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履带式运驾车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1867发布日期:2018-09-15 00:1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履带式运输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履带式运驾车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工矿等工作场所,常会使用履带式运架车对工作场地的设备等进行运输作业,而由于这些特殊的环境,工作场所的地面通常未硬化,并附着有大量的工矿原料、煤泥等,在工作过程中,随着履带式运驾车的运行,会有大量的泥土或煤泥附着在履带的托轮上。现有的履带式运驾车上的托轮一般由轴承、耐磨套、密封滚动结构构成,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往往会因为密封件的快速损坏而失效,起不到预期的设计作用,而且在附着了大量的杂物之后,履带板与托轮轮筒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越来越大,降低了托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履带式运驾车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履带式运驾车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包括滚动套、轴、梅花挡片,所述的轴的中间及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梅花挡片,所述的相邻两个梅花挡片之间设置有一个滚动套,所述的滚动套套在轴上,并与轴形成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滚动套、轴、梅花挡片为高强度耐磨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轴的中间及两端各焊接有一个梅花挡片。

所述的梅花挡片为等分布的三瓣、五瓣、六瓣挡片的任意一种。

滚动套与轴之间形成大的间隙,根据现场道路的实际情况,调整滚动套与轴之间的间隙距离。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整体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轴轮之间没有使用常规的轴承和耐磨套,也无密封;整个装置利用滚动套与轴之间的相对运动降低滑动摩擦阻力,由过去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煤泥或泥沙进入滚动套与轴之间的空隙中,随着二者的运动被推向两端,再由轴两端的梅花挡片排出履带板,梅花挡片不会使煤泥等杂物形成淤积并可以快速将杂物排出,同时梅花挡片设置在轴的中部及两端,有效对两个滚动套进行限位,减少滚动套横向作用力的损耗,使排煤泥等杂物的效果更为显著。

本发明为焊接一体化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通过轴两端的连接装置装配在轴座上。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寿命长,其一体化结构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梅花挡片截面图。

其中,1为滚动套,2为轴,3为梅花挡片,4为四方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2,一种用于履带式运驾车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包括两个滚动套1、轴2、三个具有六瓣的梅花挡片3,轴2的中间及两端各焊接有一个梅花挡片3,相邻两个梅花挡片3之间设置有一个滚动套1,滚动套1套在轴2上,并与轴2形成间隙。滚动套1、轴2、梅花挡片3为高强度耐磨材料制作而成。

高适应性耐用托轮通过轴两端的四方连接件4,装配在轴座中,轴座装配在履带式运驾车上。滚动套1围绕轴2可以自由旋转,滚动套1轴向移动被梅花挡片3限位。在工作过程中,滚动套1在轴2上通过履带移动而旋转;泥土、煤泥通过托轮旋转,从梅花挡片3两端排出去。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履带式运驾车的高适应性耐用托轮,涉及履带式运输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煤泥、泥土等卷于托轮轮筒之间,造成滑动摩擦阻力增大,降低拖轮使用寿命的问题;本装置包括滚动套、轴、梅花挡片,所述的轴的中间及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梅花挡片,所述的相邻两个梅花挡片之间设置有一个滚动套,所述的滚动套套在轴上,并与轴形成间隙;本发明整体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轴轮之间没有使用常规的轴承和耐磨套,也无密封;使轴和滚动套之间的煤泥等快速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寿命长,其一体化结构减少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斌;袁双喜;夏罗威;范子伟;赵建贵;宋泽斌;黄义;王琪;丁俊杰;王珂;侯海东;赵宇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凌志达煤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6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