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440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已从一种单纯的出行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医疗助行工具,越来越受到部分残疾人的喜爱。现有的可折叠电动车,其折叠方式都较为简单,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而且对车身进行折叠时,操作步骤繁琐,特别针对一些身体行动本就不方便的人士,要做如此复杂的折叠工作会更加困难吃力,使用便利性不高。

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折叠方便,折叠体积小,携带及使用方便的折叠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方便,折叠体积小,携带及使用方便的折叠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前车杆、后轮支架、后车杆、驱动杆及座椅支撑杆;所述前车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枢接形成枢接点一,后端与所述后车杆的下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二;所述后车杆的中部与所述座椅支撑杆呈交叉设置且枢接形成枢接点三;所述座椅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后轮支架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杆枢接形成枢接点四,后端与所述座椅支撑杆枢接形成枢接点五;所述前车杆的后端开设有抵顶平面,所述后车杆的下端设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抵顶于所述抵顶平面以支撑整个车架的展开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前轮支架、前车杆、后轮支架、后车杆及座椅支撑杆组成一可收折的车架,再将一驱动杆连接于前车杆及座椅支撑杆之间,从而可以利用驱动杆的前端带动前车杆的后端向上摆动,使前车杆及后车杆相互靠拢收折;同时,利用驱动杆的后端带动座椅支撑杆进行大角度翻转,进而使座椅支撑杆向所述前车杆及后轮车杆靠拢,并且,在收折后使得后轮向上翻转到上方与前轮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从而有效避免了前后轮收折后在水平方向并排造成收折体积大的缺陷,使车架折叠体积得到极大的缩小;因此,整个折叠车架相互联动,各杆件同步收折,收折简单,使用方便,收折后体积小,有利于携带及存放。

较佳地,所述枢接点四位于所述枢接点二的后方。

较佳地,所述枢接点五位于所述枢接点三与所述座椅支撑杆的下端部之间。

较佳地,所述抵顶部相对所述后车杆呈向下弯折,所述抵顶平面面向所述抵顶部并沿下方延伸。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枢接形成枢接点六,后端与所述驱动杆的前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七。所述拉杆可以在收折时将所述前轮支架向后拉,使得前轮支架与座椅支撑杆实现相互靠拢。

具体地,所述枢接点七位于所述枢接点四的后方。

具体地,所述拉杆的前端弯折延伸出推动部,所述前轮支架枢接有一转向件,所述转向件的一端设置前轮,所述转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部对应,当车架收折时,所述推动部驱动所述转向件摆动,使所述转向件驱动所述前轮摆正。利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转向件联动,可以使车架收折时能同时对前轮摆正,使车架收折得更整齐,提升收折效果。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座板,所述座板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轨,所述座椅支撑杆的上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所述后车杆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座板的后端形成枢接点八。

具体地,所述滑轨为第一长形孔,所述座椅支撑杆的上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长形孔内。

具体地,所述滑轨为导向凸缘,所述座椅支撑杆的上端枢接有一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地与所述导向凸缘配合。

具体地,所述座板上枢接有背靠,所述背靠上枢接有扶手支臂。

更具体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扶手连动杆,所述扶手连动杆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扶手连动杆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支臂,所述扶手连动杆上开设有第二长形孔,所述座板的侧壁上设有销柱,所述销柱相对滑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二长形孔内。通过设置扶手连动杆,可以使扶手支臂及背靠能随车架收折而同步收折,简化收折步骤,提高收折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展开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座椅支撑杆与座椅的另一种连接形式的结构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半收折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收折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100包括前轮支架1、前车杆2、后轮支架3、后车杆4、驱动杆5、座椅支撑杆6及拉杆7;所述前车杆2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1枢接形成枢接点一a,所述前车杆2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杆4的下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二b;所述后车杆4的中部与所述座椅支撑杆6呈交叉设置且枢接形成枢接点三c;所述座椅支撑杆6的下端与所述后轮支架3连接;具体地,所述座椅支撑杆6可以与所述后轮支架3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所述后轮支架3枢接并在两者之间设置一避震器;所述驱动杆5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杆2枢接形成枢接点四d,所述枢接点四d位于所述枢接点二b的后方。所述驱动杆5呈拱形的弯折结构,所述驱动杆5的后端与所述座椅支撑杆6枢接形成枢接点五e;所述枢接点五e位于所述枢接点三c与所述座椅支撑杆6的下端部之间。

再如图1、图3及图6所示,所述前车杆2的后端开设有抵顶平面21,所述后车杆4的下端设有抵顶部41,所述抵顶部41相对所述后车杆4呈向下弯折,所述枢接点二b位于所述抵顶部41的下端,所述抵顶平面21面向车架的后方并对应所述抵顶部41,所述抵顶部41的前侧面抵顶于所述抵顶平面21,以在车架展开时支撑整个车架的展开状态并实现承重。

再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拉杆7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1枢接形成枢接点六f,所述枢接点六f位于所述枢接点一a的下方,所述拉杆7的后端与所述驱动杆5的前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七g。所述枢接点七g位于所述枢接点四d的后方。所述拉杆7可以在收折时将所述前轮支架1向后拉,使得前轮支架1与座椅支撑杆6实现相互靠拢。

再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拉杆7的前端向下弯折延伸出推动部71,所述推动部71的外侧水平延伸出推动柱71a,所述前轮支架1通过枢接轴1a枢接有一转向件11,枢接轴1a呈竖直设置,所述转向件11的一端设置前轮110,所述转向件11的另一端设有抵触面11a,所述抵触面11a与所述推动柱71a对应。当两前轮110摆向角度为最大时,车架两侧的其中一拉杆7的推动柱71a与对应的抵触面11a接触,而此时另一拉杆7的推动柱71a与对应的抵触面11a相互远离;当车架收折时,所述推动柱71a驱动所述转向件11摆动,使所述转向件11驱动两所述前轮110摆正。利用所述推动部71与所述转向件11联动,可以使车架收折时能同时对前轮110摆正,使车架收折得更整齐,提升收折效果。

再请参阅图3,所述折叠车架100还包括座板8、背靠9、扶手支臂10及扶手连动杆101,所述座板8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为第一长形孔81,第一长形孔81开设于所述座板8的侧壁,所述座椅支撑杆6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座板8上形成枢接点九k,并且所述枢接点九k上的枢接轴呈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长形孔81。所述后车杆4的上端向内弯折并枢接于所述座板8的后端的中部形成枢接点八h。所述背靠9枢接于所述座板8的后端中部,所述扶手支臂1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背靠9的侧边上。所述扶手连动杆101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杆6的上端,枢接点十m位于所述枢接点三c与枢接点九k之间;所述扶手连动杆101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支臂10的前端,所述扶手连动杆101上开设有第二长形孔101a,所述座板8的侧壁上设有销柱82,所述销柱82相对滑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二长形孔101a内。通过设置扶手连动杆101,可以使扶手支臂10及背靠9能随车架收折而同步收折,简化收折步骤,提高收折的便利性。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座板8的滑轨也可为导向凸缘81’,所述导向凸缘81’设置于所述座板8的底部,所述座椅支撑杆6的上端枢接有一滑块61,所述滑块61滑动地与所述导向凸缘81’配合。所述导向凸缘81’与所述滑块61滑动配合的所起的作用是为了方便使所述座椅支撑杆6与座板8的收折,与上述开设的第一长形孔81的作用是相同的。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3、图6及图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100的收折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收折时,通过折叠车架100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杆5,所述驱动杆5摆动,这时,所述驱动杆5的前端向上摆动,所述驱动杆5的前端带动所述前车杆2的后端及所述拉杆7的后端向上摆动,所述前车杆2的后端的抵顶平面21与所述后车架4的前端的抵顶部41分离,所述后车杆4的前端也随所述前车杆2的后端向上摆动,同时,所述拉杆7拉动所述前轮支架1向后移动。与此同时,所述驱动杆5的后端向下摆动,所述驱动杆5后端带动所述座椅支撑杆6摆动,使所述座椅支撑杆6围绕所述枢接点三c转动,使得后轮支架3朝向前上方摆动。另外,所述座椅支撑杆6转动又带动所述扶手连动杆101,所述扶手连动杆101带动其与所述扶手支臂10、背靠9及座板8所形成的四边形支架变形收折,使得所述座板8、背靠9及扶手能同步收折。这时,整个车架的各个杆件朝车架的中部靠拢。随着收折的进行,所述前车杆2、拉杆7、后车杆4以及驱动杆5相互靠拢在一起,而所述座椅支撑杆6顺时针转动了超过180度后也与前述各个杆件靠拢;此时,所述后轮支架3及后轮120位于收折后的车架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前轮支架1、前车杆2、后轮支架3、后车杆4及座椅支撑杆6组成一可收折的车架,再将一驱动杆5连接于前车杆2及座椅支撑杆6之间,从而可以利用驱动杆5的前端带动前车杆2的后端向上摆动,使前车杆2及后车杆4相互靠拢收折;同时,利用驱动杆5的后端带动座椅支撑杆6进行大角度翻转,进而使座椅支撑杆6向所述前车杆2及后车杆4靠拢,并且,在收折后使得后轮120向上翻转到上方与前轮110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从而有效避免了前轮110、后轮120收折后在水平方向并排造成收折体积大的缺陷,使车架折叠体积得到极大的缩小;因此,整个折叠车架100相互联动,各杆件同步收折,收折简单,使用方便,收折后体积小,有利于携带及存放。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