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保持车体载人空间内部恒温的车体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741发布日期:2018-09-18 22: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框架,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保持车体载人空间内部恒温的车体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以车辆为例来说明:入夏以来,国内媒体连续报道多起孩子被遗留在车内被热死的悲剧,不仅国内,历年来世界各地频发这类事故,以统计数据相对完整的美国为例,每年总有几十个孩子成为这类事故的牺牲品,阳光直射之下所谓的温室效应可以使得车内温度快速升高,短期内就可以达到发生灾难性事故的高温状态,环境温度越高,车内温度升高越快。高温情况下,10分钟车内温度就可以达到最高温度的80%,人处在这种高温环境中,非常容易发生热射病,即所谓的严重中暑甚至死亡,尤其是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善,特别容易成为这类事故的牺牲品,因此需要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车内温度随着环境温度越高,车内温度升高越快,高温情况下,10分钟车内温度就可以达到最高温度的80%,人处在这种高温环境中,非常容易发生热射病,即所谓的严重中暑甚至死亡,尤其是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善,特别容易成为这类事故的牺牲品的问题,特需要提供一种便于保持车体载人空间内部恒温的车体外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保持车体载人空间内部恒温的车体外壳,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车顶盖,所述车顶盖的一端设置有发动机盖,所述车顶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后备箱盖,所述发动机盖和所述车顶盖之间设置有前围上盖板,所述车顶盖和所述后备箱盖之间设置有后围上盖板,所述发动机盖的底端设置有发动机盖支撑板,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前裙板,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横梁,所述车顶盖的底端设置有上边梁,所述框架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下边梁,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之间设置有中柱,所述中柱上安装有抽氧机,所述中柱上安装有车门,所述后备箱盖的底部设置有后翼子板,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后翼子板、所述车门、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中柱、所述车顶盖、所述后备箱盖、所述后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和所述底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层,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后翼子板、所述车门、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中柱、所述车顶盖、所述后备箱盖、所述后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和所述底板的外壁设置有设置有外壳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后翼子板、所述车门、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中柱、所述车顶盖、所述后备箱盖、所述后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壁均设置有抽气孔,所述发动机盖上设置有通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设置在前风挡玻璃前面的所述发动机盖下从驾驶坐前排一端连接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内部,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一端连接驾驶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氧机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所述后翼子板、所述车门、所述下边梁、所述车顶盖、所述后备箱盖和所述底板的侧壁的所述抽气孔,所述发动机盖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后翼子板、所述车门、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中柱、车所述顶盖、所述后备箱盖、所述后围上盖板、所述前围上盖板和所述底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真空层,对应所述框架本体驾驶室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本体上安装有挡风玻璃,所述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车门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车门玻璃均为真空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增氧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便,将框架本体的外部及外部构件制成真空外部与真空外部构件,就能较好地阻止杜绝外面的冷热环境,从而较好地保持内部的恒温状态,还能达到节省并降低内部的恒温设施能耗或空调能耗的目的,有利于使车体内部保持成恒温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本体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框体本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本体;2、车顶盖;3、抽氧机;4、后围上盖板;5、后备箱盖;6、后翼子板;7、车门;8、外壳;9、真空层;10、通气管;11、横梁;12、前裙板;13、发动机盖支撑板;14、发动机盖;15、前围上盖板;16、抽气孔;17、上边梁;18、下边梁;19、底板;20、中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保持车体载人空间内部恒温的车体外壳,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1上设置有车顶盖2,车顶盖2的一端设置有发动机盖14,车顶盖2 的另一端设置有后备箱盖5,发动机盖14和车顶盖2之间设置有前围上盖板15,车顶盖2 和后备箱盖5之间设置有后围上盖板4,发动机盖14的底端设置有发动机盖支撑板13,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设置有前裙板12,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底端设置有横梁11,车顶盖2的底端设置有上边梁17,框架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9,底板19的顶部设置有下边梁18,上边梁17和下边梁18之间设置有中柱20,中柱20上安装有抽氧机3,中柱20上安装有车门7,后备箱盖5的底部设置有后翼子板6,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后翼子板6、车门7、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车顶盖2、后备箱盖5、后围上盖板4、前围上盖板15和底板19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层9,对应驾驶室的位置,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后翼子板6、车门7、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车顶盖2、后备箱盖5、后围上盖板 4、前围上盖板15和底板19的外壁设置有设置有外壳8,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后翼子板6、车门7、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车顶盖2、后备箱盖5、后围上盖板4、前围上盖板15和底板19的侧壁均设置有抽气孔16,发动机盖14上设置有通气管10。

通气管10设置在前风挡玻璃前面的发动机盖14下从驾驶坐前排一端连接在框架本体1 的内部,通气管10有利于防止车内人员缺氧且不影响车辆外观美观,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连接驾驶室。

抽氧机3通过连接软管连接后翼子板6、车门7、下边梁18、车顶盖2、后备箱盖5和底板19的侧壁的抽气孔16,抽氧机3便于通过抽气孔16将真空层9的空气抽出,时刻保持后翼子板6、车门7、上边梁17、下边梁18和中柱20车顶盖2、后备箱盖5和底板19的真空层9为真空状态,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后翼子板6、车门7、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车顶盖2、后备箱盖5、后围上盖板4、前围上盖板15和底板19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层9,对应器框架本体1驾驶室的位置。

框架本体1上安装有挡风玻璃,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车门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车门玻璃均为真空玻璃,可以使挡风玻璃具有隔冷隔热的功能且透明和透光效果较好。

框架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增氧设备,便于保持框架本体1内的氧气,有利于优化车内环境。

该装置是一种便于保持车体载人空间内部恒温的车体外壳,首先在后翼子板6、车门7、下边梁18、车顶盖2、后备箱盖5和底板19组成框架本体1,在框架本体1上装置挡风玻璃,挡风玻璃为真空玻璃,可以使用挡风玻璃具有隔冷隔热的功能且透明和透光效果较好,抽氧机3便于通过抽气孔16和连接软管将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后翼子板6、车门7、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车顶盖2、后备箱盖5、后围上盖板4、前围上盖板15和底板19的真空层9为真空状态,对于下边梁18,将框架本体1的外部及外部构件制成真空外部与真空外部构件,其中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车顶盖后围上盖板4、前围上盖板15和底板19的内部不便于设置成真空结构的也可以使用泡沫塑料填充在真空层9内,同样具有较好的隔冷隔热的功效,对应驾驶室的位置,其中发动机盖支撑板13的一端和前围上盖板15对应驾驶室的前壁,后翼子板6、上边梁17、下边梁18、中柱20和车门7对应驾驶室的两端,车顶盖2对应驾驶室的顶端,后备箱盖5和后围上盖板4对应驾驶室的后侧,底板19对应驾驶室的底端,就能较好地阻止杜绝外面的冷热环境,从而较好地保持驾驶室内部的恒温状态,还能达到节省并降低内部的恒温设施能耗或空调能耗的目的,有利于使车体内部保持成恒温状态,且通气管10设置在前风挡玻璃前面的发动机盖14下从驾驶坐前排一端连接在框架本体1的内部,并且配置增氧设备,保持框架本体1内的氧气含量,有利于优化车内环境,通气管10有利于防止车内人员缺氧且不影响车辆外观美观,由于汽车发动机的放置部分,发动机是需要加水散热的,所以无需将发动机盖14、发动机盖支撑板13、前裙板12和横梁11设置真空夹层,使用常规的发动机盖14、发动机盖支撑板13、前裙板 12和横梁11更加有利于发动机盖支撑板14内的热量散出,本框架本体1是以载人空间的外壳设置成真空外壳,并不包括发动机也成为真空外壳,在驾驶室前壁即发动机盖支撑板13 连接驾驶室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真空层9,在炎热的夏天,利用真空层9隔绝发动机(马达) 传递过来的热量,冬天为了取暖则可以利用发动机(马达)传递过来的热量,也可以将在驾驶室前壁即发动机盖支撑板13连接驾驶室的一端设置为常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便,将框架本体的外部及外部构件制成真空外部与真空外部构件,就能较好地阻止杜绝外面的冷热环境,从而较好地保持内部的恒温状态,还能达到节省并降低内部的恒温设施能耗或空调能耗的目的,有利于使车体内部保持成恒温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