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667发布日期:2019-03-15 19:43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管件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全世界都在倡导节能减排,我国是当之无愧的自行车大国。折叠自行车因其携带方便、占地空间小,已成为自行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类,并且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压缩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部分车型需要对自行车车把进行折叠收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110257864.8公开了“自行车折叠车把”,其左右侧车把分别铰接于立管1顶端,左右侧车把同时进行卡接连接,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明显可见,如其图2,车把并不能贴紧立管,其车把折叠后宽度较大。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0710040046.6公开了“折叠车把”,该结构简洁、稳定度高,但是其折叠后横向宽度仍然较大,上方具有凸起的销钉,存在刮碰等不安全因素,外观也显得不够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安全稳定强度高,折叠后横向宽度极小的管件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件折叠机构,包括竖管、扣合锁紧装置、横管,所述扣合锁紧装置固定于竖管,扣合锁紧装置内设置中管,所述横管插接于中管内,横管端部与中管为可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中管的轴心线方向。

所述扣合锁紧装置具有下盖与上盖;所述下盖固定于竖管,下盖与上盖在一侧铰接连接,下盖与上盖在另一侧通过锁紧件锁紧。

所述横管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直线滑槽,所述中管端部具有通孔,插销穿过所述通孔以及滑槽将横管与中管连接。

所述中管开设有横向狭缝。

所述中管端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横管连接部的外径;所述横管连接部的外端面为弧面。

所述横管具有握持部,所述连接部外径小于握持部外径;当连接部插接于中管内时,中管端部外表面与握持部外表面齐平。

所述中管外围固定设置有环状凸柱;在扣合锁紧装置闭合位置,所述环状凸柱顶住扣合锁紧装置的外端面。

所述锁紧件为偏心快拆锁紧件,包括螺杆、偏心轮以及手柄。

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中管两端的活动横管。

所述中管的一端设置一个活动横管,中管的另一端设置一个固定的横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状态,滑槽完全包藏于中管内部,没有视觉障碍,且外部无明显凸出物,不会有刮碰危险;扣合锁紧装置采用快拆锁紧件,打开或关闭都显得容易、不费力;横管拉出后可进行90度折叠,折叠后横向宽度小,且整体外形显得很工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锁紧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另一角度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折叠中间状态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折叠中间状态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折叠中间状态三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折叠中间状态四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中管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的另一例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管件折叠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管件折叠机构包括竖管1、扣合锁紧装置2、横管3,所述扣合锁紧装置2固定于竖管1。所述扣合锁紧装置2具有下盖21与上盖22;所述下盖固定于竖管,下盖与上盖在一侧通过铰轴23铰接连接,下盖与上盖在另一侧通过锁紧件24锁紧。该锁紧件24可以是偏心快拆锁紧件,包括螺杆、偏心轮以及手柄,该螺杆穿过下盖及上盖,螺杆端部固定于偏心轮,偏心轮固定于手柄,通过扳动手柄来打开或锁紧前述扣合锁紧装置2。前述偏心快拆锁紧件为机械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或者,锁紧件24也可以是普通的螺钉、螺母式配合的锁紧机构,该种机构锁紧更加牢固,不过此时需要借助于扳手工具来打开或锁紧。

该扣合锁紧装置2内设置中管4,该横管3插接于中管4内,横管端部与中管为可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中管的轴心线方向。进一步地,扣合锁紧装置的下盖21和上盖22内侧均为圆弧面,通过该圆弧面抱住中管4。该中管4的横向长度大于下盖21及上盖22的长度,以便于中管4的端部连接横管3。

该横管3具有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外径略小于中管4内径;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直线滑槽311,该滑槽311为两个,两个滑槽在连接部31表面呈对称180度分布;所述中管端部具有通孔41,插销5穿过所述通孔41以及滑槽411将横管与中管连接。拉动横管3,插销5可在滑槽411内移动,该滑槽411的长度即为插销5的最大行程。

所述中管开设有狭缝42,该狭缝42大致平行于中管4的直径方向,该狭缝42至少一边延伸至中管4的端部。这样,在下盖21与上盖22锁紧时,将压迫中管4发生一定量的变形,从而使中管4夹紧横管3的连接部31。所述中管4端部设置有缺口43,所述缺口的宽度H大于横管连接部31的外径,以便于在横管3折叠时,连接部31能够绕过该缺口43;所述横管连接部的外端面312为弧面,以便于连接部31转动式不会发生卡碰。

所述横管3具有握持部32,所述连接部31外径小于握持部32外径;当连接部插接于中管4内时,如图1,中管端部外表面与握持部外表面齐平,这样在使用中不会刮碰。

如图8,所述中管4外围固定设置有环状凸柱44;在扣合锁紧装置闭合位置,所述环状凸柱顶住扣合锁紧装置的外端面,具体说就是顶住下盖21与上盖22的外端面,这样可以防止中管4在扣合锁紧装置左右滑动,保证了整体机构的稳定性。

基于前述机构描述,可以有两种实施例,该两种实施例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实施例一:如图5至7所示,本管件折叠机构具有两个活动横管,所述中管两端各设置一个可滑动连接的横管,两个横管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横管均可以折叠。实施例二:如图9、10所示,所述中管的一端设置一个可滑动连接的横管,中管的另一端设置一个固定的横管,例如,横管与中管锁死固定,或中管的另一端延长成为另一个横管的管体。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横管可折叠,另一个横管始终固定不动。

下面结合附图讲解本管件折叠机构的折叠顺序与动作。如图4,首先打开锁紧件24,此时下盖21与上盖22略微松开;如图5,可将横管3横向往外拉伸至极限位置;如图6,握住握持部32将横管3沿中管4的轴心线方向转动,直至中管4的缺口43朝向正下方,由图5位置至图6位置实际上是横管3转动了90度;如图7,握住握持部32用力将横管3绕插销5转动,直至横管3完全朝下并贴近竖管1,将横管3沿管件的轴心线方向90度转动,本图中大致转动了90度。最后锁紧件24关闭,最终折叠完成状态。

本管件折叠机构可普遍应用于折叠自行车、折叠滑板车、折叠电动车等领域,此场景下的竖管1是车辆立管,横管3是车辆的车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