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口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5945发布日期:2019-03-30 09:2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充电口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口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外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作为汽车外观部件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门包括合页式和悬臂式两种,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充电口门的弹片卡接在充电口门铰链支架或充电口门加强板上,弹片与充电口铰链支架或充电口铰链臂干涉产生压缩量,再通过调整压缩量改变弹起力从而实现充电口门的开启。

然而,如图3所示,现有的充电口门20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弹片23通过卡接在充电口铰链支架24或充电口门加强板上而实现安装的,这样会存在安装的不便,还会增加生产工序、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其次,由于弹片23距离开启点较远,尺寸链较长,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控制充电口盒21和外板22的间隙面差,极易形成翘曲;再者,当充电口门20处于关闭状态时,为了防止充电口门20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异响,往往在外板22上卡接两个缓冲块25,通过调节缓冲块25与充电口盒21的压缩量来防止充电口门20异响,这样必然带来成本及工时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充电口门,其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口门,所述充电口门包括充电口盒、充电口盖、弹片、以及电子锁,所述充电口盖与所述充电口盒铰接连接,所述充电口盖远离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弹起部和卡合部,所述充电口盒上设置有所述弹片,所述电子锁固定于所述充电口盒外,所述电子锁的可伸缩的锁舌从所述充电口盒外伸入所述充电口盒中而与所述卡合部卡合锁止,所述弹片翘起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弹起部翘起的端部触压形成压缩量。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弹片本体、连接部、以及第二弹起部,所述弹片本体与所述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二弹起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弹片本体两侧且向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翘起,所述第二弹起部与所述第一弹起部相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充电口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本体和第二弹起部的边缘为翻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起部一对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弹起部与所述第二弹起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弹起部之间,所述卡合部上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锁舌卡合实现所述充电口门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锁还包括锁体和控制开关,所述锁舌与所述锁体弹性连接且所述锁舌可伸出或缩回所述锁体,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锁舌连接且可控制所述锁舌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门还包括铰链支架、铰链臂、以及铰链轴,所述铰链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铰链臂的一端通过所述铰链轴铰接连接,所述铰链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口盒固定连接,所述铰链臂可绕所述铰链轴转动,所述铰链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口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盖还包括外板和加强板,所述外板内侧板体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镂空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或所述加强板的边缘凸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充电口盒的盒口相配合以对所述充电口盖和所述充电口盒限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充电口门,自身具有缓冲作用,不需使用缓冲块,有效降低成本,各部件的安装简单,提升了充电口门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充电口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充电口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弹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门10包括充电口盒11、铰链支架12、铰链臂13、铰链轴14、充电口盖16、弹片17、以及电子锁18。

充电口盒11为局部镂空的盒状结构。充电口盒11包括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4,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4为充电口盒11相对的一组侧壁,第一侧壁112用于固定连接铰链支架12,第二侧壁114用于固定弹片17及电子锁18。充电口盒11的第二侧壁114上开设有通孔115,通孔115可允许电子锁18的锁舌182通过。

铰链臂13为折弯状结构,铰链臂13的一端和铰链支架12的一端通过铰链轴14铰接连接,铰链臂13可绕铰链轴14相对于铰链支架12转动,铰链臂1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充电口盖16连接的连接片132,铰链支架12于充电口盒11内部且与充电口盒11的第一侧壁112可拆卸固定连接,铰链臂13的连接片132与外板161内侧板体可拆卸固定连接,外板161在铰链臂13的带动下可绕铰链轴1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可拆卸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

充电口盖16包括外板161、加强板162、第一弹起部165、以及卡合部166。加强板16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用于加强外板161的整体强度,加强板162中部开设有可减轻重量的镂空孔164,加强板162与外板161内侧板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该可拆卸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但不限于此。另外,外板161或加强板162的边缘对称地凸设有限位块163,限位块163与充电口盒11的盒口相配合而对充电口盖16和充电口盒11限位,以减小充电口盒11与外板161的间隙面差,提升充电口门10美观。外板161(或加强板162)远离铰链臂13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向下翘起的第一弹起部165,第一弹起部165受力可被压缩同时当受力消失后可回复,第一弹起部165为一对且对称设置,第一弹起部165与弹片17的第二弹起部176相配合。第一弹起部165之间设置有卡合部166,卡合部166低于第一弹起部165,卡合部166上开设有卡孔167,卡孔167用于配合电子锁18实现充电口门10的锁止。在本实施例中,为节约零部件以及减少安装步骤,加强连接板162、限位块163、第一弹起部165、以及卡合部166为一体加工而成。

弹片17包括弹片本体172、连接部174、以及第二弹起部176。弹片本体172与连接部174垂直连接,弹片本体172与连接部174呈倒置的L形,连接部174于充电口盒11内部且与充电口盒11的第二侧壁114面贴合后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弹起部176对称地设置于弹片本体172的两侧且向远离连接部174一侧(向上)翘起,第二弹起部176与第一弹起部165相配合。当充电口盖16与充电口盒11扣合时(充电口门10锁止时),第二弹起部176端部与第一弹起部165端部相触压并形成一定的压缩量,该压缩量即是充电口门10开启时充电口盖16的回复力而将充电口盖16弹开,同时也具有缓冲作用,防止锁止的充电口门10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晃动而产生异响。在本实施例中,弹片本体172、连接部174、以及第二弹起部176为一体加工而成。弹片本体172和第二弹起部176的边缘为翻边结构(图未示),翻边结构在提高弹片17刚度的同时起到防刮手的作用。

电子锁18包括锁舌182、锁体184、以及控制开关186,锁舌182与锁体184弹性连接且锁舌182可从锁体184内伸出或缩回,控制开关186与锁舌182连接且可控制锁舌182伸出或缩回锁体184,控制开关186设置于车内控制面板(图未示)上。锁体184设置于充电口盒11外且与充电口盒11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拆卸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锁舌182可穿过通孔115进出充电口盒11,充电口盖16扣合时伸入充电口盒11的锁舌182可卡于合卡部166的卡孔167中而实现充电口门10的锁止。

本实施例的充电口门10的工作原理:

充电口门10锁止:推动充电口盖16绕铰链轴14转动,充电口盖16的卡合部166进入充电口盒11中并压向电子锁18的锁舌182楔面,使得锁舌182部分缩回锁体184,随着充电口盖16的下移,最终锁舌182卡合于卡合部166的卡孔167,同时第一弹起部165与第二弹起部176相触压而形成一定的压缩量,充电口门10锁止。

充电口门10开启:触压控制开关186,控制开关186控制锁舌182缩回锁体184从卡孔167移出,此时第二弹起部176与第一弹起部165之间的压缩量将第一弹起部165以及整个充电口盖16绕铰链轴14弹开,停止触压控制开关186,锁舌182再次伸出锁体184伸入充电口盒11中。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充电口门10,自身具有缓冲作用,不需使用缓冲块,有效降低成本,各部件的安装简单,提升了充电口门10外观美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