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释锁结构及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088发布日期:2019-01-29 18:1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双向释锁结构及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合释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操作均能释锁的双向释锁结构及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空间和收储方便,现在大部分儿童推车都设置有可拆卸机构,通过该可拆卸机构实现座椅相对车架的卡合和拆卸,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然而现在儿童推车上的释锁键大都是只支持一种操作方向,即只能通过前推或后推中的一种使卡合机构解锁,由于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操作习惯,这就造成有些人在第一次操作释锁键时总是操作失误,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如果再用力过猛很容易造成释锁键的损坏,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了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释锁机构,以将两机构体可拆卸连接,通过双向推动释锁件均能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通过双向推动释锁件均能解锁座椅和车架之间的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释锁结构,包括第一锁体、第二锁体、锁合件和释锁件;第一锁体上设置有锁扣配合部;第二锁体与第一锁体通过卡合结构卡合连接,通过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将两结构体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锁合件设置于第二锁体上,包括与锁扣配合部配合的锁扣部,锁合件可相对第二锁体来回移动,以使锁扣部与锁扣配合部锁合或释锁;释锁件包括推板以及连接至推板的两个间隔且相对呈八字形布置的顶推斜面,推板可沿第二锁体双向滑动,锁合件还设置有分别与两个顶推斜面配合的两个配合斜面,通过推板的双向滑动,两个顶推斜面可分别沿两个配合斜面滑动并将锁合件向远离第一锁体的方向推动进而使锁扣部与锁扣配合部释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双向释锁结构在推板上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顶推斜面,于锁合件上设置有两个配合斜面,这样,在朝一方向推动推板时,推板的其中一顶推斜面沿着锁合件的对应的配合斜面滑动,从而将锁扣部推离锁扣配合部,实现释锁;在朝另一方向推动推板时,推板的另一顶推斜面沿着锁合件的对应的配合斜面滑动,进而将锁扣部推离锁扣配合部,实现释锁;由此可知,无论是朝哪个方向推动推板,均能实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的释锁,从而在释锁时可实现傻瓜式盲操作,使用方便。

较佳地,锁扣配合部为锁孔,锁扣部可分离地接合在锁孔内。

较佳地,推板的内壁凸伸形成间隔设置的两个顶推部,两个顶推斜面分别形成于两个顶推部上。

较佳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锁体上的卡槽和设置于第一锁体上的卡凸。

较佳地,双向释锁结构,还包括一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锁合件的与锁扣部相对的一端,弹性件给锁合件提供自动复位的弹性恢复力。

较佳地,弹性件为弹簧。

较佳地,第二锁体设置有用于容置锁合件的容置槽,第二锁体上还设置有与容置槽连通以供锁合部进出的通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座椅和车架,座椅和车架通过双向释锁结构卡合连接,双向释锁结构如上所述。

较佳地,第一锁体设置于车架上,用于支撑座椅,第二锁体设置于座椅上。

较佳地,儿童推车还包括安装于座椅上的滑轨,两个顶推斜面与推板之间形成有滑槽,通过滑轨和滑槽的配合,推板可沿滑轨双向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儿童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儿童推车的释锁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释锁结构部分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100,包括座椅10和支撑座椅10的车架11,座椅10和车架11通过双向释锁结构连接,该双向释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以锁定座椅10和车架11的第一锁体20、第二锁体21,以及锁合件32 和释锁件31,为了操作方便,第一锁体20设置于车架11上,用于支撑座椅10,第二锁体21设置于座椅10上,用于通过第一锁体20与车架11连接。第一锁体20 上设置有锁扣配合部,第二锁体21与第一锁体20通过卡合结构卡合连接,通过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21将车架11和座椅10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锁合件32设置于第二锁体21上,锁合件32包括与锁扣配合部配合的锁扣部321,锁合件32可相对第二锁体21来回移动,以使锁扣部321与锁扣配合部锁合或释锁,当锁扣部 321与锁扣配合部结合而锁合在一起时,将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21锁合在一起,将座椅10和车架11固定,当需要调整座椅10相对车架11的状态或者要分离座椅 10与车架11时,操作释锁件31将锁扣部321与锁扣配合部释锁,从而将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21分离。释锁件31包括推板312以及连接至推板312的两个间隔且相对呈八字形布置的顶推斜面310,推板312可沿第二锁体21双向滑动,锁合件 32还设置有分别与两个顶推斜面310配合的两个配合斜面320,通过推板312的双向滑动,两个顶推斜面310可分别沿两个配合斜面320滑动并将锁合件32向远离第一锁体20的方向推动进而使锁扣部321与锁扣配合部释锁。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解除座椅10和车架11的固定状态时,前推或后推推板312,均可解除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21的锁定状态,当往前推动推板312时,推板312的靠后的顶推斜面310’沿着锁合件32的靠后的配合斜面320’滑动,从而将锁扣部321推离锁扣配合部,实现释锁;当往后推动推板312时,推板312的靠前的顶推斜面310”沿着锁合件32的靠前的配合斜面320”滑动,进而将锁扣部321推离锁扣配合部,实现释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推动推板312时,两个顶推斜面310互相靠近的一端先进入配合斜面320,随着推板 312的移动,顶推斜面310将配合斜面320朝着远离第一锁体20的方向挤压,从而将锁扣部321推出锁扣配合部,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100通过释锁结构中的顶推斜面310和配合斜面320的配合,可实现双向释锁操作,从而在进行释锁操作时无需考虑方向的问题,可实现傻瓜式的盲操作,有效增加用户体验感。进一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锁体21上的卡槽 210和设置于第一锁体20上的卡凸201,通过卡凸201和卡槽210的相互配合实现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21的卡合连接。本实施例中,锁扣配合部为锁孔200,锁扣部321可分离地接合在锁孔200内。

请再次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100的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配合安装,推板312的内壁凸伸形成间隔设置的两个顶推部313,两个顶推斜面310 分别形成于两个顶推部313上,第二锁体2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锁合件32的容置槽 211,第二锁体21上还设置有与容置槽211连通以供锁扣部321进出的通孔212,安装到位后,两个顶推斜面310处于容置槽211中,并可在容置槽211中前后移动。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推板312的活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10上还安装有滑轨35,该滑轨35安装于容置槽211的顶部,两个顶推部313与推板312的内壁312之间形成有滑槽311,通过滑轨35和滑槽311的配合,推板312可沿滑轨35前后滑动。另外,当推板312上的力消失后为了使得锁扣部321自动复位至锁孔200中而实现锁定状态,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锁合件32的与锁扣部321相对的一端,另一端与和第二锁体21连接的车架11抵接,弹性件给锁合件32提供自动复位的弹性恢复力。较佳的,该弹性件为弹簧33,当推板312自由后,借助于弹簧33的弹性恢复力,锁扣部321被弹簧33推入锁孔200。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儿童推车100采用双向释锁结构连接座椅10和车架 11,释锁操作时,无论是前推亦或者是后推推板312均可实现座椅10和车架11之间的释锁,操作方便,在不了解说明书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正确释锁操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