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防雨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1879发布日期:2018-09-11 17:43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座椅,具体涉及到一种自行车防雨车座。



背景技术:

当今,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自行车的普及度,尤其是在校园中,已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气候原因,有些地区会比其他地区降水更频繁。有些车主将塑料袋套在车座上防雨,有些车主用雨伞遮蔽。虽然这些方法有效,但是它们给车主造成了使用后的不便,比如,沾湿的塑料袋和雨伞不方便携带等。并且,尤其是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他们有时不能自觉地将防雨套套上。此外,人们对天气变化的错误判断也会造成车座被雨淋湿,并且这种情况是不可预测的。可见,车座被雨淋湿所造成的不便成为了一些车主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防雨车座,用于解决由使用者不自觉因素或不可预测的天气因素导致的自行车车座被雨淋湿的问题,使自行车座能始终处于一个干燥的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行车防雨车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车座和支撑柱;车座中间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折叠伞置于车座的通孔内。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车座和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折叠伞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心设置的套筒、触发弹簧、钢环和中心筒;套筒、触发弹簧和钢环的内径均与中心筒的外径相同,且套筒、触发弹簧和钢环均可沿中心筒上下滑动;中心筒通过连接环活动连接到支撑柱上;主伞撑的一端铰接于套筒的底部;副伞撑的一端铰接于钢环,另一端铰接到主伞撑的中部;伞布覆盖于主伞撑上;中心筒内设有卡刀组件;中心筒的侧壁上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一卡刀开口,钢环的侧壁上也同样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二卡刀开口;钢环沿中心筒滑动至第二卡刀开口与第一卡刀开口位置重叠时,卡刀组件可伸入第一卡刀开口和第二卡刀开口内从而固定钢环的位置;卡刀组件通过拉力钢丝与车撑转轴相连并固定,拉力钢丝的缠绕方向与车撑放下时车撑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且拉力钢丝在车撑收起时为松散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卡刀组件包括卡刀、卡刀导轨和卡刀弹簧;两个结构相同的卡刀对称地设于卡刀导轨的两端,两个卡刀之间还连接有卡刀弹簧;每个卡刀的背部均连接有一根钢丝,两根钢丝穿过卡刀导轨后向下延伸并互相缠绕成为一根拉力钢丝。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筒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个供拉力钢丝穿过的小通孔,小通孔的直径为拉力钢丝直径的2~3倍。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中心筒的外侧沿轴心开设有一长条形凹槽;所述钢环的内侧沿轴心设有与条形凹槽相匹配的方形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车辆不使用时,从车座中间的通孔内撑开折叠伞遮住车座,从而避免车座淋湿或受到阳光的直射;当需要骑行时,将折叠伞收拢后置入车座中间的通孔内即可骑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伞布);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卡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区域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折叠伞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伞布);

图6为本发明中的折叠伞收入车座内的结构示意图(从上方观看且省略伞布);

图7为本发明中的折叠伞收入车座内的结构示意图(从下方观看且省略伞布);

图8为图7中区域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

1-中心筒,2-支撑柱,3-车座,4-主伞撑,5-副伞撑,6-拉力钢丝,7-卡刀,8-触发弹簧,9-卡刀弹簧,10-卡刀导轨,11-套筒,12-钢环,13-减震弹簧,14-车撑,15-连接柱,16-条形凹槽,17-圆盖,18-连接环,19-车撑转轴,20-第一卡刀开口,21-第二卡刀开口,22-方形长条。

本发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车座3、减震弹簧13和支撑柱2。车座3中间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折叠伞置于车座3的通孔内。

折叠伞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心设置的套筒11、触发弹簧8、钢环12和中心筒1。中心筒1底部的侧方向支撑柱2伸出一连接柱15,连接柱15末端为一套在支撑柱2上的连接环18,且可通过在该连接环18一侧的螺丝开口中拧入螺丝来将连接环18固定到支撑柱2上,进而将中心筒1固定到支撑柱2上。主伞撑4的一端铰接于套筒11的底部;副伞撑5的一端铰接于钢环12,另一端铰接到主伞撑4的中部。伞布覆盖于主伞撑4上。

中心筒1内设有卡刀组件,卡刀组件包括卡刀7、卡刀导轨10和卡刀弹簧9。两个结构相同的卡刀7对称地设于卡刀导轨10的两端,两个卡刀7之间还连接有卡刀弹簧9。每个卡刀7的背部均连接有一根钢丝,两根钢丝穿过卡刀导轨10后向下延伸并互相缠绕成为一根拉力钢丝6。拉力钢丝6穿过中心筒1的底部后沿车身构架最终与车撑转轴19相连并固定,拉力钢丝6的缠绕方向与车撑14放下时车撑转轴19的转动方向相同,且拉力钢丝6在车撑14收起时为松散状态。当车撑14放下时,拉力钢丝6能有效地产生拉力,使两个卡刀7缩入中心筒1内。

中心筒1的侧壁上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一卡刀开口20,钢环12的侧壁上也同样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二卡刀开口21。套筒11、触发弹簧8和钢环12的内径均与中心筒1的外径相同。

当需要骑行时,使用者应先将车撑14收起,然后用力将折叠伞向下按入车座3中间的通孔内;同时钢环12向下运动至第二卡刀开口21与第一卡刀开口20重叠的位置,卡刀7穿过第一卡刀开口20和第二卡刀开口21后将钢环12的位置固定;此时的触发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当自行车处于未骑行状态时,只需放下车撑14,拉力钢丝6带动两个卡刀7缩入中心筒1内,折叠伞在触发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将伞面完全撑开遮蔽车座3。

车座3中间的通孔的的内切圆直径比主伞撑4收起后末端形成圆的直径略大,车座3下表面比主伞撑4收起后末端形成圆的底平面略低,其目的是防止主伞撑4在打开的过程中误碰车座3底部使伞被卡住。

主伞撑4收起后末端形成圆的高度略低于套筒11顶部的圆盖17,而圆盖17与车座3上表面相平或略低。其目的是防止主伞撑4的顶部从车座3上表面凸起,使使用者的骑乘舒适性降低。套筒11顶部的圆盖17也使使用者在按压折叠伞时更加舒适。

中心筒1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个供拉力钢丝6穿过的小通孔,该小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拉力钢丝6的直径,约为拉力钢丝6直径的2~3倍。其目的是使拉力钢丝6位于中心筒1的轴心位置,确保与其连接的两个卡刀7的收放距离相同。

中心筒1的外侧沿轴心开设有一长条形凹槽16,钢环12的内侧沿轴心设有与条形凹槽16相匹配的方形长条22。通过条形凹槽16和方形长条22的互相配合,可防止钢环12与中心筒1发生相互转动,进而保证卡刀7能准确的插入第二卡刀开口21内。条形凹槽16的顶部封死,以防止钢环12上移滑脱。

本发明使用方便。被淋湿后的雨伞置于车座3下方,不占用空间;并且,在骑行时,淋湿的雨伞暴露在流动的空气中,有利于其除湿晾干。停车后,如果是晴天,折叠伞可以遮蔽阳光,减缓车座3的老化;如果是在雨天,折叠伞可以防止车座3被雨淋湿。本发明的构造简单,加工方便;并且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对于不同的自行车,可通过调节连接环18的位置,进而调节折叠伞的固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