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铃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350发布日期:2019-01-29 18:2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车铃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铃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自行车车铃多采用拇指驱动的响铃方式,通过拇指的推动实现响铃。而上述响铃方式受限于手指的驱动力,对于儿童等力气较小的用户则存在一系列使用不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省力且便于使用的自行车车铃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车铃及自行车,以提升自行车车铃的操作便利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提出一种车铃,所述车铃包括按压件、响铃组件和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与自行车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

所述响铃组件包括主体、响铃件和复位件;所述主体与所述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以在受力后相对所述固定连接件发生转动;所述响铃件组装于所述主体,且随所述主体转动以受到敲击;所述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固定连接件和主体弹性抵接,以使所述主体在受力转动后发生复位转动;

所述按压件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且罩住所述响铃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响铃组件在按压件受到压力时发生转动;所述按压件包括匹配于手掌结构的弧形外壳。

可选的,所述复位件固定的组装在所述固定连接件上,且与所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弹性抵接。

可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扭簧,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扭簧组装在所述固定连接件上,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抵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响铃件匹配于所述主体,所述响铃件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后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固定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复位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

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连接件配合于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件发生限位转动。

可选的,所述响铃组件还包括敲击件,所述敲击件组装于所述固定连接件上;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敲击件的拨片,所述拨片随所述主体的转动而拨动所述敲击件撞击所述响铃件。

可选的,所述敲击件包括弹性件。

可选的,所述按压件的弧形外壳上设有多个防滑部。

可选的,所述防滑部设置在所述弧形外壳的中部,且呈阵列分布。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车把和上述车铃,所述固定连接件固定的组装在所述车把的一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车铃设置按压件、响铃组件和固定连接件,其中,响铃组件与固定连接件的转动配合,以使响铃组件的响铃件能够在随其主体的转动过程中受到撞击而响铃。而上述按压件罩住响铃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使用户通过对按压件的按压操作实现响铃组件与固定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车铃能够通过手掌进行按压操作,省力且便于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自行车车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车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涉及的车铃可以用于儿童自行车、玩具车、成人自行车等多种类型的需要车铃的产品上,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现以用于儿童自行车为例进行说明和描述: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自行车车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行车车铃A通常包括车铃A主体A1和突出于车铃A主体A1的手指按压部A2。其中,手指按压部A2匹配于拇指的尺寸和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推动手指按压部A2以驱动与之关联的敲击件撞击铃碗发出铃声。然而,一方面手指按压部A2受到使用位置和结构本身的限制,对于儿童等用户来讲难以实现精准的按压操作;另一方面,手指按压部A2的尺寸匹配于手指的大小进行设计,例如儿童等力气不够的用户难以通过单个手指推动上述手指按压部A2。此外,针对在自行车的骑行过程中,上述车铃A使用不便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用户分散精力,从而造成骑行危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对自行车车铃A的结构进行改进,并描述如下: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车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车铃1包括按压件11、响铃组件12和固定连接件13。其中,固定连接件13与自行车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上述响铃组件12包括主体121、响铃件122和复位件125。主体121与上述固定连接件13转动连接,并能够在受力后相对固定连接件13发生转动。响铃件122组装于主体121,且能够随主体121转动以受到敲击而响铃。复位件125分别与固定连接件13和主体121弹性抵接,使得主体121能够借助复位件125在受力转动后发生复位转动而回到初始位置,便于主体121产生往复运动。

上述按压件11与主体121固定连接,且罩住响铃组件12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响铃组件12在按压件11受到压力时发生转动。此外,按压件11还包括匹配于手掌结构的弧形外壳。

通过为车铃1设置按压件11、响铃组件12和固定连接件13,其中,响铃组件12与固定连接件13的转动配合,以使响铃组件12的响铃件122能够在随其主体121的转动过程中受到撞击而响铃。而上述按压件11罩住响铃组件12的至少一部分,以使用户通过对按压件11的按压操作实现响铃组件12与固定连接件13之间的相对转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车铃能够通过手掌进行按压操作,省力且便于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铃1具备手掌按压响铃和自动复位的功能,因此便于用户使用。下面分别就其响铃结构和复位结构进行说明:

1、响铃结构

在一种响铃方式中,上述响铃组件12可以包括主体121、响铃件122和敲击件123。其中,上述主体121结构可以呈碗状,碗状主体121内设有第一连接部126,固定连接件13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部131,第一连接部126与第二连接部131转动连接,以使主体121在受力后相对固定连接件13的第二连接部131发生转动。碗状主体121内还可以设有拨片124,上述敲击件123组装在固定连接件13上,主体121上设置有对应于敲击件123的拨片124,拨片124随主体121的转动而拨动上述敲击件123撞击响铃件12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体121可以呈碗状,以便于内部结构的加工和组装,同时保证美观。或者,主体121也可以是包括收容结构的其他形状,使得响铃件122、敲击件123等结构设置在收容结构内以保证外观效果,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响铃件122可以是匹配于碗状主体121的碗形,响铃件122上设有第一组装部1221,主体121上设有第二组装部128,第一组装部1221和第二组装部128固定连接,以使主体121和响铃件122在固定连接后形成容纳空间。上述容纳空间可以用于收容固定连接件13的至少一部分、敲击件123等结构,提升响铃组件12的整体美观性。当固定连接件13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上述容纳空间时,收容在容纳空间的固定连接件13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避让部132,避让部132与第一连接部126、拨片124或敲击件123等主体121内部结构配合,以避免固定连接件13在主体121的转动过程中与其内部结构发生碰撞。或者,上述主体121和响铃件122也可以是相互匹配的其他形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敲击件123可以是包括弹簧或其他弹性结构的弹性件,以便于在收到拨片124的拨动时发生震动,并撞击响铃件122以发出铃声。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利用弹簧等弹性件的弹性增加敲击件123被拨动后的震动次数,增加一次按压产生的响铃次数。

在另一种响铃方式中,上述响铃组件12也可以只包括主体121和响铃件122。其中,主体121与固定连接件13转动连接,并直接通过设置在主体121上的配合件与响铃件122配合产生响铃。上述响铃方式可以通过按压使主体121发生转动进而完成响铃,且结构简化。本公开并不对具体的响铃方式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按压件11设置第三组装部112,第三组装部112可以和主体121上的第二组装部128固定连接,以使主体121能够在按压件11受压时发生同步运动。按压件11有匹配于手掌结构的弧形外壳,以便于用户在使用中按压操作。按压件11的弧形外壳上还可以设有多个防滑部111,以提高手部按压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上述防滑部111可以设置在弧形外壳的中部,且呈阵列分布。由于在按压操作中,手掌接触按压件11的主要部分为中部,集中设置在弧形外壳中部的防滑部111能够提高其利用率。而阵列分布的防滑部111能够提升位于车铃1最外部按压件11的美观性。

2、复位结构

复位件125可以分别与固定连接件13和主体121弹性抵接,使得主体121能够借助复位件125在受力转动后发生复位转动而回到初始位置,便于主体121产生往复运动。在一实施例中,复位件125可以固定的组装在固定连接件13上,且与主体121的至少一部分弹性抵接以协助主体121实现复位转动。或者,上述复位件125也可以组装在主体121上,且与固定连接件13弹性抵接,本公开并不对复位件125的具体组装方式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复位件125可以是扭簧,主体121上设有第一抵接部1211和第二抵接部1212,扭簧组装在固定连接件13上,且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部1211和第二抵接部1212抵接配合。当主体121逆时针转动时,与第一抵接部1211抵接的那端扭簧压缩,当主体121不再受力后,能够利用受到压缩的扭簧恢复形变的力实现复位。或者,上述复位件125也可以是其他弹性结构,以能够协助实现主体121复位转动的功能为准,本公开并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过度按压对响铃组件12的结构造成损坏,可以在主体121上设置限位槽127,限位槽127包括第一边沿1271和第二边沿1272,固定连接件13配合于限位槽127。当响铃组件12受到按压后相对相对固定连接件13在逆时针方向发生转动,转动至限位槽127的第一边沿1271与固定连接件13抵接后停止,当响铃组件12不再受到压力时,可以借助复位件125的弹性复位转动至第二边沿1272后停止。上述结构使得主体121能够相对于固定连接件13发生限位转动,避免过度转动对主体121内部的结构造成干扰。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自行车2,如图3所示,上述自行车2可以包括车把21和上述车铃1。其中,固定连接件13包括第三连接部133,固定连接件13通过上述第三连接部133套设在车把21上,且固定的组装在所述车把21的一侧211,以靠近用户的手部,便于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利用整个手掌的按压操作,省力且便于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