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2446发布日期:2018-12-19 05:2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越野车车轮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越野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比较普遍的一种交通工具。随着节假日外出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模式的越野车也是层出不穷,尤其在各种崎岖路面以及沙漠行走中,用于娱乐性质的越野车最受人们青睐和欢迎,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越野车基本上只能穿越相对复杂的路面,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越野。对于爬坡度来说,现在的越野车只能越过相对较小的坡度,对于坡度相对较大的山路现在的越野车根本就不能轻松越过,驾驶员必须谨慎驾驶,如果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翻车,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于路面的凹凸不平,现在的越野车也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车身的震动,使驾驶员处于紧张的环境,容易产生疲劳驾驶;除了动力方面,产生之一缺陷的则是在越野车的四轮支撑方面,其所支撑的车轮力臂都是采用固定化模式,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其灵活多变性能较差,虽然在弹性拉力方面比其他车辆结构有明显的改观,但是对于路面而发生高低变换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在路面行驶方面都是通过四轮驱动来完成,但是在行驶损耗以及性能方面并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行驶崎岖路段时,整个车身本身的重心晃动,四轮的连接臂并不能根据路况而改变行进形态,无形当中限制住了车辆的行驶,并不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行驶,使得车辆各个支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增强,受到的冲击也能更加剧烈,进而导致整个车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结构,采用可动式摆动结构设计,可以用于复杂崎岖地形的行驶,从而保证整个车体能够不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起到减震效果,利用可动的车轮连接支撑结构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进而让驾驶员在车身内部保持平稳驾驶状态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车轮摆动横梁、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两个车轮横向连接臂、两个车轮、两个车轮摆动拉杆和两个车轮转向拉杆组成,所述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分别平行位于车轮摆动横梁的两端,所述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与车轮摆动横梁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车轮横向连接臂分别位于每个车轮纵向连接臂的下部,所述车轮横向连接臂与车轮纵向连接臂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车轮分别位于车轮横向连接臂的一端,所述车轮与车轮横向连接臂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上还设有车轮制动盘,所述车轮制动盘位于车轮横向连接臂和车轮之间,所述车轮制动盘与车轮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摆动拉杆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的一侧,所述车轮摆动拉杆的一端与摆动拉杆连接板为固定连接,所述车轮摆动拉杆的另一端与车辆上的转向部件连接,任意所述车轮转向拉杆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的另一侧,所述车轮转向拉杆的一端与车辆上的转向部件连接,所述车轮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转向拉杆上还设有转向拉杆固定环,所述车轮转向拉杆穿过转向拉杆固定环进行连接,所述转向拉杆固定环位于车轮摆动横梁的下部,所述转向拉杆固定环与车轮摆动横梁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车轮摆动横梁为两边上翘式弧形方梁。

再进一步,所述车轮摆动横梁两端的活动连接部位不易变形,进而方便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车轮摆动横梁上还设有车轮摆动连接轴承,所述车轮摆动连接轴承位于车轮摆动横梁的中部,所述车轮摆动连接轴承与车轮摆动横梁为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车轮摆动连接轴承为滚珠式轴承,便于车轮摆动横梁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随着车轮摆动横梁其中任意一侧的车轮纵向连接臂的升降摆动而自由灵活地做出匹配的动作,进而使车身的整体状态保持一致。

进一步,任意所述车轮纵向连接臂上还设有车轮摆动连接关节、车轮减震连接关节、摆动拉杆连接板和转向拉杆连接板,所述车轮摆动连接关节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与车轮摆动横梁的位置处,所述车轮摆动连接关节将车轮纵向连接臂和车轮摆动横梁进行连接,所述车轮减震连接关节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与车轮横向连接臂的连接位置处,所述车轮减震连接关节将车轮纵向连接臂和车轮横向连接臂进行连接,所述摆动拉杆连接板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的一侧,并且靠近车轮摆动连接关节的位置处,所述摆动拉杆连接板与车轮纵向连接臂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拉杆连接板位于摆动拉杆连接板的下部,并且靠近车轮减震连接关节的位置处,所述转向拉杆连接板与车轮纵向连接臂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横向连接臂上还设有减震簧,所述减震簧位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与车轮横向连接臂之间,所述减震簧的一端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簧的另一端与车轮横向连接臂为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车轮摆动连接关节为单轴承连接旋转关节,进而方便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的水平转动。

再进一步,所述车轮减震连接关节为双轴承连接旋转关节,可以使其所连接的车轮纵向连接臂和车轮横向连接臂之间的活动范围增大。

再进一步,所述转向拉杆连接板上还设有减震辅助伸缩杆,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位于转向拉杆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的一端与转向拉杆连接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为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为液压式伸缩杆,它能够使得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减震连接关节所连接的车轮纵向连接臂和车轮横向连接臂之间的浮动更加规范,增强了安全性,并且也对车轮减震连接关节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减小了车轮减震连接关节的摩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机构是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结构,采用可动式摆动结构设计,可以用于复杂崎岖地形的行驶,从而保证整个车体能够不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起到减震效果,利用可动的车轮连接支撑结构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进而让驾驶员在车身内部保持平稳驾驶状态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该结构的车轮摆动横梁的中部设有车轮摆动连接轴承,它采用滚珠式轴承,便于车轮摆动横梁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随着车轮摆动横梁其中任意一侧的车轮纵向连接臂的升降摆动而自由灵活地做出匹配的动作,进而使车身的整体状态保持一致;车轮摆动横梁采用两边上翘式弧形方梁,这种结构比起水平式的结构,从而让受力点更加分散,使得车轮摆动横梁两端的活动连接部位不易变形,方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车轮摆动连接关节采用单轴承连接旋转关节,进而方便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的水平转动,而车轮减震连接关节则是采用双轴承连接旋转关节,可以使其所连接的车轮纵向连接臂和车轮横向连接臂之间的活动范围增大,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经过的颠簸路段时,该减震辅助伸缩杆与减震簧配合作用,使得车轮减震连接关节所连接的车轮纵向连接臂和车轮横向连接臂之间的浮动更加规范,增强了安全性,并且也对车轮减震连接关节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减小了车轮减震连接关节的摩擦;此外,由于四驱越野车所运用的特殊性,经常行驶在颠簸崎岖的路段以及山地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所以在行驶期间很有可能出现车体两侧的前、后车轮分别经过高低不平的区域,所以将车轮摆动横梁设计为以中心为轴心的上下摆动结构,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在行进时,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地形,其四个车轮会随着经过的路面而发生高低变换,而车体本身的重心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这一系列的联动机制让车辆的行驶更加灵活自如,可变换调节的车轮支撑结构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行驶,进而提升了越野车的整体性能,并且降低了车辆各个支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冲击,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摆动横梁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前轮转向联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轮转向联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向联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向联动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车轮减震连接关节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车轮摆动横梁2、车轮摆动连接轴承3、车轮纵向连接臂

4、车轮摆动连接关节5、车轮减震连接关节6、车轮横向连接臂

7、减震簧8、车轮制动盘9、车轮

10、车轮摆动拉杆11、车轮转向拉杆12、转向拉杆固定环

13、摆动拉杆连接板14、转向拉杆连接板15、减震辅助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车轮摆动横梁1、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两个车轮横向连接臂6、两个车轮9、两个车轮摆动拉杆10和两个车轮转向拉杆11组成,所述车轮摆动横梁1上还设有车轮摆动连接轴承2,所述车轮摆动连接轴承2位于车轮摆动横梁1的中部,所述车轮摆动连接轴承2与车轮摆动横梁1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分别平行位于车轮摆动横梁1的两端,所述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与车轮摆动横梁1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车轮横向连接臂6分别位于每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下部,所述车轮横向连接臂6与车轮纵向连接臂3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车轮9分别位于车轮横向连接臂6的一端,所述车轮9与车轮横向连接臂6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9上还设有车轮制动盘8,所述车轮制动盘8位于车轮横向连接臂6和车轮9之间,所述车轮制动盘8与车轮9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纵向连接臂3上还设有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摆动拉杆连接板13和转向拉杆连接板14,所述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3与车轮摆动横梁1的位置处,所述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将车轮纵向连接臂3和车轮摆动横梁1进行连接,所述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3与车轮横向连接臂6的连接位置处,所述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将车轮纵向连接臂3和车轮横向连接臂6进行连接,所述摆动拉杆连接板13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一侧,并且靠近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的位置处,所述摆动拉杆连接板13与车轮纵向连接臂3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拉杆连接板14位于摆动拉杆连接板13的下部,并且靠近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的位置处,所述转向拉杆连接板14与车轮纵向连接臂3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拉杆连接板14上还设有减震辅助伸缩杆15,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15位于转向拉杆连接板14的一侧,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15的一端与转向拉杆连接板14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15的另一端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横向连接臂6上还设有减震簧7,所述减震簧7位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与车轮横向连接臂6之间,所述减震簧7的一端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簧7的另一端与车轮横向连接臂6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摆动拉杆10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一侧,所述车轮摆动拉杆10的一端与摆动拉杆连接板13为固定连接,所述车轮摆动拉杆10的另一端与车辆上的转向部件连接,任意所述车轮转向拉杆11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另一侧,所述车轮转向拉杆11的一端与车辆上的转向部件连接,所述车轮转向拉杆11的另一端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车轮转向拉杆11上还设有转向拉杆固定环12,所述车轮转向拉杆11穿过转向拉杆固定环12进行连接,所述转向拉杆固定环12位于车轮摆动横梁1的下部,所述转向拉杆固定环12与车轮摆动横梁1为固定连接。所述车轮摆动横梁1为两边上翘式弧形方梁。所述车轮摆动连接轴承2为滚珠式轴承。所述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为单轴承连接旋转关节。所述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为双轴承连接旋转关节。所述减震辅助伸缩杆15为液压式伸缩杆。

工作方式:该机构是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结构,采用可动式摆动结构设计,可以用于复杂崎岖地形的行驶,从而保证整个车体能够不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起到减震效果,利用可动的车轮连接支撑结构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进而让驾驶员在车身内部保持平稳驾驶状态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该结构主要是由由车轮摆动横梁1、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两个车轮横向连接臂6、两个车轮9、两个车轮摆动拉杆10和两个车轮转向拉杆11组成,其中车轮摆动横梁1的中部设有车轮摆动连接轴承2,该车轮摆动连接轴承2采用滚珠式轴承,便于车轮摆动横梁1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随着车轮摆动横梁1其中任意一侧的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升降摆动而自由灵活地做出匹配的动作,进而使车身的整体状态保持一致;车轮摆动横梁1采用两边上翘式弧形方梁,这种结构比起水平式的结构,从而让受力点更加分散,使得车轮摆动横梁1两端的活动连接部位不易变形,进而方便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分别平行位于车轮摆动横梁1的两端,每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与车轮摆动横梁1的位置处利用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固定连接,在车轮纵向连接臂3与车轮横向连接臂6的连接位置处则是利用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固定连接,其中,车轮摆动连接关节4采用单轴承连接旋转关节,进而方便两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水平转动,而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则是采用双轴承连接旋转关节,可以使其所连接的车轮纵向连接臂3和车轮横向连接臂6之间的活动范围增大,除此之外,在每个车轮横向连接臂6的一侧设有减震簧7,该减震簧7用于连接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和车轮横向连接臂6,并且在转向拉杆连接板14上还设有减震辅助伸缩杆15,该减震辅助伸缩杆15采用液压式伸缩杆,其两端用于连接转向拉杆连接板14和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9经过的颠簸路段时,该减震辅助伸缩杆15与减震簧7配合作用,使得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所连接的车轮纵向连接臂3和车轮横向连接臂6之间的浮动更加规范,增强了安全性,并且也对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减小了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的摩擦;每个车轮纵向连接臂3一侧的车轮摆动拉杆10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拉杆连接板13和车辆上的转向部件连接,而位于车轮纵向连接臂3的另一侧的车轮转向拉杆11的两端分别与车轮减震连接关节5和车辆上的转向部件连接,这样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方向盘进行的左或者右的操控来驱使车辆的方向,进而让车辆的转向操作更加灵活;此外,由于四驱越野车所运用的特殊性,经常行驶在颠簸崎岖的路段以及山地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所以在行驶期间很有可能出现车体两侧的前、后车轮分别经过高低不平的区域,所以将车轮摆动横梁1设计为以中心为轴心的上下摆动结构,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在行进时,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地形,其四个车轮会随着经过的路面而发生高低变换,而车体本身的重心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这一系列的联动机制让车辆的行驶更加灵活自如,可变换调节的车轮支撑结构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行驶,进而提升了越野车的整体性能,并且降低了车辆各个支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冲击,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部”、“底部”、“端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