基座31失去了卡合关系,从而使立管组件10可以旋转轴32为中心向踏板组件20一侧转动完成折叠动作,如图2、图3所示的状态。

相应的,请参阅一并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滑板车的折叠机构的锁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使触发组件34向与折叠组件33相反的方向滑动;

S202、折叠组件33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折叠组件33与基座31卡合锁紧,以完成折叠机构30的复位锁紧动作。

其中,步骤S201之前,所述的锁紧方法还包括:立管组件10以旋转轴32向踏板组件20相反的转动90度,使立管组件10与踏板组件20垂直。当立管组件10处于竖立状态时,将内立管12往上拉,听到“咔”的讯响时,内立管12已拉到最大行程,此时滑板车处于可骑行状态。在内立管12往上拉的同时,触发组件34随内立管12上移离开连接销338,此时,卡扣332的压力释放,此时扭簧复位使卡扣332绕旋转销334转动(此时的转动方向与折叠时的方向相反),使卡扣332的尾部上移、同时锁紧钩335与基座31上的楔形凸块311卡合锁紧,如图7、图8所示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在折叠时只需控制触发组件滑动触碰按压到折叠组件,即可使折叠组件相对基座折叠,其操作方式省时、省力,而且滑板车整车外面没有外露的部件,其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同时也提升了整车的外型美观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强度大,不易变形,操作过程中不易磨损,其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滑板车的维护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