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405发布日期:2019-01-13 17: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行驶过程,当车轮受到较大瞬时外力冲击时,发生偏转,从而带动转向下半轴旋转,此时,柔性减震块发生变形,吸收外力引起的冲击,减小外力对电机及齿轮等结构的冲击,实现对其的保护;当外力消失时,柔性减震块的变形能够恢复,使车轮能够回到初始的运动状态,保证车轮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带有齿轮减速箱的转动多为刚性连接,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很容易被直接破坏或者寿命变短,使用条件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上壳体、小齿轮和减速器下壳体,所述电机下方安装有所述减速器上壳体,所述减速器上壳体下方安装有所述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下方安装有所述减速器下壳体,所述减速器上壳体安装有转向上半齿轮轴,所述转向上半齿轮轴下方安装有柔性减震块,所述柔性减震块下方安装有转向下半轴,所述转向下半轴安装在减速器下壳体上,所述减速器下壳体下方安装有车轮安装座,所述车轮安装座一侧安装有车轮。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转向上半齿轮轴与所述转向下半轴之间采用了所述柔性减震块连接,到受到外力冲击和震动时,所述柔性减震块发生变形,吸收外力引起的冲击,减小外力对所述电机及所述小齿轮等结构的冲击,实现对其的保护;当外力消失时,所述柔性减震块的变形得到恢复,使所述车轮能够回到初始的运动状态,保证所述车轮的正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减速器上壳体顶部,所述电机与所述小齿轮通过轴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减速器下壳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向上半齿轮轴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减速器上壳体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转向上半齿轮轴另一端通过所述柔性减震块与所述转向下半轴连接,所述转向下半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减速器下壳体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转向下半轴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轮安装座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车轮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轮安装座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柔性减震块采用具有较强弹性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缓冲外界对车轮转动机构的瞬时冲击载荷,且当这一冲击载荷消失之后,转动机构本身又能够迅速恢复其自有的转向功能,对机构本体具有保护功能,防止传动部件被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柔性减震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机;2、减速器上壳体;3、小齿轮;4、减速器下壳体;5、转向上半齿轮轴;6、柔性减震块;7、转向下半轴;8、车轮安装座;9、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柔性减震转向装置,包括电机1、减速器上壳体2、小齿轮3和减速器下壳体4,电机1下方安装有减速器上壳体2,减速器上壳体2下方安装有小齿轮3,小齿轮3下方安装有减速器下壳体4,减速器上壳体2安装有转向上半齿轮轴5,转向上半齿轮轴5下方安装有柔性减震块6,柔性减震块6下方安装有转向下半轴7,转向下半轴7安装在减速器下壳体4上,减速器下壳体4下方安装有车轮安装座8,车轮安装座8一侧安装有车轮9。

上述结构中,在转向上半齿轮轴5与转向下半轴7之间采用了柔性减震块6连接,到受到外力冲击和震动时,柔性减震块6发生变形,吸收外力引起的冲击,减小外力对电机1及小齿轮3等结构的冲击,实现对其的保护;当外力消失时,柔性减震块6的变形得到恢复,使车轮9能够回到初始的运动状态,保证车轮9的正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减震转向装置的使用功能,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在减速器上壳体2顶部,电机1与小齿轮3通过轴连接,小齿轮3与减速器下壳体4通过轴承连接,转向上半齿轮轴5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减速器上壳体2上,转向上半齿轮轴5另一端通过柔性减震块6与转向下半轴7连接,转向下半轴7通过轴承与减速器下壳体4连接,转向下半轴7通过螺栓与车轮安装座8固定连接,车轮9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轮安装座8上,柔性减震块6采用具有较强弹性的材料制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