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8447发布日期:2018-07-24 21:5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重型载货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舱驾驶舱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



背景技术:

重型载货商用车按照驾驶室形式可分为平头商用车及长头商用车,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重型商用车多采用平头驾驶室可翻转式商用车。平头车没有车头的阻挡,视野好,相同车长的卡车,平头车的货柜尺寸可以做的更大,载货量更大,但平头商用车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室下方,检修时需要对驾驶室进行翻转,受限于翻转过程中白车身液压举升固定点的强度的限制,驾驶室总质量不能过大,从而限制了驾驶室的整体尺寸,传统的平头商用车内部空间局促,乘员舒适性差,驾驶室内无法提供卫生间及厨房等生活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其增大了重型载货平头商用车内部空间,为驾驶员及乘员提供生活空间,提高长途载货商用车的舒适性,降低车身重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其包括驾驶舱与生活舱;

在车辆行驶状态下,驾驶舱安装在前悬置和中悬置上,生活舱安装在中悬置和后悬置上;在对驾驶室进行翻转检修时,驾驶舱由液压缸顶起,绕前悬置转动轴线进行翻转,生活舱保持静止;

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舱顶盖、驾驶舱左侧围、驾驶舱右侧围、驾驶舱地板、驾驶舱前围和驾驶舱圈梁;

所述驾驶舱左侧围和驾驶舱右侧围的上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驾驶舱顶盖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驾驶舱左侧围和驾驶舱右侧围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驾驶舱地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驾驶舱地板的前端向上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驾驶舱前围固定于所述驾驶舱地板的翻折部上;所述驾驶舱圈梁固定于所述驾驶舱顶盖、驾驶舱左侧围、驾驶舱右侧围和驾驶舱地板的后端;

所述生活舱包括生活舱顶盖、生活舱左侧围、生活舱右侧围、生活舱地板、生活舱后围和生活舱圈梁;

所述生活舱左侧围和生活舱右侧围的上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生活舱左侧围和生活舱右侧围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生活舱地板的左右两端;所述生活舱圈梁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生活舱左侧围、生活舱右侧围和生活舱地板的前端;所述生活舱后围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生活舱左侧围、生活舱右侧围和生活舱地板的后端。

可选的,所述生活舱顶盖、生活舱左侧围、生活舱右侧围、生活舱地板和生活舱后围均包括框架梁和覆盖于所述框架梁上的覆盖板;

所述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框架梁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生活舱地板的框架梁的左右两端,而且,所述生活舱圈梁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框架梁、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地板的框架梁的前端,所述生活舱后围的框架梁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框架梁、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地板的框架梁的后端,并通过在所述框架梁上覆盖相应地覆盖板使得所述生活舱为一个整体。

可选的,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横截面的上部开口,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横截面左侧的上端部向左翻边,形成第一翻边部;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横截面右侧的上端部向右翻边,形成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均为水平状态;

所述生活舱圈梁的横截面的上部开口,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横截面左侧的上端部向左翻边,形成第三翻边部;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横截面右侧的上端部向右翻边,形成第四翻边部,所述第三翻边部和第四翻边部均为水平状态,并且所述第三翻边部位于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下方;

驾驶舱顶盖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翻边部,且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正上方,并覆盖所述驾驶舱圈梁的开口;

生活舱顶盖外板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相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右端和第二水平板的左端;所述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翻边部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上部开口。

可选的,所述驾驶舱圈梁和生活舱圈梁之间设置有主密封条,所述主密封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圈梁上,另一端与所述驾驶舱圈梁紧密接触。

可选的,所述的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还包括二道密封条,所述二道密封条的左端开设有水平凹槽,所述第一翻边部和驾驶舱顶盖外板的一端插入所述水平凹槽,所述二道密封条的另一端形成延伸部和接触部,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二水平板的右端,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板密封接触。

可选的,所述驾驶舱与生活舱通过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驾驶舱限位块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驾驶舱圈梁上,另一端的下部形成有斜面;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上形成有与所述驾驶舱限位块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所述驾驶舱限位块的另一端为竖直的平面;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的平面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的平面;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一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圈梁上,另一端与所述驾驶舱圈梁具有预定间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和传统的平头重型商用车车身结构相比,驾驶舱与生活舱采用可分离式结构,发动机检修时仅翻转驾驶舱,液压举升固定点处受力小,生活舱在检修过程不翻转,保证了生活舱内能够布置卫生间厨房等生活设施,同时生活舱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大大提高了驾驶室的顶压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在驾驶舱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驾驶舱和生活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驾驶舱和生活舱的顶盖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驾驶舱和生活舱结合处的圈梁及限位块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驾驶舱和生活舱的顶盖断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生活舱的框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驾驶舱;2-生活舱;3-前悬置;4-液压缸;5-中悬置;6-后悬置;7-驾驶舱顶盖;8-驾驶舱左侧围;9-驾驶舱前围;10-驾驶舱地板;11-驾驶舱右侧围;12-驾驶舱圈梁;13-生活舱地板;14-生活舱右侧围;15-生活舱后围;16-生活舱顶盖;17-生活舱左侧围;18-生活舱圈梁;19-驾驶舱连接板;20-驾驶舱顶盖外板;21-生活舱连接板;22-生活舱顶盖外板;23-主密封条;24-二道密封条;26-驾驶舱限位块;27-生活舱限位块;28-第一翻边部;29-第二翻边部;30-第三翻边部;31-第四翻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包括驾驶舱与生活舱。

在车辆行驶状态下,驾驶舱1安装在前悬置3和中悬置5上,生活舱2安装在中悬置5和后悬置6上,驾驶舱1和生活舱2依靠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进行限位。在对驾驶室进行翻转检修时,驾驶舱1由液压缸4顶起,绕前悬置转动轴线进行翻转,生活舱2保持静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舱1包括:驾驶舱顶盖7、驾驶舱左侧围8、驾驶舱右侧围11、驾驶舱地板10、驾驶舱前围9和驾驶舱圈梁12。

参考图1和图3,所述驾驶舱左侧围和驾驶舱右侧围的上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驾驶舱顶盖7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驾驶舱左侧围和驾驶舱右侧围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驾驶舱地板的左右两端,而且,所述驾驶舱地板的前端向上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驾驶舱前围固定于所述驾驶舱地板的翻折部上。

同时,所述驾驶舱圈梁12固定于所述驾驶舱顶盖7、驾驶舱左侧围8、驾驶舱右侧围11和驾驶舱地板10的后端,由此使得所述驾驶舱具有更大的强度。

所述生活舱包括生活舱顶盖16、生活舱左侧围17、生活舱右侧围14、生活舱地板13、生活舱后围15和生活舱圈梁18。

所述生活舱左侧围和生活舱右侧围的上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生活舱左侧围和生活舱右侧围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生活舱地板的左右两端,而且,所述生活舱圈梁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生活舱左侧围、生活舱右侧围和生活舱地板的前端,由此使得所述生活舱具有更大的强度,并且,所述生活舱后围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生活舱左侧围、生活舱右侧围和生活舱地板的后端,由此通过生活舱后围封闭所述生活舱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活舱顶盖16、生活舱左侧围17、生活舱右侧围14、生活舱地板13和生活舱后围15均包括框架梁和覆盖于所述框架梁上的覆盖板,并且,所述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框架梁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生活舱地板的框架梁的左右两端,而且,所述生活舱圈梁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框架梁、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地板的框架梁的前端,所述生活舱后围的框架梁固定于所述生活舱顶盖的框架梁、生活舱左侧围的框架梁、生活舱右侧围的框架梁和生活舱地板的框架梁的后端,并通过在所述框架梁上覆盖相应地覆盖板使得所述生活舱为一个整体。

更优选地,所述生活舱的框架梁由铝型材连接而成,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所述生活舱尺寸为1640mm×2540mm×2313mm,由于生活舱结构形式简单,生活舱尺寸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选取不同长度的型材进行组装。

并且,所述驾驶舱和生活舱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所述驾驶舱圈梁12上焊接有驾驶舱连接板,所述驾驶舱连接板上设置有驾驶舱顶盖外板;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舱连接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并且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圆角,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和生活舱圈梁之间;所述第一竖直部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驾驶舱圈梁上,所述第一水平部在高度方向上超出所述驾驶舱圈梁;所述驾驶舱顶盖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且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正上方。

所述生活舱圈梁上焊接有生活舱连接板,所述生活舱连接板上设置有生活舱顶盖外板,所述生活舱连接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圆角,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和生活舱圈梁之间,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竖直部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生活舱圈梁上。

所述生活舱顶盖外板的截面呈z字形,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相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右端和第二水平板的左端;所述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上方。

而且,所述主密封条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和生活舱圈梁之间,实现驾驶舱和生活舱的密封,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密封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圈梁上,另一端与所述驾驶舱圈梁紧密接触(密封接触)。

所述二道密封条的左端开设有水平凹槽,所述第一水平部和驾驶舱顶盖外板的一端插入所述水平凹槽,以实现所述二道密封条与所述驾驶舱连接板的密封连接,而且,所述二道密封条的另一端形成延伸部和接触部,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二水平板的右端,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板密封接触;更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以提高所述二道密封条与驾驶舱连接板以及驾驶舱顶盖外板的密封效果。

而且,所述驾驶舱顶盖外板的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向上翻边,以使得所述第一水平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排水槽,当二道密封条失效时,雨水将通过生活舱顶盖外板的排水槽将雨水引导至车身两侧排出,避免了雨水进入驾驶室。

所述驾驶舱1与生活舱2通过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配合使用,更优选地,所述驾驶舱限位块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驾驶舱圈梁上,另一端的下部形成有斜面;并且,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上形成有与所述驾驶舱限位块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并且,所述驾驶舱限位块的另一端为竖直的平面,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的平面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的平面;而且,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一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圈梁上,另一端与所述驾驶舱圈梁具有预定间隔。

更优选地,所述生活舱限位块上与所述驾驶舱限位块接触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同时所述驾驶舱限位块上形成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起,以当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内时,能够进一步限制所述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的位置。

更优选地,参考图5,所述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均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均为6个,其中,所述6个生活舱限位块中的两个位于生活舱圈梁的水平部上,剩下的四个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两个竖直部上。

而且,所述6个驾驶舱限位块中的两个位于驾驶舱圈梁的水平部上,剩下的四个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两个竖直部上,以与设置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生活舱限位块相配合,保证驾驶舱与生活舱的相对位置的准确。

而且本发明的驾驶舱圈梁和生活舱圈梁的连接处也可以通过下述结构实现,此时,参考图6,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横截面的上部开口,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横截面左侧的上端部向左翻边,形成第一翻边部;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横截面右侧的上端部向右翻边,形成第二翻边部,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均为水平状态。

同时,所述生活舱圈梁的横截面的上部开口,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横截面左侧的上端部向左翻边,形成第三翻边部;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横截面右侧的上端部向右翻边,形成第四翻边部,更优选地,所述第三翻边部和第四翻边部均为水平状态,并且所述第三翻边部位于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下方。

所述驾驶舱顶盖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翻边部,且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的正上方,并覆盖所述驾驶舱圈梁的开口。

所述生活舱顶盖外板的截面呈z字形,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相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右端和第二水平板的左端;所述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翻边部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生活舱圈梁的上部开口。

所述主密封条位于所述驾驶舱圈梁和生活舱圈梁之间,实现驾驶舱和生活舱的密封,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密封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圈梁上,另一端与所述驾驶舱圈梁紧密接触(密封接触)。

所述二道密封条的左端开设有水平凹槽,所述第一翻边部和驾驶舱顶盖外板的一端插入所述水平凹槽,以实现所述二道密封条与所述驾驶舱顶盖外板的密封连接,而且,所述二道密封条的另一端形成延伸部和接触部,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二水平板的右端,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板密封接触;更优选地,所述水平凹槽内设置有长条状弹性凸起,以提高所述二道密封条与驾驶舱顶盖外板的密封效果。

而且,所述驾驶舱顶盖外板的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向上翻边,以使得所述第一水平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排水槽,当二道密封条失效时,雨水将通过生活舱顶盖外板的排水槽将雨水引导至车身两侧排出,避免了雨水进入驾驶室。

所述生活舱限位块和驾驶舱限位块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再次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分为生活舱和驾驶舱两个部分,驾驶舱与生活舱通过中悬置固定,同时驾驶舱可独立于生活舱进行翻转检修。传统整体式重型平头商用车增大驾驶室尺寸会导致重质量的增加,在翻转过程中悬置固定点无法承受驾驶室的重力,因此不能通过单纯增大白车身尺寸增加乘员的活动空间;本发明将驾驶舱与生活舱分离,驾驶舱总质量小,便于驾驶舱的翻转检修。

而且,本发明与传统平头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相比,增加了驾驶室的内部空间,形成了独立的生活空间,检修过程仅翻转驾驶舱,生活舱不翻转,因此可在生活舱内布置卫生间、厨房、衣柜等生活设施。

同时,生活舱采用铝框架梁及外板的结构形式,铝框架提升了生活舱轻量化水平,同时生活舱框架形成多个封闭环,与普通重型卡车驾驶室相比,顶压强度高,驾驶室安全性高。同时生活舱框架形成了多个刚性断面,对车身的扭转刚度也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