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010发布日期:2018-11-02 23:3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推车。



背景技术:

人们年纪大了,手脚灵活性逐渐变差,往往会出现行动不便的情况。或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意外情况,有时会伤到脚。此时,手推车便成了很好的辅助用品了,人们推着车子走路,避免了需要别人搀扶的麻烦。并且,手推车设置有轮子,轮子在地面滚动,人们可灵活控制方向;同时,人们用手推车辅助走路时,不需要像用拐杖一样需要把拐杖提起来,省力。

但是,现有的手推车存在以下缺陷:大部分不可折叠,占用地方多,不便于存放;虽然也有部分手推车是可折叠的,但是折叠结构复杂,部件多,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推车,该手推车可折叠,能够大大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且折叠机构简单,零部件少,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推车,包括:前侧机构、后侧机构和折叠机构;所述前侧机构包括前支杆和前轮,所述前轮设置在所述前支杆的底部;所述后侧机构包括后支杆和后轮,所述后支杆的顶部与所述前支杆的上部连接;所述后轮设置在所述后支杆的底部;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前折杆、后折杆、转轴和锁紧装置;所述前折杆的前端与所述前支杆连接,所述后折杆的后端与所述后支杆连接;所述前折杆的后端与所述后折杆的前端左右并列交错相接形成交错区,所述转轴与所述交错区可转动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弹支,所述弹支设置在所述交错区上;拉动所述弹支,所述前折杆和所述后折杆限位解除,所述前折杆和所述后折杆能够形成折叠状态;释放所述弹支,所述前折杆和所述后折杆被锁紧,所述前折杆和所述后折杆能够形成张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后折杆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交错区上;所述前折杆与所述套筒相对的地方设置有卡孔;所述弹支依次插入所述套筒和所述卡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弹支上并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向外拉动所述弹支,所述弹支脱离所述卡孔能够完全进入所述套筒内;释放所述弹支,所述弹支能够重新穿出所述套筒并插入所述卡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支包括盖帽和卡杆,所述盖帽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卡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卡杆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筒体与所述连接筒体匹配螺纹连接;所述卡杆依次插入所述套筒和所述卡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卡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折杆上设置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位于所述卡孔的前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包括连接杆、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前支杆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U型杆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U型杆的U型部与所述第二U型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一螺杆的尾部与所述前支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头部插入所述第一套环并与所述第一套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尾部与所述第一U型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头部插入所述第二套环并与所述第二套环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卡珠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U型杆包括U型本体和调节杆;所述U型本体的竖杆上设置有若干上下并列排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的上部插入所述U型本体的竖杆内,所述通孔与其中一个所述调节孔内外相对;所述调节杆的下部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卡珠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内,所述卡珠依次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匹配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内并与所述卡珠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方向与所述调节杆的径向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为U型钢丝,所述U型钢丝的左端与所述卡珠连接,所述U型钢丝的右端与所述调节杆的内壁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杆的尾部与所述调节杆的下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头部插入所述第二套环并与所述第二套环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座垫,所述前支杆上设置有前支撑杆,所述后支杆上设置有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前后相对,所述座垫设置在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收纳的手推车,设置有折叠机构,向外拉动弹支,第一弹性件形成压缩状态,弹支脱离卡孔能够完全进入套筒内,此时,向上提拉前折杆和后折杆,手推车的前侧机构和后侧机构即可折叠在一起,大大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如果不需要折叠手推车,拉动弹支后再释放,第一弹性件恢复形变,弹支重新穿出套筒并插入卡孔内,前折杆和后折杆重新被锁紧,手推车处于稳定的张开状态,可供正常使用;如果折叠了手推车需要重新使用时,再次向外拉动弹支,往下压前折杆和后折杆,使得手推车达到最大的张开状态,再释放弹支,弹支将前折杆和后折杆锁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于收纳的手推车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脚垫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脚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靠背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靠背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U型钢片、按帽和卡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0、前支杆;11、前轮;12、第一安装柱筒;13、第一通孔;20、后支杆;21、后轮;22、第二安装柱筒;23、第二通孔;30、前折杆;31、后折杆;32、转轴;33、弹支;34、套筒;35、卡孔;36、第一弹性件;37、卡杆;38、盖帽;39、锁紧孔;40、脚垫;41、连接杆;42、第一U型杆;43、第二U型杆;44、第一套环;45、第二套环;46、第一螺杆;47、第二螺杆;48、调节杆;49、U型本体;50、调节孔;51、卡珠;52、第二弹性件;60、靠背;61、靠背本体;62、上插孔;63、下插孔;64、缓冲棉;65、U型钢片;66、按帽;67、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推车,包括:前侧机构、后侧机构和折叠机构;前侧机构包括前支杆10和前轮11,前轮11设置在前支杆10的底部;后侧机构包括后支杆20和后轮21,后支杆20的顶部与前支杆10的上部连接;后轮21设置在后支杆20的底部;折叠机构包括前折杆30、后折杆31、转轴32和锁紧装置;前折杆30的前端与前支杆10连接,后折杆31的后端与后支杆20连接;前折杆30的后端与后折杆31的前端左右并列交错相接形成交错区,转轴32与交错区可转动连接;锁紧装置包括弹支33,弹支33设置在交错区上;拉动弹支33,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限位解除,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能够形成折叠状态;释放弹支33,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被锁紧,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能够形成张开状态。

如图2-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6;后折杆31上设置有套筒34,套筒34位于交错区上;前折杆30与套筒34相对的地方设置有卡孔35;弹支33依次插入套筒34和卡孔35内,第一弹性件36套设在弹支33上并设置于套筒34内;向外拉动弹支33,弹支33脱离卡孔35能够完全进入套筒34内;释放弹支33,弹支33能够重新穿出套筒34并插入卡孔35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支33包括盖帽38和卡杆37,盖帽38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卡杆37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卡杆37的一端插入连接筒体与连接筒体匹配螺纹连接;卡杆37依次插入套筒34和卡孔35内,第一弹性件36套设在卡杆37上。设置盖帽38,便于拉动弹支33,使得操作更加便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折杆30上设置有锁紧孔39,锁紧孔39位于卡孔35的前下方。当手推车的前侧机构和后侧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被折叠,弹支33与锁紧孔39前后相对,释放弹支33,弹支33进入锁紧孔39,那么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就会被扣住,手推车不会自然展开,起到了很好的保险作用。

如图4-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脚垫40,脚垫40包括连接杆41、第一U型杆42和第二U型杆43;连接杆41的一端与前支杆10可转动连接,连接杆41的另一端与第一U型杆42的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一U型杆42的U型部与第二U型杆43的端部连接。脚垫40用于摆放双脚,当然,设置脚垫40时,手推车应该是带有座垫设计的,使用者坐在座垫上,双脚自然放置在脚垫40上,提高舒适性。脚垫40采取上述的设置方式,即可以进行上下转动,需要使用脚垫40时,将其往下旋开,脚垫40打开;当不需要使用时,重新往上转即可,此时脚垫40处于收纳状态,节省空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螺杆46和第二螺杆47;连接杆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环44,连接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套环45;第一螺杆46的尾部与前支杆10螺纹连接,第一螺杆46的头部插入第一套环44并与第一套环44可转动连接;第二螺杆47的尾部与第一U型杆42的端部螺纹连接,第二螺杆47的头部插入第二套环45并与第二套环45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螺杆46和第二螺杆47的尾部都相当于转动轴,它们的外壁上不需要设置螺纹,使得转动更顺畅,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卡珠51和第二弹性件52;第一U型杆42包括U型本体49和调节杆48;U型本体49的竖杆上设置有若干上下并列排布的调节孔50;调节杆48上设置有通孔,调节杆48的上部插入U型本体49的竖杆内,通孔与其中一个调节孔50内外相对;调节杆48的下部与连接杆41可转动连接;卡珠51设置在调节杆48内,卡珠51依次插入通孔和调节孔50;第二弹性件52匹配设置在调节杆48内并与卡珠51连接,第二弹性件52的弹性方向与调节杆48的径向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此时的脚垫40是可伸缩设计的,当往内按压卡珠51时,卡珠51脱离U型本体49的竖杆,再往下拉U型本体49,直至到达预设伸长度时,释放卡珠51,卡珠51进入当前位置的调节孔50内,U型本体49的位置被锁紧,脚垫40高度被定位了;当需要重新调整脚垫40的伸长度时,采取类似的操作,看实际情况是往下拉还是往上推动U型本体49即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弹性件52为U型钢丝,U型钢丝的左端与卡珠51连接,U型钢丝的右端与调节杆48的内壁相接。采取这样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U型钢丝受压后容易被压缩,省力,释放后,又容易恢复形变,使得卡珠51起到很好的锁紧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螺杆47的尾部与调节杆48的下部螺纹连接,第二螺杆47的头部插入第二套环45并与第二套环45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座垫,前支杆10上设置有前支撑杆,后支杆20上设置有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后相对,座垫设置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上。该手推车设置有座垫,使用者可以站立推着车子走,走累了也可以坐在座垫上休息;或者,行动特别不便的人士,可以直接坐在座垫上,通过别人推动车子进行活动。该手推车具有多种使用方式,实用性强。

如图7-9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靠背60。前支杆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筒12,后支杆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筒22;靠背60与第一安装柱筒12和第二安装柱筒22可拆卸连接。当行动不便的人士坐在座垫上,通过别人推动车子进行活动时,靠背60安装在后支杆20上;当使用者自己推动车子走路时,靠背安装在前支杆10上。

更加具体地,如图8-9所示,第一安装柱筒1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第二安装柱筒2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3;靠背60包括靠背本体61、U型钢片65、按帽66和卡柱67;靠背本体61的端部为空心柱体,空心柱体上设置有上下并列排布的上插孔62和下插孔63,当靠背60安装在前支杆10上时,空心柱体匹配插入第一安装柱筒12内,上插孔62伸出第一安装柱筒12外,下插孔63与第一通孔13内外相对;U型钢片65匹配竖向设置在空心柱体内;按帽66穿过上插孔62与U型钢片65连接,卡柱67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3和下插孔63与U型钢片65连接。当靠背60是安装在前支杆上10时,往内按压按帽66,U型钢片65往内压缩,卡柱67脱离第一安装柱筒12的第一通孔13,此时,可以将靠背本体61从第一安装柱筒12上拔出;当需要安装靠背时,无论是安装在前支杆10还是后支杆20上,都是采取相同的操作:按压按帽66,卡柱67往内缩,把靠背本体61插入第一安装柱筒12或第二安装柱筒22内后,松手即可。操作方式简单,靠背60的可拆卸安装,适用于不同的人士,灵活方便,实用性强。另外,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可以在靠背本体61上设置有缓冲棉64,避免靠背本体61对使用者的背部造成挤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于收纳的手推车,设置有折叠机构,向外拉动弹支33,第一弹性件36形成压缩状态,弹支33脱离卡孔35能够完全进入套筒34内,此时,向上提拉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手推车的前侧机构和后侧机构即可折叠在一起,大大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如果不需要折叠手推车,拉动弹支33后再释放,第一弹性件36恢复形变,弹支33重新穿出套筒34并插入卡孔35内,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重新被锁紧,手推车处于稳定的张开状态,可供正常使用;如果折叠了手推车需要重新使用时,再次向外拉动弹支33,往下压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使得手推车达到最大的张开状态,再释放弹支33,弹支33将前折杆30和后折杆31锁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